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下面是一份土地估价技术报告中收益还原法测算说明部分(标注"略"的为正常内容)。请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1.确定房地出租客观租金应用市场比较法确定房地出租客观租金。根据收集的房地出租案例资料,选取了与待估房地产处于同一供需圈内区位条件相似、规模相当、临街状况和建筑物相似的3个房地出租交易实例A、B、C。经过比较分析,计算得到3个案例的比准租金,其中,比准租金A=295.60元/米2,比准租金B=311.50元/米2,比准租金C=280.88元/米2。根据对市场信息及对估价对象条件的分析,确定取3个比准租金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估对象的客观租金,计算过程如下:客观租金=(295.60+311.50+280.88)/3=295.99(元/米2) 2.计算房地出租年总收益(注:房屋建筑面积是9015m2)房地年总收益=房屋建筑面积×租金=9015×295.99=2134680(元) 3.计算房地出租年总费用房地出租年总费用包括管理费、维修费、保险费、税金和房屋年折旧费等。 (1)管理费。根据调查了解,当地房屋的经营管理费一般为房地年租金的3%,即:房屋出租经营管理费=房地年总收益×3%=2134680×3%=64040(元) (2)维修费。根据××市建设和房管部门提供的资料,市区房屋出租年维修费通常为房屋重置价的2%。待估宗地上房屋为钢混结构,参照××市房产和物价管理部门公布的各类房屋重置价及耐用年限等标准,结合土地估价师经验判断,确定与待估宗地上房屋同类结构的房屋重置价格为750元/米2,耐用年限60年,残值率为0。房屋出租维修费=房屋重置价×2%=9015×750×2%=135225(元) (3)保险费。根据调查,××市市区房屋保险费费率为房屋重置价的0.2%。根据估价师现场勘察和对照《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确定待估宗地上房屋在估价期日为基本完好房,成新率为75%。房屋年保险费=房屋重置价×0.2%=9015×750×0.2%=13522(元) (4)税金。税金包括房产税、营业税两项,其中,房产税按房屋出租年租金的12%计,营业税按房屋出租年租金的5%计。房产税=房地年总收益×12%=2134680(元)×12%=256162(元)营业税=房地年总收益×5%=2134680×5%=106734(元)税金合计=房产税+营业税=256162+106734=362896(元) (5)房屋年折旧费。折旧费按照土地剩余使用年期35计算,残值率为0。房屋年折旧费=房屋重置价×(1-残值率)/剩余使用年期=9015×750×(1-0)/35=193179(元) (6)房地出租年总费用=管理费+维修费+保险费+税金+房屋年折旧费=64040+135225+13522+362896+193179=768862(元) 4.计算房地纯收益房地年纯收益=房地出租年总收益-房地出租年总费用=2134680-768862=1365818(元)5.计算土地纯收益 (1)土地还原率的确定。根据市场调查分析,确定土地还原率为8%。 (2)房屋还原率的确定。根据市场调查分析,确定房屋还原率为10%。 (3)计算房屋纯收益。房屋纯收益根据房屋现值还原得到。房屋现值=房屋重置价×房屋成新度=9015×750×75%=5070938(元)房屋纯收益=房屋现值×房屋还原率=5070938×10%=507094(元)土地纯收益=房地纯收益-房屋纯收益=1365818-507094=858724(元) 6.计算土地价格总地价=(土地年纯收益/土地还原率)×[1-1/(1+土地还原率)使用年期]=(858724/8%)×[1-1/(1+8%)35]=10008428(元)土地单价=10008428/2504.1=3996.82(元/米2)(注:土地面积为2504.1m2。)请根据上述报告片断回答以下问题。上述报告对所选案例的租金说明不清楚,依据报告的具体内容看,缺少哪些方面的说明?

