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主变压器各侧断路器 B.110kV母线分段、旁路及母线断路器 C.35kV馈电线路的隔离开关 D.10kV配电装置的接地开关
A.在正常运行时会释放易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等的密封处 B.没有用惰性气体覆盖的固定顶盖贮罐中的易燃液体的表面 C.油水分离器等直接与空间接触的易燃液体的表面 D.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取样点
A.在爆炸性气体危险环境1区,采用固定式增安型灯具 B.在爆炸性气体危险环境1区,采用固定式隔爆型灯具 C.在爆炸性气体危险环境2区,采用固定式增安型灯具 D.在爆炸性气体危险环境2区,采用固定式隔爆型灯具
A.爆炸性粉尘的量 B.爆炸性粉尘的释放率 C.环境温度 D.爆炸性粉尘的浓度和物理特性
A.10kV变电所接在母线上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可合用一组隔离开关 B.10kV变电所架空进出线上避雷器回路可不设隔离开关 C.变压器低压侧0.4kV总开关为隔离开关 D.单台变压器的容量不宜大于800kVA
A.无继电保护要求且无需带负荷操作 B.无自动装置和继电保护要求,出线回路为3且无需带负荷操作 C.无自动装置要求且出线回路较少 D.无自动装置和继电保护要求,出线回路为2且无需带负荷操作
A.低压电容器组采用三角形接线 B.单台高压电容器设置专用熔断器作为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熔丝额定电流按电容器额定电流的2.5倍考虑 C.因电容器组容量较小,高压电容器装置设置在高压配电室内,与高压配电室装置的距离不小于1.5m D.如果高压电容器装置在单独房间内,当成套电容器柜单列布置时,柜正面与墙面距离不应小于1.0m
A.可燃油油浸式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高压配电室、高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低压配电室和低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B.变压器室位于建筑物内,可燃油油浸式变压器室的门按乙级防火门设计 C.可燃油油浸式变压器室设置容量为50%变压器油量的贮油池 D.高压配电室临街的一面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窗台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1.7m
A.可燃油油浸式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高压配电室、高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低压配电室和低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B.变压器室位于车间内,可燃油油浸式变压器室的门按乙级防火门设计 C.可燃油油浸式变压器室设置容量为100%变压器油量的贮油池 D.高压配电室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窗台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1.6m
A.与城乡或工矿企业规划相协调,便于架空和电缆线路的引入和引出 B.站址标高宜在30年一遇高水位之上,否则,所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措施 C.周围环境宜无明显污秽,若空气污秽时,站址宜设在受污源影响最小处 D.可不考虑变电所与周围环境、临近设施的相互影响
A.变压器分列运行 B.利用高阻抗变压器 C.110kV母线装设电抗器 D.变压器回路加装电抗器
A.需要设置自备电源作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电源的应急电源时 B.所在地区偏僻、远离供电系统,设置自备电源经济合理时 C.设置自备电源较从电力系统获得第二电源更经济时 D.已有两路电源,为更可靠为一级负荷供电时
A.正确选择变压变比和电压分接头 B.降低配电系统阻抗 C.补偿无功功率 D.增大变压器容量
A.采用专线供电 B.对较大功率的冲击性负荷或冲击性负荷群与对电压波动、闪变敏感的负荷,分别由不同的变压器供电 C.与其他负荷共用配电线路时,加大配电线路阻抗 D.对大功率电弧炉的炉用变压器由短路容量较大的电网供电
A.用电设备容量大 B.用电负荷性质重要 C.有特殊要求的车间、建筑物内的用电负荷 D.用电负荷容量不大,但彼此相距很近
下图表示直接接触伸臂范围的安全限值,图中标注正确的是哪项?()
A.R2.50 B.R1.00 C.0.75 D.S(非导电地面)
A.自动切断供电电源 B.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设备 C.采用安全特低压(SLEV)保护 D.采用安全分隔保护措施
