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治疗前8小时停服抗癫痫药和抗焦虑药等,禁食禁水4小时以上 B.必要时可于治疗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阿托品0.5~1.0mg C.把专用牙垫放置于两侧上下臼齿间,同时用手紧托下颌,防止下颌脱位 D.电极安置在大脑的非优势侧副作用较大 E.可分为潜伏期、强直期、痉挛期和恢复期
A.发病年龄 B.记忆障碍 C.情绪不稳 D.病程的波动性特征 E.幻觉妄想
A.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B.ECT C.碳酸锂 D.抗抑郁药 E.丙戊酸盐
A.焦虑 B.抑郁 C.强制思维 D.慢性疼痛 E.恐惧
A.50mg B.100mg C.75~100mg D.150~300mg E.300~400mg
A.有适应能力 B.有情感能力 C.有交流能力 D.有自我意识 E.亚健康人群
A.200~300mg/日 B.300~400mg/日 C.400~500mg/日 D.500~600mg/日 E.100~200mg/日
A.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B.采取多样化方法 C.及时复习 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E.集中复习
人格障碍通常于何时开始形成()
A.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 B.儿童时期 C.青少年时期 D.成年以后 E.中年时期
A.地方性克汀病 B.苯丙酮尿症 C.Down综合征 D.脆性X综合征 E.甲状腺功能亢进
A.精神分裂症 B.心因性精神障碍 C.癔症性精神障碍 D.器质性精神障碍 E.焦虑症
A.小于2周 B.小于2月 C.小于6个月 D.小于12个月 E.大于12个月
A.NE B.5-HT C.DA D.GABA E.乙酰胆碱
A.氯氮平治疗 B.利培酮治疗 C.安定睡前口服则可 D.宜选用支持性心理治疗 E.碳酸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A.口欲期 B.肛欲期 C.性器期 D.潜伏期 E.生殖期
A.延迟性应激障碍 B.急性应激障碍 C.适应障碍 D.反应性抑郁 E.心因性反应
A.思维破裂 B.评论性幻听 C.思维中断 D.思维插入 E.思维不连贯
A.命令性幻听 B.思维被插入 C.情感被动体验 D.嫉妒妄想 E.思维中断
A.肾脏疾病的影响 B.钠摄入减少 C.中毒不能进行人工血液透析 D.患者自服过量 E.年老体弱以及血锂浓度控制不当等
A.0.83‰ B.0.37‰ C.0.311% D.3% E.0.412%
A.发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 B.起病通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C.通常将病态体验与客观现实相混淆 D.自知力基本完整 E.病程多迁延或呈发作性
A.角色不清 B.镜像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采择 E.角色失败
A.思维奔逸 B.思维迟缓 C.病理性赘述 D.强迫观念 E.强制性思维
A.额叶 B.颞叶 C.顶叶 D.第三脑室附近 E.枕叶
A.病因方面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原因,临床方面以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B.病因方面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原因,临床方面以生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C.病因方面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原因,临床方面以情绪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D.病因方面以生理因素为主要原因,临床方面以心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E.以上都不是
A.同性恋 B.异装癖 C.异性癖 D.恋物癖 E.以上都不是
A.可卡因依赖 B.大麻依赖 C.巴比妥类依赖 D.阿片类物质依赖 E.苯丙胺依赖
A.3岁以下 B.3~6岁 C.6~9岁 D.9~12岁 E.13~16岁
A.首先必须治疗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发躯体疾病 B.支持疗法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充足的营养供应等 C.护理包括安静、安全的环境和防止意外发生等。 D.对精神症状的控制应遵从大剂量、足疗程的原则 E.要考虑治疗药物对患者的副作用
A.5-HT B.D2 C.NE D.D1 E.M
A.代表人物是NEMiller B.社会学习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学习他人言行的现象 C.提出观察学习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D.强调他人强化与直接强化过程 E.该理论是以观察一学习的观点为基础的
A.18岁前起病 B.重在预防 C.智力损害一旦发生,一般其严重程度不可减轻或消除 D.诺能即使采用对因治疗,可阻滞智力损害的进一步加重 E.以药物治疗为主
A.无病 B.人格障碍 C.精神分裂症 D.躁狂发作 E.反应性精神障碍
A.谵妄综合征 B.慢性脑病综合征 C.急性脑病综合征 D.遗忘综合征 E.精神发育迟滞
A.使口患者经常接受医疗和康复指导 B.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C.坚持维持治疗,落实医疗措施 D.和患者及患者的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E.及时解决各种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
A.脆性X综合症 B.Down综合征 C.Klinefelter综合征 D.Turner综合征 E.以上都不是
A.48~72小时左右 B.8~12小时 C.3~8天 D.48小时左右 E.12~48小时
A.病因学预防,针对一般人群高危人群 B.对有自杀危险的人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C.降低死亡率及善后处理 D.对自杀死亡者的亲属进行危机干预,预防连锁反应 E.以上均不是