答案: 依据报告的具体内容,缺少以下方面的说明。
①没有说明租金时间单位(是年租金、月租金,还是日租金)。
...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下面是一份土地估价技术报告中采用假设开发法测算的说明部分(标注"略"的为正常内容),请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1.估价对象建设期及利用方式分析该地块为出让所得,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文件《关于"××住宅小区"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开经[2005]053号),该地块将建成多层住宅小区,土地总面积95635m2,总建筑面积143452m2,其中物管、会所等公建配套用房面积占3.4%,容积率1.5,建筑覆盖率不大于35%。估价人员进行了实地勘察,地块离城市较近,有直达的主干道,地块边缘已经具备自来水和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而且自然景色优美,环境状况表明很适合修建住宅,但是地址状况表明只适合修建多层住宅。估价人员也对周边市场进行了调查,由于有城市轻轨经过该区域,所以本区域对多层住宅需求较大。估价人员在综合对区域的市场、环境及土地条件等的分析后,认为在不改变多层住宅性质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开发价值,地块最佳利用方式应该为:土地用途设定为多层别墅型住宅用地,总用地面积为95635m2,总建筑面积为35000m2,其中物业管理、社区活动中心、小商场、小区停车库、小邮局、小型银行储蓄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公建配套用房面积占3.4%,建筑覆盖率不大于15%,容积率0.37,主要建筑物为多幢2~3层的别墅排屋。本次评估按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确定预期开发条件。根据以上项目的建设规模,本次评估确定其开发期为2年。由于本次评估目的为待开发土地市值估算,开发期自估价基准日算起。
2.预期售价确定及销售状况分析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期该区域楼盘的销售情况,该类出让用地新开发的别墅排屋平均售价在3500~4000元/米2之间,考虑到该区域目前房地产市场行情,结合估价对象实际情况,经综合分析,确定该地块开发完后,即2009年6月30日,法定使用年限的住宅平均售价为3500元/米2,则该物业预期总售价为:总售价=平均售价×建筑面积=3500×35000=12250(万元)通过调查该区域房地产销售情况,与待估对象相同或类似的房地产项目一般均采取预售形式,考虑到估价对象所处区域房地产销售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次评估假设估价对象所建物业销售状况为:项目在开发1年后开始预售,且为均匀销售,截至开发完成时销售率达到40%,另外60%在开发完成后的1年半内均匀售出。假设房屋售价在销售期内保持不变。
3.开发总费用的确定根据待估宗地现状,要建成一个完整可售和可居住的住宅小区,必须经过前期工程、建安工程和室外配套建设三个阶段。本案的前期费用很复杂,除了其间发生的前期勘察设计、可行性研究费用、临时"三通一平"费用外,还有解决市政设施缺口的有关费用,如5km长的电缆铺设费用,100m长的排水管道等的铺设费用;土建安装及附属工程费用;室外工程、绿化建设费用;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等。上述费用经归类,可分为前期费用、建造成本、室外建设费用、管理费用四大项,分别估算如下。
(1)前期费用(分析过程略)。确定其前期费用为200元/米2(按总建筑面积),则前期费用总计为:前期费用=前期费用标准×总建筑面积=200×35000=7000000(元)=700(万元)并设定为开发初期一次性投入。
(2)建造成本(分析过程略)。确定其平均建造成本为700元/米2(按总建筑面积),则整个物业总建造成本共计为:建造成本=平均建造成本×总建筑面积=700×35000=24500000(元)=2450(万元)并设定为开发期内均匀投入。
(3)室外建设费用(分析过程略)。确定该地块室外建设费用标准为220元/米2(按土地面积),则小区建设费用总计为:室外建设费用=室外建设费用标准×土地面积=220×95635=21039700(元)=2103.97(万元)并设定为开发期内均匀投入。
(4)管理费用。包括开发过程中的管理费、监理费及不可预见费等,为上述(2)+(3)的5%计。设定为开发期内均匀投入。管理费用=[(2)+(3)]×5%=[2450+2103.971]×5%=227.70(万元)
4.销售费用(分析过程略)确定此项费用可按总售价的8%计,该项费用设定为与销售进度同步投入。销售费用=总售价×8%=12250×8%=980(万元)
5.利息率和利润率确定
(1)利息率,本次评估将采用贴现方式计算地价,故不考虑投资利息。贴现率采用2006年4月28日公告的银行1~3年期贷款利率6.03%。
(2)利润率,房地产的利润率关键要看市场供求状况。根据对目前房地产企业资产收益率的统计,结合××市统计年鉴资料,考虑区域房地产实际市场情况,确定该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利润率为24%。
6.地价测算根据假设开发法基本公式,地价=预期售价-总开发费用-利润-利息-销售费用,结合本次评估实际,得到如下方程:解上式得:总地价=2762.28万元土地单价=27622800/95635=289(元/米2

你认为报告中估价对象的最佳利用方式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案: 报告中估价对象的最佳利用方式不恰当。存在的问题如下。①不符合政策(别墅类高档住宅为国家禁止产业用地)。②不合法(规划批准...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下面是一份土地估价技术报告中采用假设开发法测算的说明部分(标注"略"的为正常内容),请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1.估价对象建设期及利用方式分析该地块为出让所得,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文件《关于"××住宅小区"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开经[2005]053号),该地块将建成多层住宅小区,土地总面积95635m2,总建筑面积143452m2,其中物管、会所等公建配套用房面积占3.4%,容积率1.5,建筑覆盖率不大于35%。估价人员进行了实地勘察,地块离城市较近,有直达的主干道,地块边缘已经具备自来水和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而且自然景色优美,环境状况表明很适合修建住宅,但是地址状况表明只适合修建多层住宅。估价人员也对周边市场进行了调查,由于有城市轻轨经过该区域,所以本区域对多层住宅需求较大。估价人员在综合对区域的市场、环境及土地条件等的分析后,认为在不改变多层住宅性质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开发价值,地块最佳利用方式应该为:土地用途设定为多层别墅型住宅用地,总用地面积为95635m2,总建筑面积为35000m2,其中物业管理、社区活动中心、小商场、小区停车库、小邮局、小型银行储蓄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公建配套用房面积占3.4%,建筑覆盖率不大于15%,容积率0.37,主要建筑物为多幢2~3层的别墅排屋。本次评估按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确定预期开发条件。根据以上项目的建设规模,本次评估确定其开发期为2年。由于本次评估目的为待开发土地市值估算,开发期自估价基准日算起。
2.预期售价确定及销售状况分析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期该区域楼盘的销售情况,该类出让用地新开发的别墅排屋平均售价在3500~4000元/米2之间,考虑到该区域目前房地产市场行情,结合估价对象实际情况,经综合分析,确定该地块开发完后,即2009年6月30日,法定使用年限的住宅平均售价为3500元/米2,则该物业预期总售价为:总售价=平均售价×建筑面积=3500×35000=12250(万元)通过调查该区域房地产销售情况,与待估对象相同或类似的房地产项目一般均采取预售形式,考虑到估价对象所处区域房地产销售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次评估假设估价对象所建物业销售状况为:项目在开发1年后开始预售,且为均匀销售,截至开发完成时销售率达到40%,另外60%在开发完成后的1年半内均匀售出。假设房屋售价在销售期内保持不变。
3.开发总费用的确定根据待估宗地现状,要建成一个完整可售和可居住的住宅小区,必须经过前期工程、建安工程和室外配套建设三个阶段。本案的前期费用很复杂,除了其间发生的前期勘察设计、可行性研究费用、临时"三通一平"费用外,还有解决市政设施缺口的有关费用,如5km长的电缆铺设费用,100m长的排水管道等的铺设费用;土建安装及附属工程费用;室外工程、绿化建设费用;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等。上述费用经归类,可分为前期费用、建造成本、室外建设费用、管理费用四大项,分别估算如下。
(1)前期费用(分析过程略)。确定其前期费用为200元/米2(按总建筑面积),则前期费用总计为:前期费用=前期费用标准×总建筑面积=200×35000=7000000(元)=700(万元)并设定为开发初期一次性投入。
(2)建造成本(分析过程略)。确定其平均建造成本为700元/米2(按总建筑面积),则整个物业总建造成本共计为:建造成本=平均建造成本×总建筑面积=700×35000=24500000(元)=2450(万元)并设定为开发期内均匀投入。
(3)室外建设费用(分析过程略)。确定该地块室外建设费用标准为220元/米2(按土地面积),则小区建设费用总计为:室外建设费用=室外建设费用标准×土地面积=220×95635=21039700(元)=2103.97(万元)并设定为开发期内均匀投入。
(4)管理费用。包括开发过程中的管理费、监理费及不可预见费等,为上述(2)+(3)的5%计。设定为开发期内均匀投入。管理费用=[(2)+(3)]×5%=[2450+2103.971]×5%=227.70(万元)
4.销售费用(分析过程略)确定此项费用可按总售价的8%计,该项费用设定为与销售进度同步投入。销售费用=总售价×8%=12250×8%=980(万元)
5.利息率和利润率确定
(1)利息率,本次评估将采用贴现方式计算地价,故不考虑投资利息。贴现率采用2006年4月28日公告的银行1~3年期贷款利率6.03%。
(2)利润率,房地产的利润率关键要看市场供求状况。根据对目前房地产企业资产收益率的统计,结合××市统计年鉴资料,考虑区域房地产实际市场情况,确定该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利润率为24%。
6.地价测算根据假设开发法基本公式,地价=预期售价-总开发费用-利润-利息-销售费用,结合本次评估实际,得到如下方程:解上式得:总地价=2762.28万元土地单价=27622800/95635=289(元/米2

