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负荷 B.后负荷 C.收缩性 D.心率 E.心室壁异常活动
A.动作电位1相复极速率 B.动作电位2相除极速率 C.动作电位3相除极速率 D.动作电位4相去极速率 E.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A.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B.静息电位及最大复极电位数值 C.动作电位时程长短及幅度 D.0期去极化的速度 E.动作电位复极化的速度
A.横桥 B.细胞膜 C.细胞核 D.闰盘 E.线粒体
A.PCWP超过肺动脉收缩压 B.PCWP低于肺动脉舒张压 C.PCWP波形出现高大的Q波 D.PCWP>肺动脉舒张压 E.肺动脉收缩、舒张压均高于PCWP
A.加快输液速度 B.头高脚低位 C.静注升压药 D.头低脚高位 E.面罩给氧
A.循环功能监测 B.对躯体伤害性刺激的运动反应 C.呼吸功能监测 D.肌松程度 E.脑电监测
A.苏氨酸 B.谷氨酸 C.丙氨酸 D.天门冬氨酸 E.脯氨酸
A.依那普利 B.尼群地平 C.利血平 D.硝苯地平 E.硝普钠
A.卵巢 B.垂体 C.输卵管 D.子宫 E.下丘脑
A.立即托起下颌,保持呼吸道通畅 B.立即胸外心脏按压 C.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 D.立即开放静脉输血、输液 E.入手术室尽快麻醉手术、体外循环抢救
A.有明显的外周性毒蕈碱样作用 B.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 C.激活中枢胆碱传递功能 D.过量不会出现胆碱危象 E.作用于中枢单胺受体
A.恶心、呕吐和胃肠道反应 B.气胸、支气管胸膜瘘和霍纳综合征 C.感染、排尿困难和大便失禁 D.血压升高、支气管痉挛和喉痉挛 E.气胸、局麻药中毒和蛛网膜下腔阻滞
A.全血凝固时间(clotting time,CT) B.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oagulation time,ACT) C.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aolin partial thromoplastin time,KPTT) D.血块收缩时间(clot retraction time,CRT) E.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A.脑震荡 B.脑挫伤 C.脑内血肿 D.急性硬膜下血肿 E.急性硬膜下外血肿
A.肺顺应性最好 B.萎陷的肺泡膨胀 C.氧分压最高 D.对心排血量影响最小 E.以上都是
A.外周阻力降低 B.循环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增多 C.脑血管强烈收缩 D.毛细血管中组织液重吸收 E.外周阻力增加
A.10个 B.6个 C.8个 D.11个 E.15个
A.PaO2和PaCO2正常 B.血流动力学稳定 C.病人安静,没有出汗和烦躁不安 D.由完全机械通气和部分机械通气,转变为自主呼吸 E.以上都是
A.5% B.6% C.7% D.15% E.20%
A.随着年龄的增长,BMR增高 B.身高和体重与BMR无关 C.同龄组BMR,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D.体温每升高1℃,BMR增高10% E.恐惧、紧张时BMR降低
A.近曲小管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E.输尿管
A.1型糖尿病 B.2型糖尿病 C.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D.妊娠期糖尿病 E.糖尿病酮症
A.6~8ml/kg B.8~10ml/kg C.10~13ml/kg D.13~15ml/kg E.>15ml/kg
A.呼吸抑制 B.恶心呕吐 C.低血压 D.苏醒延迟 E.下肢感觉和运动异常
A.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 B.碱中毒、胰岛素过多 C.肾衰 D.组织破坏、烧伤 E.长时间存放的血标本、体外溶血
A.硫唑嘌呤 B.α-甲基多巴 C.新斯的明 D.氨基甙类抗生素 E.葡萄糖酸钙
A.<0.5 B.<0.6 C.<0.7 D.<0.8 E.<1.0
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弥散 D.细胞吞饮 E.被动转运
A.30%~39% B.40%~49% C.50%~59% D.60%~69% E.70%~79%
A.肺泡壁充血,水肿 B.肺泡内炎症渗出性实变 C.肺泡坏死 D.肺泡壁溃疡 E.以上都不是
A.阈电位 B.复极化至可引起下一次兴奋时的电位 C.最大复极电位 D.极化逆转时的最大值 E.平台期的电位
A.0.12~0.20秒 B.0.14~0.18秒 C.0.16~0.20秒 D.0.10~0.18秒 E.0.11~0.13秒
A.碳酸氢盐 B.碳酸 C.碳酸盐 D.溶解的CO2 E.CO2与血红蛋白结合
A.酪胺 B.腐胺 C.尿酸 D.多巴胺 E.尸胺
A.波形与心脏活动和心电图之间有恒定关系 B.有a、c、v三个正波和x、y两个负波 C.房颤病人a波高大 D.肺高压时出现较大a波 E.三尖瓣反流病人x波下行支消失,v波变大
A.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皮肤血管扩张 C.心脏兴奋性不变 D.糖原分解 E.提高胃肠道张力
A.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区 B.小脑前叶两侧部 C.大脑皮质运动区 D.尾状核 E.壳核
A.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炎和膝关节炎 B.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骶神经根炎 C.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和髋关节炎 D.腰肌劳损、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和腰背肌筋膜综合征 E.棘间韧带损伤、L3横突炎和臀上皮神经炎
