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采用干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 B.采用湿热灭菌法时,热不稳定性物品的F值一般不低于3分钟 C.采用湿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 D.装在玻璃容器中的药物不能用紫外线进行灭菌 E.小量无菌制剂的制备,可采用层流洁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使用方便,效果可靠
A.2006年3月15日 B.2006年6月1日 C.2006年10月1日 D.2007年5月1日 E.2007年6月1日
A.上1/3范围内显著标出 B.上1/3范围内标出 C.下1/3范围内显著标出 D.下1/3范围内标出 E.右1/3范围内标出
A.黑色和红色 B.黑色和白色 C.黑色和黄色 D.红色和白色 E.红色和黄色
A.以正确的剂量、正确的药物,通过正确的途径给予正确的患者 B.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药物,通过正确的途径给予正确的患者 C.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药物,给予正确的患者 D.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剂量、正确的药物,给予正确的患者 E.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剂量、正确的药物,通过正确的途径给予正确的患者
A.一天两次 B.两天三次 C.一天一次 D.一天三次 E.三天两次
A.adol B.orph C.ate D.adom E.sal
A.每日三次 B.每日四次 C.每日一次肌内注射 D.每日四次口服 E.每日一次
A.B.i.D. B.q.i.D. C.q.D. D.t.i.D. E.T.i.d
A.依次脱下外层手套、内层手套、防护衣 B.依次脱下外层手套、防护衣、内层手套 C.依次脱下防护衣、外层手套、内层手套 D.手套、防护衣一齐脱下 E.先同时脱下内外层手套,再脱防护衣
A.水解反应 B.盐析作用 C.直接反应 D.氧化反应 E.聚合反应
A.中药与西药必须做到分库储存 B.中药材可以与中成药同库储存 C.中成药可以与西药片剂同库储存 D.药品库严禁储存非药用物品 E.药品库可以混库(混区)储存
A.地西泮注射液 B.氯胺酮注射液 C.哌替啶注射液 D.吗啡注射液 E.三唑仑片
A.单位领导进行并在单据上签字 B.专人进行并在单据上签字 C.专人进行并由单位领导在单据上签字 D.两人进行并共同在单据上签字 E.三人进行并共同在单据上签字
A.黄色 B.红色 C.绿色 D.蓝色 E.黑色
A.至2015年1月30日起便不得使用 B.至2015年1月31日起便不得使用 C.至2015年2月1日起便不得使用 D.有效期为2015年1月31日 E.有效期为2015年2月1日
A.洗剂 B.滴鼻剂 C.合剂 D.滴耳液 E.软膏剂
A.本品为糖浆剂 B.本品为外用制剂 C.本品为合剂 D.本品为混悬剂 E.本品应及时灌装于干燥容器中,密封,并在4~10℃贮存
A.0.1~1.0 B.0.3~0.5 C.0.5~1.0 D.0.1~0.3 E.0.3~0.7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薄层色谱法 C.纸色谱法 D.减压干燥法 E.滤纸片反应
A.第一步 B.第二步 C.第三步 D.第四步 E.第五步
A.分类、制作索引、贮存 B.分类、编目、贮存、阅览 C.分类、编目、贮存、查阅 D.分类、编目与索引和管理 E.分类、制作索引、贮存与借阅
A.胃肠道吸收差 B.在肠中水解 C.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首过效应明显 E.肠道细菌分解
A.无免疫机制参与 B.反应强度大 C.反应时间长 D.停药后反应继续发展 E.多数有遗留效应
A.药品监测有时间限制 B.可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合理用药 C.监测范围窄,覆盖面小 D.药物不良反应不能够得到早期警告 E.不存在资料偏差和漏报现象
A.可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 B.更方便地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 C.可进行药物应用的研究 D.样本更大,数据估测更确切 E.可在特殊人群中进行
