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08年8月8日 B.2006年12月11日 C.2001年9月10日 D.1994年5月10日
A.1 B.2 C.3 D.4
A.董事 B.管理人员 C.信贷业务人员 D.信贷业务人员的朋友
A.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B.农村信用合作社 C.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D.汽车金融公司
A.1 B.3 C.6 D.12
A.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 B.除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之外,还可以采取双方认定的其他形式 C.只能采取书面形式 D.只能采取口头形式
A.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 B.买卖金融债券 C.发行金融债券 D.买卖政府债券
A.当日单笔11万元人民币的现金支取 B.单笔8000美元的现金汇款 C.当日累计290万元人民币单位银行账户之间的转账 D.单笔42万元人民币个人账户与单位账户之间的转账
A.A公司知道B银行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超越了其代理权限,但未做否认表示 B.A公司知道B银行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行为违法,但不表示反对 C.B银行知道A公司要求的代理内容属于违法行为,仍然进行代理活动 D.A公司客户知道B银行的代理期限已过,但B银行继续向A公司客户提供服务
A.年满18周岁且精神正常的自然人 B.不满10周岁但精神正常的未成年人 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精神病人 D.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且精神正常的自然人
A.都是企业法人 B.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万元,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万元 C.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而股份有限公司不能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 D.都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
A.债务人 B.抵押权人 C.人民法院 D.抵押物登记机构
A.归债权人所有 B.归抵押人所有 C.归拍卖机构所有 D.上缴国库
A.服从本行的决定 B.对媒体公布这一信息 C.在微博上公开征求大家意见 D.向上级机构或监管部门反映
A.向媒体披露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B.向公安部门反映情况 C.按照正常渠道向本行有关部门反映和申诉 D.向部门所有同事发送邮件争取声援
A.某负责个人理财业务的从业人员不了解金融市场的相关知识 B.某从业人员将客户的电话号码私自外泄 C.某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常打私人电话 D.某从业人员为拉存款而进行商业贿赂
A.银行业从业人员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所在机构关于客户隐私保护的规定,透露任何客户资料和交易信息 B.出于好奇或其他目的向其他同事打听客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易信息属于不当行为,可能侵犯客户隐私 C.银行应当保护在为客户提供开户服务时了解到的客户财务状况信息 D.银行业从业人员在受雇期间应当妥善保存客户资料及其交易信息档案。在离职后,为了继续为客户提供连贯服务,可以将客户信息带至新机构
A.由于工作人员应尽量满足客户需求,必须同意该客户的要求 B.认为此邀请不合理,严词拒绝 C.向该客户说明,若是解释业务,应尽量在上班时间在工作场所进行 D.若拒绝不被接受,则应请保安人员帮助驱逐该客户
A.某银行代理销售某基金产品,该行销售人员为了利用该银行的知名度实现销售目标,在介绍产品时没有提到最终责任承担者,使得消费者以为该银行是风险承担者 B.在向普通群众介绍产品合约的时候,银行职员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和银行内部用语,使客户对产品特性很难理解 C.银行工作人员向消费者介绍该行代理的某理财产品时,未详细介绍其他同类型的理财产品的性质、风险,从而不便于客户进行比较和选择 D.银行职员在介绍银行所代理产品的时候,利用银行的声誉对所代理产品进行合约以外的承诺
A.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操守的规定,必须停止此兼职活动 B.非营利机构属允许范围内的兼职活动,但应向所在银行披露自己的兼职身份 C.非营利机构属允许范围内的兼职活动,可以把一半以上的时间用于此兼职工作 D.此兼职活动与银行业务不直接相关,故可以不向所在银行披露
A.该情况属于银行正常经营行为 B.此情况属自己职责范围之外,不应干预 C.此做法违反了相关法规,自己不应参与,但为维护所在机构的商业信誉不应举报 D.应当向所在机构有关部门报告,或向监管部门举报
A.中国建设银行 B.中国农业银行 C.中国银行 D.中国工商银行
A.财政部 B.银监会 C.中国银行业协会 D.证监会
A.湖南郴州农村合作银行 B.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 C.张家港农村合作银行 D.河南驻马店农村合作银行
A.兑换外币 B.办理信用卡 C.买卖纪念性货币 D.向境内外金融机构提供经纪服务
A.信用创造型创新 B.风险转移型创新 C.增强流动型创新 D.股权创造型创新
A.50元 B.2万元 C.5万元 D.10万元
A.1万元 B.2万元 C.3万元 D.5万元
A.15000 B.19000 C.21000 D.24000
A.房地产贷款 B.技术改造贷款 C.科技开发贷款 D.商业网点贷款
A.简称央行票据或央票 B.发行票据的目的是筹资 C.期限一般在3年以内的中短期债券 D.中国人民银行面向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发行的
A.1200万元~2400万元 B.1200万元~3000万元 C.1800万元~2400万元 D.1800万元~3000万元
A.5% B.10% C.12.5% D.22.5%
A.OECD B.WAO C.IMF D.IBRD
A.刑事处罚 B.民事处罚 C.行政处分 D.行政处罚
A.国务院 B.中国人民银行 C.银监会 D.中国银行业协会
A.保证业务 B.保理业务 C.担保业务 D.承诺业务
A.在公开市场上买入证券 B.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发行中央票据
A.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B.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西方商业银行由积极性的主动负债变为被动负债 C.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重点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风险的协调 D.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阶段,金融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专业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A.第一请求权 B.第二请求权 C.第三请求权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A.20世纪60年代以前 B.20世纪60年代以后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之后
