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心血管系统 D.神经系统 E.泌尿生殖系统
A.常应用常规资料或现成资料,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 B.可以确定两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 C.容易出现生态学谬误 D.可估计某种疾病发展的趋势 E.对病因未明的疾病可提供病因线索供深入研究
A.用于探讨疾病的发病因素 B.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强 C.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D.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 E.节省人力、物力
A.职业人群 B.特殊暴露人群 C.有该病的前驱症状者 D.一般人群 E.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A.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 B.暴露组发病率(死亡率)除以非暴露组发病率(死亡率) C.暴露组的死亡率加非暴露组的死亡率 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减去对照组有某因素的比例 E.两组交叉乘积比
A.可以获得相对真实可靠的资料 B.如果观察人群较大,则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大 C.不适合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D.如果随访时间长,失访偏倚难以避免 E.以上均是
A.属于分析性研究 B.计算RR C.研究方向由因及果 D.不适用于对罕见病的研究 E.能直接计算得到发病率
A.选择研究对象时针对某些特征进行限制 B.配对 C.资料分析阶段采用分层分析 D.资料分析阶段采用多因素分析模型处理 E.尽量采用客观指标进行调查
A.混杂因素 B.危险因素 C.保护因素 D.无关因素 E.以上都不是
A.提高受试者依从性 B.控制信息偏倚 C.避免选择偏倚 D.控制混杂偏倚 E.增加检验效能
A.安慰剂对照 B.标准疗法对照 C.历史对照 D.自身对照 E.交叉对照
A.实际有病按诊断标准判断为无病的百分比 B.实际有病按诊断标准判断为有病的百分比 C.实际无病按诊断标准判断为无病的百分比 D.实际无病按诊断标准判断为有病的百分比 E.以上都不对
A.评价某种筛检方法的可靠性指标主要包括特异度和灵敏度 B.误诊率又称假阴性率 C.正确诊断指数=真实性+可靠性-1 D.灵敏度是指实际有病而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 E.特异度是指实际无病而按该标准被判为有病的百分比
A.通过先进的实验室检测发现所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B.尽量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C.避免因脑、肝、肾等损害导致智力、体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D.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E.筛查苯丙酮尿症
A.入院率偏倚 B.诊断怀疑偏倚 C.易感性偏倚 D.混杂偏倚 E.奈曼偏倚
A.病例对照研究 B.现况调查 C.抽样调查 D.实验性研究 E.动物实验
A.验证法 B.求同法 C.求异法 D.剩余法 E.共变法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疾病监测 E.疾病调查
A.各种传染源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 B.病原体侵袭易感者 C.病原体在中间宿主中的传代 D.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不断更替其宿主的过程 E.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的过程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呼吸系统 D.神经系统 E.循环系统
A.潜伏期初期 B.潜伏期中期 C.潜伏期后期 D.黄疸期 E.发病期
A.日常生活接触 B.食物 C.经水 D.经血 E.经空气
A.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低耐药率和低递降率 B.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和低递降率 C.低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和高递降率 D.高感染率、低患病率、高死亡率、低耐药率和低递降率 E.低感染率、高患病率、低死亡率、高耐药率和低递降率
A.领导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 B.临床治疗方式的改变及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 C.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菌制剂 D.医院消毒隔离和灭菌操作不严格 E.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
A.8大类,99种 B.9大类,102种 C.10大类,115种 D.11大类,120种 E.12大类,120种
A.劳动者的定期健康检查 B.早期识别职业性病损 C.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监护 D.对可疑及确诊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 E.对职业病损者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A.接触的浓度(强度)和时间 B.接触机会 C.接触方式 D.人体的健康状况 E.有害因素种类
A.控制接触后可消除和减少发病 B.病因大多可以检测 C.长期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即可发病 D.有群体发病性 E.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A.通风排毒 B.降低生产环境中毒物浓度 C.个人防护 D.安全生产管理 E.个人卫生
A.消化、造血、神经系统 B.神经、消化、循环系统 C.消化、血液、泌尿系统 D.消化、造血、心血管系统 E.消化、造血、免疫系统
A.眼结膜充血、流泪 B.流鼻涕、打喷嚏 C.呛咳、胸闷 D.接触性皮炎 E.咽痛、咽部充血
A.部分苯以原型从呼气排出 B.极少部分苯以原型经肾排出 C.部分苯氧化成酚类由尿排出 D.苯代谢产物可与硫酸盐结合随尿排出 E.一部分以原型储留在体内
A.呼吸道吸收 B.皮肤黏膜吸收 C.消化道吸收 D.血液吸收 E.消化道与皮肤吸收
A.类神经症 B.神经-精神症状 C.雷诺综合征 D.周围神经病 E.肢端溶骨症
A.棉尘 B.面粉 C.聚氯乙烯粉尘 D.污染真菌的枯草 E.污染真菌的蔗渣
