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7 B.1.68 C.1.25 D.1.05 E.1.16
A.抑制心血管中枢 B.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C.抑制心肌收缩性 D.兴奋迷走神经 E.交感神经阻滞或拮抗β-受体
A.恩氟烷 B.氟烷 C.异氟烷 D.七氟烷 E.地氟烷
A.洗涤红细胞 B.冰冻红细胞 C.新鲜冰冻血浆 D.血浆冷沉淀 E.浓缩血小板 F.凝血酶原复合物
A.胎盘的位置 B.蛋白结合度 C.分子量 D.脂质溶解度 E.在胎盘中的分解代谢
A.输入新鲜冰冻血浆 B.输入新鲜全血 C.输入浓缩血小板 D.输入钙剂 E.输入止血药物
A.舌后坠 B.呼吸道分泌物阻塞 C.支气管痉挛 D.喉痉挛 E.误吸
A.肺大泡 B.肺间质、肺泡内水肿 C.肺泡萎缩,透明膜形成 D.肺通气/灌流比值失调 E.肺淤血
A.氯胺酮 B.硫喷妥钠 C.丙泊酚 D.依托眯酯 E.咪达唑仑
A.增加脑血流和颅内压 B.可能引起癫痫样脑电发作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A.硬膜外阻滞 B.腰麻 C.全麻清醒插管 D.全麻快速诱导插管 E.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
A.4~12小时 B.12~16小时 C.16~36小时 D.36~48小时 E.6~12天
A.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 B.增强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作用 C.与β受体结合拮抗本二氮类药物的效应 D.降低GABA的作用 E.降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兴奋性
A.S4 B.S2 C.L4 D.L1 E.T10
A.连续硬膜外麻醉 B.静脉麻醉 C.气管内插管全麻 D.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 E.右侧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
A.伴有妊娠者――钙通道拮抗剂 B.无并发症高血压病患者――利尿剂 C.轻中度高血压病伴周围血管病者――β受体阻滞剂类 D.伴有痛风者――ARB E.伴糖尿病并有微量蛋白尿者――ACEI
A.体重成正比 B.体重成反比 C.体表面积成正比 D.体表面积成反比 E.上述均错
A.镇痛效果好,肌松满意 B.有效解除人工气腹带来的不适 C.有效控制麻醉平面时,清醒患者可代偿性增加每分钟通气量 D.术后无需常规送入麻醉后恢复室 E.较全身麻醉减少患者手术费用
A.分析吸入氧气的浓度 B.观察胸部起伏 C.听呼吸音 D.呼出之二氧化碳分压 E.观察气管內管之水气
A.高血钾 B.高血钠 C.高血镁 D.高血钙 E.高血锌
A.精神情况 B.皮肤温度 C.血压、脉搏 D.心电图 E.脑电图
A.多见于青年 B.可引起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 C.血培养阴性不能排除本病 D.心脏杂音的性质和强度可发生突变 E.不侵犯脑膜
A.中心静脉压 B.尿量 C.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水平 D.心肌抑制因子 E.心电图
A.给予镇静药物 B.硬膜外腔追加局麻药 C.建议术者行阑尾根部系膜封闭 D.改行全身麻醉 E.以上都可以
A.输入晶体 B.输入全血 C.输入右旋糖酐 D.血管收缩药 E.应用镇静药
A.插管后气管内吸引 B.气管内给予生理盐水、碳酸氢钠冲洗 C.给予5~10cmH2O,PEEP通气 D.大量激素应用 E.应用扩血管药物
A.起效快 B.苏醒快而完全 C.止痛作用强 D.循环抑制轻 E.静脉刺激小
A.阻滞性质为非去极化肌松药 B.作用强,起效快,时效短,恢复快,无蓄积 C.消除不依赖肝肾功能 D.无组胺释放、心血管及其他不良反应 E.以上都是
A.加强营养支持 B.硬膜外阻滞止痛 C.静脉PCA D.抗感染治疗 E.呼吸机支持呼吸
A.1天以内 B.3~4天 C.7~8天 D.10~14天 E.21~28天
A.锁骨上法 B.肌间沟法 C.经颈入路臂丛阻滞 D.腋入法 E.喙突下法
A.局麻 B.局麻强化 C.针麻 D.氯胺酮麻醉 E.气管插管全麻
A.N2O B.氯胺酮 C.安定 D.芬太尼 E.氟烷
A.妊娠病人不敏感 B.布比卡因的心血管意外容易复苏 C.行心肺复苏 D.使用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E.心室纤颤时可用电除颤和溴苄胺
A.普鲁卡因 B.丁卡因 C.利多卡因 D.布比卡因 E.罗哌卡因
A.维持大小肺泡的容积恒定 B.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D.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 E.由肺泡Ⅰ型细胞分泌
A.连续硬膜外阻滞 B.腰麻 C.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D.局部麻醉 E.腰硬联合阻滞
A.急性脑损伤,病侧频带功率增高 B.各频带功率超过正常值30%属异常 C.同名脑区左右峰值相差0.5Hz以上,快的一侧有病理意义 D.谱边界频率(SEF.可反映麻醉深度变化趋势 E.δ相对功率增高(RDI)值>5个标准差,持续15分钟,可确定脑缺血发生
A.肝脏B超 B.血Na、K C.心电图 D.卡-氟氏色素环 E.肾功能
