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列腺素E2 B.白三烯B4 C.白细胞介素-1 D.肿瘤坏死因子β E.以上均是
A.圆五边形 B.两牙尖嵴相交呈90° C.牙尖偏近中 D.外形高点在颈1/3与中1/3交界处 E.发育沟不明显
A.近中颊尖 B.远中尖 C.近中舌尖 D.远中舌尖 E.远中颊尖
A.约距根尖孔1mm处 B.约距根尖1mm处 C.约在根中1/3与根尖1/3交界处 D.约在根尖1mm处 E.约在根管口处
A.问题探究 B.分析认识 C.治疗行动 D.咨询磋商 E.结束巩固
A.了解个性特征 B.了解心理状态 C.了解正常人格 D.了解情绪状态 E.了解异常人格
A.3:1 B.4:1 C.2:1 D.1:3 E.1:4
A.牙槽嵴组 B.水平组 C.斜行组 D.根尖组 E.根间组
A.牙龈红斑 B.牙龈红斑狼疮 C.牙龈类天疱疮 D.牙龈天疱疮 E.牙龈扁平苔藓
A.牙源性钙化囊肿 B.萌出囊肿 C.牙源性角化囊肿 D.含牙囊肿 E.成人龈囊肿
A.构成比较率容易计算 B.构成比较率难计算 C.构成比与率的计算方法一样 D.构成比用的多 E.计算构成比的原始资料较率容易得到
A.置信度越高 B.置信度越低 C.估计的精度下降 D.抽样误差越大 E.抽样误差越小
A.有权自主选择 B.有同意的合法权利 C.有明确决定的理解力 D.有家属代为决定的权利 E.有作出决定的认知力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支原体 E.衣原体
A.剧烈的自发性痛 B.剧烈的夜间痛 C.牵涉性痛 D.轻微的自发性钝痛 E.A+B+C
A.细菌感染 B.消毒药物刺激牙髓 C.充填材料渗漏 D.慢性咬合创伤 E.牙周炎症
A.除去充填物重新失活后再行干髓术 B.拔除患牙 C.除去充填物、进行根管治疗或牙髓塑化法 D.不除去充填物,只使用药物消炎 E.除去充填物开放,服止痛药物、症状消失后重新充填
A.明显的叩痛,不敢咬合 B.一般不出现明显的自发痛 C.隐痛或钝痛 D.患者可以定位患牙 E.可以有咬合不适或者轻度叩痛
A.叩诊同正常对照牙或略有不适 B.无自觉症状 C.牙冠变色 D.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 E.探查到根尖来源的瘘管
A.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 B.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底物结合部位 C.增加底物浓度也不能达到最大反应速度 D.当抑制剂存在时Km值变大 E.抑制剂与酶非共价结合
A.底物浓度 B.酶的浓度 C.反应体系的pH值 D.反应体系的温度 E.酶原的浓度
A.是糖、脂、蛋白质三大营养素分解的共同f途径 B.三羧酸循环还有合成功能,提供小分子原料 C.生糖氨基酸须经三羧酸循环的环节转变成糖 D.氧化1分子乙酰CoA时,可供4对氢原子 E.三羧酸循环也是营养素生成CoA的途径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丙酮酸脱氢酶 C.磷酸果糖激酶-1 D.磷酸甘油酸激酶 E.乳酸脱氢酶
A.基因转录 B.DNA合成 C.转录后加工 D.蛋白质加工 E.蛋白质合成后加工
A.83.33mmol/L(1500mg/dl) B.66.67mmol/L(1200mg/dl) C.27.78mmol/L(500mg/dl) D.11.11mmol/L(200mg/dl) E.8.89mmol/L(160mg/dl)
A.蛋白质变性时其一级结构不受影响 B.蛋白质变性时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C.蛋白质变性时其生物学活性降低或丧失 D.去除变性因素后变性蛋白质都可以复原 E.球蛋白变性后其水溶性降低
A.阿司匹林 B.对乙酰氨基酚 C.布洛芬 D.保泰松 E.吲哚美辛
A.排钠利尿,减少血容量 B.降低血浆肾素活性 C.增加血浆肾素活性 D.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钠离子 E.抑制醛固酮的分泌
