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资料描述了疾病分布形式的地区分布特征 B.资料描述了疾病分布形式的职业分布特征 C.资料描述了疾病分布形式的人群分布特征 D.资料描述了疾病分布形式的年龄分布特征 E.资料描述了疾病分布形式的时间分布特征
A.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观察方向是从"因"到"果" B.历史性队列研究的观察方向是从"因"到"果" C.历史性队列研究的观察方向是从"果"到"因" D.历史性队列研究的"因"与"果"同时出现 E.历史性队列研究的"因"与"果"可能都已存在
A.适合于少见病研究 B.可用于研究多种暴露与一种疾病的关系 C.可直接计算发病率 D.所需样本较小 E.省时、省力
A.当研究人群数量较多、人口比较稳定时计算 B.分母是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 C.分子是整个观察期的发病(或死亡)人数 D.是以人时为单位的 E.流行病学意义有赖于对累计时间长度的说明
A.被标化人群比一般人群的年龄偏小 B.被标化人群中的性别比例与一般人群不同 C.被标化人群比一般人群的年龄偏大 D.一般人群的健康状况好于被标化人群 E.一般人群的健康状况不如被标化人群
A.发病率 B.感染率 C.相对危险度 D.患病率 E.比值比
A.选择偏倚 B.入院率偏倚 C.混杂偏倚 D.调查者偏倚 E.测量偏倚
A.可观察到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结局的关系 B.更容易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先后顺序 C.适用于对罕见病的研究 D.更容易验证病因假设 E.容易得到发病率指标
A.相对危险度 B.归因危险度 C.人群归因危险度 D.比值比 E.置信区间
A.要有明确的疗效判定标准 B.需要设立对照组 C.分组要遵循随机化的原则 D.两组研究对象人数必须相同 E.要使研究对象获益
A.随机化分组 B.有平行的对照组 C.运用RR或OR进行分析和评价 D.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 E.前瞻性研究
A.脐窝是否正常 B.黄疸是否消退 C.了解喂养及护理中出现的新问题,给予及时指导 D.指导加喂浓鱼肝油的方法、剂量 E.以上均是
A.尽量在社区中进行 B.病例选择现患病例 C.统一培训调查员 D.病例和对照中性别比例相等 E.尽量采用人们不易忘记的指标做调查
A.信息偏倚 B.易感性偏倚 C.无应答偏倚 D.排除偏倚 E.混杂偏倚
A.一定的原因必然导致一定的结果 B.疾病的病因就是空气、水和居住条件等环境卫生方面 C.疾病的病因就是特定的病原体 D.与疾病有统计学关联的因素就是病因 E.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同异共用法 D.共变法 E.剩余法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疾病监测 E.疾病调查
A.新生儿的增加 B.易感人口的迁入 C.免疫人口的死亡 D.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E.预防接种
A.15天 B.20天 C.25天 D.30天 E.35天
A.HBsAg B.抗-HBs C.HBcAg D.抗-HBc E.HBeAg
A.流行病学依据 B.血清学检查 C.结核菌素试验 D.痰结核菌检查 E.X线检查
A.隔离消毒不严 B.患者抵抗力低、易感性高 C.陪伴者未做隔离、消毒 D.医院患者集中 E.水或食物被污染
A.根据工人的健康状况,便于安排适当的工作 B.作为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定群调查)的依据 C.及早发现职业性损害 D.及时发现就业工人中的高危人群 E.发现就业禁忌证患者
A.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B.劳动卫生调查 C.工作环境监测 D.健康监护 E.环境本底调查
A.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B.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C.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D.运输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E.工作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A.生产性粉尘 B.非电离辐射 C.电离辐射 D.高温 E.高气压
A.可治愈疾病 B.需赔偿疾病 C.不需赔偿疾病 D.不可预防疾病 E.常规疾病的一部分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粗面内质网 D.滑面内质网 E.线粒体
A.眼结膜损伤 B.咽喉炎 C.肺炎 D.肺水肿 E.脑水肿
A.酸性磷酸酶 B.碱性磷酸酶 C.转氨酶 D.胆碱酯酶 E.单胺氧化酶
A.单体 B.单体的聚合(或缩聚) C.各种添加剂 D.聚合物成品 E.聚合物加工过程的裂解气
A.矽肺 B.石棉肺 C.硅酸盐肺 D.炭尘肺 E.金属尘肺
A.肺纹理在各肺区的分布 B.阴影直径及宽度的大小 C.阴影的形态规则与否 D.阴影的数量及密集度 E.胸膜、肋膈角的改变及肺气肿情况
A.症状与体征的特点 B.痰中检出石棉小体 C.X线胸片变化与胸膜改变 D.肺功能明显降低 E.职业史
A.日射病 B.热痉挛 C.热射病 D.热衰竭 E.中暑先兆
A.频率与振幅 B.个体敏感性 C.体位 D.加速度与速度 E.环境条件
A.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B.可以分为Ⅰ度和Ⅱ度 C.根据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改变可分为骨髓型、胃肠型、脑型 D.是人体一次或短时间内分次受到大剂量照射引起的 E.是国家法定职业病
A.镉 B.铅 C.汞 D.砷 E.锰
A.氯化氢、氮氧化物 B.硫化氢、甲烷 C.氮氧化物、氢氰酸 D.甲烷、二硫化碳 E.二硫化碳、硫化氢
A.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 B.组氨酸、蛋氨酸、缬氨酸 C.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 D.赖氨酸、组氨酸、亮氨酸 E.苏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
A.花生酸(C20:0) B.硬脂酸(C18:0) C.棕榈酸(C16:0) D.癸酸(C10:0) E.辛酸(C8:0)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PP D.维生素C E.维生素K
A.维生素D3 B.维生素D2 C.24,25-(OH)2D3 D.1,25-(OH)2D3 E.25-(OH)D3
维生素B1缺乏时可引起()
