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研究因素的一般人群暴露率 B.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C.研究因素估计相对危险度 D.研究者要求精确度 E.研究者要求把握度
A.NAD+ B.CoA C.叶酸 D.磷酸吡哆醛 E.生物素
A.丙二酸 B.α-酮戊二酸 C.天冬氨酸 D.乙酰乙酸 E.乳酸
A.dAMPdGMPdCMPdTMP B.dATPdGTPdCTPdTTP C.dADPdGDPdCDPdTDP D.ATPGTPCTPTTP E.AMPGMPCMPTMP
A.DNA B.mRNA C.rRNA D.tRNA E.hnRNA
A.激动心肌细胞膜上的β1受体 B.增加心肌细胞骨Ca2+浓度 C.增加心肌细胞内Na+浓度 D.减少心肌细胞内K+浓度 E.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
A.心房扑动 B.心房颤动 C.室上性心动过速 D.室性心动过速 E.慢性心功能不全
A.高钙血症 B.高尿酸血症 C.高氮质血症 D.低钾血症 E.低钠血症
A.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状 B.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C.感染 D.胃十二指肠溃疡 E.高血压
A.t检验 B.q检验 C.四格表X2检验 D.秩和检验 E.F检验
A.标题说明主要内容,放的位置可自由设定 B.横轴为研究对象 C.纵轴为统计指标 D.纵横两轴一般应顺序排列,注明单位 E.纵轴一般从0开始
A.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B.样本含量越小越好 C.保证一定检验效能条件下尽量大 D.保证一定检验效能条件下尽量小 E.以上讲法均不合理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排除法 E.演绎法
A.一个经常变动的过程 B.相对稳定的过程 C.一个不受社会和自然条件影响的过程 D.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E.一个仅受致病因子、人群特征影响的过程
A.早期发现病人 B.早期诊断病人 C.筛查各种高危病人 D.概括和检验病因假说 E.描述分布,提出病因假说
A.敏感度 B.重复性 C.受检人数 D.可靠性 E.患病率
A.需要的样本量较小 B.减少回忆偏性,并具代表性 C.病例好募集 D.对象容易配合 E.以上均不是
A.RR=0 B.RR=1 C.RR>1 D.RR<1 E.BR>0
A.更适合采取又盲法 B.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前瞻性的随访观察,因此元需矫正混杂因素 C.更适合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D.既可估计相对危险度,又可估计特异危险度 E.适用于暴露常见而疾病罕见的情况
A.接种副反应发生率 B.接种的安全性评价 C.接种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价 D.接种的临床效果评价 E.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和免疫学评价
A.发疽病 B.疟疾 C.黄热病 D.流行性斑疹伤寒 E.钩端螺旋体病
A.该病的潜伏期 B.该病的流行期 C.该病的传染期 D.正常情况下急性症状持续的最长时间 E.接触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
A.空气传播 B.经水传播 C.产前期从母亲到后代之间的传播 D.经食物传播 E.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A.按年龄接种 B.常年接种 C.按季度或年度接种 D.突击接种 E.应急接种
A.自然自动免疫 B.自然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 E.非特异性抵抗力
A.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B.环境卫生监测 C.环境卫生监督 D.环境卫生专题调查 E.制定环境卫生标准
A.正常调节、代偿、失代偿都属于预防医学范畴 B.政党调节与代偿属于预防医学范畴,失代偿属于临床医学范畴 C.正常调节属于预防医学范畴,代偿与失代偿属于临床医学范畴 D.正常调节、代偿、失代偿都属于临床医学范畴 E.代偿阶段已处于疾病的早期,故属于临床医学范畴
A.工业企业 B.交通运输 C.生活炉灶 D.地面尘土飞扬 E.意外事故排放
A.这氧乙酰硝酸酯 B.过氧化氢 C.臭氧 D.醛类 E.烃类
A.污染河段至少包括3采样断面 B.布点根据江河宽度而定 C.采样至少在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各采一次 D.重金属在水质中不易检出,故底质监测没有必要 E.可用生物监测方法评价水的污染状况
A.腐蚀性小,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较松散 B.腐蚀性小,对水质有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较紧密 C.腐蚀性大,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效果一般 D.腐蚀性小,对水质有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较松散 E.腐蚀性大,对水质有影响,效果好