A.血清GOT B.血清GPT C.血清MAO D.血清胆碱酯酶 E.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
A.呼吸抑制 B.恶心、呕吐 C.尿潴留 D.耐荮性和成瘾 E.高血压和心动过速
A.甲醛熏蒸法 B.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法 C.臭氧消毒法 D.70%(按重量计)乙醇消毒法 E.戊二醛溶液消毒法
A.气管插管困难病人 B.咽反射强烈病人 C.饱胃病人 D.小口畸形病人 E.咽喉部脓肿病人
A.心脑血管病变 B.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C.严重感染 D.酮症酸中毒 E.糖尿病肾病
A.心肌细胞用缺氧灌流液灌流一定时间后再用富氧灌流时,心肌损伤加重 B.心肌细胞用富氧灌流液灌流一定时间后再用缺氧灌流时,心肌损伤加重 C.心肌缺血后再灌注迅速纠正缺血组织酸中毒,再灌注损伤加重 D.心肌缺血后再灌注迅速纠正缺血组织酸中毒,再灌注损伤减轻 E.无钙液灌流后再用富钙液灌流,心肌损伤加重 F.富钙液灌流后再用无钙液灌流,心肌损伤加重
A.肌颤搐恢复>20%,TOF>2~3次 B.肌颤搐恢复<10%,TOF<2次 C.肌颤搐恢复>70%,TOF>3次 D.肌颤搐恢复<5%,TOF<1次 E.肌颤搐恢复=0%,TOF=0次
A.细胞外的呼吸 B.肺外的呼吸 C.肺换气 D.肺通气 E.肺通气和肺换气
A.灰质前角细胞 B.灰质后角细胞 C.灰质侧角细胞 D.白质前索 E.白质后索
A.知情同意 B.人格尊重 C.医疗监督 D.平等医疗
A.腭前孔注射法 B.腭大孔注射法 C.翼下颌注射法 D.卵圆孔注射法 E.眶下管注射法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E.10小时
A.左肾结核 B.左输尿管结石 C.左肾肿瘤 D.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E.左输尿管肿瘤
A.钾盐静脉滴注 B.阿托品 C.苯妥英钠 D.钾盐口服 E.利多卡因
A.支气管胸膜瘘 B.肺脓肿 C.大咯血 D.胸主动脉瘤 E.单侧支气管肺灌洗
A.可使萎馅的肺泡重新扩张 B.可增加功能残气量 C.可降低肺顺应性 D.可减少肺内分流 E.可增加胸内压,使心排血量减少
A.增加 B.减少 C.正常 D.不存在 E.以上均错
A.心肌收缩力增强 B.心率加快,超过180次/分 C.左心室壁运动异常 D.瓣膜功能异常 E.迷走神经兴奋
A.运动 B.血容量减少 C.情绪激动 D.血压降低 E.由直立变平卧
A.除对疾病本身的诊断外,更重要的是用以指导围术期的呼吸治疗 B.没有呼吸功能监测,则不能进行开胸术的术前准备 C.呼吸功能监测比循环功能监测更重要 D.青年人不需要呼吸功能监测 E.尽量做全套监测
A.硫酸锌浊度 B.白蛋白 C.GPT D.球蛋白 E.胆红素
A.溶血 B.红细胞凝聚 C.血液凝固 D.血沉加快 E.血沉减慢
A.氯胺酮静脉麻醉 B.丙泊酚静脉麻醉 C.丙泊酚-异氟烷(异氟醚)复合麻醉 D.丙泊酚静脉-硬膜外复合麻醉 E.芬太尼静脉麻醉
A.氧离曲线为线性关系 B.有很高的气体溶解度 C.有拟塑性,可显著降低血液粘度 D.可暂时性抑制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E.主要在肝脏内代谢转化,经肾脏排泄
A.心绞痛 B.贫血和血小板计数偏高 C.血浆蛋白异常及电泳改变 D.抗凝血酶Ⅲ低和肝素耐药 E.血沉快
A.颅内手术病人 B.心脏直视手术 C.颌面部手术病人 D.上腹部手术病人 E.四肢和脊柱手术病人
A.《黄帝内经》 B.宋国宾《医业伦理学》 C.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D.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誓言》 E.帕茨瓦尔《医学伦理学》
A.用于扳机指的治疗 B.用于肩周炎的治疗 C.用于网球肘的治疗 D.用于正中神经支配的区域的小手术和疼痛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E.用于肱骨内上髁炎的治疗
A.每小时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液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的血液毫升数 B.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液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的血液毫升数 C.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升血液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的血液升数 D.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液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的血浆毫升数 E.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液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的血清毫升数
A.身体各部位温度并不完全一致 B.舌下置体温计是麻醉期体温监测最常使用的方法 C.血温的监测一般不常用 D.连续监测脚趾温度,可用来观察外周灌注状态 E.休克病人体表温度的升降与心排血量有一定相关性
A.恶心 B.呕吐 C.皮肤瘙痒 D.严重疼痛 E.手术部位明显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