A.与内耳的听觉灵敏性和内耳淋巴液中钾、钠离子浓度有关 B.氨基苷类抗生素本身对耳蜗有毒性 C.与内耳的听觉灵敏性及内耳淋巴液中钾、钠离子的浓度有关,由于电解质失衡导致听觉灵敏性下降,再加上氨基苷类抗生素本身对耳蜗有毒性,而造成耳聋 D.氨基苷类抗生素对听神经的毒性 E.氨基苷类抗生素的严重不良反应
A.氯丙嗪 B.芬太尼 C.苯海索 D.金刚烷胺 E.丙米嗪
A.羟化代谢、脱甲基代谢 B.核苷酸代谢 C.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D.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E.嘧啶核苷酸的代谢
A.氨苄西林 B.苯妥英钠 C.利福平 D.维生素 E.碳酸氢钠
A.头孢类 B.糖皮质激素类 C.β-内酰胺类 D.氨基苷类 E.非甾体抗炎药
A.青霉素 B.左氧氟沙星 C.头孢唑林 D.万古霉素 E.甲硝唑
A.茶碱 B.β2受体激动剂 C.色苷酸钠 D.异丙托溴铵 E.糖皮质激素
A.口服 B.静推 C.吸入 D.静滴 E.肌注
A.厌氧菌 B.G菌感染 C.真菌 D.G菌感染 E.病毒
A.早期、联合、足量、规律、全程 B.早期、联合、全面、规律、全程 C.早期、联合、适量、经济、全程 D.有效、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E.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A.非洛地平 B.维拉帕米 C.贝那普利 D.厄贝沙坦 E.呋塞米
A.呋塞米 B.利血平 C.尼群地平 D.卡托普利 E.缬沙坦
A.可乐定 B.氯沙坦 C.氯噻酮 D.卡托普利 E.硝苯地平
A.<2.60mmol/L B.<2.07mmol/L C.<4.14mmol/L D.<2.18mmol/L E.<3.37mmol/L
A.一般患者的降压目标水平为140/90mmHg B.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50mmHg即可 C.老年糖尿病患者舒张压降低至60mmHg以下时,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D.降压治疗药物应遵循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及个体化原则 E.应及时将血压降低至目标水平,且越快越好
A.年纪较轻的患者 B.伴有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的患者 C.震颤症状突出的患者 D.老年患者 E.强直症状明显者
A.复方左旋多巴 B.苯海索(安坦) C.金刚烷胺 D.溴隐亭 E.多巴胺
A.改善神经功能的缺失 B.保护脑细胞 C.增加再灌注 D.预防复发 E.扩张血管
A.口服 B.肌内注射 C.皮下注射 D.静脉注射 E.舌下含服
A.米索前列醇和四环素 B.哌仑西平和西咪替丁 C.兰索拉唑和阿莫西林 D.阿莫西林和四环素 E.甲硝唑和氢氧化铝
A.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 B.规律进食,不过饱 C.对少数伴有焦虑、紧张、失眠等症状的患者,可短期适量镇静药物 D.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E.促进胃肠动力
A.碳酸氢钠 B.碳酸钙 C.氢氧化铝 D.三硅酸镁 E.雷尼替丁
A.吸碘试验高峰开始下降 B.症状缓解 C.T3、T4开始下降 D.TSH测定下降 E.症状缓解,T3、T4正常
A.缓解骨痛、改善功能、提高骨强度预防骨折 B.治疗强调有目的、有计划、有监测地进行 C.治疗的时机强调早期治疗 D.目前多数治疗是通过增加骨密度和骨强度来实现的 E.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应以对症治疗为根本
A.明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保证利大于弊) B.绝经早期(《60岁)开始用,收益更大风险更小 C.治疗方案个体化 D.大剂量应用 E.坚持定期随访和安全性监测(尤其是乳腺和子宫)
A.以控制关节炎的症状(红、肿、痛)为目的 B.首选考虑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 C.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基本控制后2~3周开始采取降血尿酸措施 D.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导致关节骨破坏,肾结石形成 E.禁酒、饮食控制、生活调节极为重要
