A.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明显 B.NAP积分明显增高 C.网织红细胞增高,>15% D.a-NAE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 E.原始粒细胞>50%
A.AFP B.AFU C.PSA D.NSE E.CA50
A.可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2种 B.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C.核象变化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D.正常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以分2叶的居多 E.杆状核与分叶核之比约为1:13
A.凝血酶原 B.碱性蛋白质 C.网织红细胞 D.吞噬细胞 E.淋巴细胞
A.艾滋病 B.骨髓瘤 C.败血症 D.白血病化疗后 E.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A.类风湿积液 B.食管破裂性积液 C.化脓性积液 D.结核性积液 E.肿瘤性积液
A.0~5mm/h B.0~10mm/h C.0~15mm/h D.0~20mm/h E.0~25mm/h
A.纤维蛋白原 B.球蛋白 C.清蛋白 D.β2微球蛋白 E.血红蛋白
A.0.001 B.0.002 C.0.003 D.0.004 E.0.005
A.3h B.12h C.24h D.6h E.2h
A.WBC>10/ml,且Fsc强而F1弱 B.WBC≥10/ml,低Fsc和高F C.WBC≥10/ml,低Fsc和低F D.WBC≥10/ml,高Fsc和高F E.WBC<10/ml,且Fsc强而F1弱
A.淀粉颗粒 B.脂肪小滴 C.尘细胞 D.肌肉纤维 E.食物残渣
A.鳞状上皮 B.柱状上皮 C.移行上皮细胞 D.黏液柱状上皮 E.间皮细胞
A.皮肤采血缺点是易于溶血、凝血、混入组织液 B.开放式采血法的操作环节少 C.采血时患者情况不会影响结果 D.容器不洁不会引起溶血 E.样本保存不当不影响结果
A.血膜厚薄 B.静脉血标本 C.新玻片 D.染料pH E.温度
A.瑞特染色的最适pH为6~7 B.染液配制后可立即使用 C.瑞特染料中含酸性染料亚甲蓝和碱性染料伊红 D.染色时间不受室温影响 E.缓冲液pH偏高,血涂片颜色会偏蓝
A.二甲苯 B.甲醛 C.浓盐酸 D.浓硫酸 E.麝香草酚
A.早期妊娠诊断 B.子宫肌瘤诊断 C.异位妊娠诊断 D.流产诊断与监测 E.滋养细胞疾病诊断
A.电化学发光法 B.放射免疫试验 C.单克隆胶体金法 D.酶联免疫吸附法 E.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A.尿液标本必须新鲜 B.不存在于平滑肌等其他组织中 C.硫酸铵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高 D.镜检无红细胞,但隐血试验阳性 E.主要用于鉴别横纹肌组织是否发生损伤
A.AML-M2a B.AML-M2b C.AMI-M3b D.AML-M4c E.AML-M5a
A.缺铁性贫血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巨幼细胞贫血 D.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淋巴瘤
A.原始粒细胞 B.早幼粒细胞 C.中幼粒细胞 D.晚幼粒细胞 E.杆状核粒细胞
A.肝硬化 B.DIC C.血友病甲 D.ITP E.蚕豆病
A.以红系增生为主的贫血伴骨髓细胞内、外铁明显减低 B.粒系、红系和巨核系三系细胞增生低下 C.骨髓细胞内、外铁均增多 D.粒/红比值增高 E.以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细胞内,外铁不减少
A.缺铁性贫血 B.肾性贫血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恶性贫血
A.淋巴结活检 B.骨髓涂片检查 C.血沉 D.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
A.M3 B.M1 C.M2a D.M4a E.M2b
A.inv(3) B.+4 C.t(6;9) D.t(12p) E.inv(16)