A.脚气病 B.干眼病 C.癞皮病 D.佝偻病 E.口腔-生殖综合征
A.营养价值 B.营养质量指数 C.营养素密度 D.能量密度 E.营养素供给量
A.0.43MJ B.0.66MJ C.0.83MJ D.0.88MJ E.0.94MJ
A.8~10g B.7~8g C.5~6g D.1.5~3g E.1g以下
A.AFB1 B.AFG1 C.AFM1 D.AFP1 E.AFQ1
A.菌落总数 B.致病菌 C.细菌菌相 D.食品细菌 E.大肠菌群最近似数
A.糕点 B.矿泉水 C.酱油 D.咸鱼 E.牛奶
A.萝卜红 B.高梁红 C.红曲米 D.越橘红 E.辣椒红
A.苏丹红 B.胭脂红 C.赤鲜红 D.苋菜红 E.新红
A.挥发性盐基总氮 B.过氧化值 C.K值 D.羰基价 E.丙二醛
A.6%~8% B.12%~14% C.15%~17% D.19%~21% E.23%~25%
A.豆制品 B.海产品 C.蛋类 D.剩米饭 E.咸菜
A.神经系统 B.消化系统 C.血液系统 D.呼吸系统 E.泌尿系统
A.苦杏仁中毒 B.毒蕈中毒 C.白果中毒 D.亚硝酸盐中毒 E.四季豆中毒
A.就地销毁 B.就地封存 C.立即消毒 D.加热煮沸 E.消毒深埋
A.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发布 B.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 C.行业协会制定并发布 D.卫生部审批发布 E.企业自身批准发布
A.卫生知识知晓率 B.平均期望寿命 C.婴儿死亡率 D.发病率 E.ASHA指数
A.提高对STD的规则治疗需求 B.降低高危性行为 C.对HIV感染和STD预防的规范寻求政策支持 D.减少对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冷漠和歧视 E.以上各项都正确
A.流行病学诊断 B.环境诊断 C.社会诊断 D.教育与组织诊断 E.行为诊断
A.细菌、病毒、寄生虫和自身免疫 B.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家庭卫生和劳动卫生 C.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和公共场所因素 D.公共场所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和劳动卫生 E.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卫生服务因素
A.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B.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C.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 D.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E.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A.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B.确立了基因理论 C.发展了基因技术 D.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主体意识 E.抗菌药物的应用
A.不良的认知模式 B.潜意识内的心理冲突 C.获得性学习结果 D.个人成长受到阻抑 E.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作用
A.态度 B.行为 C.性格 D.气质 E.能力
A.情绪成熟 B.人格形成 C.自我实现 D.性格成熟 E.理想我的形成
A.治疗者受过严格训练 B.劝说是基本技能 C.以医学心理学的某种理论体系为指导 D.治疗的关键是帮助患者发展自己 E.是特殊的人际关系
A.院内咨询 B.门诊咨询 C.信件咨询 D.专栏咨询 E.电话咨询
A.医疗机构中的工作人员 B.保健机构中的医务人员 C.乡村医生 D.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医师 E.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生
A.出生证明书 B.死亡证明书 C.健康证明书 D.医疗鉴定结论 E.死亡报告书
A.由经治医师所在科室集体讨论后实施 B.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C.由经治医师决定后实施 D.征得患者同意,并取得其家属或关系人同意及签字后实施 E.征得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后实施
A.婚前医学检查 B.遗传病诊断 C.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D.施行结扎手术 E.产前诊断
A.医疗机构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保健机构 D.康复机构 E.计划生育服务机构
A.对患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患者,确诊前在指定场所隔离治疗 C.拒绝隔离治疗的由公安机关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D.对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E.对医疗机构内的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A.潜在减寿年数 B.伤残调整寿命年 C.寿命损失年 D.健康寿命损失年 E.以上都不是
A.描述疾病的地区分布 B.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 C.验证疾病的病因 D.检出现患病例 E.检出病原携带者
A.女性的性心理发育指青春期女性由于性生理的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变化 B.心理卫生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间能保持谐调与平衡 C.对青春期的少女,学校没有必要对她们进行性教育 D.青春期心理卫生保健的目的是在青春期迅速发育的过程中,使人体能得到健康的体格及健康的心理和性格成长 E.青春期少女会产生对异性的兴趣,可能影响学业
A.月经周期紊乱 B.经期延长 C.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 D.大量出血 E.以上全包括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 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 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无法研究原因不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