请列出估价报告中可以作为判断土地最佳利用方式的指标或者因素。(提示:不少于6个)

答案: 估价报告中可以作为判断土地最佳利用方式的指标或者因素如下。
①设计批复。
②用途为多层住宅小区。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下面是一份土地估价技术报告中采用假设开发法测算的说明部分(标注"略"的为正常内容),请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1.估价对象建设期及利用方式分析该地块为出让所得,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文件《关于"××住宅小区"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开经[2005]053号),该地块将建成多层住宅小区,土地总面积95635m2,总建筑面积143452m2,其中物管、会所等公建配套用房面积占3.4%,容积率1.5,建筑覆盖率不大于35%。估价人员进行了实地勘察,地块离城市较近,有直达的主干道,地块边缘已经具备自来水和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而且自然景色优美,环境状况表明很适合修建住宅,但是地址状况表明只适合修建多层住宅。估价人员也对周边市场进行了调查,由于有城市轻轨经过该区域,所以本区域对多层住宅需求较大。估价人员在综合对区域的市场、环境及土地条件等的分析后,认为在不改变多层住宅性质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开发价值,地块最佳利用方式应该为:土地用途设定为多层别墅型住宅用地,总用地面积为95635m2,总建筑面积为35000m2,其中物业管理、社区活动中心、小商场、小区停车库、小邮局、小型银行储蓄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公建配套用房面积占3.4%,建筑覆盖率不大于15%,容积率0.37,主要建筑物为多幢2~3层的别墅排屋。本次评估按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确定预期开发条件。根据以上项目的建设规模,本次评估确定其开发期为2年。由于本次评估目的为待开发土地市值估算,开发期自估价基准日算起。
2.预期售价确定及销售状况分析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期该区域楼盘的销售情况,该类出让用地新开发的别墅排屋平均售价在3500~4000元/米2之间,考虑到该区域目前房地产市场行情,结合估价对象实际情况,经综合分析,确定该地块开发完后,即2009年6月30日,法定使用年限的住宅平均售价为3500元/米2,则该物业预期总售价为:总售价=平均售价×建筑面积=3500×35000=12250(万元)通过调查该区域房地产销售情况,与待估对象相同或类似的房地产项目一般均采取预售形式,考虑到估价对象所处区域房地产销售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次评估假设估价对象所建物业销售状况为:项目在开发1年后开始预售,且为均匀销售,截至开发完成时销售率达到40%,另外60%在开发完成后的1年半内均匀售出。假设房屋售价在销售期内保持不变。
3.开发总费用的确定根据待估宗地现状,要建成一个完整可售和可居住的住宅小区,必须经过前期工程、建安工程和室外配套建设三个阶段。本案的前期费用很复杂,除了其间发生的前期勘察设计、可行性研究费用、临时"三通一平"费用外,还有解决市政设施缺口的有关费用,如5km长的电缆铺设费用,100m长的排水管道等的铺设费用;土建安装及附属工程费用;室外工程、绿化建设费用;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等。上述费用经归类,可分为前期费用、建造成本、室外建设费用、管理费用四大项,分别估算如下。
(1)前期费用(分析过程略)。确定其前期费用为200元/米2(按总建筑面积),则前期费用总计为:前期费用=前期费用标准×总建筑面积=200×35000=7000000(元)=700(万元)并设定为开发初期一次性投入。
(2)建造成本(分析过程略)。确定其平均建造成本为700元/米2(按总建筑面积),则整个物业总建造成本共计为:建造成本=平均建造成本×总建筑面积=700×35000=24500000(元)=2450(万元)并设定为开发期内均匀投入。
(3)室外建设费用(分析过程略)。确定该地块室外建设费用标准为220元/米2(按土地面积),则小区建设费用总计为:室外建设费用=室外建设费用标准×土地面积=220×95635=21039700(元)=2103.97(万元)并设定为开发期内均匀投入。
(4)管理费用。包括开发过程中的管理费、监理费及不可预见费等,为上述(2)+(3)的5%计。设定为开发期内均匀投入。管理费用=[(2)+(3)]×5%=[2450+2103.971]×5%=227.70(万元)
4.销售费用(分析过程略)确定此项费用可按总售价的8%计,该项费用设定为与销售进度同步投入。销售费用=总售价×8%=12250×8%=980(万元)
5.利息率和利润率确定
(1)利息率,本次评估将采用贴现方式计算地价,故不考虑投资利息。贴现率采用2006年4月28日公告的银行1~3年期贷款利率6.03%。
(2)利润率,房地产的利润率关键要看市场供求状况。根据对目前房地产企业资产收益率的统计,结合××市统计年鉴资料,考虑区域房地产实际市场情况,确定该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利润率为24%。
6.地价测算根据假设开发法基本公式,地价=预期售价-总开发费用-利润-利息-销售费用,结合本次评估实际,得到如下方程:解上式得:总地价=2762.28万元土地单价=27622800/95635=289(元/米2

