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甲某深夜准备潜入金店,准备大捞一笔,谁知道刚进门就被值班的保安逮个正着,甲某没有偷到任何东西,所以甲某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 B.乙某2年以内连续盗窃2次,但都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一次是入户盗窃,另一次是在公共汽车上扒窃,乙某构成多次盗窃,所以乙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C.丙某盗窃了残疾人丁某的钱包,盗窃数额差一百元才达到当地"数额较大"的标准,所以丙某不可以成立盗窃罪 D.戊某盗窃其母的首饰,首饰价值3000元,戊某盗窃的是其家里的财物,其行为可以不按盗窃罪处理
A.为了打击腐败,恢复凌迟处死之刑,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B.当然解释不一定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C.限制解释一定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D.对行为人不利的扩张解释违背罪刑法定原则
A.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属于纯正不作为犯 B.不作为犯的罪过形式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C.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一个加重处罚情节,但如果行为人即使不逃逸而积极救助,也不可能救助被害人,被害人必死无疑,则不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 D.在若干人组成的登山队(合法的危险共同体),并约定在登山过程中相互救助的情形,任何人在登山过程中发生危险时,其他人均有救助义务,如不履行救助义务,可能成立不作为犯
A.甲点燃乙身穿的衣服,乙跳入水中溺死或者心脏麻痹死亡的,甲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B.甲在楼梯上对乙实施严重暴力,乙在急速往楼下逃跑时摔倒,头部受伤死亡的,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暴力团成员某甲将13周岁的少女带到旅馆,为其注射兴奋剂,使其陷入精神错乱状态的时候,尽管已经意识到少女面临生命危险,但是由于惧怕使用兴奋剂的事实败露,就没有喊来救护车抢救而逃离现场,结果使少女因为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的案件中,甲的行为与少女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甲乙因为口角纠纷,甲按住乙的头部,患有脑动脉瘤的乙本能地下蹲,但很快倒地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A.汽车司机甲肇事之后,将被害人搬到路边的小树林里,致使被害人由于失血过多而死亡 B.乙为了防止小偷而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结果导致小偷触电身亡 C.甲、乙二人看见山下有小孩玩耍,打赌不会砸到小孩而将山上的机井盖子滚下山,结果将小孩砸死 D.丙向高速公路上扔石头,砸坏正在过往的车辆,其中一石块砸中车内的乘客,造成乘客当场死亡
A.甲欺骗乙,声称其子女需要移植角膜,乙献出了眼角膜,但甲将乙的眼角膜改作他用。乙的承诺无效,甲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 B.在被害人明知他人酒后驾车危险但仍乘坐该车,结果发生了伤亡事故,对于该驾驶人员不能直接按照被害人同意原理而认定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C.甲冒充乙的丈夫与乙发生性行为,甲的行为仍然构成强奸罪 D.甲把已经失去知觉的乙从已经着火的汽车上救下来,但在救援过程中造成乙轻伤,乙事后强调他宁愿死也不希望得到甲的救援。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A.扣动枪支的扳机,但子弹在此之前被他人意外卸掉的 B.黑夜里,对准被害人一直睡觉的床铺开枪,但被害人3分钟前起身上厕所的 C.把手伸到被害人口袋中扒窃财物,但被害人的钱包在1小时前已被其他扒手偷走的 D.对被害人投毒,但事后鉴定,毒药剂量太少,绝对不可能造成死亡结果的
A.甲醉酒后从天津驾车回北京,快到家时因回家心切,无视交通信号,过失致人1人死亡,甲成立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 B.乙明知在高速公路上与伙伴逆向追逐竞驶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非常严重的危险,而在车辆众多的高速公路上逆向追逐竞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对乙应认定为危险驾驶罪 C.丙在道路上超速行驶,随意追逐、超越其他车辆,情节恶劣,过失造成3人重伤的结果,丙成立危险驾驶罪 D.丁明知他人即将驾驶机动车出游,而暗中在其饮料中掺入酒精,驾驶者不知情而驾驶机动车的,对丁应认定为危险驾驶罪
A.违反国家规定,买卖国家机关颁发的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等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这构成非法经营罪 B.非法经营罪之"违反国家规定"仅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 C.非法使用POS机虚构交易,为他人信用卡套现,经营额达到数百万元的,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与非法经营罪的想象竞合 D.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如果判断不出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之目的,则按照轻罪非法经营罪处理
A.过失致人死亡罪 B.诈骗罪 C.销售伪劣产品罪 D.非法经营罪
A.甲将1个月大的婴儿反锁在房间一天一夜,甲构成非法拘禁罪 B.乙将一位植物人反锁在房间一天一夜,乙构成非法拘禁罪 C.丙在某女洗澡时,将其衣服拿走,使该女基于羞耻心无法走出浴室,被迫在浴室中待了一天一夜,丙构成非法拘禁罪 D.丁将某男骗人货车车厢,然后进入高速公路高速行驶,使该男因不敢跳车而被困在车里一天一夜,丁构成非法拘禁罪
