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型药物不良反应 B.A型药物不良反应 C.D型药物不良反应 D.E型药物不良反应 E.C型药物不良反应
A.每日1次 B.每小时 C.每晚 D.每晨 E.睡前
A.Sig. B.Amp. C.Syr. D.tap. E.Sol.
A.i.v. B.p.o. C.i.m. D.i.D. E.inj.
A.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 B.麻醉药品、毒性药品、贵重药品 C.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急诊药品 D.麻醉药品、放射药品、精神药品 E.放射药品、贵重药品、急诊药品
A.普通处方 B.急诊处方 C.儿科处方 D.麻醉处方 E.精神药品处方
A.利多卡因、肾上腺素 B.维生素C、氯化钾 C.去氧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D.维生素C、胰岛素 E.地塞米松、肾上腺素
A.脂肪乳 B.氨基酸 C.生理盐水 D.含维生素的输液 E.含微量元素的输液
A.主要通过离子的催化作用 B.主要通过离子的浓度 C.主要通过离子的催化作用和浓度 D.主要通过离子的络合作用 E.主要通过离子的氧化作用
A.专门放置 B.单独放置 C.随意放置 D.装盒放置 E.加锁保管
A.连接输液管线和输液瓶(袋)时,应戴手套 B.对输液管排气时,在灭菌针头尖处垫一块灭菌纱布 C.更换输液管时,用一块灭菌纱布包住输液瓶(袋)口以吸收溢出液 D.尽量在齐腰高度操作,避免高出头顶 E.可在操作台上放塑料被衬的吸收剂衬垫以吸收偶然的溢出液
A.二氢埃托啡 B.一叶萩碱 C.丝裂霉素 D.阿奇霉素 E.青蒿素
A.经专人审核后方可销毁 B.经单位领导审核后方可销毁 C.经专人审核并由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销毁 D.经专人审核,报当地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销毁 E.经单位领导审核,报当地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销毁
A.称重前,须将天平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架盘天平的游码应移到标尺的零刻度,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偏转的格数相同 B.无论是否用到砝码,砝码盒与天平要始终在一起 C.过热药物应待冷却后再称重 D.架盘天平不用时两个托盘要置于一侧 E.天平经校准后可长期使用
A.洗剂 B.糖浆剂 C.合剂 D.散剂 E.溶液剂
A.洁净室的内表面(墙壁、地面、天棚)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 B.应当尽可能避免明沟排水 C.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必须净化 D.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5帕斯卡 E.洁净室(区)应有足够照度,主要工作间的照度宜为300勒克斯
A.应用减重法精密称取在105~11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进行标定 B.应将NaOH先配制成饱和溶液,静置数日,取上清液配制 C.冷后贮于磨口棕色试剂瓶 D.标定时用酚酞作指示剂 E.应平行测定三次,根据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计算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和平均浓度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滤纸片反应 C.试管反应 D.干燥失重 E.pH测定法
A.患者 B.公众 C.政府部门 D.医师及护士 E.药学人员
A.明确提出的问题,问题归类 B.注意非语言的运用 C.关注特殊人群 D.重视证据原则,强调有形证据 E.填写用药记录,用药评价
A.立即停止用药 B.遵从医嘱,完成预定的疗程或向医师咨询 C.减少用药量 D.减少用药的种类 E.自己买点别的广告药吃
A.治疗量 B.极量 C.中毒量 D.LD50 E.最小中毒量
A.抑制氨基苷类药物的代谢 B.促进氨基苷类药物的吸收 C.干扰氨基苷类药物从肾小管分泌 D.影响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E.促进氨基苷类药物从肾小管重吸收
A.粒细胞减少 B.并发或加重感染 C.肾衰竭 D.水肿 E.神经肌肉阻滞
A.青霉素 B.氟罗沙星 C.氯唑西林 D.头孢氨苄 E.红霉素
A.肼屈嗪 B.硝普钠 C.二氮嗪 D.米诺地尔 E.普萘洛尔
A.哺乳期间随意用药及减少哺乳 B.哺乳期间随意用药及随意哺乳 C.哺乳期间少量用药及随意哺乳 D.哺乳期间大量用药及随意哺乳 E.服药期间暂时不哺乳或少哺乳
