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Hz B.5~10Hz C.10~50Hz D.50~100Hz E.100~150Hz
A.总分最低3分,最高15分 B.总分越低表示意识障碍越重 C.总分越高则预后越好 D.总分在8分以上表示已有昏迷 E.总分由低分向高分转化,说明病情在好转之中
A.5分 B.8分 C.11分 D.13分 E.15分
A.音频电疗 B.蜡疗、红外线 C.超声波疗法 D.紫外线小剂量 E.直流电碘离子导入
A.神经根型颈椎病 B.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明显者 C.椎动脉型颈椎病 D.颈椎侧弯 E.颈椎滑移或脱位
A.肌肉局部血流量的减少及其运氧能力的降低,造成肌肉相对缺血缺氧 B.有氧活动减弱,无氧酵解活动加速 C.肌肉蛋白质代谢的变化表现为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加,导致蛋白总量的下降 D.骨骼肌肌浆网对钙的摄取和释放增加,直接影响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E.有氧活动增强,无氧酵解活动减弱
A.关节内活动度减少 B.代偿动作 C.白天比夜间疼痛 D.走路摆动不佳 E.肩关节周围肌肉肌力和耐力下降
A.验证 B.保持 C.回忆 D.识记 E.再认
A.两肩不等高 B.肩胛骨一高一低 C.一侧腰部皱褶皮纹 D.腰前屈时两侧背部不对称 E.以上均是
A.屈肌痉挛 B.伸肌痉挛 C.外展、外旋 D.外展、内旋 E.旋后
A.Brunnstrom分级Ⅰ级 B.Brunnstrom分级Ⅱ级 C.Brunnstrom分级Ⅲ级 D.Brunnstrom分级Ⅳ级 E.Brunnstrom分级Ⅴ级
A.评定前应与患者交谈,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 B.评定前还必须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C.应考虑到患者生活的社会环境及反应性、依赖性 D.重复进行评定时可在不同条件或环境下进行 E.在分析评定结果是应考虑有关的影响因素
A.肌力下降 B.语言理解困难 C.运动协调障碍 D.注意力差或不合作 E.运动执行能力丧失
A.胫骨前肌 B.小腿三头肌 C.腓骨长肌 D.趾长屈肌 E.股四头肌
A.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B.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C.身体重心由高到低 D.从训练时睁眼过渡到闭眼 E.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到不注意下保持平衡
A.属于细胞内电位 B.膜外呈正电,膜内呈负电 C.数值接近K+平衡电位 D.数值接近Na+平衡地位 E.不同种类细胞数值不同
A.关节渗透 B.疼痛 C.捻发感 D.关节挛缩 E.无力
A.锐痛 B.绞痛 C.空痛 D.钝痛 E.灼痛
A.膝 B.髋 C.肩 D.腕与手指 E.颞颌关节
A.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B.每次都要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C.若无禁忌,应尽早进行 D.只做患侧,越多越好 E.肌肉有挛缩不宜进行
A.分水岭区失语综合征 B.皮质下失语综合征 C.轻度失语 D.外侧裂周失语综合征 E.重度失语
A.神经纤维轻度损伤 B.神经轴突严重破坏 C.神经纤维断裂 D.肌张力增高 E.神经实质无明显变化,传导功能异常
A.髂腰肌 B.臀大肌 C.臀中肌 D.股内收肌 E.股二头肌
A.离心收缩 B.向心收缩 C.等长收缩 D.静力收缩 E.等速离心收缩
A.不合作者 B.穿刺部位有感染者 C.有出血倾向者 D.局麻药过敏 E.三叉神经痛
A.鱼际肌萎缩 B.小鱼际与前臂内侧萎缩 C.尺神经爪形手 D.手内跗肌与前臂肌萎缩 E.尺神经支配的手内跗肌萎缩,不包括前臂内侧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E.6类
A.温热效应 B.神经效应 C.代谢效应 D.无热效应 E.机械效应
A.协同不良 B.辨距不良 C.眼震 D.意向震颤 E.跛行
A.亚红斑量 B.最小红斑量 C.中红斑量 D.强红斑量 E.超红斑量
A.患者伸肘,前臂旋后,检查者对患者肩关节的外展施加阻力 B.患者伸肘,前臂旋后,检查者对患者肩关节的前屈施加阻力 C.患者伸肘,前边旋前,检查者对患者肩关节的前屈施加阻力 D.患者屈肘,前臂旋后,检查者对患者肩关节的前屈施加阻力 E.患者屈肘,前臂旋后,检查者对患者肩关节的外旋施加阻力
