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地基投影范围内的附加应力 B.地基中任意点的附加应力 C.地基投影范围外的附加应力 D.地基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
A.可去间断点 B.跳跃间断点 C.无穷间断点 D.振荡间断点
A.吊顶材料 B.影剧院穿孔贴面 C.非承重隔墙板 D.冷库内的墙贴面
A.总表面积大些,总空隙率小些 B.总表面积大些,总空隙率大些 C.总表面积小些,总空隙率小些 D.总表面积小些,总空隙率大些
混凝土配制强度。与设计强度的关系是()。
A.A B.B C.C D.D
A.混凝土 B.水泥砂浆 C.水泥净浆 D.砂浆
A.提高软化点、闪点及燃点 B.提高延度和强度 C.提高耐高温性、粘结性和气密性 D.提高弹性和塑性
A.沸腾钢 B.镇静钢 C.半镇静钢 D.特殊镇静钢
A.抗拉强度,顺纹方向最大 B.抗拉强度,横纹方向最大 C.抗剪强度,横纹方向最小 D.抗弯强度,横纹方向与顺纹方向相近
A.卷尺量距、视距测量、光电测距 B.卷尺量距、导线测量、光电测距 C.卷尺量距、导线测量、水准测距 D.卷尺量距、视距测量、水准测距
A.挖0.103m B.不填不挖 C.填0.103m D.填1.270m
A.光脉冲法 B.相位法 C.视差法 D.叠加法
A.0.0048% B.1.2% C.2.4% D.4.8%
A.水准面 B.水平面 C.两方向构成的平面 D.大地水准面
A.公开招标、邀请招标 B.公开招标、议标 C.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议标 D.邀请招标、议标
A.已办理用地手续材料 B.已确定施工企业 C.已有了方案设计图 D.资金已落实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A.控制冷拉率法 B.单控法 C.双控法 D.多控法
A.主梁跨中1/2范围内 B.主梁跨中1/2范围内与板的跨中1/2范围内的重合处 C.板的跨中1/2范围内 D.靠近梁边在梁跨度的1/4处
A.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 B.水泥砂浆 C.混合砂浆 D.石灰砂浆
A.一个施工过程在一个施工段上的持续工作时间 B.一个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总持续时间 C.两个相邻施工过程先后进入流水施工段的时间间隔 D.流水施工的总工期
图示体系与大地之间用三根链杆相连将构成几何()体系。
A.可变 B.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C.瞬变 D.不变,有一个多余约束
图(1)结构的最后弯矩图为()。
A.图(2) B.图(3) C.图(4) D.都不对
A.力系必须是虚拟的,位移是实际的 B.位移必须是虚拟的,力系是实际的 C.力系与位移都必须是虚拟的 D.力系与位移都必须是实际的
图示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最少的未知数数目为()。
A.1 B.2 C.3 D.4
图示桁架中,杆1的内力为()。
A.-P B.-1.414P C.-1.732P D.-2.732P
图示结构K截面的弯矩(下面受拉为正)为()。
A.EI无关 B.EI相对值有关 C.EI绝对值有关 D.E无关,I有关
图示静定多跨梁,当EI2增大时,D点挠度()。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取决于EI1/EI2
图示结构杆长为ι,EI为常数,C点两侧截面相对转角为()。
A. B. C.0 D.
A.某一支座的支座反力 B.某一截面的内力 C.某一截面的位移 D.结构上某处的某一量值随单位移动荷载的移动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A.主系数 B.主系数和副系数 C.主系数和自由项 D.副系数和自由项
