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隔离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加强预防性用药 E.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A.P公式 B.PS公式 C.SE公式 D.PE公式 E.PSE公式
A.50%葡萄糖 B.10%葡萄糖酸钙 C.10%氯化钙 D.10%氯化钾 E.5%碳酸氢钠
A.纽曼 B.罗伊 C.奥伦 D.马斯洛 E.佩皮劳
A.有机磷 B.安眠药 C.浓硫酸 D.重金属 E.生物碱
A.考试 B.火灾 C.结婚 D.发热 E.搬迁
A.严密隔离 B.呼吸道隔离 C.接触隔离 D.消化道隔离 E.保护性隔离
A.健康是一种完整的适应状态 B.人在适应环境变化时无需付出能量 C.护理的目标是促进人在生理功能上的适应 D.人是一个适应系统,具有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 E.人是通过生理调节维持身体平衡而达到适应
A.16℃~18℃ B.18℃~22℃ C.22℃~24℃ D.24℃~26℃ E.26℃~28℃
A.1~2min B.3~5min C.5~10min D.10~12min E.12~15min
A.硬纸盒 B.玻璃瓶 C.蜡纸盒 D.无菌容器 E.加温容器
A.胆红素尿呈棕红色 B.乳糜尿呈乳白色 C.肾癌尿液呈黄褐色 D.脓尿呈酱油色 E.溶血反应的尿液呈红色
A.服用茶水可促进其吸收 B.服用前应常规测心率 C.服药后不宜饮水 D.可用引水管吸 E.宜饭前服用
A.心理治疗 B.无痛治疗 C.运动治疗 D.松弛术 E.控制术
A.陶土色便 B.柏油样便 C.暗红色便 D.果酱样便 E.鲜红色便
A.膀胱造瘘 B.妊娠压迫 C.膀胱炎症 D.膀胱结核 E.急性肾炎
A.酵母片 B.胃蛋白酶 C.安定 D.阿司匹林 E.硝酸甘油
A.2 B.2/E C.1/E D.1/2E E.11/E
A.烦躁不安、血压下降 B.四肢麻木、头晕眼花 C.腹痛、腹泻 D.发绀、面色苍白 E.皮肤瘙痒、呼吸道症状
A.每天一次 B.每周一次 C.每月一次 D.每两个月一次 E.每半年一次
A.用于室内空气消毒时,距离小于2m,时间30~60min B.可用乙醇棉球常擦拭,以保持灯管清洁 C.照射时病人须戴防护镜、穿防护衣 D.消毒时间从紫外线灯亮可开始计时 E.定时检测灭菌效果
A.烦躁不安 B.睡眠不佳 C.萎靡不振 D.疼痛 E.疲乏
A.将食物、餐具放在方便取放的位置 B.鼓励卧床的病人自行进食 C.对视力障碍者事先告知食物的内容 D.喂食的量及速度适中,温度适宜 E.要先喂液体食物,后喂固体食物
A.食管通过膈肌弧度 B.环状软骨水平弧度 C.平气管交叉处弧度 D.贲门口水平处弧度 E.咽喉部通道的弧度
A.用无菌纱布覆盖破损处 B.用消毒液消毒破损处 C.用胶布粘贴破损处 D.加戴一副手套 E.立即更换手套
A.1977年 B.1978年 C.1981年 D.1994年 E.1995年
A.55%~65% B.45%~55% C.40%~45% D.35%~40% E.25%~35%
A.尽早,频繁ROM练习 B.每天坚持练习5~10次 C.病人疼痛时加快操作速度 D.每个关节每次做20~30次 E.活动时比较两侧关节活动情况
A.病人呼气时用手指堵住出气管 B.药液应稀释在10ml以内 C.湿化瓶内加冷开水1/2瓶 D.氧流量调节至6~8L/min E.嘱病人吸气时松开出气口
A.使患者呼吸道湿化 B.消毒吸入的氧气 C.使痰液易咳出 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
A.个人距离 B.亲密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 E.社交距离
A.渎职罪 B.过失犯罪 C.侵犯行为 D.疏忽大意 E.无过失行为
A.盆腔急性炎症 B.内痔术后 C.会阴疾患 D.外阴部充血 E.肛裂感染
A.除去治疗用物,去枕,放低头部 B.洗脸,闭合眼睑 C.有义齿代为装上 D.擦净躯体,必要时填堵孔道 E.穿上尸衣裤并用尸单包裹
A.维生素K B.维生素C C.维生素B1 D.维生素PP E.维生素B6
A.保持舒适 B.利于观察 C.避免药物渗出阴道污染内裤 D.利于药物扩散至整个阴道组织 E.利于病人进行放松运动
A.6b B.12h C.24h D.36h E.48h
A.20min B.30min C.45min D.1h E.2h
A.头部置冰袋 B.乙醇擦浴 C.颈腋下及腹股沟置冰袋 D.头部冷湿敷 E.头部用冰帽
A.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 B.人是一个开放系统 C.护理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个体的人维持机体各系统或各器官功能的协调平衡 D.护理中的人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 E.护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水平
A.呼吸强弱 B.语言反应 C.血压情况 D.体温情况 E.皮肤反应
