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抑制心脏 B.急性肾功能衰竭 C.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D.心律失常 E.血压升高
A.静脉滴注 B.皮下注射 C.肌肉注射 D.口服稀释液 E.以上都不是
A.肾上腺素 B.异丙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多巴胺 E.去甲肾上腺素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多巴胺 E.异丙肾上腺素
A.多巴胺 B.异丙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麻黄碱 E.去甲肾上腺素
A.正性肌力作用 B.兴奋β受体 C.兴奋α受体 D.对心率的影响 E.被MAO和COMT灭活
A.激动β2受体 B.激动M胆碱受体 C.使心肌代谢产物增加 D.激动α2受体 E.以上都不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阿拉明 E.普萘洛尔
A.皮肤、粘膜血管收缩强 B.微弱收缩脑和肺血管 C.肾血管扩张 D.骨骼肌血管扩张 E.舒张冠状血管
A.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B.兴奋β2受体 C.抑制组胺等过敏介质释放 D.促进CAMP的产生 E.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
A.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缓慢、持久升高 B.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不变或稍下降 C.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脉压变小 D.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不明显,脉压增大 E.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A.血压过高 B.静滴部位出血坏死 C.心率紊乱 D.急性肾功能衰竭 E.突然停药引起血压下降
A.诱导肝药酶,使其代谢加快 B.受体敏感性下降 C.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递质排空 D.其代谢产物拮抗了麻黄碱的作用 E.麻黄碱被MAO和COMT破坏
A.不易产生快速耐受性 B.性质不稳定,口服无效 C.性质稳定,口服有效 D.具中枢抑制作用 E.作用快、强
A.麻黄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E.苯肾上腺素
A.激动瞳孔开大肌上的α-R B.阻断瞳孔括约肌上的M-R C.明显升高眼内压 D.可产生调节麻痹 E.可产生调节痉挛
A.松驰支气管平滑肌 B.激动β2-R C.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 D.促使ATP转变为CAMP E.抑制组胺等过敏性物质的释放
A.腹泻 B.中枢兴奋 C.直立性低血压 D.心动过速 E.脑血管意外
A.α-R阻断药 B.β-R激动药 C.神经节N受体激动药 D.神经节N受体阻断药 E.以上均不是
A.肾上腺素 B.异丙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麻黄碱
A.使局部血管收缩而止血 B.预防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C.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D.使局麻时间延长,减少吸收中毒 E.使局部血管扩张,使局麻药吸收加快
A.氯化钙 B.利多卡因 C.去甲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E.苯上肾腺素
A.为儿茶酚胺类药物 B.能激动α-R C.能增加心肌耗氧量 D.升高血压 E.在整体情况下心率会减慢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甲氧明 D.间羟胺 E.麻黄碱
A.麻黄碱 B.异丙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间羟胺 E.去甲肾上腺素
A.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B.甲亢 C.过敏性休克 D.心脏骤停 E.局部止血
A.麻黄碱 B.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阿托品 E.去甲肾上腺素
A.M-M B.零级 C.二级 D.一级 E.以上都不是
A.286nm B.250nm C.365nm D.265nm E.254nm
A.100级 B.10000级 C.50000级 D.100000级 E.10级
A.微孔滤膜 B.蜜丸 C.口服液 D.输液剂 E.脱脂棉
A.热压灭菌法 B.辐射灭菌法 C.紫外线灭菌法 D.火焰灭菌法 E.环氧乙烷灭菌法
A.1000个 B.5000个 C.10000个 D.100个 E.20000个
A.片剂 B.颗粒剂 C.口服液 D.胶囊剂 E.粉针剂
A.灭菌效力很强 B.不适用于手术器械及用具的灭菌 C.用湿饱和蒸汽杀灭微生物 D.大多数药剂宜采用热压灭菌 E.通常温度控制在160~170℃
A.干热空气灭菌 B.滤过除菌法 C.火焰灭菌法 D.热压灭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
A.F0=8 B.F0=8~12 C.F0=8~15 D.F0=20 E.F0=23
A.滤过除菌法 B.紫外线灭菌法 C.热压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干热空气灭菌法
A.5000个 B.100个 C.1000个 D.10000个 E.2000个
A.超滤 B.砂滤棒 C.C4垂熔玻璃滤器 D.聚氯乙烯滤器 E.0.65μm微孔滤膜
A.滤过除菌法 B.UV灭菌法 C.煤酚皂溶液灭菌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高速热风灭菌法
A.乙醇 B.过氧醋酸 C.甲醛 D.丙二醇 E.环氧乙烷
A.无菌操作 B.防腐 C.消毒 D.抑菌 E.灭菌
A.加压和减压滤过均可采用,但加压滤过较安全 B.滤材孔径在0.2μm以下,才可有效地阻挡微生物及芽胞的通过 C.本法同时除去一些微粒杂质 D.本法属物理灭菌法,可机械滤除活的或死的细菌 E.本法适用于多数药物溶液,但不适于生化制剂
A.t0.9 B.F值 C.1gD D.Z值 E.D值
A.20%乙醇 B.1%吐温-80 C.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D.30%甘油 E.苯甲酸
A.各国对药品卫生标准都作严格规定 B.药剂被微生物污染,可能使其全部变质、腐败,甚至失效,危害人体 C.我国《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对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作了严格规定 D.制药环境空气要进行净化处理 E.药剂的微生物污染主要由原料、辅料造成
A.粉针 B.糖浆剂 C.片剂 D.口服液 E.颗粒剂
A.对羟基苯甲酸 B.甲酚 C.山梨酸 D.苯甲酸钠 E.苯甲酸
A.0.5%~1.0% B.1%~3% C.0.2%~0.3% D.0.1%~0.25% E.0.01%~0.25%
A.聚乙烯类 B.聚山梨酯 C.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D.山梨酸钾 E.苯甲酸钠
A.熊胆眼药水 B.云南白药 C.伤湿止痛膏 D.参芍片 E.双黄连口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