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反射发育评定 B.肌张力评定 C.肌力评定 D.姿势与运动发育评定 E.关节活动度评定
A.视觉 B.前庭功能 C.本体感觉 D.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E.以上均正确
A.健侧卧位 B.患侧卧位 C.平卧位 D.半卧位 E.俯卧位
A.发病率约占全身各种创伤的1/3左右,但死亡率为第1位 B.颅底骨折时,如有脑脊液外漏,但头颅表面没有伤口,可认为是闭合性颅脑损伤 C.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颅脑损伤两大类 D.颅脑损伤可造成意识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等 E.交通事故是造成颅脑损伤的重要原因
A.打电话 B.使用交流板 C.书写 D.化妆 E.识别环境标志
A.GCS评分小于7分 B.年老 C.瞳孔散大 D.头眼反射消失 E.冰水热量试验眼偏向刺激侧
A.1.5ml/(kg·min) B.2.5ml/(kg·min) C.3.5ml/(kg·min) D.4.5ml/(kg·min) E.5.5ml/(kg·min)
A.阳性反应 B.阴性反应 C.中性反应 D.异常反应 E.以上都不对
A.患者可自行决定用药量 B.只能应用短作用的类鸦片药,因患者无器质性异常 C.只能用于因疼痛而严重抑郁的患者 D.绝对禁忌用于慢性疼痛综合征 E.应考虑曾合理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
A.关节出现僵直 B.滑膜粘连 C.纤维连接组织增生 D.关节挛缩 E.以上均正确
A.软组织损伤 B.皮下粘连 C.急性炎症 D.关节挛缩 E.血肿机化
A.尽早进行 B.只有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才进行 C.只有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进行 D.出现关节僵硬时才进行 E.在任何情况都禁止
A.临床上应同时测量AROM和PROM B.检查者应熟悉各关节解剖和正常活动范围 C.测角计必须与关节活动轴心相一致,两臂与关节两端肢体长轴应平行 D.一般在被动关节活动后进行测量 E.记录检查结果时应写明起、止度数,如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为:70~120°、0~50°
A.骨科康复学 B.神经康复学 C.心脏病康复 D.儿童弱智康复 E.老年康复学
A.脊髓T1~T3段 B.脊髓T6~T7段 C.脊髓T4~T5段 D.脊髓T8~T9段 E.脊髓段T10~T1
A.前者以认知康复为主 B.言语康复 C.运动功能康复 D.心理康复 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
A.锋电位 B.阈电位 C.局部电位 D.动作电位 E.静息电位
A.肾衰 B.泌尿系结石 C.严重的膀胱炎 D.休克期患者 E.残余尿量>400ml
A.一组呼吸道病症 B.具有气流受阻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 C.合并肺气肿 D.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 E.有吸烟史
A.单纯疱疹 B.湿疹 C.带状疱疹 D.玫瑰糠疹 E.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A.四诊八纲 B.辨证施治 C.标本兼治 D.循经取穴 E.虚实寒热
A.加长手柄的工具 B.缩细手柄的工具 C.加粗手柄的工具 D.加重重量的工具 E.不使用自助具
A.腕处于背伸30°,掌指关节屈70°,指间关节伸展位 B.腕处于屈30°,掌指关节、指间关节伸展位 C.腕处于屈30°,掌指关节屈70°,指间关节伸张位 D.腕处于伸展位,掌指关节屈70° E.腕处于伸展位,掌指关节屈30°,指间关节屈70°
A.三足手杖 B.肘杖 C.腋杖 D.单足手杖 E.以上均不正确
A.C3 B.C4 C.C5 D.C6 E.C7
A.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B.超刺激疗法 C.电睡眠疗法 D.电兴奋疗法 E.直流电水电浴法
A.酸胀感 B.麻胀感 C.晨僵感 D.沉紧涩感 E.沉重感
A.15~20℃ B.50~55℃ C.55~60℃ D.60~70℃ E.30~40℃
A.肩离断假肢 B.上臂假肢 C.前臂假肢 D.肘关节离断假肢 E.假手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E.5级
A.在腕管顶部直接注射皮质类固醇 B.在腕横纹远端、掌长肌腱尺侧注射皮质类固醇 C.手术松解腕管 D.腕骨融合 E.针灸
A.运动方面 B.自理方面 C.交流方面 D.家务劳动方面 E.以上均不是
