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丙米嗪 B.奋乃静 C.三氟拉嗪 D.碳酸锂 E.氟奋乃静
A.2天 B.3天 C.4天 D.5天 E.6天
A.3日 B.4日 C.5日 D.6日 E.7日
A.剂型一致 B.原料药一致 C.商品名一致 D.制作方法一致 E.加工工艺一致
A.阿司匹林 B.氧氟沙星 C.肾上腺素 D.白加黑 E.地塞米松
A.操作开始前,尽量不要在工作区内外走动 B.打开安瓿后,轻拍瓶颈和瓶身上部 C.开启安瓿前,用乙醇擦拭外壁,开启时用无菌纱布包住瓶颈 D.为减少悬浮颗粒的产生,针头丢弃前应剪断 E.玻璃碎片、针头应放在生物安全柜外密闭的防穿透的容器中
A.放回药瓶中盖严,弃入密闭容器中 B.放入开口容器中 C.丢到下水道中 D.空瓶及残液弃入密封袋中 E.弃入医疗废物袋中
A.葡萄糖 B.钾 C.钙 D.氨基酸 E.磷酸盐
A.可以通过Y形管同时输注激素类药物 B.可以通过Y形管同时输注抗生素 C.急救时,可以通过Y形管同时输注血浆 D.宜单独使用,不能在Y形管中加入其他药物,避免配伍禁忌 E.可以在Y形管中加入同类药物
A.体重 B.皮下脂肪厚度 C.肌力 D.血浆白蛋白 E.淋巴细胞计数
A.不小于10cm B.不小于20cm C.不小于200cm D.不大于10cm E.不大于20cm
A.双人保管 B.双锁保管 C.双人领取 D.双人使用 E.双本记账
A.临床诊断治疗需要 B.医疗机构允许的最大限量 C.国家规定的数量 D.去年所用数量 E.往年所用平均数量
A.在规定的储藏条件下能保持其质量的期限 B.在任何条件下能保持其质量的期限 C.在规定的储藏条件下不产生毒副作用的期限 D.在规定的储藏条件下能够安全使用的期限 E.在规定的储藏条件下效价不变的期限
A.重要的外文药物参考书 B.药品说明书 C.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D.期刊、报纸和网站 E.政府部门和学会发布的指导原则和治疗指南和政府网站
A.维生素D B.左氧氟沙星 C.乳酶生 D.阿司匹林 E.阿苯达唑
A.文献资料的贮存 B.编目与索引 C.文献的安全性保护 D.文献的清理 E.文献分类
A.红细胞数目过少 B.红细胞数目过多 C.白细胞数目减少 D.白细胞数目增加 E.尿酸减少
A.睡时饮用一杯热牛奶 B.喝大量的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 C.食物中不要加盐 D.吸吮糖果或冰块 E.使用加湿器或雾化器
A.吸附 B.缓冲 C.吸收 D.隔离 E.润滑
A.空腹服用 B.低钠饮食 C.小剂量睡前服用 D.舌下含服 E.首剂加倍
A.危险的 B.对人体不好的 C.安全有效的 D.对人体安全但没什么效果的 E.对人体有些副作用但有效果的
A.一半的剂量会产生药品原剂量应有的一半功效 B.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会使人胃部不适 C.抗组胺类药物会使人昏昏欲睡 D.感觉病情有好转也不可以停药,而应继续按医嘱服药 E.如果服药后的轻微副作用实在难以忍受,可以征求医生的意见
A.利多卡因 B.奎尼丁 C.苯妥英钠 D.普罗帕酮 E.普鲁卡因胺
A.青霉素、亚胺培南、两性霉素、甲硝唑 B.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 C.亚胺培南、四环素、万古霉素、磺胺嘧啶 D.环丝氨酸、甲硝唑、万古霉素、磺胺嘧啶 E.甲硝唑、亚胺培南、多四环素、红霉素
A.有效性评价 B.安全性评价 C.药物经济学评价 D.生命质量评价 E.品种质量评价
A.在分析中仅考虑成本因素 B.费用和结果均用货币表示 C.治疗结果须参考患者的生命质量 D.治疗结果采用临床指标表示,如每治愈一例溃疡患者的费用 E.成本效果分析的一种
A.疗效研究 B.经济研究 C.定量研究 D.定性研究 E.区域研究
