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脑前动脉 B.颈内动脉末段 C.大脑后动脉 D.大脑中动脉 E.后交通动脉
A.20% B.30% C.40% D.50% E.60%
A.脑挫伤 B.脑内血肿 C.脑水肿 D.急性硬膜下积液 E.急性硬膜外血肿
A.由遗传因素引起的脊柱侧弯 B.由脊柱骨骼病变引起的脊柱侧弯 C.由脊柱旁肌肉病变引起的脊柱侧弯 D.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脊柱侧弯 E.无明确原因的脊柱侧弯
A.股直肌 B.髂腰肌 C.臀大肌 D.半腱肌 E.半膜肌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γ-氨基丁酸 D.乙酰胆碱 E.5-羟色胺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E.Ⅴ区
A.固定法1~1.5W/cm2,每次5~10分钟 B.固定法1.5~2.0W/cm2,每次5~10分钟 C.移动法1~1.5W/cm2,每次5~10分钟 D.固定法0.5~1.0W/cm2,每次10分钟 E.移动法1.5~2.0W/cm2,每次20~25分钟
A.长期制动后,产生感觉剥夺和心理社会剥夺 B.由于感觉输入减少,可以产生感觉异常和痛阈下降 C.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和神经质 D.可出现感情淡漠、退缩、易怒、攻击行为等 E.有助于记忆力的增强
A.鼻音化是由于软腭运动不充分,腭咽不能适当闭合,将鼻音以外的发成鼻音 B.鼻音化是由于声门闭合不充分引起 C.可用"推撑"疗法治疗 D."推撑"疗法可与打哈欠和叹息疗法结合 E.可用引导气流法治疗
A.多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患者 B.步行时主要是足前内侧缘触地 C.支撑相早期和中期踝关节跖屈障碍 D.支撑相中期和末期膝关节过屈 E.髋关节可发生代偿性过伸
A.抑制呼吸 B.镇咳 C.缩瞳 D.镇静 E.颅内压升高
A.≤9分 B.≤10分 C.≤11分 D.≤7分 E.≤8分
A.肿胀 B.发红变热 C.活动受限 D.疼痛 E.松弛
A.阳性支持反应 B.抓握反射 C.翻正反应 D.紧张性颈反射 E.牵张反射
A.CT B.肌电图检查 C.超声检查 D.下肢血流图检查 E.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A.Bobath技术 B.Brunnstrom技术 C.PNF技术 D.Rood技术 E.循序渐进
A.锥体系 B.锥体外系 C.小脑 D.脑干 E.延髓
A.内分泌代谢疾病 B.结缔组织病 C.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D.呼吸系统疾病 E.器官移植术后
A.局部感染 B.注射部位有肿瘤 C.有局部麻醉药过敏史 D.重度凝血障碍 E.糖尿病
A.焦虑 B.抑郁 C.人格改变 D.愤怒 E.癫痫
A.仰卧位 B.俯卧位 C.左侧卧位 D.右侧卧位 E.半坐卧位
A.第1腰椎下缘水平 B.第2腰椎上缘水平 C.第1骶椎水平 D.第2腰椎下缘水平 E.第3腰椎下缘水平
A.截瘫患者 B.脊髓损伤患者 C.周围神经损伤 D.偏瘫患者 E.运动神经元病
A.Bobath法 B.引导式教育 C.Vojta法 D.运动再学习法 E.PNF法
A.红斑狼疮 B.乳腺炎 C.静脉炎 D.丹毒 E.蜂窝织炎
A.胫神经 B.腓总神经 C.股神经 D.坐骨神经 E.股后皮神经
A.五指相捏 B.完全握拳 C.勾拳 D.半握拳 E.握玻璃杯状
A.骨代谢主要依赖于日常的加压和牵伸,站立时的重力使骨受压,肌腱的作用在于牵伸,以上两力共同影响到骨的形态和密度 B.沿长骨纵轴的压力的减小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C.固定可明显降低骨-韧带-复合体的结构特性和韧带的力学特性,同时显著减少附着区的结构特性 D.长期制动可产生严重的关节退变 E.长期制动可使关节囊松弛,关节活动度增加
A.盆神经,由骶髓2~4节发出,其传出神经属副交感神经 B.盆神经的作用是使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促进排尿 C.腹下神经,由脊髓胸12~腰2发出,其传出神经属交感神经 D.腹下神经的兴奋使逼尿肌松弛,内括约肌收缩,抑制排尿 E.阴部神经的兴奋可使外括约肌放松
A.Wernicke区 B.Broca区 C.额中回后部 D.额上回后部 E.角回
A.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延续 B.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加强 C.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辅助 D.两者并列而互相渗透 E.两者独立而互不相干
