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简单运动抽动 B.抽动部位固定或变化不定 C.复杂性发声抽动 D.复杂运动抽动 E.简单发声抽动
A.酒精 B.可卡因 C.海洛因 D.丙酮 E.仙人掌毒素
A.领悟 B.阻抗 C.宣泄 D.共情 E.移情
A.发病率与血缘关系无关 B.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低 C.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 D.血缘关系越远,发病率越高 E.以上均是
A.罗杰斯 B.桑代克 C.斯金纳 D.马斯洛 E.贝柯夫
A.记忆量表 B.精神病学评定量表 C.人格量表 D.适应性为量表 E.智力量表
A.抗胆碱能副作用是TCAs治疗中最常见的副作用 B.TCAs可以诱发癫痫 C.TCAs的奎尼丁样作用可能与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有关 D.超量服用或误服可发生严重的毒性反应,危及生命 E.不引起过敏反应
A.度冷丁 B.安定 C.甲基苯丙胺 D.麦角酸二乙酰胺 E.尼古丁
A.妊娠过程中由脑垂体为主的内分泌改变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 B.多出现于妊娠中期 C.常在分娩后1~3周内消失 D.初期可出现情绪不稳,焦虑、激动、过敏、多疑等 E.偶尔可出现柯萨可夫综合征
A.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B.按药理作用可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C.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为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 D.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好 E.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为5-HT2A和D2受体阻断作用
A.厌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B.震颤、共济失调 C.发热、定向障碍 D.癫痫大发作 E.下肢水肿、多尿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华生 E.班都拉
A.一次大量饮酒出现的急性精神障碍 B.长期饮酒后出现的人格改变 C.慢性酒精中毒突然停饮后出现的急性精神障碍 D.慢性酒精中毒后出现的Korsakoff综合征 E.慢性酒精中毒后出现的持续性智力减退
A.1~2名治疗者 B.20~30名患者 C.可解决心理冲突、行为障碍 D.可用分析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疗法 E.可促进相互学习,增强治疗信心
A.SNRIs B.NaSSA C.TCAs D.MAOIs E.SMA
A.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B.对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C.支持治疗 D.心理治疗 E.加强护理
A.突发 B.节律性 C.不随意 D.睡眠时减轻或消失 E.短时间内受意志控制
A.否认 B.升华 C.投射 D.合理化 E.认同
A.强制性思维 B.强迫思维 C.思维插入 D.思维松弛 E.思维破裂
A.预后很差 B.可表现精神运动型兴奋 C.可出现木僵 D.对电抽搐治疗反应较好 E.可出现自动性顺从与违拗
A.谷氨酸 B.5-羟色胺 C.甘氨酸 D.乙酰胆碱 E.脑啡肽
A.非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经典条件反射 D.操作条件反射 E.无条件反射
A.癔病 B.反应性精神病 C.疑病性神经症 D.疼痛 E.心身疾病
A.预后好 B.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C.预后差 D.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E.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A.严重的抑郁症患者、酒和药物依赖患者 B.精神分裂症 C.支持系统差,社会经济地位低 D.以往出现过自伤或自杀 E.文化程度低的患者
A.腹痛 B.情绪易烦恼 C.易疲劳 D.头痛头晕 E.肌肉酸痛
A.躯体变形妄想 B.疑病妄想 C.强迫观念 D.超价观念 E.罪恶妄想
A.思维不连贯 B.思维破裂 C.思维松散 D.思维奔逸 E.思维中断
A.医生通情达理 B.患者有强烈的求助要求 C.明确的治疗目标 D.医患关系 E.集中的治疗时间
A.抗精神病药 B.心境稳定剂 C.抗焦虑药 D.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E.抗抑郁药物
A.抗精神病药物 B.吩噻嗪类 C.心境稳定剂或抗躁狂药物 D.抗焦虑药物 E.抗抑郁药物
A.至善原则 B.现实原则 C.本能原则 D.快乐原则 E.法律原则
A.脑脊液中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浓度降低 B.多巴胺功能亢进 C.脑脊液中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浓度升高 D.多巴胺功能减退 E.5-HT功能亢进租DA功能减退
A.外表与行为 B.言谈与思维 C.情绪状态 D.感知觉 E.对性方面的态度