A.苯巴比妥 B.西咪替丁 C.氯丙嗪 D.异丙嗪 E.氨苄西林
A.氨基苷类 B.多黏菌素 C.万古霉素 D.顺铂 E.林可霉素
A.头孢哌酮舒巴坦 B.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C.美罗培南 D.夫西地酸 E.万古霉素
A.>7.45 B.<7.35 C.<7.45 D.<7.20 E.>7.35
A.3、5 B.2、4 C.2、5 D.1、3 E.3、6
A.吸入糖皮质激素合用缓释茶碱 B.吸入糖皮质激素合用口服长效β受体激动剂 C.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合用白三烯调节剂 D.缓释茶碱合用口服长效β受体激动剂 E.口服长效β受体激动剂合用白三烯调节剂
A.抑制肾素活性 B.抑制血管紧张素Ⅰ的生成 C.阻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D.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活性 E.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A.高血压病 B.脑动脉粥样硬化 C.各种脑动脉炎 D.血压偏低 E.红细胞增多症
A.乙琥胺 B.卡马西平 C.苯巴比妥 D.-苯妥英钠 E.戊巴比妥
A.水合氯醛 B.苯巴比妥 C.甘露醇 D.苯妥英钠 E.地西泮
A.利舍平 B.苯乙肼 C.溴隐亭 D.卡比多巴 E.溴丙胺太林
A.雷尼替汀 B.西咪替丁 C.埃索美拉唑 D.奥美拉唑 E.碳酸氢钠
A.西沙必利 B.奥美拉唑 C.环丙沙星 D.西咪替丁 E.前列腺素E
A.埃索美拉唑是单一的R型异构体 B.药物之间相互影响大 C.主要由CYP2C19代谢 D.埃索美拉唑夜间酸抑制能力强,药效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 E.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需减少剂量
A.一次400mg,一日4次 B.一次150~300mg,一日2次 C.一次20~40mg,一日2次 D.一次80mg,一日2次 E.一次10mg,一日4次
A.布洛芬 B.洛索洛芬 C.吲哚美辛 D.美洛昔康 E.布地奈德
A.早期治疗,长期治疗,运动疗法,防治并发症 B.长期治疗,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C.早期治疗,综合治疗,血糖检测,糖尿病教育 D.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 E.长期治疗,对症治疗,个体化治疗,饮食控制
A.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 B.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C.胰升血糖素分泌过多 D.胰升血糖素分泌减少 E.甲状腺素分泌过多
A.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 B.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C.增加血胰岛素水平 D.促进无氧糖酵解 E.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A.乳酸性酸中毒 B.胃肠道反应 C.低血糖 D.过敏反应 E.白细胞减少
A.抑制碘的吸收 B.使体内甲状腺激素作用减弱 C.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 D.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E.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A.大量蛋白尿与血尿 B.大量蛋白尿与低白蛋白血症 C.低白蛋白血症与高脂血症 D.水肿与低白蛋白血症 E.高脂血症与水肿
A.选择不经肝脏代谢的药物 B.选择经肾脏排泄的药物 C.选择以肾脏代谢为主的药物 D.选择以肝脏代谢为主的药物 E.与药物的不良反应无关联
A.消除蛋白尿 B.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损害 C.防止肾功能进行性损害 D.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 E.防治严重并发症
A.水肿消退 B.血尿消失 C.血黏度恢复 D.蛋白尿消失 E.血浆白蛋白恢复正常
A.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氮质血症和防止各种并发症 B.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损害 C.防止肾功能进行性损害 D.消除蛋白尿 E.消除血尿
A.轻度胃肠反应 B.可同时使用注射铁剂 C.维生素C可使铁剂吸收减少 D.高铁制剂因铁吸收较高为首选 E.口服糖浆铁制剂后容易使牙齿变黄
