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心跳加快,瞳孔开大 B.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C.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D.胃肠平滑肌收缩 E.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A.肺 B.皮肤 C.消化管 D.肾 E.肝
A.初级卫生保健 B.社区卫生服务 C.以问题为导向的医疗记录 D.周期性健康检查记录 E.以上均不是
A.磺胺类药物 B.有机磷农药 C.Cl- D.辅助因子 E.酶蛋白
A.医师不仅要关心病人的躯体,而且要关心病人的心理;不仅要关心病人个体,而且要关心病人家属,病人后代以到关心社会 B.按经济条件、身份、地位把病人分成不同等级 C.内心深处的自我评价能力 D.为病人及家属,社会减少医疗费用,减轻大病造成的经济负担 E.不随意传播病人隐私
A.具有独立作出诊断和治疗的权利以及特殊干涉权 B.对病人义务和对社会义务的统一 C.自主选择医院、医护人员 D.保持和恢复健康,积极配合医疗,支持医学科学研究 E.无条件接受人体实验
A.Na+ B.Ca2+ C.O2和CO2 D.葡萄糖 E.氨基酸
A.顺浓度梯度转运 B.需借助"载体"或"通道" C.需消耗能量 D.转运小分子物质 E.转运离子
A.血液具有粘滞性 B.足够的血容量 C.心肌收缩的动力 D.对周血管阻力 E.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A.血管自身调节 B.组织液回流增多 C.ADH释放增多 D.交感神经兴奋 E.RAA系统兴奋
A.刺激胃酸分泌 B.促进胆汁分泌 C.促进胃运动 D.促进唾液分泌 E.刺激分泌
A.汗液是等渗溶液 B.汗腺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 C.精神性发汗与体温调节无关 D.主要发汗中枢位于丘脑 E.人体不感蒸发与汗腺无关
A.神经元间相连接的部位 B.分为轴-轴、轴-树、轴-体突触 C.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传递信息 D.实现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E.按功能分兴奋性、抑制性突触
A.单向传递 B.有总和后放现象 C.时间延搁 D.不易疲劳 E.易受内环境变化影响
A.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胃肠运动抑制 C.胰岛素分泌,糖原合成 D.逼尿肌收缩 E.心率减慢,瞳孔缩小
A.下丘脑的调节性多肽 B.腺垂体的促激素 C.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D.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作用 E.甲状腺激素的正反馈调节
A.G B.C C.A D.T E.U
A.DNA B.cGMP C.mRNA D.tRNA E.rRNA
A.VK B.VB1 C.VD D.VA E.VB12
有关VB1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VB1又称硫胺素 B.活性形式是焦磷酸硫胺素(TPP) C.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 D.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E.缺乏时易致脚气病
A.PCO2 B.CO2结合力 C.SB D.PH E.BE
A.食物中乳类过多 B.食物中淀粉过多 C.食物中脂肪过多 D.组织供氧充足 E.组织严重缺氧
A.呕吐、腹痛 B.出汗、呼吸道分泌增多 C.骨骼肌纤维震颤 D.呼吸困难、肺部出现啰音 E.瞳孔缩小,视物模糊
A.高热病人 B.心动过速病人 C.前列腺肥大患者 D.青光眼患者 E.以上都是
A.支气管哮喘 B.房室传导阻滞 C.心绞痛 D.心力衰竭 E.心动过缓
A.抑制髓袢升支粗段Na+K+2Cl-共同转运系统而利尿 B.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Na+-K+-2Cl-共同转运系统而利尿 C.抑制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Na+-K+-2Cl-共同转运系统而利尿 D.抑制碳酸减少Na+-H+交换而利尿 E.拮抗醛固酮作用,减少Na+-K+交换而利尿
A.山梨醇 B.甘露醇 C.50%葡萄糖溶液 D.呋塞米 E.依他尼酸
A.氢化可的松 B.氢化泼尼松 C.倍他米松 D.可的松 E.地塞米松
A.必然事件 B.随机事件 C.不可能发生事件 D.发生可能性很大的事件 E.发生可能性很小的事件
A.精心挑选个体 B.随意抽取个体 C.使所有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出 D.抽取个体数尽量多 E.抽取个体少而精
