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由神经分泌细胞分泌 B.主要在下丘脑室旁核产生 C.功能低下时可导致尿崩症 D.主要作用于肾小管,促进水的重吸收,具有抗利尿作用 E.可以使全身动脉和毛细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A.由于入锁骨下静脉处呈钝角,置管多不顺利 B.经此途径插入漂浮导管不比颈内安全 C.当进入锁骨下静脉受阻时就应放弃 D.有静脉瓣,易受呼吸、头颈位置改变的影响 E.以上均是
A.μ受体 B.κ受体 C.δ受体 D.σ受体 E.π受体
A.阿曲库铵 B.维库溴铵 C.顺式阿曲库铵 D.潘库溴铵 E.琥珀胆碱
A.肾功能不全 B.心功能不全 C.肝功能损害 D.肺功能减退 E.脑功能减退
A.L1-2棘突间隙 B.T11-12棘突间隙 C.L3-4棘突间隙或L4棘突 D.L2-3棘突间隙或L3棘突 E.T12-L1棘突间隙
A.眼部震颤 B.共济失调 C.深部腱反射降低 D.精神症状 E.心率失常
A.延髓 B.脑桥 C.大脑皮层 D.延髓与脑桥 E.延髓与大脑皮层
A.肺容量的变化量÷吸气末压 B.肺容量的变化量÷呼气压力 C.肺容量的变化量÷最高气道压变化量 D.肺容量的变化量÷呼气平台变化量 E.肺容量的变化量÷吸气压力变化量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E.5级
A.严重缺钾时,每日可补充氯化钾6~8g B.严重缺钾时可静推10%氯化钾 C.氯化钾的浓度一般不超过0.3% D.一般见尿补钾较安全 E.静滴速度不易过快
A.呼吸困难 B.心动过速 C.呕吐与误吸 D.血压下降 E.二氧化碳蓄积
A.心肌细胞用缺氧灌流液灌流一定时间后再用富氧灌流时,心肌损伤加重 B.心肌细胞用富氧灌流液灌流一定时间后再用缺氧灌流时,心肌损伤加重 C.心肌缺血后再灌注迅速纠正缺血组织酸中毒,再灌注损伤加重 D.心肌缺血后再灌注迅速纠正缺血组织酸中毒,再灌注损伤减轻 E.无钙液灌流后再用富钙液灌流,心肌损伤加重 F.富钙液灌流后再用无钙液灌流,心肌损伤加重
A.合成氨基酸 B.合成尿素 C.扩散入血 D.合成嘌呤 E.合成谷氨酰胺
A.检测时传感器需与右心房高度一致 B.校零时传感器需与右心房高度一致 C.体位改变时重新校零 D.确保压力传导通路无气泡 E.体位改变时只需相应调整传感器高度
A.普鲁卡因酰胺 B.奎尼丁 C.苯妥英 D.维拉帕米(异搏定) E.利多卡因
A.病期愈长,重要脏器愈易受累 B.病期长短与麻醉危险性无关 C.病期短,则重要脏器损害轻,危险性小 D.病期愈短,越有可能是急进性高血压,危险性愈大 E.急进性高血压,晚期可发生心、脑、肾并发症
A.下丘脑 B.神经垂体 C.致密斑 D.近球细胞 E.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
A.肝脏代谢 B.肾脏排泄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A.维库溴铵 B.潘库溴铵 C.筒箭毒碱 D.琥珀胆碱 E.阿曲库铵
A.高钠血症和高钾血症 B.高钠血症和高钙血症 C.高钠血症和高糖血症 D.高钾血症和高糖血症 E.高钙血症和高糖血症
A.阿曲库铵 B.琥珀胆碱 C.维库溴铵 D.右旋筒箭毒碱 E.泮库溴铵
A.以呼吸系统为主 B.肾脏功能调节 C.以血液缓冲系统为主 D.以循环系统为主 E.靠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作用
A.盐酸吗啡 B.哌替啶 C.芬太尼 D.舒芬太尼 E.阿芬太尼
A.经鼻气管插管的患者应术前行鼻道检查 B.术前可应用颠茄类药物抑制腺体分泌,保持呼吸道干燥 C.对于鼾症,发育畸形者应行气道困难程度评估 D.1周岁内的婴儿和已有气道阻塞的病人术前肌注吗啡 E.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应暂停手术
A.12ml B.24ml C.36ml D.48ml E.60ml
A.地西泮 B.硫喷妥钠 C.琥珀胆碱 D.哌替啶 E.肾上腺素
A.防止呛咳 B.稳定心律 C.控制性降压 D.加深麻醉 E.预防颅内压升高
A.心率 B.心室壁异常活动 C.前负荷 D.后负荷 E.收缩性
A.多巴胺 B.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异丙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A.血压升高 B.血压不变 C.血压轻微下降 D.血压中度下降 E.休克
A.酰胺类局麻药 B.酯类局麻药 C.加用肾上腺素 D.短效局麻药 E.长效局麻药