A.奎尼丁 B.胺碘酮 C.维拉帕米 D.利多卡因 E.普萘洛尔
A.维拉帕米 B.硝苯地平 C.地尔硫 D.普尼拉明 E.尼莫地平
A.阻断中枢H1受体 B.兴奋中枢胆碱受体 C.和奎尼丁样作用有关 D.和中枢抗胆碱作用有关 E.阻断中枢5-HT受体
A.异烟肼 B.链霉素 C.利福平 D.乙胺丁醇 E.对氨水杨酸
A.扩张痉挛收缩血管,加强心肌收缩力 B.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释放 C.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D.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 E.中和外毒素
A.曾患严重精神病 B.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 C.非特异性角膜炎 D.创伤修复期、骨折 E.严重高血压、糖尿病
A.胃黏膜糜烂及出血 B.出血时间延长 C.溶血性贫血 D.诱发哮喘 E.血管神经性水肿
A.去甲肾上腺素 B.异丙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麻黄碱
A.肿瘤生长迅速,常向四周扩散 B.常发生广泛转移 C.诊断主要根据色素表现及临床症状,不宜活检 D.口腔内恶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牙龈、腭部及颊部的黏膜 E.对放疗高度敏感,故治疗以放疗为主
A.鲜红斑痣 B.白斑 C.红斑 D.扁平苔藓 E.乳头状瘤
A.黏液表皮样癌 B.腺样囊腺癌 C.恶性多形性腺瘤 D.腺泡细胞癌 E.乳头状囊腺癌
A.皮样囊肿的囊壁不含皮肤附属结构 B.表皮样囊肿的囊壁含皮肤附属结构 C.皮样囊肿含一种或多种皮肤附属结构 D.皮样囊肿内不含角化物 E.表皮样囊肿内不含角化物
A.由上皮和间叶两种成分混合发生 B.多种间叶成分构成 C.肿瘤细胞学上的多形性 D.肿瘤结构上的多形性 E.生物学行为上的差异
A.脑 B.骨 C.肝 D.肾 E.肺
A.发育性根侧囊肿 B.牙龈囊肿 C.萌出囊肿 D.残余囊肿 E.炎性根侧囊肿
A.无水酒精 B.2%鱼肝油酸钠 C.5%鱼肝油酸钠 D.5%甲醛 E.5%碘油
A.细针吸细胞学检查 B.CT C.涎腺造影 D.B超 E.组织活检术
A.是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 B.属"临界瘤" C.有浸润性生长的特性 D.生长缓慢 E.上颌骨比下颌骨多发
A.缩余釉上皮 B.牙板上皮 C.成釉器 D.牙乳头 E.牙囊
A.稀释剂 B.过氧化苯甲酰 C.芳香胺 D.樟脑酯 E.树脂基质
A.牙本质小管 B.牙髓暴露 C.牙周途径 D.咬合创伤 E.血源感染
A.牙髓无活力或活力异常 B.牙周病变局限于某一颗牙 C.X线片示根尖周破坏区呈烧瓶样 D.常伴有牙体病变 E.以上均是
A.术前口服抗生素 B.局部麻醉,橡皮障隔湿 C.去净腐质,消毒窝洞 D.去净髓室底,切除冠髓 E.止血、放盖髓剂、氧化锌丁香油垫底、常规充填
A.低于15℃的刺激 B.低于10℃的刺激 C.低于5℃的刺激 D.低于0℃的刺激 E.冰棒的刺激
A.5~10分钟 B.15分钟 C.60分钟 D.30分钟 E.15~30分钟
A.患牙有叩痛 B.无全身症状 C.患者不能明确指出患牙 D.患牙咬合时感到不适,咬紧后反而不痛 E.电活力大多无反应
A.樟脑苯酚 B.呋喃西林 C.氯亚明 D.多聚甲醛 E.甲醛甲酚
A.开髓,药物止痛 B.开髓,针刺止痛 C.药物止痛,牙髓摘除术 D.安抚治疗 E.药物消炎,针刺止痛
A.生命价值原则 B.自愿原则 C.知情同意原则 D.禁止人体器官交易原则 E.以上都是
A.努力使患者受益 B.关于患者的客观利益和主观利益 C.选择受益最大、伤害最小的行动方案 D.努力预防或减少难以避免的伤害 E.把患者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A.公正原则 B.有利原则 C.不伤害原则 D.生命价值原则 E.尊重原则