A.职业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 B.生产环境调查、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X线和超声检查 C.职业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D.职业史、既往病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 E.职业史、症状和体征、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情况
A.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B.可以分为Ⅰ度和Ⅱ度 C.根据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改变可分为骨髓型、肠型、脑型 D.是人体一次或短时间内次受到大剂量照射引起的 E.是国家法定职业病
A.含量10~20% B.生物学价值很高 C.含人体需要的各种必需氨基酸 D.构成模式与合成人体蛋白和弹性蛋白 E.肌肉蛋白质主要是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
每40cm2肌肉上检出囊尾蚴5个,该肉应()。
A.销毁 B.工业用 C.冷冻处理 D.盐腌处理 E.高温处理
A.销毁 B.发酵 C.高温灭菌 D.巴氏消毒 E.喂饲其它禽畜
A.隔离病人 B.现场消毒 C.进行动物实验 D.采样送检 E.封存可疑食物
A.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B.遵守职业道德,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C.保护患者的隐私 D.宣传卫生知识 E.依法参与所在医疗机构的民主管理
A.有偿献血制度 B.无偿献血制度 C.现在实行有偿献血,以后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D.以无偿献血为主,有偿献血为辅制度 E.以有偿献血为主,无偿献血为辅制度
A.输注成分血 B.冰冻白细胞 C.浓缩红细胞 D.白细胞悬液 E.洗涤白细胞
A.健康型、亚健康型、疾病型 B.健康型、自创危险因素型、历史危险因素型、少量危险型 C.健康型、存在危险型、极危险型 D.健康型、不健康型 E.以上均不是
A.自然-人群-社会 B.预防-心理-社会 C.生物-心理-社会 D.生物-心理-社会 E.医学-心理-环境
A.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 B.由情绪引起 C.有躯体生理变化 D.伴有器质性变化 E.有短暂心理生理反应
A.统一的关系 B.平行的关系 C.互不影响的关系 D.可以分离的关系 E.以上都不是
A.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B.基本的医疗 C.知情同意 D.保守个人秘密和隐私 E.自主或自我决定
A.诱导阶段 B.形成阶段 C.巩固阶段 D.衰竭阶段 E.以上都不是
A.厌恶疗法 B.替代疗法 C.创建无烟班组 D.宣传活动 E.咨询
A.Na+ B.K+ C.Ca2+ D.Cl- E.有机负离子
A.对流散热 B.传导散热 C.辐射散热 D.蒸发散热 E.不感蒸发
A.γ-氨基丁酸 B.组胺 C.5-羟色胺 D.牛磺酸 E.多胺
A.码子 B.反密码子 C.起始密码 D.终止密码 E.GTP
A.对称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E.分布不明
A.a B.b C.r D.rs E.校正rs
A.长期变动 B.期波动 C.季节性 D.周期性 E.聚集性
A.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B.昆虫媒介传播 C.直接接触传播 D.空气传播 E.以上都不是
我国居住区大气中SO2的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
A.0.15mg/m3 B.0.15mg/m3 C.0.15mg/m3 D.0.15mg/m3 E.0.15mg/m3
A.慢性砷中毒 B.慢性氟中毒 C.慢性镉中毒 D.慢性甲基汞中毒 E.严重碘缺乏
A.智能文化 B.规范文化 C.思想文化 D.交流文化 E.亚文化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E.想象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mRNA是遗传物质 C.tRNA是遗传物质 D.rRNA是遗传物质 E.DNA是遗传物质
A.CO2-CP↓,pH↓ B.CO2-CP↓,pH不变 C.CO2-CP↑,pH↑ D.CO2-CP↑,pH不变 E.CO2-CP↓,pH↑
A.对 B.不对,因为没有提供绝对数 C.不对,因为没有设立对照 D.不对,因为没有用率来反映问题 E.不对,因为没有进行统计检验
A.认真做好右侧乳房切除手术 B.不必做左侧乳房组织活检,多此一举 C.左侧乳房手术前应先告诉患者父亲,同意后再手术 D.左侧乳房手术前应先告诉患者,同意后再手术 E.左侧乳房手术前应告诉患者及父亲,知情同意后再手术
A.是影响研究冷饮与发病关系的混杂因子 B.是引起食物中毒的独立病因,但不是混杂因子 C.与喝冷饮的分布不相关 D.既不是混杂因子也不是食物中毒的独立病因 E.是中毒的可能原因
A.现况研究 B.筛检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流行病学实验