报告中不动产预期售价的确定过程较为简单,如果采用市场案例分析确定,在选择案例时有什么要求?(提示:不少于4个)

答案: 如果采用市场案例分析确定,在选择案例时的要求如下。
①多层住宅用地。
②位于本区域(或同一市场圈等)...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下面是一份土地估价技术报告中采用假设开发法测算的说明部分(标注"略"的为正常内容),请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1.估价对象建设期及利用方式分析该地块为出让所得,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文件《关于"××住宅小区"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开经[2005]053号),该地块将建成多层住宅小区,土地总面积95635m2,总建筑面积143452m2,其中物管、会所等公建配套用房面积占3.4%,容积率1.5,建筑覆盖率不大于35%。估价人员进行了实地勘察,地块离城市较近,有直达的主干道,地块边缘已经具备自来水和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而且自然景色优美,环境状况表明很适合修建住宅,但是地址状况表明只适合修建多层住宅。估价人员也对周边市场进行了调查,由于有城市轻轨经过该区域,所以本区域对多层住宅需求较大。估价人员在综合对区域的市场、环境及土地条件等的分析后,认为在不改变多层住宅性质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开发价值,地块最佳利用方式应该为:土地用途设定为多层别墅型住宅用地,总用地面积为95635m2,总建筑面积为35000m2,其中物业管理、社区活动中心、小商场、小区停车库、小邮局、小型银行储蓄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公建配套用房面积占3.4%,建筑覆盖率不大于15%,容积率0.37,主要建筑物为多幢2~3层的别墅排屋。本次评估按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确定预期开发条件。根据以上项目的建设规模,本次评估确定其开发期为2年。由于本次评估目的为待开发土地市值估算,开发期自估价基准日算起。
2.预期售价确定及销售状况分析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期该区域楼盘的销售情况,该类出让用地新开发的别墅排屋平均售价在3500~4000元/米2之间,考虑到该区域目前房地产市场行情,结合估价对象实际情况,经综合分析,确定该地块开发完后,即2009年6月30日,法定使用年限的住宅平均售价为3500元/米2,则该物业预期总售价为:总售价=平均售价×建筑面积=3500×35000=12250(万元)通过调查该区域房地产销售情况,与待估对象相同或类似的房地产项目一般均采取预售形式,考虑到估价对象所处区域房地产销售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次评估假设估价对象所建物业销售状况为:项目在开发1年后开始预售,且为均匀销售,截至开发完成时销售率达到40%,另外60%在开发完成后的1年半内均匀售出。假设房屋售价在销售期内保持不变。
3.开发总费用的确定根据待估宗地现状,要建成一个完整可售和可居住的住宅小区,必须经过前期工程、建安工程和室外配套建设三个阶段。本案的前期费用很复杂,除了其间发生的前期勘察设计、可行性研究费用、临时"三通一平"费用外,还有解决市政设施缺口的有关费用,如5km长的电缆铺设费用,100m长的排水管道等的铺设费用;土建安装及附属工程费用;室外工程、绿化建设费用;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等。上述费用经归类,可分为前期费用、建造成本、室外建设费用、管理费用四大项,分别估算如下。
(1)前期费用(分析过程略)。确定其前期费用为200元/米2(按总建筑面积),则前期费用总计为:前期费用=前期费用标准×总建筑面积=200×35000=7000000(元)=700(万元)并设定为开发初期一次性投入。
(2)建造成本(分析过程略)。确定其平均建造成本为700元/米2(按总建筑面积),则整个物业总建造成本共计为:建造成本=平均建造成本×总建筑面积=700×35000=24500000(元)=2450(万元)并设定为开发期内均匀投入。
(3)室外建设费用(分析过程略)。确定该地块室外建设费用标准为220元/米2(按土地面积),则小区建设费用总计为:室外建设费用=室外建设费用标准×土地面积=220×95635=21039700(元)=2103.97(万元)并设定为开发期内均匀投入。
(4)管理费用。包括开发过程中的管理费、监理费及不可预见费等,为上述(2)+(3)的5%计。设定为开发期内均匀投入。管理费用=[(2)+(3)]×5%=[2450+2103.971]×5%=227.70(万元)
4.销售费用(分析过程略)确定此项费用可按总售价的8%计,该项费用设定为与销售进度同步投入。销售费用=总售价×8%=12250×8%=980(万元)
5.利息率和利润率确定
(1)利息率,本次评估将采用贴现方式计算地价,故不考虑投资利息。贴现率采用2006年4月28日公告的银行1~3年期贷款利率6.03%。
(2)利润率,房地产的利润率关键要看市场供求状况。根据对目前房地产企业资产收益率的统计,结合××市统计年鉴资料,考虑区域房地产实际市场情况,确定该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利润率为24%。
6.地价测算根据假设开发法基本公式,地价=预期售价-总开发费用-利润-利息-销售费用,结合本次评估实际,得到如下方程:解上式得:总地价=2762.28万元土地单价=27622800/95635=289(元/米2