A.由抽样引起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 B.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率与总体之间的差异 C.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别 D.统计上凡样本统计量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差异 E.统计上凡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A.第一类误差增大 B.第二类误差增大 C.第一类误差减小 D.第二类误差减小 E.两类误差都增大
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B.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C.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00 D.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00 E.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100
A.推断两个样本率有无差别 B.推断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 C.推断两个样本率与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 D.推断样本率与总体率有无差别 E.推断两个总体分布是否相同
A.X2分布 B.泊松分布 C.二项分布 D.t分布 E.u分布
A.爆发常由于许多人接触同一致病因子而引起 B.疾病在同一集体中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称为爆发 C.一次源性爆发过程中,大部分病例的发生日期往往在该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 D.一次共源性疾病爆发的流行高峰与中位潜伏期基本一致 E.疾病爆发时病例发生日期之不同,是由于该病的传染期不同所致
A.某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B.某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 C.某人群中该病的死亡率 D.特异危险度 E.相对危险度
A.病例对照研究 B.实验研究 C.横断面研究 D.队列研究 E.类实验研究
A.将同一批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个组 B.人为地给予实验组以干预见措施 C.实验中运用盲法 D.运用危险度的分析与评价 E.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A.设计与实施比较复杂 B.采用随机分组很难控制混杂因素 C.盲法实施比较困难 D.研究人群的依从性较差 E.容易引起医德和伦理学的争议
A.在疾病症状和体征出现之前即排出病原体 B.虽然他们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已经被感染且能作为传染源 C.感染并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 D.在疾病恢复期和痊愈后仍具传染性 E.可持续携带病原体达一年或更长时间并可作为传染源
A.媒介物 B.宿主 C.临床病例 D.传染源 E.污染物
A.血吸虫病 B.多体病 C.乙型脑炎 D.病毒性肝炎 E.麻疹
A.160/95mmHg B.160/90mmHg C.150/95mmHg D.140/95mmHg E.140/90mmHg
A.进入途经、作用方式、作用时间 B.进入途经、排出方式、作用时间 C.吸收量、生物半减期、作用时间 D.吸收量、排出方式、作用时间 E.吸收量、排出途经、排出量
A.风和湍流 B.气压 C.气温 D.气湿 E.辐射
A.稀释、扩散 B.吸附沉降 C.生物学作用 D.氧化还原作用 E.厌氧作用
A.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 B.颗粒小的土壤 C.pH值低的土壤 D.还原状态的土壤 E.以上都不是
A.规划设计卫生审查 B.工地卫生检查 C.施工人员健康检查 D.安全生产检查 E.竣工后卫生审查
A.接触明确的致癌因素 B.潜伏期长、发病年龄早 C.有一定好发部位 D.有一定的发病条件 E.以上全部
A.心理因素 B.经济因素 C.环境因素 D.社会因素 E.自然因素
A.认知功能 B.身体状况 C.体力适度性 D.社会接触 E.情绪反应
A.城镇 B.区 C.市 D.街道、居委会 E.企、事业单位
A.渲泄 B.自由联想 C.自我控制 D.催眠暗示 E.行为控制
A.市场经济的趋利性 B.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C.市场经济竞争性 D.市场经济的公平性 E.市场经济的自主性
A.医生与患者关系 B.医生为主体的人群与患者为主体的人群的关系 C.护士与病人 D.医生与家属关系 E.医生与单位组织的关系
