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建立新的医患模式 B.建立新的医际关系 C.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 D.改变传统的医德观念 E.改变传统的问诊方式
A.肝的糖异生作用 B.肾的糖异生作用 C.肌糖原的分解 D.肝糖原的分解 E.脂肪动员
A.镁(Mg) B.锌(Zn) C.铁(FE. D.钴(Co) E.锰(Mn)
A.ATP B.乙酰乙酰CoA C.NADPH D.乙酰CoA E.CO2
A.氨,谷氨酰胺 B.谷氨酸,天冬氨酸 C.鸟氨酸,天冬氨酸 D.氨,谷氨酸 E.氨,天冬氨酸
A.即时校读功能 B.3′→5′核酸外切酶活性 C.5′→3′DNA聚合酶活性 D.水解RNA引物功能 E.长链DNA合成功能
A.ACC B.GCC C.CCA D.UCC E.CCG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水解反应 D.结合反应 E.脱羧反应
A.启动骨骼肌和心肌细胞的收缩 B.启动胶原蛋白合成 C.骨化作用 D.第二信使作用 E.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A.M和N胆碱受体 B.N1和N2胆碱受体 C.M胆碱受体 D.N1胆碱受体 E.N2胆碱受体
A.去甲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E.多巴酚丁胺
A.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 B.明显延长APD和ERP C.有翻转使用依赖性 D.拮抗α受体 E.扩张冠状动脉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氨苯蝶啶 D.螺内酯 E.乙酰唑胺
A.心导管检查 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防治血栓形成 D.细菌性心内膜炎 E.血液透析
A.氟轻松 B.氟氢可的松 C.泼尼松 D.氢化可的松 E.他莫昔芬
A.酮症酸中毒 B.合并严重感染的糖尿病 C.妊娠期糖尿病 D.乳酸性酸中毒 E.轻、中型糖尿病
A.羟氨苄西林 B.替卡西林 C.氨苄西林 D.羧苄西林 E.氯苯唑西林
A.军团病 B.支原体肺炎 C.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D.牙周炎 E.乙型脑炎
A.支气管肺炎 B.脑膜炎 C.结核病 D.烧伤感染 E.细菌性痢疾
A.碘解磷定和毛果芸香碱 B.阿托品和毛果芸香碱 C.阿托品和新斯的明 D.阿托品和碘解磷定 E.碘解磷定和新斯的明
A.肼屈嗪 B.氯沙坦 C.普萘洛尔 D.卡托普利 E.氢氯噻嗪
A.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 B.所有事件的概率为0 C.概率接近1,发生的可能性小 D.发生概率P<0.005的事件为小概率事件 E.实际工作中多采用样本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可不考虑观察次数
A.组距相等 B.组距不等 C.组距相等或不等都可以 D.组距成倍数增加 E.组距成倍数减少
A.某地居民的发汞含量 B.某地所有健康成年女子的体重指标 C.某厂工人的血铅含量 D.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分布 E.正常成年人的尿氟分布
A.随系统误差的增大而减小 B.随变量值之间的变异增大而减小 C.随变量值之间的变异增大而增大 D.随变量值个数的增加而减小 E.随变量值个数的增加而增大
A.曲线下中间95%面积对应的分位点均为±1.96 B.当μ增大时,二曲线的中心位置右移 C.当n为∞时,t分布与正态分布一致 D.当n为∞时,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一致 E.两者均为以0为中心,σ为1的钟形分布