报告中不动产开发前期费用中,有不应计入的项目,请指出来。

答案: 不动产开发前期费用中不应计入的项目包括以下内容。①电缆铺设费用。②排水管道费用。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下面是一份土地估价技术报告中采用假设开发法测算的说明部分(标注"略"的为正常内容),请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1.估价对象建设期及利用方式分析该地块为出让所得,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文件《关于"××住宅小区"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开经[2005]053号),该地块将建成多层住宅小区,土地总面积95635m2,总建筑面积143452m2,其中物管、会所等公建配套用房面积占3.4%,容积率1.5,建筑覆盖率不大于35%。估价人员进行了实地勘察,地块离城市较近,有直达的主干道,地块边缘已经具备自来水和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而且自然景色优美,环境状况表明很适合修建住宅,但是地址状况表明只适合修建多层住宅。估价人员也对周边市场进行了调查,由于有城市轻轨经过该区域,所以本区域对多层住宅需求较大。估价人员在综合对区域的市场、环境及土地条件等的分析后,认为在不改变多层住宅性质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开发价值,地块最佳利用方式应该为:土地用途设定为多层别墅型住宅用地,总用地面积为95635m2,总建筑面积为35000m2,其中物业管理、社区活动中心、小商场、小区停车库、小邮局、小型银行储蓄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公建配套用房面积占3.4%,建筑覆盖率不大于15%,容积率0.37,主要建筑物为多幢2~3层的别墅排屋。本次评估按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确定预期开发条件。根据以上项目的建设规模,本次评估确定其开发期为2年。由于本次评估目的为待开发土地市值估算,开发期自估价基准日算起。
2.预期售价确定及销售状况分析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期该区域楼盘的销售情况,该类出让用地新开发的别墅排屋平均售价在3500~4000元/米2之间,考虑到该区域目前房地产市场行情,结合估价对象实际情况,经综合分析,确定该地块开发完后,即2009年6月30日,法定使用年限的住宅平均售价为3500元/米2,则该物业预期总售价为:总售价=平均售价×建筑面积=3500×35000=12250(万元)通过调查该区域房地产销售情况,与待估对象相同或类似的房地产项目一般均采取预售形式,考虑到估价对象所处区域房地产销售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次评估假设估价对象所建物业销售状况为:项目在开发1年后开始预售,且为均匀销售,截至开发完成时销售率达到40%,另外60%在开发完成后的1年半内均匀售出。假设房屋售价在销售期内保持不变。
3.开发总费用的确定根据待估宗地现状,要建成一个完整可售和可居住的住宅小区,必须经过前期工程、建安工程和室外配套建设三个阶段。本案的前期费用很复杂,除了其间发生的前期勘察设计、可行性研究费用、临时"三通一平"费用外,还有解决市政设施缺口的有关费用,如5km长的电缆铺设费用,100m长的排水管道等的铺设费用;土建安装及附属工程费用;室外工程、绿化建设费用;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等。上述费用经归类,可分为前期费用、建造成本、室外建设费用、管理费用四大项,分别估算如下。
(1)前期费用(分析过程略)。确定其前期费用为200元/米2(按总建筑面积),则前期费用总计为:前期费用=前期费用标准×总建筑面积=200×35000=7000000(元)=700(万元)并设定为开发初期一次性投入。
(2)建造成本(分析过程略)。确定其平均建造成本为700元/米2(按总建筑面积),则整个物业总建造成本共计为:建造成本=平均建造成本×总建筑面积=700×35000=24500000(元)=2450(万元)并设定为开发期内均匀投入。
(3)室外建设费用(分析过程略)。确定该地块室外建设费用标准为220元/米2(按土地面积),则小区建设费用总计为:室外建设费用=室外建设费用标准×土地面积=220×95635=21039700(元)=2103.97(万元)并设定为开发期内均匀投入。
(4)管理费用。包括开发过程中的管理费、监理费及不可预见费等,为上述(2)+(3)的5%计。设定为开发期内均匀投入。管理费用=[(2)+(3)]×5%=[2450+2103.971]×5%=227.70(万元)
4.销售费用(分析过程略)确定此项费用可按总售价的8%计,该项费用设定为与销售进度同步投入。销售费用=总售价×8%=12250×8%=980(万元)
5.利息率和利润率确定
(1)利息率,本次评估将采用贴现方式计算地价,故不考虑投资利息。贴现率采用2006年4月28日公告的银行1~3年期贷款利率6.03%。
(2)利润率,房地产的利润率关键要看市场供求状况。根据对目前房地产企业资产收益率的统计,结合××市统计年鉴资料,考虑区域房地产实际市场情况,确定该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利润率为24%。
6.地价测算根据假设开发法基本公式,地价=预期售价-总开发费用-利润-利息-销售费用,结合本次评估实际,得到如下方程:解上式得:总地价=2762.28万元土地单价=27622800/95635=289(元/米2