A.肱二头肌腹向远端迁移 B.肘前窝痛 C.肱二头肌腹向近端前移 D.上肢侧面压痛 E.尖锐的牵涉痛达到上肢后面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E.0级
A.温热刺激 B.电刺激 C.声刺激 D.光刺激 E.机械刺激
A.女性24岁,每个月在右侧头部发生头痛,但有时转至左侧 B.女性66岁,过去无头痛史,现在有恒定的低度头痛,伴有全身肌肉关节痛 C.男性33岁,头痛已有15年,有时发生左眼的同侧偏侧上斜视,持续20分钟 D.女性16岁,右侧头痛,呕吐,持续24小时,均有规则地发生于月经期第1天 E.男性52岁,有30分钟单侧头痛以及眼睑下垂、meiosis与鼻漏,每日2次,每2或3年发作2个月,已有30年
A.肌肉被动拉伤 B.肌肉挫伤 C.肌肉拉伤 D.肌肉主动拉伤 E.肌肉痉挛
A.心理理论 B.情感理论 C.整合理论 D.行为理论 E.危机理论
A.绘画 B.磨砂板 C.套圈 D.下棋 E.折纸
A.电解作用 B.神经肌肉兴奋作用 C.内生热作用 D.机械振荡作用 E.促进维生素D形成
A.横管膜 B.肌膜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E.粗面内质网膜
A.视力正常但看不到东西 B.对所见物品不能分辨但用手触摸后则能回答 C.听力正常但听不出什么声音 D.不能按指令表演刷牙动作 E.不能阅读
A.空气污染 B.吸烟 C.呼吸系统反复感染 D.营养不良 E.遗传因素
A.音频或超声波治疗 B.低、中频电刺激 C.超短波、低频率磁场 D.紫外线治疗 E.温热疗法
A.加巴喷丁 B.静脉内给免疫球蛋白 C.去甲替林 D.控制血糖 E.抗生素
A.膀胱感觉缺失 B.逼尿肌不能收缩 C.膀胱顺应性下降 D.括约肌功能低下 E.排尿表现为反射性的
A.步幅较大,速度快,姿势美观 B.步行稳定,速度较慢,适用于道路不平,拥挤的场合 C.步行速度快,稳定性良好 D.步行速度较慢,但稳定性好,步态与正常步行相近 E.以上均不正确
A.1000~5000μm B.1000μm~760nm C.760~400nm D.5000~100000μm E.400~180nm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枕叶皮层 D.颞叶皮层 E.岛叶皮层
A.加粗笔 B.长臂洗澡刷 C.肥皂手套 D.鞋拔 E.吸管固定器
A.屈曲、内旋、内收 B.伸展、内旋、内收 C.屈曲、外旋、内收 D.伸展、外旋、内收 E.伸展、外旋、外展
A.给予交谈,倾听 B.认知障碍诊治仪ZM3.1游戏治疗 C.打沙袋宣泄 D.抑郁和止痛药物治疗 E.清浊音训练
A.弓背坐 B.剪刀步 C.非对称性姿势 D.肌张力低下 E.意向性震颤
A.心理调适期 B.心理退让期 C.心理休克期 D.心理冲击期 E.心理代偿期
A.放射平片 B.MRI C.CT D.EMG E.SSEP
A.≤11mm B.≤14mm C.≤15mm D.≤20mm E.≤10mm
A.2分 B.3分 C.4分 D.5分 E.6分
A.建立手术室的通风设备 B.获取臭氧过程应密闭 C.有条件时,可用还原剂中和残余的臭氧 D.术者经常性服用维生素E和维生素C,以提高机体抵抗臭氧损伤的能力 E.手术室应密闭防止臭氧外泄
A.详细询问疼痛的部位 B.发作时间,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 C.对既往治疗方法的疗效 D.加重或减轻的因素 E.以上各项都是
A.NSAIDs可缓解症状,停止疾病的发展 B.COX-2抑制剂比其他NSAIDs有效 C.与NSAIDs相比,柳氮磺胺嘧啶是较好的一线药物 D.间断用药与连续用药同样有效,副作用较少 E.吲哚美辛是可选用的NSAIDs
A.对尿失禁的治疗原则是促进膀胱贮尿功能 B.抑制膀胱收缩 C.增加膀胱出口部阻力 D.以上3项 E.以上均不对
A.肌凝蛋白 B.肌红蛋白 C.原肌凝蛋白 D.肌纤维蛋白 E.肌钙蛋白
A.皮肤 B.肌肉 C.骨髓 D.皮下组织 E.筋膜
A.胫骨在支撑相中期和末期前向行进不足 B.对侧步长延长 C.支撑相膝关节延迟屈曲 D.小腿三头肌无力 E.同侧足推进提前
A.使踝关节背伸、足内翻 B.使踝关节跖屈、足外翻 C.使踝关节跖屈、足内翻 D.使膝关节跖屈、踝关节屈曲 E.使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
A.C4 B.C5 C.C6 D.C7 E.C8
A.直流电疗法 B.间动电疗法 C.音频电疗法 D.电体操疗法 E.法拉弟电疗法
A.0.5~1小时 B.1~2小时 C.2~3小时 D.3~4小时 E.4~5小时
A.局部有色素沉着 B.瘢痕消失 C.瘢痕成熟,瘢痕变薄、变软 D.痂皮脱落 E.创面水疱消失,疼痛缓解
A.由易到难 B.由最稳定体位到最不稳定体位 C.支撑面由大到小 D.重心由低到高 E.以上均正确
A.体针 B.头针 C.水针 D.电针 E.秒针
A.举重 B.握力练习 C.引体向上 D.俯卧撑 E.慢跑
A.健康教育对于防止颈椎病复发十分重要 B.枕头要合适,最好置于枕后粗隆处以托起头 C.侧卧时枕头与肩同高 D.坐位时避免长期低头 E.行走时要抬头挺胸,两眼平视前方
