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和易性 B.流动性 C.黏聚性 D.保水性
A.抗压强度大于抗拉强度 B.抗冲击破坏时吸收的能量大 C.破坏前不产生任何变形 D.破坏前无明显变形
A.有利于结晶 B.蒸发多余水分 C.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 D.降低发热量
A.114 B.120 C.116 D.180
A.水灰比、砂率、石子用量 B.水泥用量、砂率、单位用水量 C.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 D.水灰比、砂子用量、单位用水量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放火性 B.温度敏感性 C.黏滞性 D.塑性
A.1 B.2 C.20 D.无数
A.物镜光心与目镜光心的连线 B.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C.目镜中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D.目镜中心与物镜中心的连线
A.114.239m,1/3360 B.114.239m,1/6720 C.114.256m,1/3360 D.114.222m,1/6720
A.0°~90°,第一象限 B.90°~180°,第二象限 C.180°~270°,第三象限 D.270°~360°,第四象限
A.视距法和角度交会法 B.仪器高法和角度交会法 C.视线高程法和距离交会法 D.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 B.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C.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 D.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两个阶段进行
A.另行确定资质等级 B.资质等级低的单位 C.可提高其资质等级 D.资质等级高的单位
A.桩间距太小,邻桩在成孔时产生振动和剪力 B.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内水位不够高 C.钻杆不垂直或者碰到孤石 D.钻孔时遇到有倾斜度的较硬土层交界处或岩石倾斜处,钻头所受阻力不均匀
A.对抗裂性能要求高的构件,不宜用光面钢筋代替变形钢筋 B.代换后的钢筋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钢筋直径、根数、钢筋间距和钢筋锚固长度等要求 C.当构件由最小配筋率控制时,可按"等截面代换"的原则代换 D.当钢筋按"等强度"或"等面积"的原则代换后,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能够自动满足
A.9 B.7 C.5 D.3
A.混凝土初凝前 B.混凝土终凝后 C.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 D.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
A.施工图纸 B.设计修改签证 C.施工日志 D.有关合同文件
A.必要 B.充分 C.非必要 D.必要和充分
A.可变 B.瞬变 C.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D.不变,有两个多余约束
图示体系是几何()的体系。
A.可变 B.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C.瞬变 D.不变,有两个多余约束
图示结构M图的形状是()。
A.A B.B C.C D.D
A.材料性质 B.荷载 C.构件截面尺寸 D.支座位移
A.力的平衡方程 B.位移为零的方程 C.位移协调方程 D.力的平衡及位移为零方程
图示刚架中杆长l、EI相同,A点的水平位移为()。
A.2Ml0/23EI(→) B.Ml0/23EI(→) C.2MMl0/23EI(←) D.MMl0/23EI(←)
在位移法典型方程中系数的物理意义为()。
A.附加约束i发生Zi=1时在附加约束i上产生的反力或反力矩 B.附加约束i发生Zi=1时在附加约束j上产生的反力或反力矩 C.附加约束j发生Zi=1时在附加约束i上产生的反力或反力矩 D.附加约束j发生Zi=1时在附加约束j上产生的反力或反力矩
图示结构在支座A处发生转角θ,下列弯矩值正确的一组为()。
A.杆端转动刚度之比 B.结点的力矩分配之比 C.传递力矩与分配力矩之比 D.杆端分配力矩之比
当P=1在BC段上移动时,图示结构的MA影响线为()。
图示体系的动力自由度个数为()个。
A.2 B.3 C.4 D.5
图示单自由度体系动力弯矩的幅值,其中表示()引起的静力弯矩。
A.质量m的重量 B.动荷载幅值P C.动荷载幅值P加质量m的重量 D.动荷载幅值P减质量m的重量
题图b是梁截面C的剪力影响线,则梁截面C的剪力为()。
图示桁架杆A的轴力(以拉力为正)为()。
A.-P B.P C.-P/2 D.P/2
A.加大截面尺寸 B.增加受力纵筋 C.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D.增设弯起筋
A.中和轴以下混凝土全部开裂 B.混凝土抗拉强度低 C.中和轴附近部分受拉混凝土范围小且产生的力矩很小 D.混凝土退出工作
A.后者的抗震等级高 B.后者的抗震等级低 C.必定相等 D.前者的抗震等级高,也可能相等
《规范》中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是指()。
A.搭接锚固长度 B.受拉锚固长度 C.受压锚固长度 D.延伸锚固长度
A.钢材含碳量 B.负温环境 C.应力集中 D.钢材屈服点的大小
A.N、O、S、P B.N、O、Si C.Mn、O、P D.Mn、Ti
有一焊接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由于轴向压力N很小,可根据刚度条件选择构件截面面积A,已知,则A为()mm2。
A.1250 B.1500 C.1800 D.2100
图示跨中不设拉条的槽钢檩条,其强度按式进行计算,则跨中界面的最不利受力点是()点。
A.a B.b C.c D.d
A.非基础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 B.8度区圈梁内最小纵筋为410,最大箍筋间距200mm C.按规范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来代替圈梁 D.8度区屋盖处及隔层楼盖处,外墙及内纵墙设置圈梁;9度区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外墙及内纵墙设置圈梁
A.压力 B.压力、剪力 C.压力、剪力、弯矩 D.压力、剪力、弯矩、拉力
A.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不宜采用多孔砖 B.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应采用不低于M5的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 C.受振动或层高大于6m的墙、柱,应采用不低于M5的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 D.5层及5层以上房屋的墙,应采用不低于MU10的砖
A.无论何种类型墙梁,其顶面的荷载设计值计算方法相同 B.托梁应按偏心受拉构件进行施工阶段承载力计算 C.承重墙梁在计算高度范围内不允许设有洞口 D.托梁在使用阶段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
A.二集中力三分点加载 B.二集中力四分点加载 C.一集中力二分点加载 D.四集中力八分点加载
A.表示因子的数目 B.表示试件的数目 C.表示试验的次数 D.表示每个因子的水平参数
A.杠杆加载法 B.混凝土立方试块加载法 C.冲击力加载法 D.标准铸铁砝码加载法
A.要求模型材料为匀质弹性材料 B.要求用原材料或极为相似材料制作结构模型 C.只要求模型材料能表现这种结构的共同特点 D.模型材料只需在试验过程中具有完全的弹性性质
A.回弹法 B.超声回弹综合法 C.钻芯法 D.原位轴压法
土的的大小关系为()。
A.固结不排水 B.不排水 C.直接 D.排水
墙背直立、光滑、填土面水平的挡土墙高5m,墙后填土为砂土,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c=0,=30°,γ=18kN/m3,γ=9kN/m3,地下水位于填土面以下2m处。问墙底处的主动土压力强度为()kPa。
A.30 B.21 C.15 D.189
A.超 B.欠 C.正常 D.弱欠
A.地基静荷载试验 B.旁压试验 C.触探试验 D.固结试验
某饱和黏土固结不排水剪试验得到有效应力强度指标c=0,=30°,如果该土受到σ=280kPa,σ=200kPa作用,测得孔隙水压力为100kPa,则该土样所处状态为()。
A.不破坏 B.无法判别 C.破坏 D.极限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