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术前教会病人练习憋气及床上排尿 B.术前2~3天肌内注射维生素K C.指导病人术后三天内减少饮水 D.术后绝对平卧24h E.术中严密观察病人
A.重度高血压 B.肾肿瘤 C.出血倾向者 D.活动性肾盂肾炎 E.肾移植术后
A.明显出血倾向 B.孤立肾 C.尿路梗阻 D.小肾或固缩肾 E.重度高血压
A.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血压、脉搏及呼吸 B.室温应保持在20~25℃ C.要同时不断按摩四肢及躯干皮肤 D.避免体温过低 E.测量肛温时,肛表要插深
A.体位引流 B.胸部物理治疗 C.湿化或雾化 D.机械吸痰 E.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A.平卧位 B.俯卧位,腰部抬高 C.仰卧位,腰臀部抬高 D.左侧卧位,腰部抬高 E.右侧卧位,腰部抬高
A.叩击顺序为自上而下 B.叩击顺序为肺叶由内向外 C.可叩击乳房、心脏等部位 D.叩击应安排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 E.可用于未经引流的气胸病人
A.茶碱类药物注射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 B.病人可用普萘洛尔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C.色甘酸钠吸入后可在体内积聚 D.大环内酯类药物不会影响茶碱类药物的排泄 E.β2-受体激动剂一旦引起不良反应很难缓解
A.给予祛痰药促进排痰 B.给予可待因止咳 C.给予支气管解痉药 D.必要时做气管插管吸痰 E.必要时做气管切开吸痰
A.肾上腺素 B.利多卡因 C.麻黄碱 D.苯海拉明 E.阿托品
A.漱口后自然咳痰法 B.导管吸痰法 C.体位引流咳痰法 D.经纤维支气管镜采样法 E.环甲膜穿刺法
A.指导病人取健侧卧位 B.咯血窒息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应积极作好抢救的准备 C.必要时给予止咳、镇静剂 D.快速注射垂体后叶素 E.咯血停止后给予低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A.应继续抽吸 B.减慢抽吸 C.应立即停止抽液 D.取半卧位 E.立即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A.立即吸入高浓度的氧 B.间歇吸入纯氧 C.立即呼气末正压通气 D.低浓度持续给氧 E.静脉滴入甲强龙
A.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B.吸氧浓度为1~2L/min C.必要时可进行机械吸痰 D.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缩唇腹式呼吸训练 E.指导病人缩唇呼吸的呼吸之比为2:3
A.取坐位,双腿下垂 B.持续低流量吸氧 C.准确记录出入量 D.严密心电监护 E.保持病人情绪稳定
A.静滴阿托品 B.静滴异丙肾上腺素 C.静滴肾上腺素 D.安置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 E.静滴硝酸甘油
A.脑栓塞 B.猝死 C.冠心病 D.心力衰竭 E.心脏扩大
A.12导联心电图 B.18导联心电图 C.超声心动图 D.冠状动脉造影术 E.冠状动脉CT
A.活动不受限制,增加午休时间 B.无症状时,可下床轻微活动 C.以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为宜 D.以卧床休息为主,间断起床活动 E.需严格卧床休息
A.服药后避免长时间站立 B.起床时动作宜缓慢 C.服药后休息一段时间再下床 D.可进行散步等活动 E.夜间排尿请护士协助
A.心电监护24h B.绝对卧床24h C.伤口压迫4~6h D.术后第4天协助病人做术侧肩部活动 E.不宜使用挎肩背包
A.冠状动脉严重钙化 B.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 C.有出血倾向者 D.冠状动脉痉挛 E.病变血管直径1.5mm
A.卧床休息,并给予心理支持 B.完全禁食1~3天,减少胃液和酸物刺激胰液分泌 C.禁食期间可以喝水,以免发生水电解质失衡 D.胃肠减压 E.按医嘱给解痉镇痛药物
A.平卧位 B.中凹卧位 C.头低足高位 D.侧卧位 E.俯卧位
A.500ml左右 B.800ml左右 C.1000ml左右 D.1200ml左右 E.1500ml左右
A.卧床休息 B.预防感染 C.严格控制饮食总热量 D.严格控制钾的摄入 E.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A.透析液温度不当 B.透析管位置不当 C.病人年龄大于40岁 D.腹膜炎 E.灌入透析液过快
A.孤立肾 B.肾脏移植 C.不明原因的急性肾衰竭 D.肾小球肾病 E.糖尿病肾病