A.反应 B.反射 C.反馈 D.正反馈 E.负反馈
A.生物反馈 B.心理咨询 C.安慰剂 D.口服止痛药 E.忽略疗法
A.牵张训练 B.抗阻训练 C.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D.单纯主动关节活动训练 E.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
A.左额叶 B.左颞叶 C.左顶叶 D.左枕叶 E.左额、颞、顶结合部
A.治愈疾病 B.稳定病情 C.逆转病理变化 D.最大程度恢复功能 E.减少死亡危险
A.痉挛型构音障碍 B.弛缓型构音障碍 C.失调型构音障碍 D.运动过强型构音障碍 E.混合型构音障碍
A.年龄在55岁以上 B.肥胖 C.家族史 D.文娱活动中突然转向 E.高度接触性运动
A.运动性失语 B.感觉性失语 C.传导性失语 D.完全性失语 E.命名性失语
A.说话费力 B.错语 C.构音障碍 D.刻板语言 E.模仿语言
A.S2~3 B.T10~T12 C.L3~5 D.T7~T9 E.L1~3
A.有髓鞘的躯体传入纤维B.有髓鞘的躯体传出纤维C.有髓鞘的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D.无髓鞘的躯体传入纤维及自主神经的节后纤维E.支配骨骼肌的传出神经
A.自然病程无明显规律性 B.多数患者呈缓解复发病程 C.发病年龄、早期病变部位和复发的频率与预后有关 D.患者死亡原因多是由于继发感染、体力衰弱 E.患者死亡原因多是由于脑疾病损
A.又称神经发育学疗法 B.该方法诱导患儿产生反射性翻身和反射性腹爬的移动运动 C.通过反射性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 D.又称Peto疗法 E.该法应用教育的概念体系进行康复治疗
A.5~8% B.8~10% C.10~12% D.12~15% E.15~20%
A.病损 B.残疾 C.残障 D.疾病 E.外伤
A.间歇性导尿是指在无菌或清洁的条件下,定时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使膀胱能够有规律地排空尿液的方法 B.间歇性导尿可有效防止膀胱过度充盈,避免感染的发生 C.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已被认同和使用 D.间歇性导尿开始的时机一般在SCI后1~2周 E.对进行间歇性导尿的患者,不需要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
A.残疾人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0%左右 B.残疾人口80%在发展中国家 C.残疾分残损、残疾和残障 D.残疾的预防包括一、二、三级预防 E.精神病人不属于残疾人
A.HSS膝关节评分标准 B.VAS评分 C.髋关节ROM评定 D.髋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评定 E.Harris评分
A.肌肉、韧带、血管 B.肌肉、血管、神经 C.骨与软骨以外的组织 D.软骨、肌肉、韧带 E.软骨、肌肉、血管
A.穿衣棍 B.魔术扣 C.系扣沟 D.指甲刷 E.穿袜用具
A.是一种正常反应,无需特殊治疗 B.发生于不足20%的脑卒中患者 C.通常对标准的抗抑郁治疗有效 D.很少对标准的抗抑郁治疗有效 E.对失语症患者不能做出可信的诊断
A.等幅振荡电流 B.减幅振荡电流 C.调幅振荡电流 D.脉冲等幅振荡电流 E.脉冲减幅振荡电流
A.修剪枝叶 B.木工作业 C.唱歌 D.集体游戏 E.书法
A.注意力障碍评定 B.记忆力障碍评定 C.焦虑评定 D.知觉障碍评定 E.执行功能障碍评定
A.假肢 B.矫形器 C.助行器具 D.自助具 E.轮椅
A.屈肌痉挛 B.伸肌痉挛 C.外展、外旋 D.外展、内旋 E.旋后
A.可用于住院和在社区中生活的患者 B.对老年患者尤为合适 C.RDRS最高分值为54分 D.最低分值为0分 E.分值越低表示残疾程度越重
A.6个月 B.7~8个月 C.8~9个月 D.10个月 E.12~21个月
A.语法错乱 B.刻板语言 C.失语法 D.语言的持续现象 E.杂乱语
A.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估 B.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 C.资源利用的效益评价 D.临床疗法及干预措施的比较 E.治疗方法的选择
A.手指不能靠拢 B.伸指、伸腕功能丧失 C.屈指、屈腕功能丧失 D.屈指、伸指功能丧失 E.伸腕功能存在、伸指功能丧失
A.深腱反射异常 B.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C.椎体叩痛 D.下肢痉挛 E.皮节型感觉异常
A.以训练肌肉力量和消除局部脂肪为目的 B.以放松肌肉和调节神经为主要目的 C.以纠正躯体解剖结构异常为目的 D.以健身,改善心脏和代谢功能为目的 E.以增加韧带、肌腱柔韧性为目的
