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临塑荷载P0 B.比贯入阻力p C.极限荷载Pu D.标准贯入击数N
A.石英砂岩 B.板岩 C.石英岩 D.白云岩
A.流塑黏性土 B.可塑黏性土 C.粉砂 D.粗砂
A.探井 B.探槽 C.厚壁敞口取土器 D.带内衬的黄土薄壁取土器
A.淤泥土 B.沙砾土 C.膨胀土 D.湿陷性黄土
A.地基土膨胀变形量或收缩变形量 B.地基土膨胀变形量和收缩变形量中两者中取大值 C.膨胀变形量与收缩变形量二者之和 D.膨胀变形量与收缩变形量二者之差
A.强夯法 B.膨胀土垫层法 C.砂石垫层法 D.灰土垫层法
A.当为局部处理时,其处理范围应等于基础底面的面积 B.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每边应超出基础底面宽度的1/4,且不应小于0.5m C.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每边应超出基础底面宽度的3/4,且不应小于0.5m D.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每边应超出基础底面宽度的3/4,且不应小于1m
A.对砂土按水土分算原则计算 B.对粉土按水土合算原则计算 C.对砂土按水土合算原则计算 D.对粉土按水土分算原则计算
A.平面滑动法 B.赤平极射投影法 C.圆弧滑动法 D.实体比例投影法
A.满足静力荷载作用下构件强度验算要求 B.满足第一水准的强度及变形验算要求 C.满足抵抗基本烈度下地震作用的要求 D.满足大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验算的要求
A.高突地形对于基准面的高度愈大,高处的反应愈强烈 B.高陡坎和边坡顶部边缘的距离愈大,地震反应愈大 C.边坡愈陡,其顶部的放大效应相应加大 D.高陡坎和边坡顶部边缘的距离愈大,反应相对减小
A.基本烈度为7度,粉土中黏粒含量ρxc>10% B.形成土的地质年代早于第四纪晚更新世 C.基本烈度为8度,粉土中黏粒含量ρxc>13% D.基本烈度为9度,粉土中黏粒含量ρxc>15%
A.基本烈度大于7度地区的乙类建筑 B.7度和8度地区,砌体房屋 C.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黏土层的一般单层厂房 D.7度和8度地区,高度小于25m的框架住宅建筑
A.区划图B1中的0.45s的区域 B.区划图A1中峰值加速度0.2g减至0.05g的影响区域 C.区划图A1中峰值加速度0.3g减至0.1g的影响区域 D.区划图B1中0.35s且区划图A1中0.4g的峰值加速度减至0.2g的影响区域
A.基本烈度大于7度地区的乙类建筑 B.砌体房屋,多层内框架砖房 C.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黏土层的一般单层厂房 D.7度和8度地区,高度大于25m的框架住宅建筑
A.地震破浪压力 B.水平向地震作用的动水压力 C.地震动土压力 D.建筑物自重及其上荷重所产生的地震惯性力
A.中标无效 B.中标有效,但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有关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D.有关单位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A.为满足质量要求而进行返工 B.设计条件发生变化 C.勘察单位设备损坏 D.现有建筑未拆除,不具备钻探条件
A.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质量 B.进行工程建设合同管理 C.协调有关单位间的工作关系 D.进行工程建设信息管理
A.处置 B.检举 C.监督 D.控告
A.在工程发包与承包中索贿、受贿、行贿 B.建设单位要求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降低工程质量的 C.建筑施工企业不履行保修义务或者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 D.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
A.水泥土桩体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3 B.褥垫层铺设时,夯填度应小于0.90 C.采用机械夯实法时,含水量宜采用土料最佳含水量+(1%~2%) D.采用人工夯实时,含水量宜采用土料最佳含水量-(1%~2%)
A.冲击成孔 B.振动成孔 C.填料冲击成孔 D.二次复打成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