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肝脏 B.脾脏 C.肠道淋巴结 D.肾脏 E.胆囊
A.沙门菌属 B.副溶血性弧菌 C.大肠埃希菌 D.金葡菌 E.蜡样芽孢杆菌
A.其鞭毛抗原(H)大多相同,而菌体抗原(O)不同,根据菌体抗原的不同分为若干个血清型 B.有鞭毛,运动活跃 C.耐酸、不耐碱 D.在碱性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E.涂片染色为革兰阴性弧菌,呈鱼群状排列
A.人对伤寒普遍易感,病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 B.伤寒与副伤寒之间有交叉免疫 C.病后免疫力与“O”、“H”、“Vi”抗体的水平密切相关 D.细胞免疫是伤寒免疫的重要因素 E.V抗体效价平稳下降,提示带菌状态的消除
A.常有生活密切接触史 B.苍蝇密度过大 C.蟑螂孳生过度 D.水源污染 E.接触疫水
A.属沙门菌属的B群 B.革兰染色阴性,产生芽孢,有夹膜 C.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部分细菌有菌体表面(Vi)抗原 D.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E.对热抵抗力强,对一般化学药品不敏感
A.对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 B.对伤寒有确定诊断价值 C.对伤寒诊断帮助不大 D.可确定新近沙门菌属感染 E.可排除伤寒
A.通常在发病一周后阳性 B.属直接凝集反应 C.3~4周阳性率达70% D.肥达反应阳性不能确诊 E.属补体结合试验
A.增生肿胀期 B.坏死期 C.炎症期 D.溃疡形成期 E.溃疡愈合期
A.H抗体 B.O抗体 C.E抗体 D.M抗体 E.V1抗体
A.肉毒杆菌 B.变形杆菌 C.腊样芽孢杆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O157大肠埃希菌
A.鼠伤沙门菌 B.副伤寒沙门菌 C.副溶血性弧菌 D.变形杆菌 E.蜡样芽孢杆菌
A.伤寒 B.腮腺炎 C.麻疹 D.艾滋病 E.细菌性痢疾
A.为革兰阴性杆菌,有鞭毛 B.可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为需氧菌 C.在外界生存时间甚短 D.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E.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
A.庆大霉素 B.四环素 C.头孢曲松 D.环丙沙星 E.SMZ-TMP
A.血培养 B.外斐反应 C.检测出血热IgM抗体 D.血涂片 E.检测登革热IgM抗体
A.流行性出血热 B.斑疹伤寒 C.疟疾 D.登革热 E.布氏杆菌病
A.立即停药 B.不能停药 C.立即更改方案 D.立刻减少用药剂量 E.无须停药,但应注意观察
A.身体好的患者不需要监测 B.根据情况而定 C.早期监测 D.后期监测 E.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
A.保肝治疗,同时抗结核治疗 B.立即停用抗结核治疗,同时改善肝功能 C.调整抗结核药物 D.减少抗结核药物的剂量 E.减少药物品种
A.根本办法还在于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灌注 B.5%碳酸氢钠为首选 C.轻症休克病人每日补5%碳酸氢钠400ml,重症休克病人每日补5%碳酸氢钠600~800ml D.11.2%乳酸钠为次选 E.5%碳酸氢钠5ml/kg可使CO2CP提高0.449ml/L
A.输液反应 B.输液后菌血症 C.感染性休克 D.流行性出血热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A.复方新诺明 B.喹诺酮类 C.庆大霉素 D.阿奇霉素 E.多西环素
A.管理传染原并予以彻底治疗 B.切断传播途径 C.口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D.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注意饮食及饮水卫生 E.以上均是
A.氯霉素 B.四环素 C.呋喃唑酮 D.SMZ加IMP E.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A.焦痂与溃疡 B.发热 C.肝脾肿大 D.皮疹 E.焦痂附近的淋巴结肿大
A.四环素 B.罗红霉素 C.氯霉素 D.SMZ E.诺氟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