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弹簧表针出现摆动为搏动法的收缩压 B.出现响亮柯氏音为听诊法测压的收缩压 C.柯氏音消失时为听诊法的舒张压 D.搏动出现时的压力值是触诊法的收缩压 E.触诊法使用于低血压或低温时,听诊有困难者
A.自外侧孔流入第三脑室 B.正中孔是脑脊液自脑室入蛛网膜下隙的惟一途径 C.为无色透明不含有机物的液体 D.由脑室脉络丛产生 E.以上均不是
A.高钠血症 B.高糖血症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
A.大量脓痰 B.肺大泡 C.肺动脉高压 D.支气管痉挛 E.肺结核
A.直立性晕倒 B.疲乏、头晕 C.手足麻木 D.血压下降 E.常有口渴
A.余气量 B.补吸气量 C.补呼气量 D.潮气量 E.功能余气量
A.乌拉地尔 B.艾司洛尔 C.拉贝洛尔 D.硝普钠 E.硝酸甘油
A.C5~T6椎间隙穿刺 B.C6~T12椎间隙穿刺 C.T12~L5椎间隙穿刺 D.骶裂孔穿刺 E.肌间沟穿刺
A.硫喷妥钠 B.依托咪酯 C.氯胺酮 D.异丙酚 E.安定
A.妊娠早期 B.妊娠中期 C.妊娠晚期 D.分娩期 E.产褥期
A.硬膜外麻醉 B.腰麻 C.全吸入麻醉 D.静吸复合麻醉 E.普鲁卡因就静脉复合麻醉
A.阿托品 B.利血平 C.他巴唑 D.复方碘溶液 E.普萘洛尔
A.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 B.禁食6小时,禁饮6小时 C.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 D.禁食4小时,禁饮4小时 E.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
A.轴突-轴突突触 B.兴奋性突触 C.抑制性突触 D.外周递质 E.中枢递质
A.反常呼吸 B.纵隔摆动 C.肺萎陷 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E.上述任何一种
A.去甲基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间羟胺 D.异丙肾上腺素 E.苯苄胺
A.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治疗休克 B.快速清理口腔分泌物,经口插管 C.立即清理口腔分泌物,牵引舌体后作气管切开插管,同时快速补液治疗休克 D.立即行经鼻插管,同时快速补液 E.快速补液待血压平稳后,作快速诱导经鼻插管
A.全麻维持平稳,阻滞麻醉止痛药完善 B.避免疼痛、寒冷和滥用血管收缩药 C.及时补充失血和失液,防止低血压 D.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 E.全身应用适量肝素
A.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重吸收,阻断乙酰胆碱和组胺受体,达到镇静、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 B.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重吸收,影响内啡肽介导的疼痛调节通路,从而达到镇痛作用 C.主要用于顽固性疼痛的治疗,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炎、关节痛和癌痛等 D.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E.常见不良反应是:口干、嗜睡、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心悸、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肝功能障碍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等
A.3天 B.1周 C.10天 D.2周 E.一个月
A.第1腰椎下缘 B.第2腰椎下缘 C.第3腰椎下缘 D.第4腰椎下缘 E.第5腰椎下缘
A.布比卡因 B.氯普鲁卡因 C.利多卡因 D.丁卡因 E.罗哌卡因
A.<5L/min B.<4L/min C.<3L/min D.<2L/min E.<1L/min
A.脱离变应原 B.茶碱类 C.抗胆碱药 D.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E.糖皮质激素
A.咪达唑仑 B.氯丙嗪 C.东莨菪碱 D.地西泮 E.氟哌利多
A.病人脊柱形态 B.病人身高 C.病人年龄 D.病人失血程度 E.病人体重
A.肾上腺素 B.阿托品 C.麻黄碱 D.苯肾上腺素 E.间羟胺
A.12mmHg B.25mmHg C.10mmHg D.30mmHg E.15mmHg
A.12~15℃ B.28~32℃ C.40~42℃ D.32~34℃ E.10~12℃
A.杜绝对患者的有意伤害 B.选择受益最大、损伤最小的治疗方案 C.患者及家属无法实行知情同意时,医生可以行使家长权 D.对患者一视同仁 E.合理筛选肾脏移植手术者
A.预防感染,人工呼吸,改善血液循环,清理呼吸道 B.人工呼吸,预防感染,改善血液循环,清理呼吸道 C.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预防感染,改善血液循环 D.预防感染,改善血液循环,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 E.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改善血液循环,预防感染
A.脑血管阻力增加 B.脑血流量减少 C.脑脊液增加 D.神经元进行性减少 E.脑细胞质合成蛋白能力下降