A.损伤水平以下,包括S4~5有感觉但无运动功能 B.损伤水平以下,运动功能存在,大多数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 C.损伤水平以下,运动功能存在,大多数关键肌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D.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E.S4~5无感觉和运动功能
A.可使坏死的组织脱落 B.可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C.减轻疼痛、减少渗出 D.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血栓性静脉炎 E.可使瘢痕逐渐变软、伸长,关节挛缩得到纠正
A.<50 B.<70 C.<90 D.>100 E.>120
A.肌力3级以上 B.肌力2级 C.肌力1级 D.肌力5级
A.由于重力的作用血容量从中心转到外周 B.交感肾上腺系统反应不良 C.营养摄入不足 D.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头晕、严重者可出现晕厥 E.收缩压升高,心率减慢
A.消极 B.适应 C.包容 D.纠正 E.忘却
A.乙酰胆碱系统 B.氨基酸类 C.单胺系统 D.神经肽类 E.以上全部
A.术后第一周 B.修正手术 C.髋过渡屈曲内收 D.有脱位史 E.使用高坐便桶
A.转导 B.调控 C.感知 D.传递 E.以上都是
A.对他来说,回去工作是不现实的目标 B.能回去工作,但不能去受伤的同一地方 C.回去工作是一件复杂的事,要考虑许多是否适合于他的因素 D.回去工作的基础是皮肤少上面记得百分数和部位,还要考虑他有30%的可能致残 E.回去工作将决定于检查的功能能力,这种检查可在门诊进行
A.抬高患肢 B.抗凝治疗 C.及早进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确诊 D.停止关节被动运动,防止血栓脱落 E.进行关节被动运动
A.正中神经 B.尺神经 C.桡神经 D.腋神经 E.肌皮神经
A.跨步及跳跃反应 B.俯卧位平衡反应 C.听觉反应 D.视觉反应 E.站立平衡反应
A.音频疗法 B.电体操疗法 C.脉冲中频电疗法 D.感应电疗法 E.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A.K+平衡电位 B.K+外流+Na+内流 C.K+外流+Cl-外流 D.Na+外流+Cl-内流 E.Na+内流+K+内流
A.醉汉步态 B.划圈步态 C.剪刀步态 D.短腿步态 E.共济失调步态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强直性关节炎 C.关节增生 D.增生性关节炎 E.风湿性关节炎
A.随年龄增长发病增加 B.男性多于女性 C.隐袭起病 D.慢性病程 E.进行性加重
A.Bobath方法 B.Brunnstrom方法 C.PNF方法 D.Rood方法 E.运动再学习法
A.0.3s B.0.4s C.0.5s D.0.6s E.0.7s
A.让关节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 B.使用较大和有力的关节 C.及时正确处理关节的疼痛 D.工作与休息相结合 E.保持关节处于稳定位置
A.作业治疗 B.压力治疗 C.支具 D.手术治疗 E.药物治疗
A.血氧高信号 B.血氧低信号 C.葡萄糖代谢增高 D.葡萄糖代谢降低 E.以上都不是
A.时间-空间参数 B.纵向摆动 C.节段性运动 D.体重转移 E.廓清机制
A.脊髓水平 B.中脑水平 C.皮质水平 D.小脑水平 E.以上均不对
A.病变部位 B.病变性质 C.发病年龄 D.性别 E.并发症的有无
A.先天性椎弓根短小 B.椎间盘变性突出 C.关节突关节肥大 D.黄韧带肥厚 E.颈肌纤维组织炎
A.波士顿式脊柱侧弯矫形器 B.密尔沃基式脊柱侧弯矫形器 C.AFO D.奈特式矫形器 E.泰勒式矫形器
A.神经痛 B.心绞痛 C.平滑肌痛 D.缺血性疼痛 E.局麻药过敏或有出血倾向者
A.关节周围韧带的刚度降低,强度下降 B.滑膜增生、粘连 C.关节囊收缩 D.关节挛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 E.以上均正确
A.持续进行至骨骼成熟后 B.需要进行关节切断术 C.是肌炎骨化的结果 D.常表现为痛性滑囊 E.不能以手术预防
A.差 B.中 C.良 D.优 E.正常
A.多伴退行性变 B.常导致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等受累 C.多由外伤引起 D.常见于中老年人 E.属于一种临床综合症而非单一疾病
A.中枢神经的可塑性是指其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随着内外环境变化而不断地修饰和重组的能力。 B.可塑性包括了神经元之间变化的潜在性和重组自我修复性的所有机制。 C.可塑现象可能是学习和损伤修补的基础。 D.中枢神经损伤变性后,尚未发现通过细胞分裂的形式产生新的神经元。 E.可塑性的概念仅限于结构上的重组。
A.髌骨 B.外侧 C.内侧 D.胫前 E.胫后
A.膝屈曲挛缩 B.膝伸展挛缩 C.足下垂 D.股四头肌肌力不足步态 E.跛行