A.电压为63kV配电装置的母线上宜装设接地开关,不宜装设接地器 B.电压为63kV配电装置,断路器两侧隔离开关的断路器侧宜装设接地开关 C.电压为63kV配电装置,线路隔离开关的线路侧不宜装设接地开关 D.电压为63kV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隔离开关与相应的断路器和接地刀闸之间应装设闭锁装置
A.配电装置室应设防火门,并应向外开启 B.配电装置室不宜装设事故通风装置 C.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D.配电装置室可开窗,但应采取防止雨、雪、小动物、风沙及污秽尘埃进入的措施
A.建筑施工现场 B.游览区和绿化区 C.市区一般街道 D.高层建筑临近地段
A.铝绞线30%B.铝绞线35%C.钢芯铝绞线45%D.钢芯铝绞线50%
A.线路电压10kV,人口密集地区6.5m B.线路电压35kV,人口稀少地区6.0m C.线路电压66kV,人口稀少地区5.5m D.线路电压66kV,交通困难地区5.0m
A.架空输配电线路 B.耐火电缆 C.重要电源具有高可靠性的回路 D.爆炸危险场所
A.采用不同截面的电缆,载流量大于负载电流 B.并联各电缆长度相等 C.并联各电缆相同型号,材质 D.并联各电缆采用相同截面导体
A.开关量信号,可选总屏蔽 B.高电平模拟信号,宜选用对绞线芯总屏蔽,必要时也可以选用对绞线芯分屏蔽 C.低电平模拟信号或脉冲量信号,宜选用对绞线芯分屏蔽,必要时也可以选用对绞线芯分屏蔽复合总屏蔽 D.模拟信号回路控制电缆屏蔽两端应分别接地A.开关量信号,可选总屏蔽 B.高电平模拟信号,宜选用对绞线芯总屏蔽,必要时也可以选用对绞线芯分屏蔽 C.低电平模拟信号或脉冲量信号,宜选用对绞线芯分屏蔽,必要时也可以选用对绞线芯分屏蔽复合总屏蔽 D.模拟信号回路控制电缆屏蔽两端应分别接地
A.室外沿高墙明敷的电缆 B.地下电缆与公路、铁道交叉时 C.绿化带中地下电缆 D.在有爆炸危险场所明敷的电缆
A.地下电缆与公路交叉时,应采用穿管 B.有防爆、防火要求的明敷电缆,应采用埋砂敷设的电缆沟 C.在载重车辆频繁经过的地段,可采用电缆沟 D.有化学腐蚀液体溢流的场所,不得用电缆沟
A.蓄电池 B.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 C.供电系统中专用的馈电线路 D.干电池
A.当应急发电机仅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供电时,应以一级负荷的计算容量,作为选用应急发电机容量的依据 B.当应急发电机为消防用电负荷及一级负荷供电时,应将两者计算负荷之和作为选用应急发电机容量的依据 C.当自备发电机作为第二电源,且尚有第三电源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供电时,以及当向消防负荷、非消防负荷及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供电时,应以三者的计算负荷之和作为选用发电机容量的依据 D.当消防设备的计算负荷大于火灾时切除的非消防设备的计算负荷时,可不计入计算负荷
A.负荷计算,可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变压器、导体及电器的依据 B.负荷计算,可作为电能损耗和无功功率补偿的计算依据 C.季节性负荷,可确定变压器容量和台数及经济运行方式 D.二、三级负荷可用以确定备用电源及容量
A.避难层 B.设备层 C.地下的最底层 D.屋顶层
A.EPS装置应该按负荷性质、负荷容量及备用供电时间等要求选择 B.EPS装置可分为交流制式及直流制式,电感性和混合性的照明负荷选用交流制式;纯电阻及交直流共用的照明负荷宜选用直流制式 C.EPS的额定输出功率不应小于所连接的应急照明负荷总容量的1.2倍 D.EPS的蓄电池初装容量应保证备用时间不小于90min
A.TN-C-S、TN-S系统中的电源转换开关,应采用切断相导体和中性导体的四极开关 B.IT系统中有中性导体时不应采用四极开关 C.正常供电电源与备用发电机之间,其电源转换开关应采用四极开关 D.TT系统的电源进线开关应采用四极开关
A.三相照明线路各相负荷的分配宜保持平衡,最大相负荷电流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 B.备用照明应由两路电源或两路线路供电 C.在照明分支回路中,可采用三相低压断路器对三个单相分支回路进行控制和保护 D.备用照明仅在故障情况下使用时,当正常照明因故断电,备用照明应自动投入工作
A.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 B.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 C.线路屏蔽 D.前三项所述措施不宜联合使用
A.水平接地极局部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沥青层 B.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C.采用降阻剂 D.换土