A.桡骨茎突 B.肱骨外上髁 C.肩峰 D.前臂纵轴 E.第三掌骨头
A.体位的摆放严重困难以致皮肤破裂 B.Ashworth评级大于Ⅱ级 C.脑卒中后下肢伸肌痉挛 D.胸段脊髓损伤后阵挛 E.防止中枢性疼痛的预防性治疗
A.留置导尿管 B.间断性导尿 C.耻骨上膀胱造口 D.耻骨上压力排空(Crede/valsalvA. E.不必急于关注膀胱的排空
A.一饮而尽,无呛咳;在5s内喝完 B.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 C.一饮而尽,有呛咳 D.两次以上喝完,有呛咳 E.呛咳多次发生,不能将水喝完
A.第8胸节 B.第10胸节 C.第11胸节 D.第12胸节 E.以上均不对
A.俯卧位 B.仰卧位 C.侧卧位 D.坐位 E.站立位
A.体检界定由疾病所致的残疾与残障 B.确定残存的躯体、心理和智力上的能力,以此作为重建功能独立性的基础 C.通过从视、触、叩、听中所获得的感知,寻找进一步支持和形成诊断的证据 D.筛查病史中未能反映的其他疾病诊断情况 E.以上都是
A.言语治疗 B.口腔护理 C.认知训练 D.助听器 E.声音放大器
A.急性期肌肉骨骼损伤 B.肌肉痉挛 C.关节炎急性期 D.动脉硬化 E.雷诺病
A.视觉空间认知障碍 B.失认症 C.失用症 D.执行功能障碍 E.注意力障碍
A.脑部病变 B.肺部感染 C.心肺衰竭 D.压疮 E.深静脉血栓
A.紫外线的灯距不同,其照射面上的强度也不相同 B.人体不同部位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如胸腹腰的敏感性高,手足的敏感性低 C.患者需戴护目镜或用布遮盖眼睛 D.伤口创面应先清洁换药,勿施任何外用药 E.紫外线照射时不用光敏药物
A.上下肢无力 B.感觉障碍 C.下肢肌肉牵张反射减弱或消失 D.下肢被动运动时有阻力 E.肌张力增加
A.选择合适的量角器 B.确定起始位 C.两侧对比 D.起始位一般为解剖位 E.应测量主动及被动关节活动度
A.竖脊肌 B.半脊肌 C.多裂肌 D.腰方肌 E.背阔肌
A.运动能力减弱 B.剪切力 C.营养状况差 D.年龄 E.潮湿
A.大鱼际肌损伤 B.拇指挫伤 C.屈指肌肌腱术后 D.屈肌腱挛缩 E.指骨骨折
A.知觉 B.注意 C.表象 D.记忆 E.思维
A.水有良好的可溶性 B.水的比热性大,导热性强 C.具有静态力学及流体力学特性 D.有明显的温度刺激 E.具有对流的特性
A.轮椅 B.拐杖 C.老花镜 D.助听器 E.加粗把手的勺子
A.压力 B.潮湿 C.剪切力 D.摩擦力 E.反作用力
A.残肢形状以圆锥形为佳,而并非圆柱形 B.残肢皮肤条件好坏直接影响假肢的穿戴 C.残肢长度影响假肢选择的种类 D.关节活动度直接影响假肢代偿功能 E.前臂截肢后残存肌肉的多少和产生的肌电信号是判定能否佩戴肌电假手的重要依据
A.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B.镇痛 C.促进肿胀消退 D.缓解痉挛 E.脱敏作用
A.肢体关节活动度及残存肌力的简单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B.皮肤护理,便秘和腹泻以及泌尿系感染的预防措施 C.各种矫形器的保管方法 D.营养摄取的应有知识 E.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烫伤、冻伤、跌倒等意外伤害的预防
A.小功率治疗机 B.面积小的病灶 C.浅层的病灶 D.单个病灶 E.无热量治疗
A.压疮发病率与年龄呈负相关 B.感觉受损合并移动度下降是截瘫患者发生压疮的主要原因 C.过度潮湿或干燥均可促成压疮的发生 D.控制身体姿势能力的丧失或减弱是压疮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E.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高热量饮食可提供正氮平衡,从而预防压疮
A.社会和病人的迫切需要 B.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C.文体活动日益发达 D.应付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争 E.工业和交通日益发达
A.溶血栓治疗 B.抗凝治疗 C.卧床休息及抬高患肢 D.抬高患肢进行踝泵运动 E.正压加压顺序循环治疗
A.痉挛 B.坐姿不良 C.卧姿不良 D.转移时滑动 E.摩擦
A.蜡疗 B.水中运动治疗 C.冷疗 D.音频电治疗 E.超声波治疗
A.听觉刺激 B.视觉刺激 C.触觉刺激 D.嗅觉刺激 E.味觉刺激
A.站立训练 B.治疗性步行 C.家庭功能性步行 D.社区功能性步行 E.轮椅驱动训练
A.定性诊断 B.半视野刺激技术 C.鉴别视交叉病变 D.视路附近手术的监护手段 E.监测某些药物毒性反应
A.温热疗法 B.水浴 C.运动疗法 D.作业疗法 E.紫外线照射
A.静态型 B.动力型 C.功能型 D.混合型 E.保护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