A.雄激素 B.三氧化二砷 C.免疫抑制剂 D.糖皮质激素 E.甲磺酸伊马替尼
A.需终生叶酸维持 B.需终生维生素B维持 C.需终生服用维生素B和叶酸 D.需间断服用维生素B和叶酸 E.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即可,不需维持治疗
A.碳酸氢钠 B.二巯丙醇 C.维生素C D.西咪替丁 E.含鞣酸的药物
A.氨苯砜+甲氧苄啶 B.氨苯砜+克拉霉素 C.甲氧苄啶+克拉霉素 D.泼尼松 E.复方磺胺甲唑片
A.头痛、头晕、恶心 B.昏迷、瞳孔扩张、抽搐 C.幻觉、抽搐、呼吸抑制 D.虚脱、瞳孔扩张和呼吸极度抑制 E.昏迷、针尖样瞳孔和呼吸极度抑制
A.10~20μg/ml B.20~30μg/ml C.30~40μg/ml D.40~60μg/ml E.60~80μg/ml
A.吸收速率常数 B.生物利用度 C.表观分布容积 D.生物半衰期 E.清除率
A.必须是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 B.必须是各国家都未生产过的药品 C.已经生产过但增加其新的适应证的药品 D.已经生产过但增加了含量的药品 E.已经生产过但改变了规格的药品
A.口服 B.静脉注射 C.舌下给药 D.局部表面给药 E.肌内注射
A.疗效观察的实验设计 B.疗效评价病例数的选择 C.与已知同类药物对比疗效评价 D.病例选择和分组 E.了解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A.测算个体的药物利用 B.比较药物利用率的时间差异 C.对药物利用的临床效果、药物的销售价格和消费结构及其社会、经济效益作出评价 D.可作为计算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额定数据 E.预测常规用药可能发生的特殊问题
A.结构性标准 B.过程性标准 C.结果性标准 D.经济性标准 E.统计性标准
A.为推荐给临床的实用剂量 B.不同国家或地区人群的DDD值相同 C.包括病程不同时期的用药剂量 D.DDD值是成人的日平均剂量,不适用于儿童的药物利用研究 E.不可用于不同国家、地区、医院及不同时间内药物利用的动态比较
A.降压药 B.扩张血管药 C.尿激酶 D.20%甘露醇 E.低分子肝素
A.铝碳酸镁 B.奥美拉唑片 C.莫沙必利 D.甲泼尼龙 E.西咪替丁
A.格列吡嗪 B.二甲双胍 C.格列苯脲 D.格列齐特 E.阿卡波糖
A.氨氯地平 B.福辛普利 C.氢氯噻嗪 D.硝普钠 E.螺内酯
A.血培养 B.血沉 C.痰细菌学检查 D.PPD试验 E.血电解质
A.表皮葡萄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厌氧菌 D.肺炎克雷白杆菌 E.结核分枝杆菌
A.减少茶水等含鞣酸的饮料 B.口服小苏打,减少胃酸分泌 C.口服西咪替丁,减少胃酸分泌 D.减少红色肉类的摄入,减少肠胃负担 E.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减少肠胃刺激
A.诊断不明确 B.未去除病因 C.应选用高铁制剂 D.铁剂尚未补足 E.用法用量不当
A.氯吡格雷 B.维拉帕米 C.瑞格列奈 D.非诺贝特 E.贝那普利
A.阿司匹林 B.普萘洛尔 C.阿托伐他汀 D.氯吡格雷 E.二甲双胍
A.阿司匹林 B.普萘洛尔 C.阿托伐他汀 D.硝酸甘油 E.非洛地平
A.阿司匹林 B.普萘洛尔 C.阿托伐他汀 D.氯吡格雷 E.非洛地平
A.150/90mmHg B.140/90mmHg C.140/80mmHg D.130/90mmHg E.130/80mmHg
A.cef- B.-conazole C.-azepam D.-dipine E.-semide
A.10~30℃ B.不超过20℃ C.2~10℃ D.避光且不超过20℃ E.2℃以下
A.系指含药物的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供清洗或涂抹无破损皮肤用的液体制剂 B.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C.系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D.系指主要以水为分散介质,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内服液体药剂 E.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A.透皮吸收给药 B.口服给药 C.舌下给药 D.栓剂 E.静脉注射
A.早孕呕吐可导致药物吸收减慢、减少 B.药物还会经胎盘向胎儿分布,则药物需要量应高于非妊娠期妇女 C.妊娠期间孕激素浓度增高,引起肝脏微粒体药物羟化酶活性增加 D.妊娠期肾血流量增加25%~50%,肾小球滤过率持续增加50%,多数药物的消除相应加快 E.妊娠期间母体血浆容积增加50%左右,体内总水分增加约8L。符合妊娠期不同药动学特点的对应项为
A.结构性标准 B.过程性标准 C.指标性标准 D.结果性标准 E.效益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