A.加用抗抑郁药物 B.加大抗精神病药物剂量 C.加大碳酸锂剂量至治疗量,监测血锂浓度,合并少量抗精神病药物,继续观察 D.加大心理治疗力度 E.换用卡马西平
A.氟西汀 B.舍曲林 C.帕罗西汀 D.马普替林 E.伏氟卓胺
A.50~69 B.70~90 C.20~34 D.91~100 E.70~80
A.额叶 B.枕叶 C.顶叶 D.颞叶 E.基底节
A.疾病导致的功能受限和难以忍受的慢性疼痛 B.躯体疾病导致的意识障碍 C.因疾病导致的悲观、绝望情绪 D.毁形带来的痛苦 E.经济负担等
A.脑的结构与化学活动处于变化之中 B.从神经元到神经环路都可能存在 C.神经系统可塑性是行为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D.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中都存在 E.只存在于机体的发育阶段
A.吩噻嗪类 B.硫杂蒽类 C.丁酰苯类 D.二苯氧氮平类 E.丙二醇类
A.常表现为广泛性智能受损、情感障碍及人格改变等 B.Gerstmann综合征,表现为手指失认、计算不能、书写不能和左右不分等 C.最特定的症状是视幻觉,常为原始性视幻觉 D.约一半患者会出现癫痫,也可出现人格改变 E.导致的典型症状是遗忘综合征,部分患者有类似痴呆的表现
A.咖啡 B.葡萄酒 C.地西泮 D.氯丙嗪 E.氯胺酮
A.角色期望 B.镜像自我 C.自我概念 D.角色采择 E.角色失调
A.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的起源 B.社会心理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属于社会心理 D.群体的决策属于社会心理 E.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的、并互有影响的主体反应
A.以远事记忆障碍为特征 B.常见病因为一氧化碳中毒 C.为一种半侧脑功能障碍 D.一种选择性或局限性认知功能障碍 E.以对既往经历的全面丧失为特征
A.3个月 B.6个月 C.1个月 D.4个月 E.12个月
A.衰退型精神分裂症 B.Ⅱ型精神分裂症 C.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D.Ⅰ型精神分裂症 E.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A.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 B.确定是否为癫痫发作 C.腰椎穿刺查脑脊液 D.神经系统检查 E.头部磁共振(MRI)
A.通过适当释放蓄积的情绪,改变对危机性事件的认知态度 B.结合适当的内部应付方式,帮助当事人获得对生活的自主控制 C.预防发生更严重和持久的心理创伤,恢复心理平衡 D.重塑当事人的人格 E.结合适当的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帮助当事人度过危机
A.50~70 B.20~34 C.35~49 D.25~35 E.20~25
A.破坏行为 B.攻击性行为 C.模仿动作 D.抽动症状 E.抑郁情绪
A.神经衰弱 B.恶劣心境 C.抑郁发作 D.反应性抑郁 E.精神分裂症
A.多巴胺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组胺 E.5-羟色胺
A.Pa量表 B.Hs量表 C.Mf量表 D.Si量表 E.Pt量表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思念 E.美感
A.丙咪嗪 B.氟哌啶醇 C.哌醋甲酯 D.电抽搐治疗 E.心理行为治疗为主
A.性功能障碍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性活动过程中的某些阶段发生的性生理功能障碍 B.患者因性功能障碍而不能进行自己所希望的性生活、并对日常生活或社会功能造成影响,给患者带来明显痛苦的 C.性功能障碍的病因常常是比较复杂的,往往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包括器质性的、功能性的、药源性的等等 D.多见的病因是由病人的个性特点、生活经历、应激事件以及躯体情况相互作用的结果 E.性功能障碍症状的表现可以是偶尔的、一过性的
A.特质理论 B.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D.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E.精神分析理论
A.妄想结构比较松散 B.不常伴幻觉 C.妄想内容比较荒谬 D.缓慢发病者多 E.及时治疗效果好
A.癔症发作 B.低钾血症 C.惊恐发作 D.心肌梗死 E.内脏性癫痫
A.恐惧、愤怒及敌对 B.否认、隐瞒 C.无所谓 D.愉快 E.以上都是
A.既有躁狂发作又有重型抑郁发作 B.有轻躁狂发作,无躁狂发作 C.只有重型抑郁发作 D.诊断较为困难 E.急性期可单用抗抑郁药物
A.小于2周 B.小于2月 C.小于6个月 D.小于12个月 E.大于12个月
A.5~15mg B.15~60mg C.30~60mg D.45~90mg E.60~90mg
A.有幻觉 B.有错觉 C.有思维不连贯 D.有定向障碍 E.意识障碍昼轻夜重
A.Bleuler B.Kraepelin C.Cullen D.Beard E.Freud
A.患者对新近发生的事容易忘记,学习新事物困难 B.患者的精神障碍比较突出 C.计算能力减退 D.患者对较复杂的工作不能胜任 E.患者的个人生活尚能自理
A.现病史 B.既往史 C.个人史 D.现病史或既往史 E.以上均可
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生物性因素 D.心理社会因素 E.以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