A.该暴露因素是危险因素 B.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对照组的1.5倍 C.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比对照组高 D.暴露与疾病的关联为"正"关联 E.归因危险度为50%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抑郁 E.兴奋
A.60/10万 B.300/10万 C.200% D.20% E.所给资料不能计算
A.350/400=87.5% B.300/400=75.0% C.100/400=25.0% D.100/300=33.3% E.50/400=12.5%
A.选择偏性 B.礼貌偏性 C.信息偏性 D.混杂偏性 E.住院偏性
A.152 B.90 C.72 D.20 E.2
A.对患者实施被动安乐死 B.对患者实施主动安乐死 C.让商人家属了解病人病情,劝导家属放弃治疗,最终以家属的意愿决定,是否放弃 D.从人道出发,继续维持治疗 E.不异一切代价进行抢救
A.患者应负道德责任及法律责任 B.患者的行为应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C.这是伦理难题,医生是否为患者保密,都有利弊 D.医生把患者的病情上报有关部门是对的 E.这是患者的私生活问题,她的行为不该受到谴责
A.主动转运 B.单纯扩散 C.易化扩散 D.入胞作用 E.出胞作用
A.组织液减少 B.组织液增加 C.尿少 D.红细胞萎缩 E.红细胞膨胀和破裂
A.清晨2~6时最低,下午1~6时最高 B.运动时体温可暂时升高 C.女子基础体温排卵之日最高 D.新生儿体温易波动,老年则略有下降 E.儿童略高于成人,女子略高于男子
A.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 B.促进脂肪的分解和利用 C.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D.促进K=进入细胞内 E.促进DNA、RNA的合成
A.糖皮质激素 B.盐皮质激素 C.抗利尿激素 D.雌激素 E.雄激素
A.心肌收缩力降低,舒张不完全 B.收缩压下降,脉压减小 C.动脉管壁弹性减退 D.搏出量减少,心力贮备降低 E.冠脉血流量减少易引起心缺血
A.肺泡扩大、融合,余气量增多 B.骨质疏松症,多见于女性 C.眼的远点移近 D.胃肠运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 E.尿浓缩及水盐平衡调节能力降低
A.提高产物的能量水平 B.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D.提高反应所需活化能 E.降低产物的能量水平
A.ALT B.sALT C.AST D.sAST E.CoASH
A.解链酶,拓扑异构酶是DNA复制时所必需的 B.首先在引物酶作用下,以核糖核苷三磷酸为原料,合成小分子RNA作为引物 C.以亲代DNA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规律,以四种核糖核苷三磷酸作为原料,合成子代DNA D.根据碱基互补规律,A与T配对,G与C配对 E.DNA新链合成的方向从5′端到3′端
A.甘氨酸 B.乙酰基 C.硫酸 D.葡萄糖醛酸 E.S-腺苷蛋氨酸
A.硫酸 B.甲基 C.葡萄糖醛酸 D.乙酰基 E.以上均是
A.大量呼出CO2 B.少呼出CO2 C.多排出Ca2+,Mg2+ D.K E.以上都不对
A.激动不安、震颤 B.心动过速 C.脑溢血 D.心室颤动 E.以上都是
A.M受体 B.N受体 C.α受体 D.β受体 E.DA受体
A.抗炎作用 B.抗菌作用 C.抗免疫作用 D.抗毒作用 E.抗休克作用
A.在所有人中的波动范围 B.在所有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 C.在绝大部分人中的波动范围 D.在绝大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 E.在不同时间的波动范围
A.第一类误差增加 B.第二类误差增加 C.把握度增加 D.可信度减小 E.可信度增加
A.符号相同,取平均秩次 B.符号相同,按顺序编秩 C.符号相同,可舍去不计 D.符号相反,按绝对值大小编秩 E.符号相反,按顺序编秩
A.按差值大小顺序编秩 B.按差值绝对值大小顺序编秩 C.取平均秩号 D.舍去不计 E.若只有一个0,编为1号,若有2个及2个以上,取平均秩号
A.相对危险度较大 B.因先于果 C.致病因素与疾病一一对应 D.致病因素的分布与疾病的分布一致 E.生物学上言之成理
A.未患某病的人 B.具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C.患某病的人群 D.患某病且具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E.未患某病而有或无暴露因素的人群
A.标化死亡比 B.标化比例死亡比 C.调整死亡率 D.病死率 E.死因别死亡率
A.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B.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C.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 D.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 E.以上全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