报告中采用贴现的方式进行地价测算,假设开发法也可以不采用贴现方式测算地价,请根据报告中的数据资料,并假定地价为P,分别列出其总售价、建造成本、销售费用、利息、利润的计算式。

答案: 总售价、建造成本、销售费用、利息、利润的计算式。①总售价=3500×35000②总开发费用=700+(2450+2103...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下面是一份土地估价技术报告中收益还原法测算说明部分(标注"略"的为正常内容)。请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1.确定房地出租客观租金应用市场比较法确定房地出租客观租金。根据收集的房地出租案例资料,选取了与待估房地产处于同一供需圈内区位条件相似、规模相当、临街状况和建筑物相似的3个房地出租交易实例A、B、C。经过比较分析,计算得到3个案例的比准租金,其中,比准租金A=295.60元/米2,比准租金B=311.50元/米2,比准租金C=280.88元/米2。根据对市场信息及对估价对象条件的分析,确定取3个比准租金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估对象的客观租金,计算过程如下:客观租金=(295.60+311.50+280.88)/3=295.99(元/米2) 2.计算房地出租年总收益(注:房屋建筑面积是9015m2)房地年总收益=房屋建筑面积×租金=9015×295.99=2134680(元) 3.计算房地出租年总费用房地出租年总费用包括管理费、维修费、保险费、税金和房屋年折旧费等。 (1)管理费。根据调查了解,当地房屋的经营管理费一般为房地年租金的3%,即:房屋出租经营管理费=房地年总收益×3%=2134680×3%=64040(元) (2)维修费。根据××市建设和房管部门提供的资料,市区房屋出租年维修费通常为房屋重置价的2%。待估宗地上房屋为钢混结构,参照××市房产和物价管理部门公布的各类房屋重置价及耐用年限等标准,结合土地估价师经验判断,确定与待估宗地上房屋同类结构的房屋重置价格为750元/米2,耐用年限60年,残值率为0。房屋出租维修费=房屋重置价×2%=9015×750×2%=135225(元) (3)保险费。根据调查,××市市区房屋保险费费率为房屋重置价的0.2%。根据估价师现场勘察和对照《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确定待估宗地上房屋在估价期日为基本完好房,成新率为75%。房屋年保险费=房屋重置价×0.2%=9015×750×0.2%=13522(元) (4)税金。税金包括房产税、营业税两项,其中,房产税按房屋出租年租金的12%计,营业税按房屋出租年租金的5%计。房产税=房地年总收益×12%=2134680(元)×12%=256162(元)营业税=房地年总收益×5%=2134680×5%=106734(元)税金合计=房产税+营业税=256162+106734=362896(元) (5)房屋年折旧费。折旧费按照土地剩余使用年期35计算,残值率为0。房屋年折旧费=房屋重置价×(1-残值率)/剩余使用年期=9015×750×(1-0)/35=193179(元) (6)房地出租年总费用=管理费+维修费+保险费+税金+房屋年折旧费=64040+135225+13522+362896+193179=768862(元) 4.计算房地纯收益房地年纯收益=房地出租年总收益-房地出租年总费用=2134680-768862=1365818(元)5.计算土地纯收益 (1)土地还原率的确定。根据市场调查分析,确定土地还原率为8%。 (2)房屋还原率的确定。根据市场调查分析,确定房屋还原率为10%。 (3)计算房屋纯收益。房屋纯收益根据房屋现值还原得到。房屋现值=房屋重置价×房屋成新度=9015×750×75%=5070938(元)房屋纯收益=房屋现值×房屋还原率=5070938×10%=507094(元)土地纯收益=房地纯收益-房屋纯收益=1365818-507094=858724(元) 6.计算土地价格总地价=(土地年纯收益/土地还原率)×[1-1/(1+土地还原率)使用年期]=(858724/8%)×[1-1/(1+8%)35]=10008428(元)土地单价=10008428/2504.1=3996.82(元/米2)(注:土地面积为2504.1m2。)请根据上述报告片断回答以下问题。上述报告对所选案例的租金说明不清楚,依据报告的具体内容看,缺少哪些方面的说明?