A.过敏反应 B.发热 C.溶血 D.透析低血压 E.失衡综合征
A.卧床休息 B.低盐饮食 C.利尿、降压 D.针灸疗法 E.限制水的摄入
A.任何时间服用 B.饭前服用 C.饭后服用 D.间隔8h服一次 E.晨起、中午、睡前服
A.该药吸收快,需要深部肌内注射 B.如用药1个月见效,即可停药 C.副作用少,可适当加大用量 D.长期用药不损害肝功能 E.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注射部位发生肿块
A.发作最严重时 B.联合化疗的同时 C.化疗药物治疗前 D.第一次完全缓解时 E.病情进行性加重时
A.绝对卧床 B.头部置冰帽 C.头部略低保证脑供氧 D.吸氧 E.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A.选用水铁剂 B.补充内因子 C.空腹时服用 D.同时给予维生素B12或叶酸 E.同时服用维生素C
A.高血压危象 B.脑梗死 C.颅内出血 D.脑动脉痉挛 E.高血压脑病
A.出血性膀胱炎 B.末梢神经炎 C.心肌损害 D.黄疸 E.口腔溃疡
A.高热量高蛋白 B.高维生素饮食 C.低盐低脂肪 D.忌饮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E.禁食刺激性食物
A.睡眠时用眼罩 B.经常点眼药,防止干燥、外伤及感染 C.采用去枕平卧位帮助眼睛休息 D.外出戴墨镜或用眼罩以避免强光 E.低盐饮食
A.焦虑 B.营养失调 C.自我形象紊乱 D.缺乏知识 E.甲状腺肿大
A.甲状腺制剂应首剂加倍,而后维持正常剂量 B.用药前后测量脉搏、体重 C.用药前后观察水肿情况 D.观察有无心悸、心律失常、胸痛、出汗等症状 E.长期替代治疗的病人,应每6~12个月检测血TSH
A.运动是糖尿病治疗方式中一个可有可无的部分 B.糖尿病病人运动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年龄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C.运动时如有不适要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D.运动时要适当饮水并携带糖块,佩戴糖尿病病人信息卡 E.每周坚持3~4次运动最为适宜
A.避免紫外线照射 B.忌食芹菜、无花果 C.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D.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E.症状缓解尽快停用激素
A.100~150ml B.150~200ml C.200~250ml D.250~300ml E.300~350ml
A.脱离有毒环境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建立静脉通路 D.就地实施CPR E.保暖
A.阿托品化 B.解磷定中毒 C.阿托品中毒 D.药物过敏反应 E.有机磷农药中毒加深
A.热衰竭 B.热痉挛 C.日射病 D.热射病 E.轻度中暑
A.体温上升期、缓解期、体温下降期 B.温上升期、体温下降期、恢复期 C.极期、缓解期、恢复期 D.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体温上升期、平台期、体温下降期
A.低蛋白饮食 B.高糖饮食 C.低盐饮食 D.低脂饮食 E.限制牛奶、豆制品的摄入
A.肠道感染 B.自发性腹膜炎 C.胆道感染 D.阑尾炎 E.门静脉炎
A.遵医嘱给药 B.卧床休息 C.避免饮酒 D.注意消毒隔离 E.心理护理
A.防蚊灭蚊 B.防鼠灭鼠 C.防螨灭螨 D.对易感人群进行乙脑疫苗接种 E.流行季节前对猪进行疫苗接种
A.支持疗法 B.对症治疗 C.病原治疗 D.调节免疫功能的治疗 E.康复治疗
A.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 B.应禁食,以免诱发消化道出血 C.降温以冰敷为主 D.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 E.检测血尿素氮、肌酐的变化
A.20%甘露醇脱水 B.大剂量青霉素抗菌 C.大量高渗钠盐脱水 D.保证足够量的液体量及电解质 E.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或应用退热药物
A.链激酶 B.尿激酶 C.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D.蚓激酶 E.克栓酶
A.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B.一侧肢体瘫痪 C.意识障碍 D.剧烈头疼 E.脑膜刺激征
A.体温 B.有否颈项强直 C.血常规 D.脑脊液是否血性 E.肢体瘫痪情况
A.失神发作 B.强直-阵挛发作 C.全面性发作 D.单纯部分性发作 E.复杂部分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