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角度闭合差、坐标增值闭合差 B.方位角、坐标增量 C.角度闭合差、导线全长闭合差 D.纵坐标增量闭合差÷横坐标增量闭合差
A.导热系数小,比热值大 B.导热系数大,比热值大 C.导热系数小,比热值小 D.导热系数大,比热值小
A.抗拉强度较抗压强度高许多倍 B.变形很小,抗拉强度很低 C.变形很大,且取消外力后,仍保持原来的变形 D.能够吸收较大能量且能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A.硅酸盐水泥 B.矿渣硅酸盐水泥 C.粉煤灰水泥 D.火山灰水泥
A.完全弹性材料 B.完全塑性材料 C.弹塑性材料 D.不确定
A.使用低碱水泥可以有效抑制碱集料反应 B.掺加矿渣、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也可抑制碱集料反应 C.保持混凝土干燥可防止碱集料反应发生 D.1kg钾离子的危害与1kg的钠离子的危害相同
A.150mm×150mm×150mm B.100mm×100mm×100mm C.70.7mm×70.7mm×70.7mm D.50.5mm×50.5mm×50.5mm
A.坡度均匀 B.坡度越小 C.坡度越大 D.陡峻
A.0.048 B.0.012 C.0.024 D.0.036
A.+ΔX.tif,+ΔY B.+ΔX,-ΔY C.-ΔX.tif,+ΔY D.-ΔX,-ΔY
A.独立坐标系 B.建筑物主轴线 C.大地坐标系 D.建筑物红线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A.2 B.3 C.4 D.5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A.最短不得少于45天 B.最短不得少于30天 C.最短不得少于20天 D.最短不得少于15天
A.电力起爆法 B.脚线起爆法 C.导爆管起爆法 D.火花起爆法
A.①②③ B.①④ C.③④⑤ D.②⑤
A.0.8 B.1.0 C.1.2 D.1.4
A.当起重臂仰角不变时,随着起重臂长度增加,则起重半径和起重高度增加,而起重量减小 B.当起重臂长度一定时,随着仰角的增加,起重量和起重高度增加,而起重半径减小 C.当起重臂长度增加时,起重量和起重半径增加 D.当起重半径增大时,起重高度随之减小
A.20 B.15 C.10 D.5
图示体系是几何()的体系。
A.不变 B.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C.瞬变 D.不变,有一个多余约束
图所示刚架的自振频率为()。
A.A B.B C.C D.D
图示桁架N杆的影响线纵标不为零的区段为()。
A.0~4点之间 B.1~3点之间 C.2~4点之间 D.0~2点之间
图示结构A点的竖向位移(向下为正)为()。
A.任何一种水平梁 B.任何一种静定梁 C.任何一种超静定梁 D.任何一种斜梁
图示多跨梁C截面的弯矩为()。
A.M/4 B.M/2 C.3M/4 D.3M/2
图示不等高三铰刚架MBA等于()。
A.0.8Pa(左边受拉) B.0.8Pa(右边受拉) C.1.2Pa(左边受拉) D.1.2Pa(右边受拉)
A. B. C. D.
图示为两次超静定结构,下列()图作为力法的基本结构求解过程最简便。
A.仅在符合变形条件下才能 B.都能 C.仅在线弹性材料情况下才能 D.不一定都能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梁时,结点B的不平衡力矩的绝对值为()kN·m。
A.28 B.24 C.4 D.8
图示多跨梁截面C的弯矩为()。
A.M/2(上面受拉) B.M/23M/4下面受拉 C.3M/4(上面受拉) D.3M/4(下面受拉)
A.随实际荷载 B.不随实际荷载 C.因坐标系的不同 D.随实际荷载数量
A.平衡 B.物理 C.图乘 D.变形协调
图示桁架有()根零杆。
A.1 B.3 C.5 D.7
某均布荷载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截面尺寸为6×h=200mm×500mm,采用混凝土C20(fc=9.6N/mm2),箍筋为HPB235(=210N/mm2),采用直径为8mm的双肢箍,间距为200mm,V=170kN。梁的斜截面破坏形式为()。
A.斜拉破坏 B.斜压破坏 C.剪切破坏 D.不确定
A.圆形截面 B.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C.较高强度等级的纵向受力钢筋 D.在钢筋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宜采用直径较细的钢筋
A.建筑物的损坏程度越大 B.地震时释放的能量越多 C.震源至地面越远 D.地震的持续时间越长
A.设计强度 B.标准强度 C.屈服点 D.含碳量
A.1.0 B.1.2 C.1.3 D.1.4
直角角焊缝的强度计算公式中,hE是角焊缝的()。
A.厚度 B.有效厚度 C.名义厚度 D.焊角尺寸
进行梁的整体稳定验算时,当得到>0.6时,应将用相对应的代替,这说明()。
A.梁的临界应力大于抗拉强度 B.梁的临界应力大于屈服点 C.梁的临界应力大于比例极限 D.梁的临界应力小于比例极限
A.验算壁柱间墙时,s取相邻横墙间的距离 B.验算壁柱间墙时,s取相邻壁柱间的距离 C.验算整片墙且墙上有洞口时,s取相邻壁柱间的距离 D.验算整片墙时,s取相邻壁柱间的距离
某砌体局部受压构件,如题图所示,按题图计算的砌体局部受压强度提高系数为()。
A.2.0 B.1.5 C.1.35 D.1.25
A.挑梁本身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 B.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宜大于2 C.挑梁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时,挑梁下的支承压力取挑梁的倾覆荷载设计值 D.挑梁抗倾覆力矩中的抗倾覆荷载,应取挑梁尾端上部45°扩散角范围内本层的砌体与楼面恒载标准值之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等幅加载 B.变幅加载 C.双向同步加载 D.变幅等幅混合加载
A.3 B.4 C.5 D.6
A.裂缝跨过处仪表读数突然增大,相邻测点仪表读数可能变小 B.裂缝跨过处仪表读数突然增大,相邻测点仪表读数随之变大 C.裂缝跨过处仪表读数不变,相邻测点仪表读数突然增大 D.裂缝跨过处仪表读数不变,相邻测点仪表读数突然减小
A.长度、时间和力 B.长度、时间和质量 C.力、速度和加速度 D.力、应变和弹性模量
A.自振频率 B.振型 C.阻尼系数 D.振幅
A.由上部结构荷载和土的自重共同引起的 B.由基础自重引起的 C.随地下水位的上升而下降的 D.随离基底中心水平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的
A.基础埋深越大,土中附加应力越大 B.基础埋深越大,土中附加应力越小 C.计算深度越小,土中附加应力越大 D.基底附加应力越大,土中附加应力越大
A.在外荷载作用下推挤墙背后土体 B.在外荷载作用下偏离墙背后土体 C.被土压力推动而偏离墙背土体 D.被土体限制而处于原来位置
A.需作宽度和深度修正 B.仅需作宽度修正 C.仅需作深度修正 D.仅当基础宽度大于3m时才需作宽度修正
A.基础面积大的沉降量比基础面积小的沉降量大 B.基础面积大的沉降量比基础面积小的沉降量小 C.基础面积大的沉降量与基础面积小的沉降量相等 D.基础面积大的沉降量与基础面积小的沉降量关系按不同的土类别而定
A.土的含水量越高 B.土的黏粒量越高 C.土的抗剪强度越小 D.土的孔隙比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