A.控制血糖、血脂、血压 B.清洗足部皮肤常修剪趾甲 C.戒烟酒 D.穿合适鞋子 E.告诉糖尿病患者有并发糖尿病足的危险
A.球海绵体反射阳性 B.肌张力下降 C.出现病理征 D.损伤平面以下出现任何感觉功能 E.损伤平面以下出现任何运动功能
A.内脏绞痛 B.手术后疼痛 C.慢性钝痛 D.创伤性锐痛 E.晚期癌痛
A.脑血管意外和脑外伤造成的偏瘫 B.脊髓损伤造成的截瘫 C.截肢 D.帕金森氏病 E.脑瘫
A.火焰 B.电流 C.热水泥 D.化学物质 E.放射性物质
A.舌训练 B.冷刺激 C.热刺激 D.呼吸训练 E.下颌、面部及腮部训练
A.重度构音障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法和增强或替换交流系统的应用 B.重度构音障碍的首要训练项目为呼吸训练 C.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应主要加强训练强度 D.要考虑针对构音障碍的类型进行治疗 E.各构音器官的训练顺序为喉、腭和腭咽区、舌体、舌尖、唇、下颌运动、呼吸
A.早期发现 B.早期干预 C.早期治疗 D.早期确诊 E.早期手术(6个月之内)
A.肱二头肌 B.肱三头肌 C.肱肌 D.喙肱肌 E.肱桡肌
A.维持患者肢体功能 B.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支持 C.协助患者对功能障碍肢体的训练 D.防范并发症 E.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指导
A.肩关节内收内旋畸形 B.前臂旋前畸形 C.肘伸畸形 D.腕屈畸形 E.爪状畸形
A.肘屈90°的条件下,前臂可旋前、旋后 B.肘伸直,上肢可前屈90° C.肘伸直,肩前屈30°~90°时,前臂可旋前、旋后 D.肘伸直,上肢前平举及上举过头 E.手臂可触及腰骶部
A.一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 B.一侧鼻唇沟变浅,露齿口角偏向对侧 C.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 D.食物易滞留于患侧齿颊之间 E.伴有同侧面部感觉消失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退变性膝关节骨关节炎 C.大面积膝关节骨软骨坏死 D.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撕裂伤 E.创伤性骨关节炎
A.脊髓损伤 B.脑卒中 C.肿瘤 D.高血压 E.糖尿病
A.康复评定是功能评定 B.康复评定强调综合 C.康复评定需要跨学科 D.康复评定强调对患者的功能状况主观评估 E.康复评定是针对某单一器官功能的评估
A.目前症状 B.以往病史 C.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 D.营养状况 E.能否维持健康
A.射频热凝治疗使突出的髓核内形成多发孔道,便于臭氧在其中充分弥散并与髓核组织充分接触,所以椎间盘有效回缩更彻底 B.射频热凝导致突出物凝固、收缩,与受压神经根位置分离,利于臭氧在该处的存留 C.存留臭氧的氧化作用,可预防射频热凝后炎症的发生 D.射频热凝治疗使突出的髓核内形成多发孔道,便于臭氧在其中充分弥散并与髓核组织充分接触,所以椎间盘能完全回缩 E.存留臭氧的镇痛作用,可预防射频热凝后炎症的发生
A.内脏残疾 B.精神残疾 C.智力残疾 D.癌症残疾 E.言语残疾
A.严重颈椎失稳 B.椎间孔变形 C.脊髓严重受压 D.椎动脉扭曲 E.交感型颈椎病急性期
A.增强关节活动范围 B.增强肌力 C.增强耐力 D.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E.增加骨密度
A.在进行颈肩肌力训练的同时注意活动度的训练 B.可使用徒手体操、棍棒、哑铃等 C.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避免颈过伸、过屈及旋转的动作 D.肌力锻炼时建议使用等长收缩 E.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出现症状时也应坚持运动
A.起自锁骨下动脉 B.穿第7至第1颈椎横突孔 C.以枕骨大孔进入颅腔 D.入颅后,左、右椎动脉在脑桥与延髓交界处合成一条基底动脉 E.直接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
A.外展 B.外旋 C.后伸 D.内收 E.内旋
A.桡神经损伤 B.三角肌麻痹 C.臂丛神经损伤 D.肱骨中段骨折 E.偏瘫
A.前抽屉试验 B.Lachman试验 C.轴移试验 D.膝反射试验 E.后抽屉试验
A.谈话 B.书写 C.复述 D.阅读 E.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