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在混凝土浇筑后尽快抽管 B.初凝前抽管 C.初凝后、终凝前抽管 D.尽量不抽管
A.平面滑动法 B.概率分析法 C.摩擦圆法 D.条分法
A.库仑理论虽然有不够严密完整之处,但概念简单明了,适用范围较广 B.库仑理论较适用于黏性土,其重度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计算均接近于实际 C.库仑理论较适用于墙背为平面或接近平面的挡土墙 D.库仑理论较适用于刚性挡土墙
A.土体破裂面与水平填土表面夹角为(45°—φ/2) B.挡土墙墙背竖直、光滑 C.破裂面为圆弧 D.墙后填土产生刚性楔体整体滑动
A.主动土压力减小,被动土压力增大 B.主动土压力增大,被动土压力减小 C.主动土压力增大,被动土压力增大 D.主动土压力减小,被动土压力减小
A.对于土质边坡一般均采用直线滑动面法进行稳定性验算 B.对于较高的路堤边坡,可在边坡上设平台,并在平台上设排水沟,但填石路堤边坡上的平台可以不设排水沟 C.较高路堤边坡上的平台不设排水沟时,应将平台做成内侧倾斜的缓坡 D.采用渗水性较好的填料填筑浸淹路段的路堤时,其边坡应适当放缓
A.按墙高的0.4进行设计,筋长为3.2m B.按墙高的0.5进行设计,筋长为4.0m C.按墙高的0.6进行设计;筋长为4.8m D.按经验设计,至少达4.8m
A.外倾结构面的视倾角 B.45°+φ/2 C.上述A.B.两项中的较小值 D.岩体的等效内摩擦角
A.填土高度 B.填土的内摩擦角 C.填土对挡土墙背的摩擦角 D.填土的含水量
A.等效内摩擦角与岩体的坚硬程度及完整程度有关 B.φd与破裂角无关 C.用φd设计边坡时坡高应有一定的限制 D.φd取值应考虑时间效应因素
A.抗倾覆验算 B.地基承载力验算 C.地基变形验算 D.整体滑动验算
A.排水 B.削坡 C.反压 D.支挡
A.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标准组合 B.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但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组合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采用 C.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准永久组合,不计人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D.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准永久组合,并计人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A.使用年限不超过2年的边坡 B.使用年限不超过5年的边坡 C.使用年限不超过10年的边坡 D.使用年限不超过20年的边坡
A.γ1>γ2,φ1>φ2 B.γ1>γ2,φ1<φ2 C.γ1<γ2,φ1>φ2 D.γ1<γ2,φ1<φ2
A.a=25° B.a=29° C.a=31° D.a=33°
A.使泄水孔不被堵塞 B.墙后土的细颗粒不被带走 C.防止墙后产生静水压力 D.防止墙后产生动水压力
A.在任何情况下Ka都不可能大于Kn B.Ka和Kn都随内摩擦角φ的增大而减小 C.Ka和Kn互成倒数关系 D.Ka和Kn与黏聚力无关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A.岩质边坡为30m以下,土质边坡为20m以下 B.岩质边坡为30m以下,土质边坡为15m以下 C.岩质边坡为25m以下,土质边坡为15m以下 D.岩质边坡为25m以下,土质边坡为20m以下
A.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而且分项系数均为1.0 B.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而且分项系数均为1.0 C.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而且分项系数均为1.0 D.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而且分项系数均为1.0
A.支护结构超过最大承载能力 B.土体失稳 C.过大变形导致支护结构或基坑周边破坏 D.支护结构变形已妨碍地下结构施工
A.桩锚结构 B.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 C.悬臂式护坡桩 D.土钉支护
A.钢板桩所受的土压力更大,因为钢材的强度高于混凝土的强度 B.混凝土桩所受的土压力更大,因为混凝土桩的变形更小 C.钢板桩所受的土压力更大,因为钢板桩的变形(位移)比混凝土桩的更大 D.混凝土桩所受的土压力更大,因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小于钢材的弹性模量
A.一级 B.一级、二级 C.一级、二级、三级 D.所有等级
A.基坑底面以上 B.基坑底面以下 C.基坑底面处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A.土压力系数的计算方法 B.基坑开挖面以上的土压力分布图 C.基坑开挖面以下的主动土压力分布图 D.基坑开挖面以下的被动土压力分布图
A.可按当地可靠经验确定 B.对于碎石土和砂土,计算点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和以下时应区别对待 C.当计算出的基坑开挖面以上水平荷载标准值小于零时,应取为零 D.计算中使用的强度参数由直接剪切试验确定
A.1.2γo倍的主动土压力强度等于被动土压力强度 B.1.2γo倍的主动土压力之和等于被动土压力之和 C.1.2γo倍的主动土压力之和不超过被动土压力之和 D.对墙底的主动土压力矩的1.27倍不得超过被动土压力力矩
A.不同土类中的侧向土压力差异很大 B.土压力强度的大小与支护结构的刚度有关 C.土压力计算参数(γ、c、φ等)带有一定的随机性 D.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是随开挖过程逐步形成的,与其他施工效应无关
A.先开挖后支撑 B.先支撑后开挖 C.支撑与开挖同时 D.以上三者均可以
A.依据稳定条件确定即可 B.按抗管涌构造要求确定 C.近似按支护结构构造确定 D.按稳定条件计算,构造和抗渗核算
A.土钉全长 B.土钉滑动面以内长度 C.土钉滑动面以外长度 D.滑动面以内长度的一半与滑动面以外的全长
A.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基坑侧壁的锚杆应进行蠕变试验 B.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基坑侧壁的锚杆应进行蠕变试验 C.粉土层中的锚杆应进行蠕变试验 D.塑性指数大于17的黏性土层中的锚杆应进行蠕变试验
A.按有关施工验收标准对支护结构施工及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检验 B.对支护结构所使用的半成品按有关施工验收标准进行检验 C.对构件质量有怀疑的安全等级为一级的支护结构应进行质量检验 D.对构件质量有怀疑的安全等级为二、三级的支护结构应进行质量检验
A.槽壁稳定性及钢筋起吊能力 B.地下连续墙的周边长度 C.地下连续墙的深度 D.槽内注入泥浆的稠度
A.1 B.2 C.3 D.4
A.受力较大的且有代表性的部位 B.受力较大,施工方便的部位 C.受力较小的且有代表性的部位 D.受剪力较大,施工方便的部位
A.钢弦振动力 B.钢弦振动频率 C.钢弦所受静止土压力 D.钢弦所受饱和土压力
A.及时开挖、减少亮槽时间 B.减缓开挖时间 C.加强信息化施工 D.减缓降水速度
A.木模板 B.大模板 C.永久式模板 D.爬升模板
A.成倍的 B.成比例的 C.相同的 D.接近的
A.冷拉 B.预热 C.超张拉 D.加固
A.1/4 B.1/3 C.1/2 D.2/3
A.水泥土墙 B.地下连续墙 C.土钉墙 D.逆作拱墙
A.承担相邻部位主体结构的重量 B.承重情况视主体结构的形式而定 C.承重情况视主体结构的荷载传递路线而定 D.一般不承重
A.局部时差等于零的工作 B.总时差等于零的工作 C.工期最长的工作 D.工期最短的工作
A.少钻眼,多装药 B.多钻眼,少装药 C.多钻眼,多装药 D.少钻眼,少装药
A.钻孔倾斜 B.孔壁坍塌 C.地下水位变化 D.钻头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