答案: 依据报告的具体内容,缺少以下方面的说明。
①没有说明租金时间单位(是年租金、月租金,还是日租金)。
...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下面是一份土地估价技术报告中收益还原法测算说明部分(标注"略"的为正常内容)。请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1.确定房地出租客观租金应用市场比较法确定房地出租客观租金。根据收集的房地出租案例资料,选取了与待估房地产处于同一供需圈内区位条件相似、规模相当、临街状况和建筑物相似的3个房地出租交易实例A、B、C。经过比较分析,计算得到3个案例的比准租金,其中,比准租金A=295.60元/米2,比准租金B=311.50元/米2,比准租金C=280.88元/米2。根据对市场信息及对估价对象条件的分析,确定取3个比准租金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估对象的客观租金,计算过程如下:客观租金=(295.60+311.50+280.88)/3=295.99(元/米2) 2.计算房地出租年总收益(注:房屋建筑面积是9015m2)房地年总收益=房屋建筑面积×租金=9015×295.99=2134680(元) 3.计算房地出租年总费用房地出租年总费用包括管理费、维修费、保险费、税金和房屋年折旧费等。 (1)管理费。根据调查了解,当地房屋的经营管理费一般为房地年租金的3%,即:房屋出租经营管理费=房地年总收益×3%=2134680×3%=64040(元) (2)维修费。根据××市建设和房管部门提供的资料,市区房屋出租年维修费通常为房屋重置价的2%。待估宗地上房屋为钢混结构,参照××市房产和物价管理部门公布的各类房屋重置价及耐用年限等标准,结合土地估价师经验判断,确定与待估宗地上房屋同类结构的房屋重置价格为750元/米2,耐用年限60年,残值率为0。房屋出租维修费=房屋重置价×2%=9015×750×2%=135225(元) (3)保险费。根据调查,××市市区房屋保险费费率为房屋重置价的0.2%。根据估价师现场勘察和对照《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确定待估宗地上房屋在估价期日为基本完好房,成新率为75%。房屋年保险费=房屋重置价×0.2%=9015×750×0.2%=13522(元) (4)税金。税金包括房产税、营业税两项,其中,房产税按房屋出租年租金的12%计,营业税按房屋出租年租金的5%计。房产税=房地年总收益×12%=2134680(元)×12%=256162(元)营业税=房地年总收益×5%=2134680×5%=106734(元)税金合计=房产税+营业税=256162+106734=362896(元) (5)房屋年折旧费。折旧费按照土地剩余使用年期35计算,残值率为0。房屋年折旧费=房屋重置价×(1-残值率)/剩余使用年期=9015×750×(1-0)/35=193179(元) (6)房地出租年总费用=管理费+维修费+保险费+税金+房屋年折旧费=64040+135225+13522+362896+193179=768862(元) 4.计算房地纯收益房地年纯收益=房地出租年总收益-房地出租年总费用=2134680-768862=1365818(元)5.计算土地纯收益 (1)土地还原率的确定。根据市场调查分析,确定土地还原率为8%。 (2)房屋还原率的确定。根据市场调查分析,确定房屋还原率为10%。 (3)计算房屋纯收益。房屋纯收益根据房屋现值还原得到。房屋现值=房屋重置价×房屋成新度=9015×750×75%=5070938(元)房屋纯收益=房屋现值×房屋还原率=5070938×10%=507094(元)土地纯收益=房地纯收益-房屋纯收益=1365818-507094=858724(元) 6.计算土地价格总地价=(土地年纯收益/土地还原率)×[1-1/(1+土地还原率)使用年期]=(858724/8%)×[1-1/(1+8%)35]=10008428(元)土地单价=10008428/2504.1=3996.82(元/米2)(注:土地面积为2504.1m2。)请根据上述报告片断回答以下问题。上述报告计算房地出租年总收益时,直接使用建筑面积乘以租金标准,漏掉了哪些对总收益有影响的参数?

答案:

上述报告漏掉了以下对总收益有影响的参数。①可利用率(建筑可利用率)。②出租率(空置状况)。③损失率(租赁变动)。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下面是一份土地估价技术报告中收益还原法测算说明部分(标注"略"的为正常内容)。请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1.确定房地出租客观租金应用市场比较法确定房地出租客观租金。根据收集的房地出租案例资料,选取了与待估房地产处于同一供需圈内区位条件相似、规模相当、临街状况和建筑物相似的3个房地出租交易实例A、B、C。经过比较分析,计算得到3个案例的比准租金,其中,比准租金A=295.60元/米2,比准租金B=311.50元/米2,比准租金C=280.88元/米2。根据对市场信息及对估价对象条件的分析,确定取3个比准租金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估对象的客观租金,计算过程如下:客观租金=(295.60+311.50+280.88)/3=295.99(元/米2) 2.计算房地出租年总收益(注:房屋建筑面积是9015m2)房地年总收益=房屋建筑面积×租金=9015×295.99=2134680(元) 3.计算房地出租年总费用房地出租年总费用包括管理费、维修费、保险费、税金和房屋年折旧费等。 (1)管理费。根据调查了解,当地房屋的经营管理费一般为房地年租金的3%,即:房屋出租经营管理费=房地年总收益×3%=2134680×3%=64040(元) (2)维修费。根据××市建设和房管部门提供的资料,市区房屋出租年维修费通常为房屋重置价的2%。待估宗地上房屋为钢混结构,参照××市房产和物价管理部门公布的各类房屋重置价及耐用年限等标准,结合土地估价师经验判断,确定与待估宗地上房屋同类结构的房屋重置价格为750元/米2,耐用年限60年,残值率为0。房屋出租维修费=房屋重置价×2%=9015×750×2%=135225(元) (3)保险费。根据调查,××市市区房屋保险费费率为房屋重置价的0.2%。根据估价师现场勘察和对照《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确定待估宗地上房屋在估价期日为基本完好房,成新率为75%。房屋年保险费=房屋重置价×0.2%=9015×750×0.2%=13522(元) (4)税金。税金包括房产税、营业税两项,其中,房产税按房屋出租年租金的12%计,营业税按房屋出租年租金的5%计。房产税=房地年总收益×12%=2134680(元)×12%=256162(元)营业税=房地年总收益×5%=2134680×5%=106734(元)税金合计=房产税+营业税=256162+106734=362896(元) (5)房屋年折旧费。折旧费按照土地剩余使用年期35计算,残值率为0。房屋年折旧费=房屋重置价×(1-残值率)/剩余使用年期=9015×750×(1-0)/35=193179(元) (6)房地出租年总费用=管理费+维修费+保险费+税金+房屋年折旧费=64040+135225+13522+362896+193179=768862(元) 4.计算房地纯收益房地年纯收益=房地出租年总收益-房地出租年总费用=2134680-768862=1365818(元)5.计算土地纯收益 (1)土地还原率的确定。根据市场调查分析,确定土地还原率为8%。 (2)房屋还原率的确定。根据市场调查分析,确定房屋还原率为10%。 (3)计算房屋纯收益。房屋纯收益根据房屋现值还原得到。房屋现值=房屋重置价×房屋成新度=9015×750×75%=5070938(元)房屋纯收益=房屋现值×房屋还原率=5070938×10%=507094(元)土地纯收益=房地纯收益-房屋纯收益=1365818-507094=858724(元) 6.计算土地价格总地价=(土地年纯收益/土地还原率)×[1-1/(1+土地还原率)使用年期]=(858724/8%)×[1-1/(1+8%)35]=10008428(元)土地单价=10008428/2504.1=3996.82(元/米2)(注:土地面积为2504.1m2。)请根据上述报告片断回答以下问题。上述报告确定土地还原率为8%,但是缺乏明确的依据。请问确定土地还原率的方法一般有哪些?