A.0.5g/kg B.0.4g/kg C.0.3g/kg D.0.2g/kg E.0.6g/kg
A.口服亚铁制剂 B.口服高铁制剂 C.口服氯化铁 D.注射蔗糖铁 E.注射右旋糖酐铁
A.雌激素 B.雄激素 C.利妥昔单抗 D.糖皮质激素 E.免疫抑制剂
A.二甲双胍 B.维生素C C.苯妥英钠 D.柳氮磺胺吡啶 E.对氨基水杨酸钠
A.氮芥 B.环磷酰胺 C.甲氨蝶呤 D.柔红霉素 E.阿糖胞苷
A.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B.环磷酰胺 C.霉酚酸酯 D.环孢素 E.甲氨蝶呤
A.阿昔洛韦 B.拉米夫定 C.依非韦仑 D.膦甲酸钠 E.更昔洛韦
A.氯丙嗪 B.抗惊厥类药物 C.三环类抗抑郁药 D.阿片受体激动剂 E.非甾体类抗炎药
A.烯丙吗啡 B.地西泮 C.苯巴比妥 D.纳洛酮 E.无特殊解救药
A.盐酸烯丙吗啡 B.谷胱甘肽 C.二巯基丁二钠 D.氯丙嗪 E.亚甲蓝
A.急性毒性试验 B.长期毒性试验 C.特殊毒性试验 D.Ⅰ期临床试验 E.Ⅳ期临床试验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可延长可缩短 E.无相关性
A.药物的临床评价 B.药物的疗效评价 C.药物的经济评价 D.药物的市场评价 E.药物的社会评价
A.接近于0 B.大于0 C.小于1.0 D.接近于1.0 E.大于1.0
A.药品质量客观上与药品制剂的溶解度、澄明度和稳定性无关 B.药品杂质含量不同可引起过敏反应发生率不同 C.治疗药物评价时无需考虑药品品牌、产地、不同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技术 D.我国药品生产以自主创新为主,极力打造医药工业国际标准化 E.药品虽生物利用度不同,但给药方法、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案无须调整
A.顺铂与血浆蛋白结合最高值在早晨,最低值在晚上 B.大鼠肝中氧化酶活性最大时间为上午10点 C.酸性药物早晨给药较傍晚给药排泄快 D.普萘洛尔毒性上午11点毒性最大 E.多数脂溶性药物以早晨服用较傍晚服用吸收快
A.平均日剂量 B.每日用药剂量 C.治疗药物剂量 D.限定日剂量 E.处方日剂量
A.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B.红霉素 C.阿莫西林 D.头孢克洛 E.环青霉素
A.硝酸甘油 B.普萘洛尔 C.阿司匹林 D.肝素钠 E.维拉帕米
A.美多巴 B.左旋多巴 C.安坦 D.利血平 E.溴隐亭
A.VitK B.乙酰半胱氨酸 C.去铁胺 D.青霉胺 E.甲酰四氢叶酸
A.雷贝拉唑 B.西咪替丁 C.前列腺素E D.硫酸镁 E.雷尼替丁
A.胶态次枸橼酸铋 B.西咪替丁 C.前列腺素E D.生长抑素 E.表皮生长因子
A.急性期以控制关节炎的症状(红、肿、痛)为目的 B.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基本控制后2~3周开始采取降血尿酸措施 C.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导致关节骨破坏,肾结石形成 D.配合非药物治疗如禁酒、饮食控制、生活调节 E.抗痛风治疗不是终生的
A.别嘌呤醇 B.糖皮质激素 C.非甾体抗炎药 D.秋水仙碱 E.ACTH
A.环霉素A B.霉酚酸酯 C.硫唑嘌呤 D.甲泼尼龙 E.布雷迪宁
A.硫唑嘌呤、布雷迪宁 B.环孢素、硫唑嘌呤、泼尼松 C.环孢素、霉酚酸酯、硫唑嘌呤 D.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甲泼尼龙 E.霉酚酸酯、布雷迪宁、硫唑嘌呤
A.环孢素 B.霉酚酸酯 C.硫唑嘌呤 D.甲泼尼龙 E.布雷迪宁
A.峰浓度,早晨8:00服药前 B.峰浓度,中午11:00 C.谷浓度,早晨8:00服药后 D.峰浓度,早晨9:00服药后 E.谷浓度,早晨8:00服药前
A.不小于10cm B.不小于20cm C.不小于30cm D.不小于50cm E.不小于200cm
A.可用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B.可用来对药物中的杂质进行检查 C.适用于受热较稳定的药物 D.适用于熔点低、受热不稳定及难去除水分的药物 E.是薄层色谱鉴别中的一种方法
A.左氧氟沙星 B.阿司匹林 C.普萘洛尔 D.氯丙嗪 E.青霉素
A.青霉素 B.四环素 C.利福平 D.卡那霉素 E.氯霉素
A.地高辛 B.洋地黄毒苷 C.乙胺丁醇 D.异烟肼 E.呋塞米
A.口服 B.静脉注射 C.舌下给药 D.局部表面给药 E.吸入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