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0Ah B.100Ah C.150Ah D.200Ah
A.单车长+1200mm B.单车长+1100mm C.双车长+1200mm D.双车长+900mm
A.12V B.24V C.50V D.100V
A.9570mm B.9550mm C.8470mm D.9070mm
A.800mm B.900mm C.1000mm D.1200mm
A.181.5kV B.189.0kV C.193.6kV D.201.6kV
A.6m B.7.38m C.8m D.9.84m
A.选用励磁特性饱和点较高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B.减少同一系统中电压互感器中性点接地的数量 C.装设消谐装置 D.安装氧化锌避雷器
A.惯用法 B.统计法 C.简化统计法 D.滚球法
A.96mm2 B.17mm2 C.130mm2 D.190mm2
A.TN-S B.TN-C C.TT D.IT
A.当一个安装单位含有几台断路器的控制、保护和自动装置可共用一组熔断器 B.当本安装单位含有几台断路器而各断路器之间有程序控制要求时,控制、保护和自动开关,应设置专用熔断器 C.当本安装单位含有几台断路器而各断路器无单独运行可能时,控制、保护和自动开关设置专用的熔断器 D.当本安装单位仅含一台断路器时,控制、保护和自动装置可共用一组熔断器或自动开关
A.设备运行异常时发出的报警信号 B.断路器事故跳闸时发出的报警信号 C.具有闪光程序的报警信号 D.以上三种信号都是事故报警信号
A.电缆的屏蔽层应可靠接地 B.配电装置中的电缆通道走向应尽可能与高压母线平行 C.电缆屏蔽层的接地点应尽量远离大接地短路电流中性点接地点和其他高频暂态电流的入地点 D.控制回路电缆宜辐射装敷设
A.必要时母线故障可采用母线自动重合闸装置 B.110kV及以下单侧电源线路,可采用三相一次重合闸 C.对于220kV单侧电源线路,采用不检查同步的三相重合闸方式 D.对于330kV~550kV线路,一般情况下应装设三相重合闸装置
A.母线和电压 B.零序电压 C.负序电压 D.接地电流
A.变压器差动保护 B.变压器零序电流保护 C.电压器瓦斯保护 D.变压器速断保护
A.33A B.66A C.99A D.264A
A.电流保护1.3~1.5 B.发电机纵联差动保护1.5 C.变压器电流速断保护1.3 D.电动机电流速断保护1.5
A.85% B.85%~112.5% C.87.5%~110% D.87.5%~112.5%
A.要求直流系统在正常工况下应可靠供电的负荷 B.断路器操作负荷 C.要求直流系统在交流电源系统事故停电时间内可靠供电的负荷 D.交流不停电电源,运动和通信装置的电源负荷
A.97.5% B.95% C.90% D.85%
A.正常照明主干线路应用与三相三线制 B.事故照明主干线路当由保安电源供电时应采用三相三线制 C.正常照明主干线路宜采用三相四线制 D.事故照明主干线路当经交直流切换装置供电时,应采用三相五线制
A.5% B.10% C.15% D.20%
A.今后3~5年 B.今后5~8年 C.今后8~10年 D.今后10~15年
A.倍 B.不变 C.3倍 D.增加3倍
A.电力系统受到事故扰动后,保持稳定运行的能力 B.电力系统受到大扰动后,各同步电机保护同步运行并过渡到新的或恢复到原来稳定运行方式的能力 C.电力系统受到小的或大的干扰后,在自动调节和控制装置的作用下,保持长过程的运行稳定性的能力 D.电力系统受到小干扰后,不发生非周期性失步
A.H0=H-(2f/3)-λ B.H0=H-(1f/3)-λ C.H0=H-f-λ D.H0=H-(1f/2)-A
A.杆塔两侧电线最低点直接的水平距离 B.杆塔两侧电线最低点直接的垂直距离 C.一档内的电线长度 D.悬挂点两侧档距之和的一半
A.12mV B.10mV C.15mV D.30mV
A.一般状态方程式精确的悬链线状态方程简化后的结果 B.基于架空电线的观测数据和经验,依据弹性定律和热胀冷缩定律推导出来的公式 C.基于对架空电线的观测数据和经验,总结出来的公式 D.架空电线的曲线方程用抛物线描述,按照材料力学基本定律(弹性定律和热胀冷缩定律)导出的应力变化规律
A.档内导线的总重量 B.档外那段虚线的总重量 C.从A点到O点导线的总重量 D.P1×f(P1为导线每米重量,f为从A点到O点的垂直距离)
A.电线悬点应力最大可以为年平均应力的2.5倍 B.电线悬点应力最大可以为年平均应力的2.25倍 C.电线悬点应力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 D.电线悬点应力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
A.0.563kN/m2 B.0.441kN/m2 C.0.703kN/m2 D.0.432kN/m2
A.跨越电力线杆和跨越电力线档距中央的间隙要求一样 B.跨越电力线杆顶的间隙要大于跨越电力线档距中央的间隙 C.跨越电力线杆顶的间隙要小于跨越电力线档距中央的间隙 D.跨越有地线电力线的间隙要小于跨越无地线电力线的间隙
A.无论档距大小,最大弧垂应按导线温度70℃计算 B.无论档距大小,最大弧垂应按导线温度40℃计算 C.跨越档距超过200m,最大弧垂应按导线温度40℃计算 D.跨越档距超过200m,最大弧垂应按导线温度70℃计算
A.控制地面电场强度 B.控制地面磁感应强度 C.控制无线电干扰 D.控制可听噪声
A.最大风速 B.最低温度 C.最大张力 D.平均运行张力
A.重锤 B.悬垂线夹 C.导线间隔棒 D.联板
A.3.5cm B.3.0cm C.4.0cm D.4.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