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正常三年级以上的儿童与65岁以下的成人团体 B.正常四年级以上的儿童与65岁以下的成人团体 C.正常三年级以上的儿童与50岁以下的成人团体 D.正常四年级以上的儿童与50岁以下的成人团体
A.性格 B.人格 C.情绪情感 D.需要
A.言语 B.情绪的表达和识别 C.逻辑推理 D.数学运算
A.<20赫兹 B.>20000赫兹 C.20~20000赫兹 D.200~20000赫兹
A.遗传力对能力发展的影响具有决定性 B.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 C.环境决定了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 D.教育是能力发展的关键
A.口水 B.铃声 C.食物 D.灯光
A.维持身体平衡 B.调节肌肉紧张度 C.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 D.整合情绪体验
A.行为 B.个体 C.个体所处的情境 D.函数关系
A.光环效应 B.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C.定型 D.刻版印象
A.访谈法研究气氛很轻松,研究者和被访者聊天就可以了 B.如果被访者拒绝访谈,访谈者应不再对其进行纠缠 C.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 D.间接访谈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某人亲戚朋友的访谈,得到他的资料
A.游戏式 B.忘我式 C.激情式 D.逻辑式
A.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D.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A.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 B.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C.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助于减少被观察者的紧张感或唐突感 D.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
A.普莱尔 B.格塞尔 C.施太伦 D.达尔文
A.感觉阈限降低,感受性下降 B.感觉阈限升高,感受性下降 C."老花眼"是最明显的视力减退症状 D.味觉、嗅觉、皮肤觉逐渐迟钝
A.与他人距离失调 B.否定的同一性选择 C.同一性意识过剩 D.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
A.游戏 B.言语 C.记忆 D.认知
A.整合性集合关系期 B.依从性集合关系期 C.混合型集合关系期 D.平行性集合关系期
A.前道德判断阶段发生在4-5岁前,这一阶段的儿童只是接受行为的结果,还不能做道德意义上的判断 B.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只注重行为规则和行为后果,不考虑行为意向和和动机 C.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不盲目服从权威,既考虑行为结果又考虑行为动机 D.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服从道德现实主义
A.动力观点 B.分区观点 C.发展观点 D.适应观点
A.适应不良 B.学习困难 C.情绪不稳定 D.出现幻觉
A.真诚 B.尊重 C.通情 D.反对
A.重复求助者的话,并做出解释,引出新问题 B.直接打断求助者因思维障碍造成的喋喋不休的叙说 C.忽略求助者所提及的无关信息,直接切入新话题 D.对求助者进行批评和否定,以诱发其不良情绪的释放
A.咨询性谈话 B.治疗性谈话 C.鉴别性谈话 D.涉密性谈话
A.将韦氏智力测验交给求助者,让其回家完成。 B.翻译国外量表,并直接使用其常模。 C.根据求助者在SAS上的高分,给出焦虑症的诊断。 D.根据测验功能,针对其常模团体,对求助者的测试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
A.尽可能多提问题 B.封闭性提问比开放性提问好 C.问题提的是否妥当关系不大 D.咨询人员没有真正理解当事人时,把封闭性提问变为开放性提问
A.内向-外向 B.神经质 C.精神质 D.聪慧性
A.Ⅰ型、Ⅱ型两类 B.A、B、C三类 C.E、N、P、L四类 D.Q1、Q2、Q3、Q4、Q5五类
A.二等级 B.三等级 C.四等级 D.五等级
A.智商分粗分量表分 B.粗分量表分智商分 C.量表分智商分粗分 D.量表分粗分智商分
A.知识(I)、领悟(C)、算术(A)、相似性(S)、数字广度(D)、和词汇(V) B.知识(I)、领悟(C)、算术(A)、符号(DS)、填图(PC)、图片排列(PA) C.数字符号(DS)、填图(PC)、木块图(BD)、图片排列(PPA)、和图形拼凑(OA) D.知识(I)、领悟(C)、符号(DS)、相似性(S)、数字广度(D)、和词汇(V)
A.以自己的价值观作为依据评判求助者。 B.没有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C.移情类职业错误。 D.性别歧视错误。
A.增加了求助者的信任感,是咨询关系更有利于咨询进程。 B.试图建立咨询以外的关系。 C.以自己的价值观作为依据评判求助者。 D.为了让彼此更加了解,咨询更容易进行。
A.增加了求助者的信任感,是咨询关系更有利于咨询进程。 B.超出了咨询员的职责范围。 C.不尊重求助者。 D.强化了正常的咨询关系。
A.咨询员对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进行情感反馈。 B.咨询员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后,再反馈给求助者。 C.咨询员对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进行评判。 D.咨询员重复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以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A.团体咨询目标是否达到。 B.团体效果反应是否良好。 C.团体咨询工作方法是否正确。 D.团体咨询过程中是否使用心理测验。
A.任务团体 B.教育团体 C.支持团体 D.成长团体
A.15 B.16 C.17 D.18
A.10 B.11 C.12 D.13
A.4 B.5 C.6 D.7
A.相似性 B.算术 C.数字符号 D.数字广度
A.4-5 B.4-6 C.4-7 D.4-8
A.完成样本测试后应据记忆完成 B.做完第一排再做第二排 C.填写时从左到右,不得跳格 D.正式测试限时90秒
A.项目1告之是“鸟巢”的故事,要被试者摆 B.如果项目l错了,便示范一次,洗乱后再让被试者摆一次 C.从第3项开始,便不告之是何故事 D.第l、2项演示后均失败便停止该分测验
A.每一接点记一分 B.应完成全部测验项目 C.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者可得l分 D.提前完成者可加分
A.数字符号 B.图片排列 C.图形拼凑 D.数字广度
A.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所得的商数 B.实足年龄除以心理年龄所得的商数 C.被试者成绩与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 D.被试者成绩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
A.智力年龄 B.心理年龄 C.比率智商 D.离差智商
A.100+16(X一M)/S B.100.4-16(X-M)/S C.100+15(x-M)/S D.100±15(X-M)/S
A.40% B.50% C.60% D.70%
A.80~89之间 B.90~99之间 C.70-79之间 D.70以下
A.80~120之间 B.85~115之间 C.90-110之间 D.70一130之间
A.50~69之间 B.35-49之间 C.20~34之间 D.20以下
A.轻度 B.中度 C.重度 D.极重度
A.VIQ B.PIQ C.FIQ D.IQ
A.操作智商 B.言语智商 C.总智商 D.智商
A.标准分 B.百分位数 C.百分等级 D.Z分数
A.儿童型 B.彩色型 C.标准型 D.高级型
A.彩色型 B.标准型 C.高级型 D.联合型
A.再生性能力 B.推断性能力 C.流体智力 D.晶体智力
A.C.Spearman B.LThurstone C.T.Guilfonrd D.E.L.Thondike
A.2 B.3 C.4 D.5
A.3人~4人 B.4人~5人 C.1人~2人 D.2人~3人
A.30 B.40 C.25 D.50
A.龚耀先 B.张厚粲 C.陆志韦 D.吴天敏
A.实际年龄 B.年龄是否大于16岁 C.所受教育程度 D.父母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