A. B. C. D. E.
A.标准差越大 B.均数越大 C.标准差、均数都大 D.均数小 E.以均数为准变异程度大
A.±1.96S B.±1.96S C.95 D.≥P95 E.P5
A.95% B.45% C.90% D.47.5% E.49.5%
一般情况下,双侧t0.05,v()
A.>1.96 B.<1.96 C.≥1.96 D.≤1.96 E.不能确定
A.不能进行两两比较的t检验,因为计算量太大 B.不能进行两两比较的t检验,因为犯第Ⅱ类错误的概率会增大 C.不能进行两两比较的t检验,因为犯第1类错误的概率会增大 D.如果各样本均来自正态总体,则可以直接进行两两比较 E.如果各样本均来自方差相同的正态总体,则可以直接进行两两比较的t检验
以估计μ的置信区间,要求估计的可靠性大,应用()
A.±1.96S B.±1.96S C.±2.58S D.±2.58S E.±t0.05,vS
A.新药疗效好 B.该新药疗效一般 C.该新药只有近期疗效 D.此治疗例数少,可用置信区间推论治疗情况 E.无法说明该新药疗效好或不好
A.年龄别生育率、粗再生育率、净再生育率 B.粗出生率、粗再生育率、净再生育率 C.总和生育率、粗再生育率、净再生育率 D.总生育率、粗再生育率、净再生育率 E.自然增长率、粗再生育率、净再生育率
A.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总是不等的 B.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有可能是相等的 C.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D.小概率事件在一次随机试验中不(大)可能发生 E.小概率事件在一次随机试验中很有可能发生
有关率的标准误SP,下列解释中较合理的是()
A.n愈大,SP愈大 B.n愈大,SP愈小 C.1-p愈大,SP愈小 D.SP与样本含量无关 E.p愈接近1,SP愈大
四格表χ2检验校正公式的应用条件是()
A.n≥40 B.T-5 C.n≥40且T≥5 D.n≥40但有1≤T<5 E.n<40或T<1
A.因为有T<1,不能用χ2检验,应当用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 B.用非连续性校正χ2检验 C.肯定需连续性校正χ2检验 D.一定不能用χ2检验 E.还需要知道n的大小和最小理论频数后才能确定是否可以用χ2检验及是否需对χ2值进行校正
A.增大样本含量,以达到增大理论频数的目的 B.删去理论数太小的格子所对应的行或列 C.理论频数太小的行或列与性质相近的邻行或邻列中的实际频数合并 D.性质不同的行或列中的实际频数合并 E.使用连续性校正公式
如果配对设计资料的变量值为X1和X2(无差值为0者),则配对设计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是()
A.分别按X1和X2从小到大编秩 B.把X1和X2所有观察值混合从小到大编秩 C.把X1和X2所有观察值混合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D.把X1和X2的差值从小到大编秩 E.把X1和X2的差值的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在作两样本均数比较时,已知N1、n2均小于30,总体方差不齐且呈极度偏态的资料宜用()
A.t检验 B.t′检验 C.Z检验 D.方差分析 E.秩和检验
两独立样本比较秩和检验中,n1=10,n2=12,T1=128,若两样本来自同一总体,则()
A.两组秩和应完全相同 B.两组秩次应基本相同 C.两组平均秩和相近的概率较大 D.两组秩次排列相差悬殊 E.两组秩和的差值随抽样例数增加而增加
A.r值与b值毫无数量关系 B.r值与b值的符号毫无关系 C.r值与b值的符号相同 D.r值与b值相等 E.r值与b值有相同的单位
A.直线回归方程越好 B.回归直线估计的效果越好 C.回归直线的斜率越大 D.回归直线的截距越大 E.回归方程越有价值
A.r有单位 B.r≤1 C.r的值越大,表示两变量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越高 D.r=0表示完全相关 E.直线相关是描述具有直线关系的两变量的相互关系
A.直方图 B.线图 C.百分条图 D.条图 E.半对数线图
A.散点图 B.线图 C.百分条图 D.条图 E.半对数线图
A.直方图 B.半对数线图 C.线图 D.散点图 E.圆图
