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 B.草地的承包期为30~70年 C.林地的承包期为30~70年 D.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B.其他土地 C.商服用地 D.特殊用地
A.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B.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C.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 D.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
A.承载性 B.土地利用逆转相对困难 C.非生态利用性 D.土地利用的集约性
A.不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安置的人员,安置补助费发放给个人 B.该耕地的土地补偿费最少为60万元 C.每公顷耕地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为5人 D.由国家支付土地补偿费,由用地单位支付安置补助费
A.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在出让土地使用权期限内,依法对土地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部分处分权 B.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如需改变用途,应当征得出让方的同意,经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批准,依照有关规定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办理登记手续 C.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后,受让人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为原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 D.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出租,出租期限不得超过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
A.23 B.47 C.50 D.70
A.基本农田建设支出 B.耕地开发支出 C.土地整理支出 D.土地整治管理支出
A.行政方法 B.经济方法 C.法律方法 D.技术方法
A.一 B.二 C.三 D.四
A.表现形式 B.功能 C.建立的时序 D.所记载的对象
A.国有土地所有证 B.集体土地所有证 C.集体土地使用证 D.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A.2013年12月1日 B.2014年1月1日 C.2014年2月1日 D.2014年3月1日
A.土地统计是从质量方面反映和分析土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及其变化的结果 B.目前,土地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的类型、面积、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等 C.土地统计包括3个方面的含义:即土地统计工作、土地统计资料和土地统计科学 D.土地统计的对象是我国版图内的全部土地
A.国土规划不涉及土地利用问题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最高层次的空间规划 C.国土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一项专项规划,并对土地利用规划起反馈作用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土规划是相互关联而不能相互取代的两项带有宏观战略性的规划
A.全局性B.针对性C.实用性D.局部性
A.气候、地貌 B.水文、土壤 C.植被、矿藏 D.产业结构、投入水平
A.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农业建设占用非农用地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D.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补充耕地相平衡
A.耕地占补平衡,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一是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二是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B.开垦耕地的责任者是被占用耕地的单位或个人 C.城市建设用地区外的建设项目用地,承担开垦耕地义务的是建设单位,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和验收 D.制订耕地开垦计划,是省级人民政府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的职责
A.D省行政区域内的重点项目建设面积不低于国务院下达的重点项目建设面积考核指标 B.D省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不低于国务院下达的耕地保有量考核指标 C.D省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国务院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考核指标 D.D省行政区域内各类非农建设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后,补充的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面积与质量不低于已占用的面积与质量
A.审核补充耕地的目的是保证被建设占用的耕地必须切实得到补充,被占用的基本农田也必须从一般农田或新开垦的耕地中划出同等生产能力的耕地作为基本农田 B.直辖市或省辖市人民政府申请城市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由直辖市或省辖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 C.补充耕地方案的内容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填写 D.补充耕地方案编制的主体一般是县级人民政府
A.基本农田,又称为"吃饭田""保命田" B.基本农田是耕地的其中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一部分耕地 C.所有的耕地都是基本农田 D.基本农田保护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
A.交易实体的非移动性 B.土地市场的地域性 C.土地市场的非垄断性 D.流通方式的多样性
A.基准地价 B.标定地价 C.路线价 D.重置价格
A.级别基准地价 B.区片基准地价 C.路线价 D.标定地价
A.基准地价 B.级别基准地价 C.路线价 D.标定地价
A.接受转让、购买房屋取得的宅基地 B.空闲的宅基地 C.拆除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 D.房屋坍塌的宅基地
A.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应及时将审批结果张榜公布 B.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应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积挂钩 C.对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宅基地审批,可收取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D.凡村内有空闲地、老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占用耕地
A.事前监察、事中监察和事后监察 B.普遍监察与专门监察 C.内部监察和外部监察 D.自力监察和他力监察
A.公开用地审批制度 B.各项用地实行顺序排队制度 C.实行定期现场察看制度 D.公开土地监察办法和制度
A.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有3种方式,即出售、交换、赠与 B.土地使用权的出售,只转移土地使用权,所有权仍属于国家 C.土地使用权交换是以一方当事人需要支配对方的土地使用权为前提,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是一种权利客体的交换 D.土地使用权赠与的基本特征是有偿,与出售一样,赠与的仍只是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仍归国家
A.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5%以上20%以下罚金 B.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5%以上20%以下罚金 C.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5%以上20%以下罚金 D.处5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5%以上20%以下罚金
A.耕地、林地、草地 B.养殖水面 C.交通水利设施用地 D.农田水利用地
A.异议登记是指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对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正确性存有异议而向不动产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将其异议在不动产登记簿中加以记载的过程 B.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 C.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d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 D.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口头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
A.2012年12月11日 B.2012年1月11日 C.2013年2月11日 D.2013年3月11日
A.50% B.60% C.70% D.80%
A.2052年1月1日至2052年12月31日 B.2053年1月1日至2053年12月31日 C.2062年1月1日至2062年12月31日 D.2063年1月1日至2063年12月31日
A.70年 B.62年 C.42年 D.32年
A.作为投资一方的外方资金没有到位 B.某工程动工开发所必需的上一阶段工作未完成,造成动工开发迟延 C.购买钢材延误,致使动工开发迟延 D.政府建设部门的行为,使得无法按期开发造成延误的
A.法律 B.行政法规 C.政府规章 D.部门规章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A.15年 B.25年 C.35年 D.45年
A.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 B.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 C.土地计划指标 D.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B.城市总体规划 C.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D.国土规划
A.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C.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A.9 B.10 C.11 D.12
A.3 B.5 C.7 D.10
A.7 B.10 C.15 D.30
A.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 B.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建设占用耕地等耕地减少情况
A.3 B.4 C.5 D.6
A.8月10日 B.9月10日 C.10月10日 D.11月10日
A.5 B.10 C.20 D.30
A.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B.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C.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D.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A.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 B.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 C.作出改判的再审人民法院 D.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
A.5 B.7 C.10 D.20
A.75 B.120 C.135 D.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