A.扁钢宽度的1.5倍 B.圆钢直径的4倍 C.扁钢宽度的2倍 D.圆钢直径的6倍
A.设置火灾报警系统的场所,应设置火灾警报装置 B.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设置两个火灾警报装置 C.火灾警报装置的设置的位置宜在有人值班的值班室 D.警报装置宜采用手动或自动控制方式
A.火灾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为特级的建筑物的配电线路,应设置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 B.火灾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为特级的建筑物的配电线路,宜设置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 C.火灾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为一级的建筑物的配电线路,应设置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 D.火灾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为一级的建筑物的配电线路,宜设置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
A.系统宜按时间、区域、部位编程设防和撤防,程序编程应固定 B.在探测器防护区内,发生入侵事件时,系统不应产生漏报警,平时宜避免误报警 C.系统宜具有自检功能及设备防拆报警和故障报警功能 D.现场报警控制器宜安装在具有安全防护的弱电间内,应配备可靠电源
A.应与红线外公用通信管网、红线内各建筑物及通信机房引入管道衔接 B.建筑群地下通信管道,宜有一个方向与公用通信管网相连 C.通信管道的路由和位置宜与高压电力管、热力管、煤气管安排在不同路侧 D.管道坡度宜为0.1%~0.2%,当室外道路已有坡度时,可利用其地势获得坡度
A.高压变配电所 B.核辐射装置 C.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装置 D.电磁辐射较严重的高频电子装置
A.居住建筑 B.学校 C.医院 D.有人值守的机房
A.用于抑制谐波,并联电容器装置投入电网的背景谐波为3次以上,电抗率可取12%和4.5%~5%两种。 B.用于抑制谐波,并联电容器装置投入电网的背景谐波为3次以上,电抗率可取4.5%~5% C.仅用于限制涌流时,电抗率可取0.1%~1% D.用于抑制谐波,并联电容器装置投入电网的背景谐波为5次以上,电抗率可取4.5%~5%
A.宜按电容器接入电网处的运行电压进行计算 B.电容器运行中承受的长期工频过电压,应不大于电容器额定电压的1.1倍 C.应计入接入串联电抗器引起的电容器运行电压升高 D.应计入电容器分组回路对电压的影响
A.合、分时触头弹跳不应大于限定值,开断时不应出现重击穿 B.应具备频繁操作的性能 C.应能承受电容器组的关合电流 D.总回路中的断路器,应具有切除所连接的全部电容器组和开端总回路电容电流的能力
A.分层布置的电容器组框(台)架,不宜超过三层,每层不应超过三排,四周和层间不宜设置隔板 B.屋内电容器组的电容器底部距地面的最小距离为100mm C.屋内外布置的电容器组,在其四周或一侧应设置维护通道,其宽度不应小于1.2m D.当电容器双排布置时,框(台)架和墙面或框(台)架之间可设置检修通道,其宽度不应小于1m
A.对带电抗器(3~10kV)的出线回路,校验母线及母线隔离开关之间隔板前引线和套管时,短路点应选在电抗器前 B.对带电抗器(3~10kV)的出线回路,校验母线及母线隔离开关之间隔板前引线和套管时,短路点应选在电抗器后 C.对带电抗器(3~10kV)的出线回路,除母线及母线隔离开关之间隔板前的引线和套管外,校验其他导体和电器时,短路点应选在电抗器前 D.对不带电抗器的回路,短路点应选在正常接线方式时,短路电流最大的地点
A.导体的长期允许电流不得小于该回路的持续工作电流 B.应按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可能流经的最大短路电流,校验导体的动稳定和热稳定 C.采用主保护动作时间加相应断路器开断时间,确定导体短路电流热效应计算时间 D.应考虑日照对导体载流量的影响
A.限制工作电流 B.投切操作 C.保护作用 D.隔离作用
A.电流继电器构成的保护装置,应接于两相电流互感器 B.后备保护应采用近后备方式 C.当线路短路使重要用户母线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60%时,应快速切除故障 D.当过电流保护时限不大于0.5~0.7s时,应装设瞬时的电流速断保护
A.电容器组引出线短路保护 B.电容器组单相接地保护 C.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 D.电容器组过补偿保护
A.交流不停电电源装置 B.断路器电磁操动的合闸机构 C.事故照明 D.继电保护
