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崩塌的治理应以根治为原则 B.线路工程通过Ⅱ类崩塌区应采取防护措施 C.Ⅰ类崩塌区不应作为建筑场地,线路工程可以通过 D.Ⅲ类崩塌区可以作为建筑场地,但应对不稳定岩体采取治理措施
A.季节融化层融化深度的变化 B.工程影响及消除雪盖及植被后,多年冻土的融化深度 C.季节融化层以下冻土性质的变化 D.建筑物施工时产生的冻土工程地质问题
A.素填土 B.杂填土 C.冲填土 D.压实填土
A.未经处理的填土,不宜作为天然地基 B.堆积年限较长且压缩模量较大的可作为房屋地基持力层 C.填土底面的天然坡度大于20%时,应验算其稳定性 D.填土承载力宜采用静力载荷试验确定
A.一级场地(复杂场地) B.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C.三级场地(简单场地) D.四级场地(极简单场地)
A.粒径大于0.050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塑性指数Ip≤10 B.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塑性指数Ip≤10 C.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塑性指数Ip≥10 D.塑性指数Ip≤10
A.3 B.4 C.5 D.6
A.微风化 B.中等风化 C.强风化 D.全风化
A.±1cm B.±3cm C.±5cm D.±10cm
A.0.66MPa-1 B.0.86MPa-1 C.0.9MPa-1 D.1.2MPa-1
A.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B.极限荷载值的1/2 C.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的1/2 D.极限荷载值的1/3
A.累计打入10cm的锤击数 B.累计打入15cm的锤击数 C.累计打入20cm的锤击数 D.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
A.抽水试验宜三次降深 B.最大降深应接近工程设计所需的地下水位降深的标高 C.抽水结束后应量测恢复水位 D.水位量测应采用同一方法和仪器读数,对抽水孔、观测孔精度均为厘米
A.坚硬岩,岩体破碎,碎裂结构(隧道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300) B.坚硬岩,岩体较破碎,巨块石状镶嵌结构(隧道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400) C.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或厚层状结构(隧道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500) D.坚硬岩,岩体完整,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隧道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550)
A.20~40m B.30~60m C.40~80m D.60~100m
A.可用 B.一般可用 C.可用,但应采取措施 D.不可用
A.扩散应力 B.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 C.增加地基稳定性 D.提高土的排水渗透能力
A.灌浆帷幕的钻孔方向宜与岩石主导裂隙的方向正交,当主导裂隙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较大时宜采用垂直帷幕 B.坝基下存在相对不透水层,且埋藏深度不大时,帷幕应深入该层至少5m C.当坝基相对不透水层埋藏较深,或分布无规律时,应根据渗流分析防渗要求,并结合类似工程经验研究确定帷幕深度 D.喀斯特地区的帷幕深度应根据岩溶及渗漏通道的分布情况和防渗要求确定
A.增大下滑力,减小抗滑力 B.增大下滑力,增大抗滑力 C.减小下滑力,减小抗滑力 D.减小下滑力,增大抗滑力
A.若路堤用普通土填筑,可不考虑渗透动水压力 B.凡用黏性土填筑的路堤,都要考虑渗透动水压力 C.若路堤用透水性较强的土填筑,可不考虑动水压力的作用 D.只要是浸水路堤,就必须考虑动水压力的作用
A.岩土力学性质的试验、岩体中应力测量、岩体中应变测量 B.岩土力学性质的试验、岩体中应力测量 C.水文地质试验、改善岩石性能的试验 D.B项+C项
A.≥93% B.≥94% C.≥95% D.≥96%
A.α=21° B.α=23° C.α=20° D.α=25°
A.砂砾石的相对密度不应低于0.7 B.砂的相对密度不应低于0.75,反滤料宜为0.7 C.砂砾石中粗粒料含量小于50%时,应保证细料的相对密度不低于0.7 D.1~2级坝和高坝的压实度应为98%~100%
A.γ1>γ2,1>2 B.γ1>γ2,1<2 C.γ1<3γ2,1>2 D.γ1<γ2,1<2
A.下卧层的承载力 B.垫层的密实程度 C.基础底面应力扩散角 D.垫层土层的承载力
A.地应力 B.构造因素 C.地下水 D.降雨
A.最大干密度 B.现场填土的孔隙比 C.压实系数 D.现场填土的湿重度
A.锚杆倾角宜为10°~20° B.锚杆灌浆前应清孔,排放孔内积水 C.注浆管应在锚杆之后放入孔内,注浆管端头到孔底距离宜为100mm D.对Ⅰ、Ⅱ类岩体边坡最大间距不得大于3m,对Ⅲ类岩体边坡最大间距不得大于2m
A.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是人们根本无法控制和抵御的 B.抗震设防的目的是为了使建筑物在地震时不损坏 C.抗震设防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强结构的配筋 D.抗震设防与一定的风险水准相适应,且以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
A.在地震作用计算时定性考虑场地综合条件对设计参数的影响 B.在地震作用计算时定量考虑场地综合条件对设计参数的影响 C.在地震作用计算时定性考虑土层软硬对设计参数的影响 D.在地震作用计算时定量考虑覆盖层厚度对设计参数的影响
A.0.04 B.0.08 C.0.12 D.0.16
A.卓越周期长 B.震动持续时间短 C.振幅较大 D.震害较重
A.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或岩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B.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和硬土透镜体的厚度应从覆盖层中扣除 C.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硬夹层(火山岩夹层)当作绝对刚体,其厚度从覆盖层中扣除 D.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土层的剪切波速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A.液化指数取决于地表下15m范围之内的土层特性,上部土层的影响权数较大 B.液化指数取决于地表下15m范围之内的土层特性,厚度大的土层影响权数大 C.液化指数取决于覆盖层范围之内的土层特性,上部土层的影响权数较大 D.液化指数取决于覆盖层范围之内的土层特性,可液化土层的影响权数较大
A.孔隙水压力代表值 B.水平及竖向地震作用代表值 C.土、石料在地震作用下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 D.坝体材料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
A.措施费 B.规费 C.建筑安装工程费 D.企业管理费
A.施工单位 B.设计单位 C.监理单位 D.建设单位
A.1% B.3% C.5% D.10%
A.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分别以各自的身份共同投标 B.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 C.两个以上社会组织,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 D.两个以上法人,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
A.受聘并注册于一个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B.受聘并注册于一个建设工程勘察单位 C.受聘并注册于两个以下具有建设工程勘察资质的单位 D.受聘并注册于一个具有建设工程勘察资质的单位
A.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单位 B.工程建设标准批准部门 C.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 D.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