图示刚架利用对称性简化后的计算简图为()。
A. B. C. D.
A.不能解静定结构 B.只能解超静定结构 C.只能解平面刚架 D.可解任意结构
图示体系的弹簧刚度为k,梁的质量不计,EI=∞,则体系的自振频率ω等于()。
A.将荷载均匀分散到受力筋上 B.承担由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 C.防止单向板产生过大的徐变 D.固定受力钢筋位置
A.受拉翼缘对构件受弯承载力没有影响,因此构件承载力计算时可以不考虑受拉翼缘 B.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时,首先满足腹板矩形截面完整性原则进行截面划分,再计算每个矩形对剪扭承载力的贡献 C.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时,规范规定可以考虑翼缘对承载力的提高 D.弯扭构件承载力计算时,首先满足腹板矩形截面完整性原则进行截面划分,再计算每个矩形对抗扭承载力的贡献
在计算由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损失时,温差△t指的是()。
A.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温差 B.钢筋与混凝土产生粘结力后,钢筋与承拉设备之间的温差 C.张拉钢筋时,钢筋与承拉设备之间的温差 D.混凝土蒸汽养护时,钢筋与承拉设备之间的温差
A.提高厂房的纵向刚度和稳定性 B.减小厂房的纵向温度变形 C.减小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D.承受横向水平荷载
A.斜压破坏 B.斜拉破坏 C.剪压破坏 D.斜截面受弯破坏
A.反弯点位于柱高的中点 B.反弯点位于柱高中点以上 C.反弯点位于柱高中点以下 D.无法根据上述条件做出判断
A.圈梁和构造柱的布置方案 B.楼(屋)盖刚度和刚性横墙间距 C.结构的平面形状及承重体系 D.楼(屋)盖刚度和刚性纵墙间距
三根承受跨中集中荷载的简支单筋梁a、b、c,其配筋率分别为,其他条件相同。在保证该梁不会发生斜截面破坏的情况下,各梁能够承受集中荷载设计值P的相互关系是()。
A.两者相同 B.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较框架结构小20%,且不宜小于70mm C.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较框架结构小30%,且不宜小于70mm D.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较框架结构小10%,且不宜小于70mm
A.主要沿板的长边方向传递 B.主要沿板的短边方向传递 C.沿板的长边和短边方向同时传递 D.要根据板的长短边之比才能确定
A.轴心受拉构件的承载力既需满足强度要求,又需满足整体稳定性要求 B.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既需满足强度要求,又需满足整体稳定性要求 C.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既需满足强度要求,又需满足局部稳定性要求 D.轴心受拉构件的承载力只需满足强度要求
A.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钢材始终表现为强度降低、塑性增加 B.随着温度的降低,钢材的强度降低,脆性增加 C.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钢材抗拉强度会略有提高,而塑性却下降,出现兰脆现象 D.随着温度的降低,钢材的冲击韧性下降,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作用的结构影响较大
A.冲击力加载法 B.离心力加载法 C.电磁加载法 D.初位移加载法
A.等效荷载产生的控制截面内力与计算内力值相等 B.等效荷载产生的主要内力图形与计算内力图形相同 C.由于等效荷载引起的变形差别,应当给以适当修正 D.控制截面内力等效,次要截面内力应与设计值接近
A.测定仪器的分辨率 B.测定仪器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C.测定仪器的最小分度值 D.测定仪器的量程
A.力[M]、长度[L]和时间[T] B.应力[σ]、应变[ε]和时间[T] C.力[M]、温度[θ]和时间[T] D.质量[M]、长度[L]和时间[T]
A.弱结合水 B.强结合水 C.重力水 D.毛细水
A.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 B.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的质量之比 C.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 D.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加水的质量的和之比
A.与坡高无关,与坡角有关 B.与坡高有关,与坡角无关 C.与坡高有关,与坡角有关 D.与坡高无关,与坡角无关
A.15.5kN/m B.7.5kN/m C.87.5kN/m D.67.5kN/m
A.设置竖向排水通道(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带),预压荷载,预压时间 B.设置水平排水通道(砂垫层) C.合适的土类(淤泥、淤泥质土及其他饱和软黏土) D.上述条件均应满足
A.淤泥 B.湿陷性黄土 C.杂填土 D.松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