A.甲与某医院大夫乙串通,由乙从经抢救无效刚刚死亡的病人身上摘取肾脏、眼角膜等器官,然后交给甲,由甲负责出售。甲乙构成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共犯 B.甲因生活贫困,同意将自己的一个肾脏卖给乙,乙支付给甲10万元。甲构成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C.甲的母亲身患重病,甲为表孝心,在18周岁生日当天,自愿将自己的部分肝脏出卖给乙,乙支付给甲5万元。乙构成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D.外科医生甲在给病人乙做心脏手术时,偷偷将乙的一个肾脏切除,由于对乙实施的是全身麻醉,乙并不知情,事后甲将肾脏卖给另一位患者。甲构成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A.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安排其亲属假冒另一财产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名义,提出理赔申请,自己办理保险赔付,使亲属获得国有保险公司数额巨大的财产 B.贪污国家机关非法征收的款项的 C.受委托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携带挪用的国有公司的巨额资金潜逃国外 D.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离职人员利用以前的职务便利非法获取公共财产
A.杨某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 B.李某涉嫌恐怖活动犯罪案件 C.陈某涉嫌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案件 D.冯某涉嫌特别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
A.讯问笔录没有经过陈某核对确认,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B.陈某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应当提供翻译人员而未提供,不得作为定案依据 C.讯问人没有签名的,不得作为定案依据 D.首次讯问笔录没有记录告知被讯问人相关权利和法律规定的,不得作为定案依据
A.对于下级人民检察院报请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依法对决定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B.对于人民法院因被告人无固定住处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由同级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依法对决定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C.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依法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D.被监视居住人对于公安机关刑讯逼供提出控告的,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应当受理并及时移送监所检察部门处理
A.属于单一罪行的案件,查清的事实足以定罪量刑或者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已经查清,不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无法查清的 B.属于数个罪行的案件,部分罪行已经查清并符合起诉条件的,对已经查清的罪行起诉 C.无法查清作案工具、赃物去向,但有其他证据足以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 D.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被害人陈述的内容中主要情节一致,只有个别情节不一致且不影响定罪的
A.对于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需要重新侦查的,应当在作出不起诉决定后自行补充侦查,或者建议公安机关重新侦查 B.对于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需要重新侦查的,应当在作出不起诉决定后书面说明理由,将案卷材料退回公安机关并建议其重新侦查 C.公诉部门对于本院侦查部门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发现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的,应当退回本院侦查部门,并建议其重新侦查 D.公诉部门对于本院侦查部门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发现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的,应当退回本院侦查部门,建议作出撤销案件的处理
A.只适用于未成年人案件 B.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考验期为6个月以上1年以下 C.人民检察院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以前,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的意见,并制作笔录附卷,被害人是未成年人的,还应当听取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D.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人民检察院决定附条件不起诉有异议的,不影响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决定
A.严某不在犯罪现场 B.严某犯罪时尚未达到16周岁 C.严某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D.严某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A.鉴定活动一般只解决事实问题,在特定情况下才解决法律问题 B.鉴定意见属于实物证据,而非言辞证据 C.侦查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鉴定机构,但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D.鉴定人因材料不充分而作出的倾向性意见,可以作为办案人员的参考
A.第一次延长的1个月需要经过甲市所属的省级检察院批准 B.第二次延长的2个月需要经过甲市所属的省级检察院批准 C.从5月1日起,本案可以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但是要经过检察院批准 D.从5月1日起,本案可以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但是需要通知人民检察院
