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曲线直线化 B.计数资料变为计量资料 C.使资料服从正态分布 D.使资料方差齐 E.使资料服从正态分布而且方差齐
A.是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B.酶的Km越大意味着底物与酶的亲和力越大 C.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与酶的浓度无关 D.与底物的种类无关 E.与环境的pH无关
维生素D3完成25位羟化的器官是()
A.肝 B.皮肤 C.肾 D.甲状腺 E.前列腺
A.氰化物 B.鱼藤酮 C.抗霉素A D.2,4-二硝基苯酚 E.异戊巴比妥
A.肾上腺素 B.胰岛素 C.生长素 D.ACTH E.胰高血糖素
A.维生素B6 B.维生素B1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B2 E.维生素C
A.β-丙氨酸 B.黄嘌呤 C.次黄嘌呤 D.尿素 E.尿酸
A.DNA B.mRNA C.tRNA D.核蛋白体 E.蛋白质
A.肌红蛋白 B.过氧化氢酶 C.过氧化物酶 D.细胞色素 E.血红蛋白
A.肾上腺素、胰岛素、生长素 B.1,25-(OH)2D3、甲状腺素、降钙素 C.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1,25-(OH)2D3 D.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降钙素 E.降钙素、去甲肾上腺素、1,25-(OH)2D3
A.扩张血管 B.正性肌力 C.正性频率 D.收缩血管 E.促进糖原分解
A.精神分裂症 B.晕动症 C.人工冬眠疗法 D.顽固性呃逆 E.低温麻醉
A.兴奋突触前膜α2受体 B.阻断突触后膜α1受体 C.兴奋突触前膜β2受体 D.阻断突触前膜β2受体 E.兴奋突触后膜α1受体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酯 D.氨苯蝶啶 E.乙酰唑胺
A.昏迷 B.呼吸高度抑制 C.针尖样瞳孔 D.肌张力增加 E.血压明显降低
A.促进凝血因子Ⅱ、Ⅶ、Ⅸ、Ⅸ的合成 B.抑制纤溶酶 C.促进抗凝血酶Ⅲ的作用 D.可暂时提高因子Ⅷ促凝成分和vWF的浓度 E.促进血小板聚集
A.增加食欲,促进消化 B.促进糖异生 C.抑制胶原蛋白、黏多糖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 D.减少胃酸与胃蛋白酶分泌 E.诱发和加重感染
A.抑制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生成 B.直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 C.使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 D.兴奋β2受体 E.使NO生成增加
A.促进葡萄糖氧化和酵解 B.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 C.促进糖原分解 D.促进蛋白质合成并抑制其分解 E.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
A.青霉素G B.氨苄西林 C.红霉素 D.阿莫西林 E.羧苄西林
A.大脑皮质 B.边缘系统 C.丘脑下部 D.延髓 E.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A.溶血性链球菌 B.布鲁司杆菌 C.痢疾杆菌 D.白色念珠菌 E.肺炎球菌
A.都是以前一阶段的医学伦理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 B.与前一阶段的医学伦理学没有关系,是一种新体系 C.与前一阶段的医学伦理学没有关系,内容是全新的 D.与前一阶段的医学伦理学没有区别,只是名称不同 E.与前一阶段的医学伦理学没有区别,只是内容更详细
A.《赫尔辛基宣言》 B.《日内瓦宣言》 C.《医学伦理学日内瓦协议法》 D.《悉尼宣言》 E.《阿拉木图宣言》
A.应该得到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权利 B.生病后得到及时医疗的权利 C.平等享受医疗服务的权利 D.能够选择自己应该得到何种医疗的权利 E.医疗保健不受民族、性别、财产状况影响的权利
A.医德活动 B.医德教育 C.医德修养 D.医德评价 E.医德境界
A.代孕技术 B.无性生殖 C.异源人工授精 D.同源人工授精 E.体外受精
A.不得为单身妇女实施人工授精 B.可允许给孀居的单身妇女实施人工授精 C.可允许给处于永久同居关系的妇女实施人工授精 D.可允许给有能力负起养育子女责任的单身妇女实施人工授精 E.可允许给愿意负起养育子女责任的单身妇女实施人工授精
A.随机事件 B.必然事件 C.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D.发生可能性很小的事件 E.发生可能性很大的事件