A.事故放电初期(1min)承受冲击负荷电流时能保持的电压值 B.在事故放电情况下,蓄电池组出口端电压应不低于直流系统标称电压的105% C.任意事故放电阶段末端承受随机(5s)冲击负荷电流时能保持的电压值 D.任意事故放电阶段末端蓄电池所能保持的电压值
A.双排面对面布置时为1400mm B.双排背对背布置时为1000mm C.单排布置时,正面与墙的间距为1200mm D.单排布置时,背面与墙的间距为800mm
A.该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15次/年 B.该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10次/年 C.该病房楼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D.该病房楼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A.TN-C系统 B.TN-S系统 C.TT系统 D.IT系统
A.多芯电缆的芯线 B.固定的裸导线 C.电缆的护套、屏蔽层及铠装等金属外皮 D.煤气管道
A.当低压配电系统为IT时,阀式避雷器的接地线应接至主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 B.当低压配电系统为TN时,阀式避雷器的接地线接至主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 C.避雷器尽量靠近变压器 D.避雷器接线应与变压器金属外壳相连
A.应具备防止电磁波辐射和电磁波侵入的屏蔽性能 B.应有良好的防潮措施 C.应有良好的防雨和防霉措施 D.应具有抗腐蚀能力
A.医疗救护工程不小于6h B.一等人员隐蔽所不小于5h C.二等人员隐蔽所、电站控制室不小于3h D.物资库等重地不小于1.5h
A.校验高压电器和导体的动稳定时 B.校验高压电器和导体的热稳定时 C.校验断路器的关合能力 D.校验限流熔断器的开断能力
A.当熔体内通过电力变压器回路最大工作电流时不误熔断 B.当熔体内通过电力变压器回路的励磁涌流时不误熔断 C.当高压熔断器的断流容量不满足被保护回路短路容量要求时,不可在被保护回路中装设限流电阻来限制短路电流 D.高压熔断器还应按海拔高度进行校验
A.35kV以上电压的变电站中降压变压器,直接向35kV、10(6)kV电网送电时 B.10(6)kV配电变压器 C.35kV降压变电站中的变压器,在电压偏差不能满足要求时 D.35kV升压变电站中的变压器
A.30A B.100A C.300A D.500A
A.根据系统运行的需要进行接地 B.在信号电路中设置一个等电位点作为电子设备基准电位 C.用于消除或减轻雷电危及人身和损坏设备的接地 D.屏蔽接地
A.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与总接地端子之间的连接线是保护导体 B.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与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之间的连接线是总等电位联结导体 C.总接地端子与金属管道之间的连接线是辅助等电位导体 D.总接地端子与接地极之间的连接线是保护导体
A.接地装置的对地电位是零电位 B.电力系统中,电气装置、设施的某些可导电部分应接地,接地装置按用途分为工作(系统)接地、保护接地、雷电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四种 C.一般来说,同一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总不小于工频接地电阻 D.在3~10kV变配电所中,当采用建筑物基础做自然接地极,且接地电阻又满足规定值时,可不另设人工接地网
A.直流滤波环节为电抗器 B.输出电压波形为近似正弦波 C.输出电流波形为矩形 D.输出动态阻抗小
A.换能环节少 B.换流方式为电源电压换流 C.元件数量少 D.电源功率因数高
A.液力耦合器是装于电动机和负载轴之间的机械无级调速装置,由两个互不接触的金属叶轮组成,在两个轮之间充满油,利用油和轮之间的摩擦力传递转矩 B.上述油压越大,所传输的转矩越大,可通过调节油压来改变转矩,从而调速 C.液力耦合器是一种高效的调速方法 D.液力耦合器调速的转差能量变成油的热能消耗掉,并存在漏油和机械磨损现象
A.生产过程中连续变化的信号,如温度、料位、流量等,通过传感器及检测仪表将其转换为连续的电气量。经模拟量输入模块上的模/数转换器变成数字量,使PLC能识别接收 B.模拟量输出模块接收CPU运算后的数值,并按比例把其转换成模拟量信号输出 C.模拟量输出模块电压变化范围有0~5V、-10~+10V等 D.模拟量输出模块的电流输出范围有4~30mA
A.电气接线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B.确定中性点接地方式 C.验算防雷保护范围 D.验算接地装置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A.变压器外壳 B.装置外可导电部分 C.高压系统的接地导体 D.中性导体通过独立接地极接地的低压电缆的金属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