答案: 计算土地还原率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①纯收益与价格比率法(或称市场法、市场提取法)。
②安全利率加风...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下面是一份土地估价技术报告中收益还原法测算说明部分(标注"略"的为正常内容)。请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1.确定房地出租客观租金应用市场比较法确定房地出租客观租金。根据收集的房地出租案例资料,选取了与待估房地产处于同一供需圈内区位条件相似、规模相当、临街状况和建筑物相似的3个房地出租交易实例A、B、C。经过比较分析,计算得到3个案例的比准租金,其中,比准租金A=295.60元/米2,比准租金B=311.50元/米2,比准租金C=280.88元/米2。根据对市场信息及对估价对象条件的分析,确定取3个比准租金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估对象的客观租金,计算过程如下:客观租金=(295.60+311.50+280.88)/3=295.99(元/米2) 2.计算房地出租年总收益(注:房屋建筑面积是9015m2)房地年总收益=房屋建筑面积×租金=9015×295.99=2134680(元) 3.计算房地出租年总费用房地出租年总费用包括管理费、维修费、保险费、税金和房屋年折旧费等。 (1)管理费。根据调查了解,当地房屋的经营管理费一般为房地年租金的3%,即:房屋出租经营管理费=房地年总收益×3%=2134680×3%=64040(元) (2)维修费。根据××市建设和房管部门提供的资料,市区房屋出租年维修费通常为房屋重置价的2%。待估宗地上房屋为钢混结构,参照××市房产和物价管理部门公布的各类房屋重置价及耐用年限等标准,结合土地估价师经验判断,确定与待估宗地上房屋同类结构的房屋重置价格为750元/米2,耐用年限60年,残值率为0。房屋出租维修费=房屋重置价×2%=9015×750×2%=135225(元) (3)保险费。根据调查,××市市区房屋保险费费率为房屋重置价的0.2%。根据估价师现场勘察和对照《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确定待估宗地上房屋在估价期日为基本完好房,成新率为75%。房屋年保险费=房屋重置价×0.2%=9015×750×0.2%=13522(元) (4)税金。税金包括房产税、营业税两项,其中,房产税按房屋出租年租金的12%计,营业税按房屋出租年租金的5%计。房产税=房地年总收益×12%=2134680(元)×12%=256162(元)营业税=房地年总收益×5%=2134680×5%=106734(元)税金合计=房产税+营业税=256162+106734=362896(元) (5)房屋年折旧费。折旧费按照土地剩余使用年期35计算,残值率为0。房屋年折旧费=房屋重置价×(1-残值率)/剩余使用年期=9015×750×(1-0)/35=193179(元) (6)房地出租年总费用=管理费+维修费+保险费+税金+房屋年折旧费=64040+135225+13522+362896+193179=768862(元) 4.计算房地纯收益房地年纯收益=房地出租年总收益-房地出租年总费用=2134680-768862=1365818(元)5.计算土地纯收益 (1)土地还原率的确定。根据市场调查分析,确定土地还原率为8%。 (2)房屋还原率的确定。根据市场调查分析,确定房屋还原率为10%。 (3)计算房屋纯收益。房屋纯收益根据房屋现值还原得到。房屋现值=房屋重置价×房屋成新度=9015×750×75%=5070938(元)房屋纯收益=房屋现值×房屋还原率=5070938×10%=507094(元)土地纯收益=房地纯收益-房屋纯收益=1365818-507094=858724(元) 6.计算土地价格总地价=(土地年纯收益/土地还原率)×[1-1/(1+土地还原率)使用年期]=(858724/8%)×[1-1/(1+8%)35]=10008428(元)土地单价=10008428/2504.1=3996.82(元/米2)(注:土地面积为2504.1m2。)请根据上述报告片断回答以下问题。上述报告中计算房屋纯收益的目的是计算土地纯收益,这种从不动产总收益中剥离出某一部分或者要素的价值的方法,其所遵循的估价原则是()。(只有1个选项正确,请填在括号内)

A.替代原则
B.最有效使用原则
C.预期收益原则
D.贡献原则

答案: D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