A.指所有药物的平均日剂量的平均值 B.为治疗各种适应证而设定的 C.为治疗主要适应证而设定的 D.用于所有人群的 E.用于大多数人群的
A.动物分组应符合统计学要求 B.小动物每组不少于10只 C.尽可能选用雄性 D.动物选择应注意品系、年龄因素 E.体内研究尽量采用清醒动物
A.5人 B.8人 C.10人 D.15人 E.20人
A.两者相关性与食物及pH有关 B.提高排空速率,有利于药物吸收 C.减慢排空速率,不利于药物吸收 D.减慢排空速率,有利于药物吸收 E.两者无关
A.能减少吩噻嗪的剂量 B.是一种抗胆碱药,它能减少吩噻嗪的锥体外系副作用 C.能消除吩噻嗪引起的胃肠道刺激 D.是一种抗抑郁药 E.能减少胃肠运动,以保证吩噻嗪完全吸收
A.敏感化现象 B.竞争性拮抗作用 C.非竞争性拮抗作用 D.作用于同一作用部位或受体的协同或相加作用 E.作用于不同作用点或受体时的协同作用
A.高蛋白饮食 B.低蛋白饮食 C.高糖饮食 D.低糖饮食 E.低盐饮食
A.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B.停用一切药物 C.填写不良反应报表 D.上报不良反应监测部门 E.减少使用药物的剂量
A.发生率低 B.可以预测 C.用药与反应发生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 D.反应可重现 E.多发生在短期用药后
A.苯海拉明 B.肾上腺素 C.泼尼松 D.普萘洛尔 E.雷尼替丁
A.经胃排出的药物 B.经肝排出的药物 C.经胆汁排出的药物 D.经肾排出的药物 E.经尿排出的药物
A.B级 B.C级 C.A级 D.D级 E.X级
A.脂溶性较小的药物 B.脂溶性较高的药物 C.水溶性较小的药物 D.水溶性较高的药物 E.药物的渗透压
A.氯丙嗪 B.哌替啶 C.吗啡 D.苯巴比妥 E.苯妥英钠
A.1/18~1/14 B.1/14~1/7 C.1/7~1/5 D.1/5~1/4 E.1/4~1/3
A.1/5~1/4 B.1/4~1/3 C.1/3~2/5 D.2/5~1/2 E.1/2~3/5
A.老年人 B.青年人 C.新生儿 D.妇女 E.18岁以上的成年人
A.高胆红素血症 B.低胆红素血症 C.灰婴综合征 D.脑炎 E.脂肪肝
A.吗氯贝胺 B.氟伏沙明 C.丙米嗪 D.马普替林 E.阿米替林
A.生物利用度 B.表观分布容积 C.半衰期 D.内生肌酐清除率 E.血药浓度
A.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 B.合用肝药酶诱导剂 C.选用代谢物经肾脏排泄的药物 D.选用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 E.选用以原形经肾脏直接排泄的药物
A.给药间隔不变,剂量增加 B.给药间隔不变,剂量不变 C.剂量固定,给药间隔缩短 D.剂量减少,给药间隔缩短 E.剂量固定,给药间隔延长
A.阿奇霉素 B.金霉素 C.螺旋霉素 D.克拉霉素 E.环丙沙星
A.普萘洛尔 B.庆大霉素 C.硝西泮 D.林可霉素 E.己烯雌酚
A.5分钟 B.5~10分钟 C.10~15分钟 D.15~30分钟 E.30~60分钟
A.血胆碱酯酶活力 B.尿中有机磷杀虫药分解产物 C.血气分析 D.阿托品阳性实验 E.肝肾功能
A.局部刺激、腐蚀作用 B.受体的竞争 C.麻醉作用 D.缺氧 E.抑制酶的活力
A.终止接触毒物 B.清除进入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 C.清除体内已被吸收的毒物 D.如有可能,使用特效解毒物 E.对症处理
A.药用炭 B.树脂 C.牛奶 D.鸡蛋清 E.氢氧化钠
A.曲霉病 B.念珠菌病 C.淋病 D.生殖道疱疹 E.梅毒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E.5小时
A.两性霉素B B.氟康唑 C.伊曲康唑 D.伏立康唑 E.卡洛芬
A.苯唑西林 B.羧苄西林 C.替卡西林 D.氨苄西林 E.阿莫西林