A.>2年 B.>1年 C.>3年 D.>5年 E.>10年
A.青石棉 B.直闪石 C.铁石棉 D.温石棉 E.透石棉
A.频谱特征 B.声压级大小 C.接触时间 D.接触方式 E.个体敏感性
A.有长期从事局部振动作业的职业史 B.有有关的主要临床表现 C.要结合末梢循环功能及神经功能检查 D.排除其他疾病 E.以上都是
A.激光 B.X线 C.紫外线 D.红外线 E.可见光
A.高温中暑 B.急、慢性骨关节损伤 C.有害气体 D.眼外伤、牲畜暴力伤等 E.噪声和振动
A.色氨酸 B.苏氨酸 C.缬氨酸 D.蛋氨酸 E.赖氨酸
A.半胱氨酸 B.酪氨酸 C.精氨酸 D.甘氨酸 E.谷氨酸
A.6%~8%B.9%~11%C.12%~14%D.15%~18%E.20%~30%
A.摄入乳类时 B.空腹摄入钙剂时 C.生理需要量增加时 D.肠腔中钙浓度较高时 E.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良好时
A.血清铁 B.总铁结合力 C.游离原卟啉浓度 D.运铁蛋白饱和度 E.血清铁蛋白
A.11-顺式视黄醛 B.视黄基酯 C.全反式视黄醛 D.全反式视黄醇 E.9-顺式视黄酸
A.香蕉 B.杏 C.苹果 D.梨 E.鲜枣
A.蛋白质 B.脂肪 C.碳水化合物 D.矿物质 E.维生素
A.1~3天内分泌的乳汁 B.1周内分泌的乳汁 C.2周内分泌的乳汁 D.4周内分泌的乳汁 E.3个月内分泌的乳汁
A.2~4周 B.5~8周 C.9~16周 D.17~24周 E.25~32周
A.10% B.13% C.14% D.18% E.30%
A.AFB1 B.AFM1 C.AFQ1 D.ATG1 E.AFP1
A.脂肪组织 B.神经组织 C.骨组织 D.肌肉组织 E.甲状腺组织
A.肉类制品 B.发酵食品 C.体内合成 D.环境污染 E.腌制食品
A.经盐腌后可食用 B.经高温处理后可食用 C.经低温冷冻后可食用 D.经后熟过程后可食用 E.经高温消毒后作工业用
A.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B.鲐鱼组胺中毒 C.苦杏仁中毒 D.肉毒中毒 E.河豚中毒
A.硫代硫酸钠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亚甲蓝 D.二巯基丙磺酸钠 E.阿托品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E.12小时
A.安全、营养与感官 B.安全、保健与感官 C.安全、保健与质量 D.安全、营养与保健 E.营养、保健与质量
A.提供信息,提高认识 B.提高认知,激发动机 C.提供方法,鼓励尝试,环境支持 D.继续支持,不断强化,预防复发 E.支持鼓励,加以强化,环境支持
A.流行病学调查 B.需求评估 C.计划、实施及评价 D.管理和政策诊断 E.组织实施
A.改变个体和群体行为 B.降低社区发病率、死亡率 C.改变生活方式、环境影响 D.提高社区人民健康水平、生活质量 E.评价健康教育
A.教育 B.宗教 C.信仰 D.风俗 E.法律
A.环境污染和破坏 B.不良行为和心理压力 C.交通事故增多 D.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下降 E.社会流动人口增加
A.个体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态度 B.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C.个体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态度以及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D.做什么 E.怎样做
A.神经生理学 B.神经心理学 C.生理心理学 D.认知心理学 E.医学心理学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E.需要
A.处于"第二反抗期" B.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 C.自我意识的矛盾 D.性心理卫生 E.以上都正确
A.认知评价 B.社会支持 C.应对方式 D.事件发生的可预测性 E.事件发生的可控制性
A.拉扎勒斯 B.弗洛伊德 C.塞里 D.洛采 E.华生
A.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1年 B.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1年 C.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2年 D.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2年 E.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5年
A.载有本人姓名、性别和年龄的标牌 B.载有本人姓名、年龄和专业的标牌 C.载有本人姓名、专业和职务的标牌 D.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 E.载有本人姓名、职称及科室的标牌
A.诊疗科目、诊疗医师、收费标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B.诊疗时间、诊疗医师、收费标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C.诊疗科目、诊疗时间、诊疗医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D.诊疗时间、诊疗科目、诊疗医师、收费标准 E.诊疗时间、诊疗科目、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收费标准
A.医疗事故鉴定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 B.省级地方医学会负责医疗事故的再次鉴定工作 C.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实行合议制,鉴定组人数应为单数 D.医疗事故鉴定可以由卫生行政部门提起 E.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A.进行性卫生知识、生育知识的教育 B.进行遗传病知识的教育 C.对有关婚配问题提供医学意见 D.对有关生育保健问题提供医学意见 E.对严重遗传疾病、指定传染病等的检查
A.病例对照研究 B.临床试验 C.队列研究 D.回顾性队列研究 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A.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 B.疾病的防治措施 C.疾病病因 D.增进人群健康的策略 E.以上都对
A.婚前卫生咨询是面对面,个人的咨询 B.应包括婚育问题的咨询 C.应包括个人、家庭个别医学问题的咨询 D.应对服务对象做好保密工作 E.与咨询的方法与技巧关系不大
A.详细询问病史 B.全身体格检查 C.肛门检查 D.内诊检查 E.必要的化验及辅助检查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E.大暴发
A.严重遗传性疾病 B.指定传染病 C.全身各器官的疾病 D.有关精神病 E.生殖系统发育不良或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