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必须没收 B.必须销毁 C.不得使用 D.不得销售 E.限制销售
A.混合度 B.粉碎度 C.脆碎度 D.崩解度 E.溶解度
A.硬度宜小于普通片 B.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C.一般在口腔中发挥局部作用 D.口感良好,较适用于小儿服用 E.对于崩解困难的药物,做成咀嚼片后可提高药效
A.CMC黏合剂 B.CMS崩解剂 C.CAP肠溶包衣材料 D.MCC稀释剂 E.MC填充剂
A.泡腾片 B.分散片 C.缓释片 D.舌下片 E.植入片
A.冲模表面粗糙 B.颗粒流动性不好 C.颗粒内的细粉太多或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 D.加料斗内的颗粒时多时少 E.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
A.胃内不稳定的药物可包肠溶衣 B.强烈刺激胃的药物可包肠溶衣 C.在胃内不崩解,而在肠中必须崩解 D.肠溶衣片服用时不宜嚼碎 E.必要时也可将肠溶片粉碎服用
A.HPMC B.EC C.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D.丙烯酸树脂Ⅱ号 E.丙烯酸树脂Ⅳ号
A.变硬 B.变色 C.分解 D.软化 E.变脆
A.15分钟 B.30分钟 C.45分钟 D.60分钟 E.120分钟
A.黏合剂 B.增加胶液的凝结力 C.增塑剂 D.促使基溶化 E.保湿剂
A.聚合度 B.醇解度 C.水解度 D.酸解度 E.黏度
A.静脉推注 B.皮下给药 C.舌下给药 D.直肠给药 E.静脉滴注
A.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B.防腐与抑菌 C.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D.减少基质的吸水性 E.增加基质的吸水性
A.植物油 B.固体石蜡 C.鲸蜡 D.凡士林 E.聚乙二醇
A.任何基质都可采用水溶性润滑剂 B.水溶性基质采用水溶性润滑剂 C.油溶性基质采用水溶性润滑剂,水溶性基质采用油脂性润滑剂 D.无需用润滑剂 E.油脂性基质采用油脂性润滑剂
A.肠溶片剂 B.口服乳剂 C.胶囊剂 D.栓剂 E.糖浆剂
A.根据临床用药的需求、药物的理化性质及药理作用,确定适当的给药途径和给药剂型 B.选择合适的辅料及制备工艺 C.筛选处方、工艺条件及包装 D.便于药物上市后的销售 E.设计出适合临床应用及工业化生产的制剂
A.1950年 B.1953年 C.1957年 D.1963年 E.1977年
A.按照分散系统分类 B.按照性状分类 C.按照物态分类 D.按照制备方法分类 E.按照给药途径分类
A.调节pH B.抑制蛋白质聚集 C.保护剂 D.乳化剂 E.增加溶解度
A.吸入型粉雾剂 B.混悬型气雾剂 C.溶液型气雾剂 D.乳剂型气雾剂 E.喷雾剂
A.降解5%所需的时间 B.降解10%所需的时间 C.降解30%所需的时间 D.降解50%所需的时间 E.降解90%所需的时间
A.物理化学法又称相分离法 B.适合于难溶性药物的微囊化 C.单凝聚法、复凝聚法均属于此方法的范畴 D.微囊化在液相中进行,囊心物与囊材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相析出 E.现已成为药物微囊化的主要方法之一
A.PVP B.泊洛沙姆188 C.PEG D.EC E.木糖醇
A.γ-环糊精 B.α-环糊精 C.β-环糊精 D.羟丙基-β-环糊精 E.乙基化-β-环糊精
A.硅橡胶 B.蜡类 C.海藻酸钠 D.聚乙烯 E.脂肪酸
A.聚丙烯 B.聚乳酸 C.氢化蓖麻油 D.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聚硅氧烷
A.储库型和骨架型 B.有限速膜型和无限速膜型 C.膜控释型和微储库型 D.微孔骨架型和多储库型 E.黏胶分散型和复合膜型
A.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固态胶体粒子 B.粒径多在10~1000nm C.具有缓释性 D.具有靶向性 E.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
A.煎煮法 B.渗漉法 C.浸渍法 D.蒸馏法 E.醇提水沉淀法
A.西黄蓍胶 B.海藻酸钠 C.甲基纤维素 D.羧甲基纤维素钠 E.淀粉
A.普朗尼克 B.卖泽 C.苄泽 D.苯扎溴铵 E.十二烷基硫酸钠
A.溶液的特性 B.胶体溶液的特性 C.表面活性剂的一个特性 D.高分子溶液的特性 E.亲水胶体的特性
A.泊洛沙姆188 B.司盘60 C.吐温80 D.十二烷基硫酸钠 E.蔗糖脂肪酸酯
A.丙二醇 B.甘油 C.水 D.液状石蜡 E.二甲基亚砜
A.分层 B.絮凝 C.转相 D.合并 E.破裂
A.油、胶、水三者的比例任意 B.乳钵可不必干燥 C.分次加入比例量的水 D.加水后沿同一方向快速研磨 E.初乳未形成前可以加水稀释
A.低分子溶液剂 B.高分子溶液剂 C.溶胶剂 D.乳剂 E.混悬剂
A.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混悬剂 B.胶体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乳剂 C.胶体溶液剂、混悬剂、乳剂 D.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和粗分散系 E.低分子溶液剂、混悬剂、乳剂
A.不能用于皮肤、黏膜和人体腔道 B.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 C.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度大,不易引起化学降解 D.液体制剂给药途径广泛,易于分剂量,但不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 E.某些固体制剂制成液体制剂后,生物利用度降低
A.提高两相液体的表面张力 B.加入适量的乳化剂 C.有时可不必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D.有任意的相比 E.很高的温度
A.4小时内使用 B.8小时内使用 C.12小时内使用 D.16小时内使用 E.18小时内使用
A.紫外线灭菌 B.环氧乙烷灭菌 C.γ射线灭菌 D.微波灭菌 E.火焰灭菌
A.饱和蒸汽 B.湿饱和蒸汽 C.不饱和蒸汽 D.过热蒸汽 E.流通蒸汽
A.离子交换法 B.蒸馏法 C.反渗透法 D.电渗析法 E.吸附法
A.止痛剂 B.抑菌剂 C.主药之一 D.增溶剂 E.助溶剂
A.蛋白质 B.胆固醇 C.脂多糖 D.磷脂 E.生物激素
A.不得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4% B.不得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6% C.不得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8% D.不得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10% E.不得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12%
A.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负责人 B.负责静脉用药医嘱或处方适宜性审核的人员 C.负责摆药、加药混合调配、成品输液核对的人员 D.从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E.与静脉用药调配工作相关的人员
A.临床医学 B.临床药学 C.循证医学 D.循证药学 E.药物治疗学
A.为μ阿片受体激动剂,作用与吗啡相似,镇痛强度约为吗啡的75~125倍 B.芬太尼主要在肝内生物转化,可通过血脑屏障 C.芬太尼只用于治疗晚期癌症疼痛 D.快速静脉注射芬太尼可引起胸壁和腹壁肌肉强直而影响通气,可用肌肉松弛药处理 E.反复注射或大剂量注射芬太尼后,可在用药后3~4小时出现延迟性呼吸抑制
A.氯硝西泮 B.咪达唑仑 C.扎来普隆 D.阿普唑仑 E.劳拉西泮