A.新生儿要特别注意保暖 B.尽早母乳喂养 C.注意对新生儿皮肤、脐带的护理 D.按时接种各种疫苗 E.尽早添加辅食
A.合理安排幼儿饮食 B.开展健康教育 C.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D.预防意外伤害 E.按期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A.刷上牙内外面时从上往下刷 B.刷上牙内外面时横刷 C.刷牙的最佳时间是饭后马上刷牙 D.重点刷上下牙,然后是磨牙 E.刷牙时间不超过3分钟,否则易损伤牙齿
A.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B.立即进行心脏按压 C.立即处理灼伤部位 D.首先脱离电源 E.立即送往医院
A.固体颗粒 B.液体颗粒 C.尘埃细粒 D.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 E.固体颗粒和尘埃细粒
A.O3 B.过氧苯酰硝酸酯 C.甲醛 D.CO E.过氧乙酰硝酸酯
A.PANs B.NOx C.O3 D.HCs E.醛类
A.氟 B.钼 C.钙 D.碘 E.锰
A.2~6岁组儿童 B.10~20岁组男性 C.10~20岁组女性 D.老年男性人群 E.老年女性人群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E.秋冬之交
A.小麦 B.玉米 C.大米 D.高梁 E.荞麦
A.化学性和生物性两类 B.物理性和化学性两类 C.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三类 D.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三类 E.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四类
A.每1年复核一次 B.每2年复核一次 C.每3年复核一次 D.每4年复核一次 E.每5年复核一次
A.水体富营养化 B.危害水生生物 C.造成鱼类畸形 D.污染土壤环境 E.促进重金属向植物的转移
A.太阳剧烈日照所致 B.地球内部突然发生变化 C.地下水矿物质突然发生变化 D.地面水大量渗入所致 E.地下水温经常发生变动
A.44.5℃ B.24℃ C.37℃ D.40℃ E.42.5℃
A.仅需一级处理 B.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可满足要求 C.医院污水处理中污泥可作为肥料 D.医院污水中放射性物质不需处理 E.医院污水消毒后方可排放
A.溶解氧含量增加 B.生化需氧量降低 C.化学耗氧量降低 D.溶解氧含量降低 E.有机碳降低
A.水解+电中和+吸附 B.压缩双电层+电中和+水解 C.压缩双电层+吸附+架桥 D.压缩双电层+电中和+吸附架桥 E.水解+吸附架桥+压缩双电压作用
A.细菌总数和痢疾杆菌 B.痢疾杆菌和总大肠菌群 C.伤寒、副伤寒杆菌总数 D.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 E.总大肠菌群和伤寒杆菌
A.100g土壤发现的大肠菌群数 B.发现大肠菌的最少土壤克数 C.1g土壤中发现的大肠菌群数 D.发现一个大肠菌群的土壤千克数 E.土壤中大肠菌群数
A.通过污水灌田 B.经大气沉降 C.化肥农药的使用 D.工业废渣的排放 E.生活污水的排放
A.1个采样点 B.2个采样点 C.3个采样点 D.4个采样点 E.5个采样点
A.动物土壤人 B.人土壤人 C.土壤一人 D.动物一人 E.空气一土壤一人
A.有意伤害、可知伤害、可控伤害和责任伤害 B.有意伤害、无意伤害、可控伤害和责任伤害 C.有意伤害、可知伤害、可预见伤害和责任伤害 D.有意伤害、可知伤害、可控伤害和不可控伤害 E.有意伤害、无意伤害、可控伤害和不可控伤害
A.医患关系是一般的契约关系 B.医患关系是纯粹的信托关系 C.医患关系是在信托关系基础上的契约关系 D.医患关系是信托关系就不是契约关系 E.医患关系是契约关系就不是信托关系
A.行为之中的调整作用 B.行为之前的预测作用 C.行为之前的选择作用 D.行为之中的监督作用 E.行为之后的评价、评判和自我校正
A.彼此平等、互相尊重 B.彼此独立、互相支持和帮助 C.彼此信任、互相协作和监督 D.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和发挥优势 E.共同维护病人利益和社会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