A.灭菌、清洁,再灭菌 B.清洁后用高压蒸气灭菌 C.彻底清洗后,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D.直接采取燃烧法达到灭菌 E.与其他器械先浸泡消毒后,再分别清洁灭菌
A.服务对象是生病的人 B.贯穿于人生命的全过程 C.为病人提供健康促进服务 D.为病人提供全面帮助和照顾 E.把病人看做统一的功能整体
A.0.02%过氧乙酸 B.2%戊二醛 C.0.1%氯胺 D.70%乙醇 E.0.5%碘酊
A.每天排尿4~5次,量中等 B.咳嗽剧烈,咳出大量泡沫痰 C.每天饮开水5次,每次200ml D.每餐主食1碗米饭,1日3餐 E.发热已经2天,午后发热明显
A.2小时内 B.4小时内 C.6小时内 D.8小时内 E.10小时内
A.肌紧张度增加 B.心跳减慢 C.血压下降 D.呼吸减慢 E.血糖减低
A.将针头插得深一点后推注药物 B.将针头向外拔出一点后推注药物 C.拔出针头后重新进针 D.将药物丢弃 E.无需处理
A.1918年 B.1938年 C.1943年 D.1950年 E.1985年
A.浓缩红细胞 B.洗涤红细胞 C.白细胞浓缩悬液 D.血小板浓缩悬液 E.纤维蛋白质
A.持续高流量吸氧 B.间断中流量吸氧 C.持续低流量吸氧 D.间断高流量吸氧 E.间断低流量吸氧
A.吸净口腔痰液后继续吸气管内痰 B.插管时打开负压吸引 C.吸痰时从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 D.一次吸痰不超过30s E.吸痰后插管内痰液吸水冲净后再用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爱与归属需要 E.自尊需要
A.以疾病为中心阶段 B.以病人为中心阶段 C.以医生为中心阶段 D.以"人"为中心阶段 E.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阶段
A.广泛性 B.综合性 C.连续性 D.实用性 E.整体性
A.地塞米松 B.庆大霉素 C.α-糜蛋白酶 D.氨茶碱 E.舒咽灵
A.戴口罩、帽子并清洗双手 B.关闭门窗、保护患者隐私 C.将无菌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 D.检查导尿包的名称及灭菌日期 E.用无菌持物镊夹取棉球消毒外阴
A.用0.1%苯扎溴铵消毒尿道口 B.为病人翻身更换卧位 C.热水袋热敷下腹部 D.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排尿 E.膀胱内滴药消除炎症
A.患者洗澡、换清洁衣裤 B.个人用物经消毒后带出病区 C.被服及时送洗衣房清洗 D.室内空气可用喷雾消毒 E.病床、桌椅用消毒液擦拭
A.给予氧气吸入 B.针刺人中,内关等穴位 C.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激素1ml D.给予静脉输液 E.报告医师
A.针头未刺入血管内 B.针头未完全刺入血管内 C.针头刺破对侧血管壁 D.针头穿透对侧血管壁 E.针头滑出血管外
A.安全的需要B.自尊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爱与归属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
A.舒适改变,心前区疼痛 B.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C.活动无耐力 D.气体交换受损 E.知识缺乏
A.口对口人工呼吸 B.胸外心脏按压 C.氧气吸入 D.应用简易呼吸机 E.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A.导尿术 B.留取中段尿 C.嘱患者留晨起第1次尿 D.收集24h尿 E.随即留尿100ml
A.合法行为 B.疏忽大意 C.渎职行为 D.犯罪行为 E.侵权行为
A.角色行为冲突 B.角色行为缺如 C.角色行为强化 D.角色行为消退 E.角色行为改变
A.氧中毒 B.肺不张 C.呼吸抑制 D.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E.晶状体纤维组织增生
A.以对其照顾为主 B.以治愈疾病为主 C.尽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D.实施安乐死 E.放弃一切治疗
A.0度 B.1度 C.2度 D.3度 E.4度
A.1~2ml B.3~4ml C.5~10ml D.15~20ml E.25~30ml
A.血钾升高 B.血钾降低 C.血钙升高 D.血钙降低 E.血钠降低
A.参与 B.沉默 C.提问 D.倾听 E.核对
A.浅昏迷B.昏睡C.嗜睡D.意识模糊E.谵妄
A.食欲减退 B.肌肉紧张 C.气闷不适 D.头痛、失眠 E.口干、咽痛
A.普通饮食 B.软质饮食 C.流质饮食 D.半流质饮食 E.禁食
A.初级预防 B.一级预防 C.二级预防 D.三级预防 E.四级预防
A.分享感觉 B.一般性沟通 C.一致性沟通 D.陈述事实的沟通 E.分享个人的想法
A.6~7cm B.7~10cm C.10~15cm D.15~20cm E.20~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