A.抑制转肽酶 B.抑制过氧化酶 C.抑制蛋白水解酶 D.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E.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A.头痛、眩晕 B.肢体麻木 C.白细胞减少 D.口腔金属味 E.皮疹
A.甲型流感病毒 B.乙型流感病毒 C.腮腺炎病毒 D.麻疹病毒 E.单纯疱疹病毒
A.弱阿片类药物 B.强阿片类药物 C.三环类抗抑郁药 D.非甾体抗炎药 E.抗惊厥药
A.阿托品 B.东莨菪碱 C.山莨菪碱 D.甲溴东莨菪碱 E.托吡卡胺
A.头痛 B.尿崩症 C.帕金森病 D.心绞痛 E.失眠
A.静脉输注葡萄糖 B.静脉输注乙酰唑胺 C.静脉输注右旋糖酐 D.静脉输注呋塞米加乙酰唑胺 E.静脉输注碳酸氢钠加用呋塞米
A.氟哌啶醇 B.氟奋乃静 C.硫利达嗪 D.氯普噻吨 E.三氟拉嗪
A.布洛芬 B.吲哚美辛 C.纳洛酮 D.哌替啶 E.可待因
A.吲哚美辛 B.阿司匹林 C.布洛芬 D.保泰松 E.对乙酰氨基酚
A.高血压 B.术后腹胀气 C.青光眼 D.心房纤颤 E.有机磷农药中毒
A.维拉帕米 B.苯妥英钠 C.利多卡因 D.普鲁卡因胺 E.普罗帕酮
A.哌唑嗪 B.卡托普利 C.肼屈嗪 D.普萘洛尔 E.地尔硫
A.抑制肾素释放 B.减少心排出量 C.扩张肌肉血管 D.减少交感递质释放 E.中枢降压作用
A.呋塞米 B.依他尼酸 C.坎利酮 D.阿佐塞米 E.布美他尼
A.促进葡萄糖降解 B.拮抗高血糖素 C.妨碍葡萄糖的肠道吸收 D.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E.增加肌肉组织糖的无氧酵解
A.胰岛素 B.二甲双胍 C.格列齐特 D.阿卡波糖 E.甲苯磺丁脲
A.与钙离子络合 B.促进血小板聚集 C.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D.促进肝细胞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前体蛋白 E.抑制维生素K环氧还原酶,影响凝血因子Ⅱ、Ⅶ、Ⅸ、X活化
A.胃肠道反应 B.致畸胎作用 C.子宫收缩作用 D.升高血压作用 E.女性胎儿男性化
A.激动β受体 B.阻断M胆碱受体 C.直接扩张支气管 D.抑制磷酸二酯酶,细胞内cAMP浓度下降 E.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炎性介质释放
A.亲临第一现场并得到一手资料 B.迅速成立突发事件(故)处理小组 C.准备处理突发事件所需外部条件 D.详细设计调查处理的程序和方法 E.将实际情况及解决方案总结上报
A.异丙托溴铵 B.氯硝西泮 C.茶碱 D.尼可刹米 E.托卡朋
A.抗惊厥类药物 B.苯二氮类拮抗药 C.糖皮质激素类 D.升压药 E.呼吸兴奋剂
A.与食物同服 B.肝转氨酶升高即停药 C.监测肝肾功 D.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E.从小剂量开始给药
A.苯妥英钠 B.地西泮 C.丙戊酸钠 D.乙琥胺 E.卡马西平
A.给予呋塞米 B.地高辛治疗心力衰竭 C.尼可刹米 D.给予血管扩张剂 E.给予有效的抗生素
A.给予艾司唑仑治疗 B.地高辛治疗 C.复查头CT D.加用抗生素及降血压药 E.急查血电解质、肾功能、血气分析
A.饭中或饭后 B.饭前 C.清晨 D.睡前 E.每6小时一次
A.前瞻性研究 B.价值性研究 C.回顾性研究 D.综合性研究 E.现况研究
A.卡马西平 B.放射性碘 C.泼尼松 D.苯巴比妥 E.甲氨蝶呤
A.可待因 B.喷他佐辛 C.哌替啶 D.芬太尼 E.纳洛酮
A.万古霉素 B.庆大霉素 C.多黏菌素 D.林可霉素 E.磺胺甲基异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