A.为自己保密和向自己保密 B.疾病情况和治疗决策 C.躯体缺陷和心理活动 D.个人隐私和家庭隐私 E.不良诊断和不良预后
A.Rh血型抗原 B.ABO血型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HLA抗原 E.变应原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级卫生行政部门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E.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机构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E.半年
A.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B.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C.对患者进行无条件临床实验治疗 D.在执业范围内进行疾病诊查和治疗 E.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和技能培训
A.冠边缘设计在龈上 B.适当增加轴面突度 C.适当减少轴面突度 D.适当减少牙合面面积 E.增加与邻牙的接触面积
A.0.5mm B.1.0mm C.1.5mm D.1.8mm E.2.0mm
A.龈上凹形边缘 B.龈下肩台边缘 C.龈下凹形边缘 D.龈上肩台边缘 E.平龈边缘
A.固定义齿的固位体 B.修改牙齿外形 C.恢复咬合 D.牙本质过敏 E.残根
A.全冠组织面有金属瘤 B.邻接过紧 C.预备体轴壁聚合度大 D.未完全就位 E.石膏代型磨损
A.解剖印模法 B.功能印模法 C.压力印模法 D.印模胶印模法 E.以上都不是
A.复层鳞状上皮衬里 B.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衬里 C.扁平上皮衬里 D.矮柱状上皮衬里 E.无衬里上皮
A.釉质的全厚 B.釉质厚度的1/5~1/4 C.釉梭高度的1/2 D.釉板高度的1/4 E.施雷格板高度的1/5
A.唇腺 B.颊腺 C.味腺 D.磨牙后腺 E.腭腺
A.脱矿 B.细菌侵入 C.透明牙本质形成 D.成牙本质细胞突起脂肪变性 E.再矿化
A.固有牙槽骨 B.皮质骨 C.松质骨 D.牙周膜 E.牙龈
A.因为发生在腮腺 B.包膜不完整,其内常有瘤细胞侵入 C.该肿瘤好转移 D.无包膜 E.有恶变可能
A.复层鳞状上皮衬里 B.基底细胞栅栏状排列 C.表面不全角化 D.腺上皮样分化 E.伴卫星囊形成
A.釉牙本质界内侧 B.牙本质小管周围 C.牙本质钙质小球之间 D.根部牙本质接近牙骨质处 E.冠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
A.颈深筋膜浅层 B.颈深筋膜中层 C.颈脏器筋膜 D.颈浅筋膜 E.椎前筋膜
A.翼内肌或翼外肌 B.翼内肌或咬肌 C.翼外肌或咬肌 D.翼内肌或颞肌 E.翼外肌或颊肌
A.下颌升支、髁状突、下颌角、下颌体 B.喙突、正中联合、乙状切际、颏孔区 C.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状突 D.髁状突、下颌磨牙区、下颌升支、下颌双尖牙区 E.下颌角、乙状切际、颏孔区、下颌前牙区
A.2个月 B.3周 C.4周 D.3个月 E.半年
A.前斜面 B.后斜面 C.髁状突外侧的粗糙面 D.髁状突内侧 E.关节翼肌窝
A.左侧髁突基本滑动,右侧髁突转动 B.左侧髁突基本滑动,右侧髁突滑动 C.左侧髁突基本转动,右侧髁突转动 D.左侧髁突基本转动,右侧髁突滑动 E.以上都不是
A.前带和中间带 B.前带和后带 C.前带和双板区 D.中间带和后带 E.中间带和双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