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电流通过电容元件时,下列关系中()是正确的。
A.Im=jωCUm B.uC=XCiC C. D.
图1.1-10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为()V。
A.49 B.-49 C.29 D.-29
图1.1-13所示空心变压器AB间的输入阻抗为()Ω。
A.j15 B.j5 C.j1.25 D.j11.25
(2012)图1.1-15所示电路中,为()V。
A. B. C. D.
A.9.6 B.-9.6 C.2.4 D.-2.4
图1.1-18所示的电路中,6V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W。
A.2 B.4 C.6 D.-6
图1.1-20所示的电路中,1A电流源发出的功率为()W。
A.6 B.-2 C.2 D.-6
图1.1-22示电路中u=-2V,则3V电压源发出的功率应为()W。
A.10 B.3 C.-10 D.-3
A.5 B.5.21 C.-5 D.38.3
图1.1-26所示电路中A点的电压uA为()V。
A.0 B. C.50 D.75
如图1.1-28所示的电路中,I=()A。
A.1 B.2 C.-2 D.3
图1.1-29所示的电路中电流为()A。
A.-1 B.2 C.-2 D.3
图1.1-30所示的电路中电流I为()A。
A.2 B.-2 C.3 D.-3
图1.1-31所示电路中,电阻RL应为()Ω。
A.18 B.13.5 C.9 D.6
图1.1-33所示电路中,电阻R为()Ω。
A.16 B.8 C.4 D.2
图1.1-35所示直流电路中的Ia为()A。
A.1 B.2 C.3 D.4
图1.1-37所示电路中,已知R1=10Ω,R1=2Ω,Us1=10V,Us2=6V。电阻R2两端的电压U为()V。
A.4 B.2 C.-4 D.-2
图1.1-38所示电路中,测得Us1=10V,电流I=10。流过电阻R的电流I1为()A。
A.3 B.-3 C.6 D.-6
图1.1-40所示电路中,电流I为()A。
A.-2 B.2 C.-1 D.1
图1.1-42所示电路中U=10V,电阻均为100Ω,则电路中的电流I应为()A。
A.1/14 B.1/7 C.14 D.7
若图1.1-44所示电路中的电压值为该点的结点电压,则电路中的电流I应为()A。
A.-2 B.2 C.0.8750 D.0.4375
若图1.1-46所示电路中is=1.2A和g=0.1S,则电路中的电压u应为()V。
A.3 B.6 C.9 D.12
图1.2-6所示电路中ab间的等效电阻与电阻RL相等,则RL为()Ω。
A.10 B.15 C.20 D.
A.5 B.5.33 C.5.87 D.3.2
图1.2-8所示电路ab端口的等效电路为()。
A.10V与2.93Ω串联 B.-10V与2.93Ω串联 C.10V与2.9Ω串联 D.-10V与2.9Ω串联
图1.2-10所示电路的输入电阻为()Ω。
A.8 B.2 C.4 D.6
图1.2-11所示电路的输入电阻为()Ω。
A.3 B.6 C.4 D.1.5
求图1.2-12所示电路的输入电阻Rin为()Ω。
A.-11 B.11 C.-12 D.12
求图1.2-14所示电路的u为()V。
A.100 B.75 C.50 D.25
图1.2-16所示电路的输入电阻为()Ω。
A.2 B.4 C.8 D.-4
图1.2-18所示电路的输入电阻为()Ω。
A.-32 B.3 C.10 D.4
图1.2-19所示电路中,若u=0.5V,i=1A,则R为()Ω。
A.2 B.1.5 C.1 D.0.5
列写节点方程,图1.2-24所示部分电路中BC间的互导应为()S。
A.2 B.-14 C.3 D.-3
列写节点方程时,图1.2-25所示部分电路中B点的自导为()S。
A.7 B.-14 C.5 D.4
A.9 B.10 C.13 D.8
列写节点方程时,图1.2-26所示部分电路B点的注入电流为()A。  ;
A.21 B.-21 C.3 D.-3
图1.2-27所示电路中,已知Us=12V,Is1=2A,Is2=8A,R1=12Ω,R2=6Ω,R3=8Ω,R4=4Ω。取节点③为参考节点,节点①的电压Un1为()V。
A.15 B.21 C.27 D.33
图1.2-28所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Us和Rs为()。
A.9V,2Ω B.3V,4Ω C.3V,6Ω D.9V,6Ω
图1.2-30所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Us和Rs应为()。
A.3V,1.2Ω B.3V,1Ω C.4V,14Ω D.3.6V,1.2Ω
A.0.5 B.2 C.10 D.8
A.48 B.24 C.4.8 D.8
图1.2-35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us为应为()V。
A.35 B.15 C.3 D.9
A.10 B.-10 C.12 D.-12
如图1.2-38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阻值可变,R为()Ω时可获得最大功率。
A.12 B.15 C.10 D.6
图1-2-40所示电路中,当R电阻获得最大功率时,它的大小为()Ω。
A.2.5 B.7.5 C.4 D.5
在图1.2-42所示电路中,当R获得最大功率时,R的大小应为()Ω。
A.7.5 B.4.5 C.5.2 D.5.5
A.314 B.50 C.10 D.100
A.50 B.100 C.314 D.628
A.25 B.50 C.314 D.628
A.78.54 B.50 C.39.27 D.100
A.500 B.1000π C.50π D.1000
A.70° B.60° C.30° D.90°
正弦电流通过电容元件时,电流应为()。
A.jωCUm B. C.-jωCUm D.-
正弦电流通过电感元件时,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某正弦量的复数形式为F=5+j5,其极坐标形式F为()。
A.40 B.30 C.10 D.5
如图1.3-4所示的含耦合电感电路中,已知L1=0.1H,L2=0.4H,M=0.12H。ab端的等效电感Lab为()H。
A.0.064 B.0.062 C.0.64 D.0.62
如图1.3-6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若总电压U、电容电压UC以及R、L两端的电压均为100V,且R=10Ω,则电流I应为()A。
A.10 B.8.66 C.5 D.5.77
A.6 B. C.3 D.2
A.20 B.40 C.80 D.58.3
A.20 B.10 C.5 D.2.5
A.70 B.35 C. D.17.5
调整电源频率,当图1.3-9所示电路电流i的有效值达到最大值时,电容电压有效值为160V,电源电压有效值为10V,则线圈两端的电压URL为()V。
A.160 B. C. D.