A.拟判处死刑的案件 B.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C.新类型案件 D.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A.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或者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B.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不适用证人出庭的规定 C.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意见提出意见的,又称专家证人,也适用证人出庭的有关规则 D.证人是当事人的父母、字母、配偶的,不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A.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应当是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因客观原因无法出庭的,应当由被告单位委托其他负责人或者职工作为诉讼代表人 B.诉讼代表人系被告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可以拘传其到庭 C.诉讼代表人系被告单位的其他人员的,应当要求人民检察院另行确定诉讼代表人出庭 D.对应当认定为单位犯罪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只作为自然人犯罪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建议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单位补充起诉
A.对特定职位实行聘任制,需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 B.地震局聘任公务员,可以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直接选聘 C.地震局聘任公务员,应当签订书面的聘任合同,并报四川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D.地震局聘任公务员后,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撤销该机构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决定 B.可以规定行政措施 C.议定事项经国务院同意,由有关的行政机构按各自的职责负责办理 D.可以设立司、处两级内设机构
A.起草法律、法规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项许可的必要性,对经济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采纳意见的情况 B.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规章草案,拟设定行政强制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强制的必要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 C.起草规章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有关机关、组织或者公民对其有重大意见分歧的,起草单位可以举行听证会 D.行政法规送审稿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的,国务院法制机构可以举行听证会,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
A.因馒头管理办公室以自己名义作出罚款决定,应以馒头管理办公室为复议被申请人 B.如复议机关对罚款决定审查时,认为该红头文件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则应在7日内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60日内依法处理 C.复议机关可以依据李某申请,也可以主动依职权附带审查市政府的红头文件 D.该市政府的红头文件无权创设行政许可,但可以创设行政处罚
A.公安机关检查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2人 B.县公安局派员到工厂检查时,警察应当出示工作证和检查证明文件;警察发现工厂旁边的某商店协助窝藏的,可出示工作证件到该商店现场检查 C.县公安局派员到刘某住所检查的,警察应当出示工作证和检查证明文件;警察发现刘某的邻居张某家里协助窝藏管制刀具的,可出示工作证件到张某住所实施现场检查,事后补办检查证明文件 D.警察认为刘某妻子赵某身上藏有大量管制刀具的,应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检查
A.对于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地方性事务,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查封场所的行政强制措施 B.北京市的地方政府规章只能就地方性事务设定特定类型的行政强制措施 C.尚未制定法律的,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和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的地方性法规,均可以设定查封设施的行政强制措施 D.法律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法规一般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但法律规定特定事项由行政法规规定具体管理措施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
A.某企业对文化部的不予许可决定不服,可向文化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直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裁决结果终局 B.张某对县地税局的税务处罚不服,可向市地税局申请行政复议,也可向县政府申请复议 C.刘某对河北省保定市某区政府设立的街道办作出的收费决定不服,应向区政府申请复议 D.某农业企业对河南省杞县农业局、贵州省锦屏县农业局以共同名义作出的罚款2000元的农业处罚决定不服,应向农业部申请复议,也可向处罚决定行为地的县政府提出复议申请
A.小赵向市食药局申请餐饮服务许可,该许可依法须经县食药局初步审查并上报,县食药局初步审查未予通过,小赵对初审不通过不服,应以县食药局为被告 B.小王向县财政局申请公开该县政府的公款吃喝信息,县财政局依法报请县保密局确定,最终以县保密局向小王作出不予公开的决定,小王不服起诉,既可以受理授权的县财政局为被告,也可以作出不予公开决定的县保密局为被告 C.小张向县政府申请公开该县配备公车干部的干部姓名和公车牌照号码,县政府依法报经市政府批准后,以县政府名义作出不予公开决定,小张可以批准机关市政府为被告起诉 D.某地级市农业局下发红头文件,授权其下属事业单位农机监理站行使2000元以下的处罚权,某农机企业对农机监理站的处罚1500元不服,应当以农机监理站为被告起诉
A.诉讼中,如原告申请撤诉法院裁定不予准许的,之后原告在庭审中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法院应按撤诉处理 B.在一审庭审结束前,原告河领公司可申请撤诉,但庭审结束后则不得申请撤诉 C.法院审查认为罚款决定虽不违法但明显不当,可以在宣判前建议县工商局改变其罚款决定 D.如一审判决维持,河领公司不服提起上诉,在上诉审理期间县工商局撤销罚款决定不再给予处罚,河领公司同意申请撤回上诉的,法院应当裁定准许
A.对侵权事实、损害后果及因果关系争议较大的 B.对是否属于国家赔偿法规定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有争议的 C.对赔偿方式有争议的 D.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认为应当质证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