A.血液中淋巴细胞≥60% B.骨髓中淋巴细胞>40% C.淋巴细胞PAS染色呈阳性 D.原淋和幼林巴细胞较少见 E.大多数病例为T细胞异常增生
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gH或TCR基因 B.用PCR法检测IgH或TCR基因 C.检测淋巴细胞免疫标记 D.骨髓原始细胞的数量 E.做染色体核型分析
A.血管壁异常的出血性疾病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血小板功能缺陷 D.凝血因子缺乏 E.DIC
A.与纤维蛋白(原)系统竞争凝血酶 B.抑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 C.抑制凝血活酶生成 D.延长APTT及凝血时间 E.促进PLT的聚集和释放
A.Foling-Wu B.葡萄糖氧化酶法 C.碘量法 D.邻甲苯胺法 E.己糖激酶法
A.原发性高脂血症 B.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C.高三酰甘油血症 D.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E.Ⅰ型高脂蛋白血症
A.可测定产物生成量 B.可测定底物消耗量 C.反应速度与pH有关 D.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 E.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A.14~22mmol/L B.21~31mg/L C.22~27mmol/L D.30~40mg/L E.30~40mmol/L
A.酶蛋白的三维构象 B.酶蛋白中必需基团的离解状态 C.酶蛋白的一级结构 D.底物的解离状态 E.酶一底物复合物的结合状态
A.碳酸盐 B.二乙胺 C.2-氨基-2-甲基-1-丙醇 D.Tris-HCl E.醋酸盐
A.急性心梗 B.肝病 C.肾病 D.肺炎 E.胆石症
A.肾脏浓缩能力 B.肾脏稀释能力 C.肾脏不能浓缩尿液 D.肾脏不能稀释尿液 E.以上都不能代表
A.亮氨酸升高 B.缬氨酸升高 C.苯丙氨酸下降 D.酪氨酸下降 E.氨基酸的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下降
A.凝血因子 B.胆固醇 C.AST D.球蛋白 E.胆汁酸
A.C反应蛋白 B.肌动蛋白 C.糖原磷酸化酶BB D.碳酸酐酶Ⅲ E.肌钙蛋白
A.血钙升高,血磷降低 B.血钙降低,血磷升高 C.血钙升高,血磷升高 D.血钙降低,血磷降低 E.尿钙降低,尿磷升高
A.血尿淀粉酶增高幅度与病情成比例 B.血尿淀粉酶增高幅度与病情不成比例 C.血尿淀粉酶已经增高却发生与病情不符的降低提示有坏死性胰腺炎的可能 D.血尿淀粉酶正常不能排除胰腺炎的可能 E.血尿淀粉酶持续升高数周提示有病情反复或有并发症的发生
A.T3诊断甲亢比T4灵敏 B.第一代TSH测定可用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 C.超敏TSH测定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诊断的好指标 D.TBG发生改变时,可测定游离T3和游离T4反映甲状腺功能 E.TT3是发挥生理作用的重要甲状腺激素之一
A.ACTH检查 B.ACTH动态检查 C.17-KS检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动态试验 D.17-OHCS检查 E.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动态试验
A.重复性试验 B.回收试验 C.线性试验 D.干扰试验 E.检测能力试验
A.流动式和分立式 B.单通道和多通道 C.大型、中型和小型 D.离心式和分立式 E.离心式和流动式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类风湿关节炎 C.恶性贫血 D.重症肌无力 E.皮肌炎
A.血清病 B.新生儿溶血症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过敏性休克 E.接触性皮炎
A.抗人IgG B.补体 C.特异性抗体 D.抗原 E.抗补体抗体
A.敏感性高 B.特异性高 C.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性 D.精密度高 E.可测定小分子量物质,但不适于大分子量物质测定