A.可能发生 B.不可能发生 C.极可能发生 D.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E.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A.正偏峰资料 B.负偏峰资料 C.数值型资料 D.正态分布资料 E.二项分布资料
A.R变化 B.S不变 C.R、S都改变 D.R、S、CV都改变 E.R、S、CV都不变
A.95% B.97.5% C.99% D.68.27% E.须查表得知
A.±1.96S B.±1.96S C.P2.5~P97.5 D.95 E.>P2.5
A.所有健康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B.绝大多数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C.所有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D.少部分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E.所有正常人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A.t检验 B.方差齐性检验 C.方差齐性检验与t检验均可 D.方差分析 E.方差分析与t检验均可
A.曲线沿横轴左移 B.曲线沿横轴右移 C.曲线越"瘦高" D.曲线越"矮胖" E.曲线形状和位置均改变
A.据报道"2000年某市肺癌患病率为30/10万,肺癌死亡率为32/10万"。这里同年肺癌死亡率高于其患病率显然不正确 B.某工厂保健站在调查中发现946名工人中,患慢性病的274名,其中,女性219名,占80%,男性55名,占20%,由此得出结论,女工易患慢性病 C.率的标准化是为了消除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 D.某病的构成比增大,该病的发病率亦增高 E.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麻疹易感儿数
A.标准差 B.标准化率 C.方差 D.变异系数 E.率的标准误
A.提倡母乳喂养 B.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C.预防感染性疾病发生 D.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E.坚持户外活动
A.率的标准误愈小,用样本率估计总体率的可靠性愈好 B.率的标准误越小,则率的抽样误差越大 C.率的标准误等于p/n D.率的标准误是总体率与样本率之差 E.率的标准误的计算公式是:
A.t分布是以0为中心,σ=1的且左右对称的单峰分布 B.t分布曲线的形态与自由度大小有关 C.自由度越小,则t值越集中,曲线越高瘦 D.t分布曲线下面积为95%和99%的界值是一个常量 E.t分布的
A.Ⅰ型错误增大 B.Ⅱ型错误增大 C.Ⅰ型错误减小 D.Ⅱ型错误不变 E.两类错误均减小
A.恶性肿瘤患者占全部病人的比例 B.发病率 C.构成比 D.女婴和男婴的性别比 E.潜伏期的百分位数
A.率 B.相对比 C.构成比 D.频数 E.变异系数
χ2基本计算公式中,T表示()
A.实际阳性人数 B.实际阴性人数 C.理论频数 D.样本率 E.样本总例数
满足下列哪个条件时,可直接采用四格表χ2检验的基本公式或专用公式而无需校正()
A.n≥40 B.T≥5 C.n≥40或T≥5 D.n≥40且T≥5 E.没有任何限制
四格表资料χ2统计量的自由度()
A.不一定等于1 B.一定等于1 C.等于行数×列数 D.等于样本含量-1 E.等于格子数-1
A.两样本之差来自均数为0的正态分布总体 B.两样本所来自的总体分布相同 C.两样本分布的位置相同 D.两样本之差来自中位数为0的总体 E.各样本所来自的总体方差相同
A.T界值表 B.χ2界值表 C.H界值表 D.t界值表 E.U界值表
A.对总体分布类型有严格规定 B.适用范围较窄 C.要求资料服从特定的分布 D.计算复杂 E.可应用于等级资料
对某样本的相关系数r和0的差别进行检验,结果,因此()
A.两变量的差别有统计意义 B.两变量存在相关关系 C.两变量肯定不存在相关关系 D.两变量存在直线相关的可能性小于5% E.根据本资料尚不能认为两变量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A.所有实测点都应在回归线上 B.所绘回归直线必过点(X,Y) C.原点是回归直线与Y轴的交点 D.回归直线X的取值范围为(-1,1) E.实测值与估计值差的平方和必小于零
A.其适用于单变量正态分布的资料 B.总体分布类型未知的资料宜计算rs C.rs≤1 D.查rs界值表时,计算的统计量|rs|越小,所对应的P越小 E.rs界值表的自由度为v=n-2
A.标题应说明图的主要内容,一般在图的上方 B.纵轴尺度必须从"0"开始 C.纵横两轴应有标目,一般应注明单位 D.纵横坐标长度的比例习惯上为7:4 E.纵横坐标长度的比例习惯上为6:5