A.固定型步行器 B.交互型步行器 C.前方有轮型步行器 D.单侧步行器 E.腋窝支持型步行器
A.折刀现象 B.速度依赖的张力增高 C.屈肌撤出性痉挛 D.阵挛 E.反射与运动控制正常
A.体重的30% B.体重的40% C.体重的50% D.体重的60% E.体重的80%
A.食物要低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 B.可沐浴,站浴为好 C.为利于晚上睡眠,加用镇静催眠药 D.白天适宜的运动有利于晚上睡眠 E.痰多者睡前先排痰
A.痉挛型 B.共济失调型 C.手足徐动型 D.混合型 E.四肢瘫型
A.除去疼痛的原因 B.恢复、稳定、支持和保持关节功能正常 C.提高痛阈,加强身体锻炼 D.提高痛阈,加强心理,认知行为治疗 E.切断疼痛传导途径,神经阻滞疗法、电疗法
A.电极面积 B.疾病的性质 C.空气间隙 D.作用的时间 E.输出强度
A.皮肤有发红 B.皮肤有触痛 C.皮肤有麻木感 D.皮肤有小水泡 E.皮肤有脓性渗出物
A.髋关节屈曲<90°,内收不超过中线 B.避免低座起立 C.避免早期直腿抬高练习 D.避免跷二郎腿 E.建议终生使用手杖
A.痊愈 B.矫正畸形 C.改善功能 D.平衡肌力 E.稳定关节
A.缓解疼痛及肌肉张力 B.恢复关节活动度 C.恢复肌力、肌耐力及功能 D.恢复腰部本体感觉及稳定性 E.学会腰部的日常保护及姿势的重新调整
A.治疗目标与项目 B.治疗剂量 C.治疗时间 D.治疗频率 E.注意事项
A.注重口语,综合训练 B.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C.针对性强,目标明确 D.配合心理治疗,方式灵活多样 E.给予家庭指导,调整语言环境
A.在伸肌腱体表部位有明确的局限性、持续性疼痛,影响肘部功能,干扰日常活动 B.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 C.封闭治疗3次以上疼痛无明显缓解 D.症状反复出现 E.MRI提示伸肌腱及止点处有明显异常信号
A.休息 B.局部封闭治疗 C.着软跟鞋 D.物理治疗 E.抗生素治疗
A.生活质量量表是对受试者真实的生活质量的客观检查 B.生活质量主要与个人的主观心理感受有关,与患者躯体的残疾关系不大 C.常用的评估表有SF-36和WHO-QOL100 D.为了提高对生活质量评估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应尽量询问家属多收集一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相关资料 E.生活质量量表可以由患者自己评估填写
A.消炎 B.缓解支气管痉挛 C.温热 D.促进排痰 E.保护纤毛
A.明确障碍的种类、程度及改变的生理反应 B.清楚老年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康复的困难性 C.综合各种因素确定康复目标 D.强调任务指向性锻炼、简化康复程序 E.充分利用辅助器具
A.视网膜损伤 B.电光性眼炎 C.角膜炎 D.白内障 E.无不良反应
A.适当的体位 B.神经促进技术 C.抗痉挛药物治疗 D.合适的矫形器 E.手术
A.术后1~6周,远侧指间关节夹板固定于伸直位,近侧指间关节自由屈曲 B.术后6~8周,轻柔、无阻力屈远侧指间关节,允许屈曲20°~40° C.术后8~12周,间断性去除保护性夹板,开始功能、感觉训练 D.术后6~8周,轻柔,无阻力伸远侧指间关节,完全去除保持性夹板 E.术后1~6周,近侧指间关节夹板固定与屈曲位,屈曲20°~40°
A.单轴关节 B.双轴关节 C.多轴关节 D.可动关节 E.制动关节
A.无热量的超短波 B.温热量的超短波 C.干扰电 D.中频 E.冷疗
A.关节挛缩 B.异位骨化 C.痉挛 D.压疮 E.尿路感染
A.健全人 B.伤病员 C.残疾人 D.亚健康人 E.老年人
A.外伤或关节疾病引起的肿胀 B.脱位关节的复位 C.关节内组织错乱的复位 D.关节内及周围组织黏连 E.肩周炎
A.理疗 B.作业疗法 C.水杨酸制剂 D.休息及营养 E.教患者及家属进行功能锻炼
A.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加强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B.有助于膈式呼吸 C.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有良好作用 D.对体内物质代谢有良好影响 E.以上均不对
A.FIM B.PULSE C.Ashworth量表 D.Glasgow昏迷量表 E.SF-36
A.掌握好指征 B.避免烫伤 C.注意不良反应 D.使用针罐法时最好使用竹罐,不须观察局部变化情况 E.出现晕罐或晕针现象时应肌注安定让其休息
A.蹲踞步态 B.真性马蹄足 C.假性马蹄足 D.不对称步态 E.跳跃步态
A.询问病史 B.全面细致查体 C.请患者家属或陪护者补充或纠正 D.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化验 E.往往多种疾病共存,急慢性病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