A.对心脏的影响 B.药物依赖性 C.抗胆碱能副作用 D.锥体外系反应 E.出现意识障碍
A.单纯型 B.紧张型 C.偏执型 D.青春型 E.未分化型
A.出现焦虑反应 B.是否回避 C.明知不对难以控制 D.有无幻觉 E.有无自主神经症状
A.精神分裂症,单纯型 B.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C.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D.精神分裂症,残留型 E.精神分裂症,未定型
A.女性15~25岁,男性20~30岁 B.男性15~25岁,女性20~30岁 C.女性55~65岁,男性60岁以上 D.男性55~65岁,女性60岁以上 E.女性45~55岁,男性50~55岁
A.思维奔逸 B.易激惹 C.意志增强 D.意念飘忽 E.强制性思维
A.躯体症状包括白内障、手足搐搦、麻木、手足和口唇部位麻刺感、肌肉痉挛、喉痉挛、喘鸣和癫痫发作。精神症状常见,可表现为注意难以集中、智能损害和“假性神经症” B.易疲劳、肌肉痉挛、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下降、情感淡漠、易激惹和情绪低落,注意和记忆也可受影响,幻觉、妄想少见 C.精神症状以抑郁、乏力或缺乏主动性和易激惹常见,严重者可反复出现抽搐、昏睡和昏迷 D.满月脸、水牛背、面部红润、腹部紫纹、向心性肥胖、多毛、高血压和女性闭经等 E.精神障碍多表现兴奋性增高、失眠、话多、易激惹、抑郁、烦躁,严重者可有幻视、幻听和被害妄想
A.精神自动症综合征 B.类妄想性幻想综合征 C.幻觉一妄想综合征 D.病理性嫉妒综合征 E.Capgras综合征
A.主动—被动型医患关系 B.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 C.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 D.亲近—疏远型医患关系 E.以上都对
A.情绪症状 B.感觉过敏 C.躯体不适症状 D.幻觉 E.精神易兴奋
A.情感抑郁,思维迟缓,动作行为减少,自我评价低,自责自罪等 B.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毫无原由,毫无意义的独自发笑 C.情感欣快、不稳、幼稚及病理性激情与强制性哭笑等 D.抑郁症状常有波动,带有焦虑的成份,且可找到心理、生理学上的解释 E.不明原因的担心、紧张、害怕,坐立不安等
A.情绪 B.生活事件 C.性格 D.个体易感性 E.以上都是
A.酒瘾 B.烟瘾 C.窥阴癖 D.恋物癖 E.焦虑症
A.受到严重而剧烈的威胁性或灾难性的打击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 B.各种超过一定强度的刺激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 C.个体在面临危险、威胁或挑战时的一种状态 D.遭遇创伤性事件后的一过性状况,症状的出现在事件发生后几分钟或在几小时内,并且在几天内消失 E.受到长期持续的打击引起的精神病症状
A.家系研究 B.双生子研究 C.寄养子研究 D.遗传分析法 E.高危险因素的研究
A.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B.长期使用能导致幻觉、妄想 C.停止使用可出现抑郁及自杀 D.轻度中毒者出现瞳孔缩小 E.合成苯丙胺的前体物质是麻黄素
A.意识障碍 B.冲动行为 C.幻觉、妄想 D.记忆障碍 E.全面的智能减退
A.帕罗西汀 B.舍曲林 C.文拉法辛 D.米氮平 E.阿米替林
A.客观性 B.数量化 C.规范化 D.趣味性 E.内容细致
A.语言文字方面的发展 B.数字概念的发展 C.感觉运动方面的发展 D.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E.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A.绝对卧床期 B.轻作业期 C.重作业期 D.社会实践期 E.随访观察期
A.角色期望 B.镜像自我 C.自我概念 D.角色采择 E.角色失调
A.外周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 C.沙赫特和辛格理论 D.评价一兴奋学说 E.动力一分化理论
A.精神活动是大脑机能的产物 B.精神活动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 C.病态精神活动与客观现实脱离因此与客观现实无关 D.精神活动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过程 E.一般认为,人类是具有精神活动的唯一动物
A.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 B.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C.友谊观和恋爱观教育 D.复习策略和方法的教育 E.自我意识形成
A.双相障碍先证者一级亲属中的同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高8~18倍 B.抑郁症先证者一级亲属中的同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高2~3倍 C.如果双亲中有一位患有双相障碍,其子女发生情感障碍的几率为50% D.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显著高于双卵双生子 E.寄养子研究提示遗传因素较环境因素的作用明显
A.医患之间是可以交流沟通的 B.医患关系可以发展为朋友关系 C.以人文关怀的态度给患者切实的医疗帮助 D.尊重患者的人格、信仰和文化 E.充分理解患者的疾病行为和情绪反应
A.意识范围狭窄 B.选择性遗忘 C.常有明显的精神因素 D.情感暴发 E.无明显的自我意识障碍
A.癔症性遗忘 B.癔症性双重人格 C.癔症性神游 D.转换性癔症 E.癔症性痴呆
A.抗精神病药 B.促脑代谢药 C.抗抑郁药 D.镇静催眠药 E.情绪稳定剂
A.耐受性增加 B.强烈的饮酒欲望 C.难以控制的饮酒行为 D.明知饮酒会导致各种不良后果,但坚持饮用 E.一般无戒断症状
A.工娱治疗既可以在医院内实施,也可以在社区实施 B.是指通过工作和娱乐促使疾病康复,防止精神衰退的一种治疗方法 C.是提高患者适应环境能力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D.工娱治疗可陶冶患者的情操,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应对能力 E.在精神障碍的康复中,工娱治疗处于次要的地位
A.睡眠需要减少 B.睡眠增多 C.入睡困难 D.多梦 E.早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