A.直方图 B.线图 C.条图 D.圆图 E.箱式图
A.相当于时针3点处 B.相当于时针6点处 C.相当于时针3点或6点处 D.相当于时针9点或12点处 E.相当于时针任意点处
A.食物多样化 B.少喝甜饮料 C.合理的膳食制度 D.科学的烹调方法 E.食品必须卫生无毒
A.饮食中多供给含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的食物 B.注射维生素A制剂1001U C.人工喂养婴儿采用维生素A强化配方乳粉喂养 D.每周至少吃1次羊肝,每次50克左右 E.早产儿应及早添加浓缩鱼肝油或维生素A制剂
A.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A.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 B.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的作用机制 C.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D.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复杂性 E.环境中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
A.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 B.易感人群 C.抵抗力低的人群 D.多病的人群 E.年龄幼小的人群
A.暴露剂量的指示物 B.有害效应的指示物 C.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一系列关键事件的指示物 D.人群易感性的指示物 E.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改变的指示物
A.CO2 B.CO C.O3 D.SO2 E.PAH
A.烟囱本身的高度 B.烟囱本身的高度和烟气抬升高度之和 C.烟气抬升高度 D.烟囱本身的高度的平方 E.烟囱的高度与烟气上升高度之乘积
A.硫代硫酸钠 B.依地酸二钠 C.二巯基丙磺酸钠 D.氨基磺酸钠 E.碳酸氢钠
A.草木灰 B.碳酸钙 C.碳酸铵 D.农家肥 E.尿素
A.黑球温度 B.湿球温度 C.有效温度 D.校正温度 E.校正有效温度
A.寄生虫病 B.军团菌病 C.心脏病、高血压 D.肺结核、中耳炎 E.糖尿病
A.化妆品 B.洗涤剂 C.涂料 D.粘合剂 E.杀虫剂
A.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的间接指标 B.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的直接指标 C.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间接指标 D.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直接指标 E.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指标
A.气候 B.流量 C.未经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 D.自然因素 E.季节
A.氧化还原作用 B.分解作用 C.减毒作用 D.增毒作用 E.沉淀作用
A.人、畜粪便污染 B.生活污水污染 C.化肥污染 D.工业污水污染 E.农药污染
A.臭氧 B.高锰酸钾 C.溴仿 D.碘 E.氯
A.pH、余氯、混浊度、细菌总数 B.pH、余氯、总大肠菌群、铁 C.pH、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 D.混浊度、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 E.混浊度、pH、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
A.骨质疏松 B.低分子蛋白尿 C.骨质软化 D.全身疼痛 E.脊柱压缩变形
A.重金属溶解在土壤中的最大值 B.土壤中重金属不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最大值 C.土壤中重金属能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最小值 D.土壤中重金属的实际含量 E.土壤中重金属的背景值
A.土壤中的石粒 B.土壤中的粉粒 C.土壤中的砂粒 D.土壤中的动物有机残体 E.土壤中的腐殖质
A.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B.维护城市文脉,改善景观环境 C.加强安全防患 D.促进人际交往 E.以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