A.病人应如实的提供疾病信息 B.病人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C.病人应尊重医师和医师的劳动 D.病人积极参与治疗方案的选择 E.不管患哪种疾病,病人有权拒绝治疗
A.有利于社会进步 B.有利于医学事业发展 C.有利于医院集体力量的发挥 D.有利于医务人员成才 E.有利于建立和谐和医患关系
A.二级预防 B.三预防 C.一、二预防 D.二、三预防 E.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A.大、中学生 B.社区居民 C.卖淫嫖娼者 D.老年人 E.男性居民
A.壁细胞 B.胃粘膜上皮细胞 C.主细胞 D.胃窦部G细胞 E.粘液细胞
A.对流散热 B.传导散热 C.辐射散热 D.蒸发散热 E.不感蒸发
A.谷氨酸 B.蛋氨酸 C.酪氨酸 D.半胱氨酸 E.赖氨酸
A.mRNA B.tRNA C.rRNA D.DNA E.蛋白质
A.同工酶 B.酶原 C.活性中心 D.必需基团 E.辅基
A.mRNA B.tRNA C.rRNA D.DNA E.mRNA
A.1,25-(OH)2-D3 B.PTH C.CT D.1-OH-D3 E.25-OH-D3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继发反应 D.变态反应 E.特异质反应
A.能抑制K+外流的钠通道阻滞药 B.能促进K+外流的钠通道阻滞药 C.β受体阻滞药 D.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E.钙通道阻滞药
A.t检验 B.u检验 C.F检验 D.相关分析 E.回归分析
A.出生率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晚婚率 D.人工流产率 E.平均初产年龄
A.一工厂按有无接触粉尘情况分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矽肺发生情况 B.一城市推行在饮水中加氟预防龋齿 C.一医院观察心肌梗塞病人急性发作后一月内的预后 D.一肿瘤防治所调查该院子宫内膜癌病人的既往生育史 E.一社区医院比较中药和西药预防心肌梗塞发生的效果
A.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 C.化学药品 D.丙种球蛋白 E.抗毒素和类毒素
A.随高度的上升,气温不变 B.随高度的上升,气温下降 C.随高度的上升,气温增加 D.随高度的上升,水平温差增加 E.随高度的上升,水平温差减少
A.10个/ml B.100个/ml C.3个/L D.10个/L E.100个/L
A.认为童年时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的根源 B.强调心理因素对健康及疾病发生的影响必须通过生理活动作为中介机制 C.强调人的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病症的产生都是自我实现受阻的结果 D.强调人的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产生都因为个人非理性认识、评价的结果 E.认为各种心理疾患和心身疾病的产生都是通过错误学习而习得的条件反射
A.A型行为 B.B型行为 C.C型行为 D.内向型性格 E.外向型性格
A.自由联想 B.生物反馈 C.以患者为中心 D.心理支持 E.沟通技巧
A.阿托品 B.新斯的明 C.普萘洛尔 D.碘解磷定 E.阿托品+氯磷定
A.n越大,则sp越大 B.p越大,则sp越大 C.np越大,则sp越大 D.np越小,则sp越大 E.n越大,则sp越小
A.2.5 B.2.0 C.4.0 D.5.0 E.10.0
A.现况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类实验 E.流行病学实验
A.300g B.150g C.100g D.75g E.50g
A.男女血钙差别大于5% B.男女血钙无差别 C.男女血钙有相关 D.男女血钙差别大于5% E.男女血钙的方差相差5%
A.配对X2检验 B.成组X2检验 C.样本率的总体与总体率的u检验 D.两样本率的u检验 E.以上均不对
A.0.1%NaCl B.5%葡萄糖 C.2%NaHCO3 D.25%葡萄糖 E.9%NaCl
A.血浆 B.体液 C.血清 D.细胞外液 E.细胞内液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小肠液 E.大肠液
A.200~400ml B.400~600ml C.600~800ml D.800~1000ml E.100ml
A.葡萄糖 B.草酰乙酸 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 E.丙酮酸
A.胞液 B.细胞核 C.内质网 D.微粒体 E.线粒体
A.3-磷酸甘油醛 B.丙酮酸 C.草酰乙酸 D.乙酰CoA E.柠檬酸
A.1 B.2 C.3 D.4 E.5
A.CM B.VLDL C.LDL D.HDL E.以上都不是
A.AMP B.GTP C.CTP D.UDP E.U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