A.0-5分为1级 B.6-12分为2级 C.13-25分为3级 D.≥26分为4级 E.以上全部
A.吸入恩氟烷 B.静注地塞米松 C.静注去甲肾上腺素 D.静注利多卡因 E.吸入间羟舒喘宁
A.心力衰竭 B.肝硬化 C.肾病综合征 D.术中用大量5%的葡萄糖补充血容量 E.糖尿病
A.1小时 B.2~3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E.5小时以上
咪达唑仑的消除半衰期是()
A.2~3小时 B.3~4小时 C.4~5小时 D.5~6小时 E.7~8小时
A.呼吸道压力和肺容量变化 B.呼吸道压力和吸气速度 C.呼吸道压力和呼气速度 D.肺容量变化和吸气速度 E.肺容量变化和呼气速度
A.气管内高渗葡萄糖液注射法 B.气管内平衡液注入法 C.超大剂量肾上腺素一次静脉注射 D.光气吸入 E.双光气吸入
A.格拉斯哥(GCS)昏迷计分5分 B.格拉斯哥(GCS)昏迷计分4分 C.格拉斯哥(GCS)昏迷计分3分 D.格拉斯哥(GCS)昏迷计分2分 E.格拉斯哥(GCS)昏迷计分1分
A.宜控制心率稍慢 B.宜控制心率稍快 C.宜控制心率正常范围 D.宜降低后负荷 E.宜降低前负荷
A.皮质细胞 B.细胞间质 C.皮质细胞 D.近球细胞 E.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A.H+ B.HCO3-本身 C.H2CO3 D.CO2 E.OH-
A.血浆白蛋白减少 B.血容量减少 C.体内脂肪量减少 D.细胞外液量减少 E.细胞内液量减少
A.小动脉及微动脉 B.小静脉 C.大动脉 D.大静脉 E.毛细血管
A.血红蛋白含量 B.血氧分压 C.pH和PCO2 D.温度 E.高钾血症
A.体力劳动 B.受寒 C.精神刺激 D.饱餐 E.以上都不对
A.氯胺酮 B.γ-OH C.硫喷妥钠 D.咪达唑仑 E.依托咪酯
A.波幅降低、潜伏期不变 B.波幅增高、潜伏期不变 C.波幅增高、潜伏期延长 D.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 E.波幅不变、潜伏期延长
A.连续硬膜外腔麻醉 B.脊髓麻醉 C.基础麻醉+骶管麻醉 D.连续硬膜外腔麻醉+肾脏局部降温 E.气管内插管全麻
A.头痛、呕吐、眩晕 B.头痛、呕吐、颈项强直 C.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D.头痛、呕吐、复试 E.头痛、呕吐、高热
A.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必须于术前2~3周停药 B.行抗凝治疗者,应停药3天以上 C.抗癫痫药可继续用于麻醉前 D.1个月前曾长期服用皮质激素者,麻醉前必须恢复使用 E.β受体阻滞剂可严重抑制心肌收缩力,导致麻醉中低血压发生率高,麻醉前必须停用
A.等于心率×心肌收缩力 B.等于心肌收缩力×周围血管阻力 C.等于回心血量×周围血管阻力 D.等于心每搏量×周围血管阻力 E.等于心排血量×周围血管阻力
A.T4 B.T6 C.T5 D.T7 E.T1
A.肠道 B.肾脏 C.肺脏 D.肝脏 E.心脏
A.机体如何处置药物 B.药物的代谢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D.药物的分布 E.药物的时效关系
A.红细胞比容增大 B.红细胞比容减小 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E.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减少
A.应严格防止麻醉平面过高 B.麻醉前用药剂量宜加大 C.为防止手术牵拉反应,术中加用较大剂量的阿片药 D.阑尾切除术,术中无需吸氧 E.高原地区,术中无需保温
A.血压的绝对值 B.高血压程度 C.器官受累情况 D.年龄 E.并存疾病
A.0.115mmol/(L·kPa) B.0.226mmol/(L·kPa) C.0.305mmol/(L·kPa) D.0.336mmol/(L·kPa) E.0.400mmol/(L·kPa)
A.流泪 B.瞳孔 C.心率和血压 D.呼吸频率 E.肢体运动反应
A.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 B.大型手术手术野出血 C.异位妊娠 D.6小时内引流血液 E.腹腔空腔脏器破裂、出血
A.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 B.心交感神经受抑制 C.术前用药量过大 D.双下肢肌肉瘫痪 E.循环时间增加100%
A.30min B.1~2h C.2~3h D.3~4h E.5h
A.蝶鞍区占位 B.额顶叶占位 C.颞叶占位 D.侧脑室占位 E.小脑半球占位
A.肌肉运动时呼吸仍会加强 B.缺血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强 C.动脉血CO2分压升高10%不能使呼吸发生明显变化 D.血液【H+】升高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加强 E.动脉血氧分压降低75%不能使呼吸发生明显变化
A.急性溶血反应 B.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C.严重过敏反应 D.细菌污染血液反应 E.输血后肝炎
A.氧化亚氮 B.恩氟烷 C.地氟烷 D.异氟烷 E.甲氧氟烷
A.动脉血压升高 B.中心静脉压降低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A.有效渗透分子 B.无效渗透分子 C.晶体渗透压 D.胶体渗透压 E.总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