A.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应在术前0.5~2小时内静点 B.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C.清洁手术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D.清洁一污染手术用药时间不超过48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72小时 E.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
A.24~48小时 B.24~72小时 C.72~96小时 D.立即停药 E.12~24小时
A.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可调配、购买和使用 B.必须凭医院医师处方在医院调配、购买和使用 C.必须在医院调配、购买和使用 D.必须凭执业药师处方方可购买和使用 E.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批发和零售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部门规章 E.其他规范性文件
A.在限定条件下可以依法批准进口 B.不允许进口 C.经出口国或地区药品管理部门批准可以进口 D.只要有市场就可以进口 E.可无条件进口
A.药士 B.执业药师 C.老药工 D.用药咨询人员 E.专职采购人员
A.职业资格准入考试 B.主管药师资格认定考试 C.检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知识的考试 D.选拔负责药品质量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考试 E.为生产、经营企业考核质量管理人员的考试
A.品名、规格、批号、用法与用量 B.品名、用法与用量 C.药名、剂量 D.药名、剂量、用法与用量 E.药名、批号、用法与用量
A.不需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B.不需审批直接可以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 C.必须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才能经营批发 D.必须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药品批准文号才能生产 E.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医疗需要决定或推荐使用
A.采取查封、扣押的紧急控制措施 B.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依据情节处以罚款、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措施 C.采取暂停、生产、销售或使用的紧急控制措施 D.责令改正,没收违法销售的制剂,并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E.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1万至20万元的罚款
A.精神依赖性 B.躯体依赖性 C.兴奋性 D.抑制性 E.二重性
A.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 B.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 C.三日常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六天 D.四日常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七天 E.二日常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六天
A.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专家 B.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C.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D.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E.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A.砒霜 B.阿托品 C.可卡因 D.吗啡 E.芬太尼
A.只能在医疗单位使用 B.只能在药店零售 C.在省级新特药店零售 D.由指定的药店凭盖有医疗单位公章的医师处方配方使用 E.在超市等普通商业部门零售
A.新药 B.处方药 C.非处方药 D.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 E.中药
A.新药 B.仿制药品 C.非处方药 D.处方药 E.药品
A.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B.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C.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D.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E.省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A.中药材品种 B.预防性生物制品 C.非药品 D.中药饮片 E.血液制品
A.中药材品种 B.药用植物 C.中成药 D.中药饮片 E.民族药
A.国家对麻醉药品的生产实行总量控制 B.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均不可药店零售 C.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临床试验,不得以健康人为受试对象 D.医疗机构不得自行提货 E.麻醉药品的原料药,不得销售给任何药品批发企业
A.润滑剂 B.黏合剂 C.崩解剂 D.填充剂 E.主药
A.减少与空气接触 B.避光 C.调节pH D.添加抗氧剂 E.添加金属络合剂在防止药物制剂氧化过程中
A.不溶性骨架片 B.亲水性凝胶骨架片 C.阴道环 D.溶蚀性骨架片 E.渗透泵
A.重新分散试验 B.微粒大小测定 C.沉降容积比测定 D.絮凝度测定 E.流变学测定
A.凭方发药 B.流水作业配方法 C.摆药法 D.独立配方法 E.结合法
A.生产劣药行为 B.生产假药行为 C.销售假药行为 D.无证经营行为 E.采购渠道不合法行为
A.以患者为中心 B.应建立健全药事工作相关的各项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C.应配备和提供与药事工作部门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和工作条件 D.以合理用药为核心 E.组织药学教育、培训和监督,指导本机构临床各科室合理用药
A.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B.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C.应当经所在执业地点执业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 D.经所在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审核并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 E.应当经所在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审核并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
A.凭药师签名的正式处方 B.必须持本单位的证明信,经单位所在地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供应部门方能发售 C.凭医师签名的正式处方 D.凭盖有医师所在的医疗单位公章的正式处方 E.凭医师签名的红色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