A.外髓部 B.内髓部 C.皮质部 D.肾盂 E.肾小盏
A.近球小管 B.远球小管 C.髓袢降支 D.髓袢升支 E.集合管
A.罗哌卡因 B.可卡因 C.丁卡因 D.利多卡因 E.普鲁卡因
A.拟行垂体肿瘤切除术,术前检查Hb5.8g/L B.拟行中耳显微外科手术,术前血压175/105mmHg C.拟行左全髋置换术,术前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 D.麻醉期间血压升至170/105mmHg,并出现急性左心衰和肺水肿 E.大血管破裂的病人,经抗休克治疗后血压恢复至100/42mmHg
A.生长素 B.催乳素 C.雌激素 D.孕激素 E.甲状激素
A.肾血流量增加 B.动脉血压升高 C.血浆蛋白稀释所致的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 E.与上述原因无关
A.经鼻腔清醒盲探插管 B.纤维支气管镜下插管 C.经鼻腔快速诱导插管 D.经口腔清醒盲探插管 E.气管切开后插管
A.抑制呼吸 B.抑制咽反射、下颌松弛 C.降低血清钾浓度 D.锥体外系症状 E.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A.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吸入全身麻醉复合麻醉 B.硬腰联合麻醉 C.神经安定镇痛麻醉 D.连续硬膜外阻滞与静脉全麻复合麻醉 E.神经阻滞麻醉
A.心排血量下降 B.易发生低血糖 C.易发生体温升高 D.易发生体温下降 E.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A.体液潴留和药物性狼疮 B.皮疹皮肤瘙痒 C.高铁血红蛋白症 D.定向障碍、肌肉抽搐 E.体位眩晕、头痛、口干、视力模糊
A.20cm B.21cm C.23cm D.25cm E.27cm
A.大咯血 B.拟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的病人 C.拟行食管肿瘤切除术的病人 D.单肺灌洗治疗 E.重度肺功能障碍病人行肺叶切除
A.血清总铁结合力低 B.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 C.血清转铁蛋白减少 D.红细胞的游离原卟啉减少 E.网织红细胞减少
A.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 B.血管压力感受器 C.血容量感受器 D.渗透压感受器 E.致密斑感受器
A.3.5~4g B.3~4g C.2~3g D.1~2g E.0.5~1.5g
A.高敏反应 B.毒性反应 C.特异质反应 D.过敏反应 E.中枢神经毒性反应
A.腺嘌呤 B.5-羟色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乙酰胆碱 E.肾上腺素
A.低血压 B.贫血 C.腰背痛 D.缺氧 E.肾衰竭
A.增加颅内压 B.降低脑代谢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A.氧耗量 B.动脉氧分压 C.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D.A和B E.A和C
A.早期诊断 B.早期CPR C.早期电击除颤 D.早期进一步处理 E.早期脑复苏
A.移植心脏无神经支配,但Frank-starling机制弹力反射基本不受影响 B.移植心脏对低血压或低血容量缺乏应激能力,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加 C.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D.移植心脏对血钾的敏感性下降,故应将血钾水平保持在正常偏高的水平,以利于移植心脏的功能恢复 E.因移植心脏无神经支配,所以只有应用作用于心脏而不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药物才对之发挥作用
A.70%-80%;30% B.70%-80%;50% C.50%-60%;40% D.50%-60%;30% E.40%-50%;30%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E.Ⅴ级
A.腋窝温度 B.直肠温度 C.鼻咽温度 D.食管温度 E.耳鼓膜温度
A.桡神经 B.腋神经 C.尺神经 D.肌皮神经 E.正中神经
A.与PaCO2和PaO2都成正比 B.与PaCO2和PaO2都成反比 C.与PaCO2成正比,与PaO2成反比 D.与PaCO2成反比,与PaO2成正比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A.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B.心率减慢、血压升高 C.瞳孔扩大 D.瞳孔缩小 E.以上均不是
A.压力控制通气 B.呼气末正压 C.反比通气 D.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E.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A.不同颜色的血红蛋白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量不同 B.此法系测定照射红细胞后反射的光量 C.血红蛋白氧合后变红 D.A和B E.A和B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