A.支持疗法 B.促进脑代谢的药物 C.病因治疗 D.抗精神病药物或抗焦虑治疗 E.以上都是
A.吸入浓度为1% B.呼出浓度为1% C.吸入浓度小于1% D.吸入浓度大于1% E.呼出浓度大于1%
A.肝左、右管 B.淋巴管 C.肝静脉左、右支 D.肝固有动脉左、右支 E.肝门静脉左、右支
A.全麻 B.硬膜外麻醉 C.腰麻 D.局麻 E.局麻加强化
A.呼吸道阻力小 B.呼出气体中麻醉药可再利用 C.可行辅助或控制呼吸 D.呼吸环路中必须有CO2吸收器 E.可保持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接近生理状态
A.12h B.24h C.36h D.48h E.72h
A.H2 B.N2O C.乙醚 D.恩氟烷 E.CO2
A.高浓度吸氧 B.机械通气加PEEP C.控制输液 D.头低脚高位 E.可使用利尿药、扩血管药、正性肌力药
A.硫喷妥钠 B.氯胺酮 C.丙泊酚 D.咪达唑仑 E.依托咪酯
A.不改变O2流量 B.将O2流量减至2L/min C.将O2流量减至0.5L/min D.将O2流量增加至4L/min E.将O2流量增加至8L/min
A.白蛋白 B.含钠液 C.含糖液 D.羟乙基淀粉 E.右旋糖酐
A.输液 B.导尿 C.气管切开 D.吸氧 E.削痂植皮
A.心率、呼吸、皮肤颜色、神经反射、哭声 B.心率、呼吸、肌张力、皮肤颜色、哭声 C.心率、呼吸、肌张力、皮肤颜色、神经反射 D.心率、呼吸、脐血管充盈度、羊水性状、皮肤颜色 E.心率、呼吸、体动、哭声、皮肤颜色
A.药液误入硬脊膜外腔间隙 B.局麻药的毒性作用 C.膈神经阻滞 D.迷走神经阻滞 E.星状神经节阻滞
A.通气好但有进展性紫绀 B.低血压 C.心动过速 D.呼吸困难 E.肺部哮鸣音
A.肝 B.脑 C.心 D.肾 E.四肢
A.病人的意识水平 B.颈内静脉血氧分压 C.脑电图的变化 D.术后脑功能的恢复情况 E.平均颅内压的高低
A.家族遗传因素与诱发因素相结合时不会发生 B.家族遗传因素与诱发因素相结合时才会发生 C.最常见的诱发药物为琥珀胆碱 D.其他诱发药物有恩氟烷、异氟烷等 E.其家族常见有肌肉病
A.肾上腺素反应 B.局麻药毒性反应 C.过敏反应 D.全脊椎麻醉 E.以上都不是
A.清醒表麻经口明视下插管 B.清醒表麻经鼻盲探插管 C.全麻快速诱导插管 D.清醒、镇静、镇痛下插管 E.清醒表面麻醉经鼻明视下插管
A.冠心病 B.胸膜炎 C.肺心病 D.支气管哮喘 E.肾结石
A.病人耐受力 B.手术需要 C.麻醉者技术 D.新方法优于老方法 E.麻醉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A.1~2mg B.2~4mg C.4~5mg D.5~6mg E.7~8mg
A.膈肌 B.拇内收肌 C.肱二头肌 D.股四头肌 E.腹直肌
A.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 B.保持轻度的过度通气 C.困难气道的处理 D.术中气管导管的位置 E.术后苏醒延迟的处理
A.成人在L2-3以下,小儿在L3-4以下 B.成人在L1-2以下 C.小儿在L2-3以下 D.腰部任何间隙皆可适用 E.按手术不同的部位需要可选择任何间隙
A.管壁很薄 B.管壁的通透性大 C.血流缓慢 D.周期性收缩和舒张 E.管壁内皮细胞有吞噬功能
A.动眼神经 B.展神经 C.三叉神经 D.滑车神经 E.视神经
A.普萘洛尔 B.吲哚洛尔 C.艾司洛尔 D.酚妥拉明 E.多巴酚丁胺
A.环境温度 B.精神紧张 C.肌肉活动 D.体表面积 E.体重
A.手术操作刺激迷走神经 B.手术操作刺激三叉神经 C.手术操作刺激脑干 D.手术操作刺激外展神经 E.手术操作刺激滑车神经
A.心脏穿刺注射 B.颈内静脉注射 C.气管给药 D.脐静脉给药 E.头皮静脉穿刺注射
A.机械性肠梗阻 B.支气管哮喘 C.糖尿病 D.嗜铬细胞瘤 E.肝硬化
A.由肝脏合成 B.维生素K缺乏影响其合成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A.空气栓塞 B.硬膜外血肿 C.硬膜外脓肿 D.全脊髓麻醉 E.刺破胸膜 F.脊神经根损伤
A.罗哌卡因 B.利多卡因 C.丁卡因 D.普鲁卡因 E.可卡因
A.气体分子量大小 B.气体的溶解度 C.肺泡膜的通透性 D.气体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E.气体的分压差
A.作用部位的性质类似于苯和辛醇的特性 B.脂溶性化合物均可作用于此区 C.疏水区指细胞膜脂质部分 D.全麻药的效能与其进入脂质膜的能力相关 E.全麻药在脂质的作用是非特异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