A.8 B.8.66 C.1.732 D.6.928
如图1.3-10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Z=10+j50Ω,Z1=400+j1000Ω。当β取()时,和的相位差为90°。
A.-41B.41C.-51D.51
A.30 B.40 C.5 D.20
如图1.3-11所示电路中,,在电阻10Q上的有功功率为10W,则总电路的功率因数为()。
A.1.0 B.0.6 C.0.3 D.不能确定
如图1.3-12所示电路中的R、L串联电路为荧光灯的电路模型。将此电路接于50Hz的正弦交流电压源上,测得端电压为220V,电流为0.4A,功率为40W。如果要求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5,应给荧光灯并联的电容C为())μF。
A.4.29 B.3.29 C.5.29 D.1.29
如图1.3-13所示电路中,us=50sinωtV,电阻15Ω上的有功功率为30W,则电路的功率因数应为()。
A.0.8 B.0.4 C.0.6 D.0.3
A.16Ω,15Ω B.8Ω,1Ω C.86.6Ω,10Ω D.8.66Ω,5Ω
A.80 B.85 C.90 D.100
如图1.3-12所示电路中的R、L串联电路为荧光灯的电路模型。将此电路接于50Hz的正弦交流电压源上,测得端电压为220V,电流为0.4A,功率为40W。电路吸收的无功功率Q为()var。
A.76.5 B.78.4 C.82.4 D.85.4
如图1.3-17所示正弦稳态电路角频率为1000rad/s,N为线性阻抗网络,其功率因数为0.707(感性),吸收的有功功率为500W,若要使N吸收的有功功率达到最大,则需在其两端并联的电容C应为()μF。
A.50 B.75 C.100 D.125
如图1.3-18所示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R=10Ω,XL=20Ω,XC=30Ω。当负载ZL为()Ω时,负载获得最大功率。
A.8+j21 B.8-j21 C.8+j26 D.8-j26
如图1.3-20所示电路中,n为()时,R=4Ω的电阻可以获得最大功率。
A.2 B.7 C.3 D.5
如图1.3-21所示电路中,L1=L2=10H,C=1000μF,M从0变到8H时,谐振角频率的变化范围是()。
A. B.0~∞ C.10~16.67rad/s D.不能确定
如图1.3-22所示电路的谐振频率f为()Hz。
A.79.58 B.238.74 C.159.16 D.477.48
A.36-j15 B.15-j36 C.36+j15 D.15+j36
A.375 B.500 C.331 D.750
A.17 B.15.92 C.20 D.21
A.15.92 B.16 C.24 D.36
如图1.3-26所示电路谐频率为()。
图1.3-27所示电路的谐振角频率为()。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R、L、C串联电路中,在电容C上再并联一个电阻R1,则电路的谐振角频率应为()。
A.升高 B.不能确定 C.不变 D.降低
如图1.3-31所示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是()。
如图1.3-32所示正弦电流电路发生谐振时,电流表A1、A2的读数分别为4A和3A,则电流表A3的读数为()。
A.1A B.7A C.5A D.不能确定
如图1.3-33所示正弦稳态电路发生谐振时,电流表A1读数为12A,电流表A2读数为20A,则电流表A3的读数为()A。
已知图1.3-35中正弦电流电路发生谐振时,电流表A2和A3读数分别为6A和10A,则电流表A1的读数为()A。
A.4 B.8 C. D.16
如图1.3-38所示电路中,电压u含有基波和三次谐波,基波角频率为104rad/s。若要求u1中不含基波分量而将u中的三次谐波分量全部取出,则C应为()μF。
A.10 B.30 C.50 D.20
如图1.3-39所示电路中,输入电压u中含有三次和五次谐波分量,基波角频率为1000rad/s。若要求电阻R上的电压中没有三次谐波分量,R两端电压与u的五次谐波分量完全相同,则L应为()H。
A.1/9 B.1/900 C.4×10-4 D.1×10-3
如图1.3-40所示电路中,输入电压,如L=0.12H,ω=314rad/s,使输出电压,则C1与C2之值分别为()。
A.7.3μF,75μF B.9.3μF,65μF C.9.3μF,75μF D.75μF,9.3μF
如图1.3-41所示的正弦交流电路中,若,ω=1000rad/s,R=10Ω,L=1mH,当L和C发生并联谐振时,C为()μF。
A.3000 B.2000 C.1500 D.1000
如图1.3-42所示的正弦交流电路中u=10sinωtV,i=2sinωtA,ω=1000rad/s,则无源二端网络N可以看作R和C串联,则R、C的数值应为()。
A.1Ω,1μF B.1Ω,0.125μF C.4Ω,1μF D.2Ω,1μF
图1.3-43所示电路中u=24sinωtV,1=4sinωtA,ω=2000rad/s,则无源二端网络N可以看作电阻R和电感L相串联,且R和电感L的大小分别为()。
A.1Ω和4H B.2Ω和2H C.4Ω和1H D.4Ω和4H
(2010)图7-125所示电路中,电流源的端电压U等于()。
A.20V B.10V C.5V D.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