A.细菌抗原测定 B.药物和小分子物质测定 C.病毒抗体测定 D.寄生虫抗原测定 E.结核分枝杆菌测定
A.HDV B.HGV C.HEV D.HIV E.HCV
A.检测供者血清中有无抗受者淋巴细胞抗体 B.检测供者HLA抗原 C.检测受者血清中有无抗供者淋巴细胞抗体 D.检测受者HLA抗原 E.检测供者和受者的血型是否吻合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Ⅴ型
A.ELISA B.免疫印迹 C.间接免疫荧光法 D.对流免疫电泳 E.放射免疫分析
A.1.001~1.077 B.1.035~1.089 C.1.086~1.098 D.1.012~1.087 E.1.07~1.090
A.醋酸纤维素膜 B.尼龙膜 C.硝酸纤维素膜 D.滤纸 E.塑料膜
A.SLE B.RA C.甲状腺炎 D.重症肌无力 E.强直性脊柱炎
A.淋巴细胞 B.成熟红细胞 C.血小板 D.网织红细胞 E.粒细胞
A.37℃孵育30min B.45℃孵育30min C.56℃加热30min D.60℃加热15min E.室温下2h
A.温度 B.病人是否空腹采血 C.血沉管位置 D.血沉管的内径 E.拉凝剂的种类与用量
A.血浆层 B.嗜酸粒细胞层 C.单个核细胞层 D.嗜中性粒细胞层 E.红细胞层
A.动物种属 B.甾体激素及酶 C.抗血清的要求 D.抗原的选择 E.动物性别
A.肺炎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金黄葡萄球菌 D.A群链球菌 E.B群链球菌
A.平板厚度要求≥4mm B.一般使用MH琼脂 C.必须使用ATCC菌株作为质控菌株 D.使用专用药敏纸片 E.菌悬液相当于1麦氏标准的细菌浓度
A.12h B.18h C.24h D.36h E.48h
A.血平板 B.巧克力培养基 C.增菌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E.普通培养基
A.胰酶 B.酸 C.碱 D.甘油 E.生理盐水
A.革兰染色 B.墨汁染色 C.抗酸染色 D.免疫荧光抗体染色 E.镀银染色
A.革兰染色 B.镀银染色法染色 C.抗酸染色 D.免疫荧光抗体染色 E.棉兰染色
A.结核杆菌 B.白色念珠菌 C.卡氏肺孢菌 D.放线菌 E.隐球菌
A.为无芽胞无鞭毛的需氧菌 B.需在含有5%~10%CO2环境中生长 C.初次分离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 D.通过空气传播 E.重症军团病是以肺部感染为主要特征
A.平板倾注培养法 B.平板连续划线法 C.斜面接种法 D.平板分区划线法 E.半固体穿刺接种法
A.血标本 B.粪便标本 C.尿标本 D.涎液标本 E.胆汁标本
A.虫卵 B.链体 C.头节 D.成节 E.孕节
A.卫氏并殖吸虫 B.布氏姜片吸虫 C.日本血吸虫 D.旋毛形线虫 E.华支睾吸虫
A.VLDL↑ B.血清外观透明或轻度浑浊 C.电泳深β带 D.常见原因为LDL受体缺陷 E.以上都对
A.丙氨酸-α酮戊二酸 B.天冬氨酸-α酮戊二酸 C.丙酮酸-谷氨酸 D.草酰乙酸-谷氨酸 E.谷胱甘肽-氨基酸
A.酶电极 B.玻璃电极 C.气敏电极 D.甘汞电极 E.金属电极
A.EDTA-Na2 B.EDTA-K2 C.肝素锂 D.肝素钠 E.肝素钾
A.苯丙氨酸羟化酶 B.苯丙氨酸转氨酶 C.对-羟苯丙酮酸氧化酶 D.精氨酸酶 E.脯氨酸氧化酶
A.最适温度时 B.最适pH时 C.底物浓度足够大时 D.样品量足够大时 E.加入酶的激动剂
A.CK B.CK-MB C.Mb D.CTn E.hs-CRP
A.慢性肾衰竭 B.正常人生理增加 C.溶血性黄疸 D.肝细胞性黄疸 E.梗阻性黄疸
A.静脉补镁过多过快 B.肾功能不全 C.长期腹泻 D.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E.醛固酮水平低下
A.经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经泌尿生殖道传播 D.皮肤传播 E.经胎盘传播
A.高镁血症 B.尿镁降低 C.尿镁增加 D.高磷血症 E.尿锌增加
A.2.8×1012/L B.0.8×1012/L C.2.2×1012/L D.2.4×1012/L E.2.6×1012/L
A.正常脑脊液 B.化脓性脑膜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穿刺损伤 E.以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