A.交易程序简单 B.可用于套期保值或投机 C.交易时间自由 D.不立即进行交割
A.中国人民银行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
A.3个月以内 B.6个月以内 C.1年以内 D.2年以内
A.本票、汇款、信用证 B.本票、信用证、托收 C.汇款、信用证、托收 D.汇票、信用证、支票
A.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 B.该数据电文为收件人第一次阅读的时间 C.该数据电文被发件人发送完毕的时间 D.该数据电文为收件人接收的首次时间
A.市场约束 B.最低监管资本要求 C.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 D.审慎性监督管理谈话
A.回购协议 B.银行承兑汇票 C.公司债券 D.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A.1994 B.1995 C.1996 D.1998
A.理财顾问服务 B.信用证 C.综合理财服务 D.理财计划
A.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B.信用规模收缩,货币供应量减少 C.信用规模扩张,货币供应量增加 D.证券价格上涨,货币供应量增加
A.10% B.15% C.20% D.25%
A.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B.是否涉及较大数额 C.是否只能由个人实施 D.犯罪对象是否是金融机构
A.抵押权人 B.留置权人 C.按时间先后顺序 D.按事先约定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A.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B.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C.丧失商业信誉 D.经营状况恶化但提供了资产抵押
A.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行使直接审批金融机构的职能 B.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行使反洗钱的职能 C.中国人民银行将对银行业的监管职能划分出来,移交给银监会 D.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行使直接检查监督权
A.融通货币资金是金融市场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 B.金融市场参与者通过组合投资可以分散非系统风险 C.金融市场承担着商品价格等重要价格信号的决定功能 D.金融市场借助货币资金的流动和配置可以影响经济结构和局面
A.学生证 B.身份证 C.军人证 D.户口本
A.厘 B.分 C.角 D.元
A.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分子对策,包括增加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B.留存利润是银行增加核心资本的重要方式 C.提高留存利润增加核心资本,可以短期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D.商业银行增加附属资本的方法,主要是发行可转换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券
A.风险的外部负效应很大 B.具有特殊的信用创造功能 C.银行的自有资本金比例较高 D.银行的经营对象特殊
A.财务会计 B.银行监管 C.内部风险管理 D.经济环境
A.中观层面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中介功能的变化 B.宏观层面的金融创新是指货币信用制度、体制的变革与突破 C.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 D.金融产品的创新属于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
A."认识你的业务" B."认识你的风险" C."认识你的客户" D."认识你的交易对手"
A.经济资本 B.监管资本 C.会计资本 D.核心资本
A.50% B.60% C.70% D.80%
A.三个;第一 B.三个;第三 C.二个;第二 D.三个;第二
A.中国人民银行 B.其他金融机构 C.出票人 D.承兑人
A.现金 B.从中央银行拆入现金 C.短期证券 D.证券回购协议
A.农村信用合作社 B.股份制商业银行 C.人民银行 D.城市信用合作社
A.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子公司 D.全民所有制企业
A.利息互换 B.利率互换 C.货币互换 D.现金互换
A.内幕信息知情人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证券 B.根据内幕信息建议他人买卖证券 C.非内幕信息知情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或者其他途径获得内幕信息并告知自己的亲友 D.内幕信息知情人向他人泄露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该信息获利的行为
A.银行业金融机构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 B.银行业金融机构未经批准变更、终止 C.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规定从事未经批准或者未备案的业务活动 D.银行业金融机构未经任职资格审查任命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A.城市信用社 B.农村信用社 C.专业银行 D.城市商业银行
A.中国人民银行 B.银监会 C.保监会 D.证监会
A.上限放开,下限管理 B.上、下限均放开 C.下限放开,上限管理 D.上、下限均管制
A.企业信息咨询业务 B.资产管理顾问业务 C.私人银行业务 D.财务顾问业务
A.普通股票 B.企业债券 C.金融债 D.现金
A.出票人 B.被背书人 C.背书人 D.承兑人
A.基础头寸 B.可用头寸 C.可贷头寸 D.头寸
A.某银行为了提高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质量,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讲授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和技巧,经过一段时间后,该行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吸引了更多客户 B.某银行虽然在同类同质产品的定价上并不是最低的,但却能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C.某银行在向客户推销信用卡业务时,明确告知客户在信用卡使用过程中,消费达到一定金额后,可以获得某些奖品 D.某银行客户经理为了获得一家上市企业的贷款业务,答应其财务部负责人可以给予一定比例的提成
A.限制贷款增加额 B.限制存款增加额 C.限制贷款增减额 D.限制存款增减额
A.文义性 B.流通性 C.无因性 D.要式性
A.国务院;财政部 B.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协会 C.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 D.国务院;中国银监会
A.中央存款准备金 B.银行存款准备金 C.法定存款准备金 D.超额存款准备金
A.1984 B.1990 C.1992 D.1996
A.现场检查 B.监管谈话 C.非现场监管 D.信息披露监管
A.利率互换 B.货币互换 C.期货 D.银行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