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记名股票 B.不记名股票 C.有票面金额股票 D.无票面金额股票
A.部门平均利润 B.行业最低利润 C.社会平均利润 D.企业目标利润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A.财政部门 B.国家 C.社会 D.机关
A.经济 B.市场 C.社会 D.市场失灵
A.价格统计分析,是通过对价格指数变动的研究,分析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程度,以进一步说明价格变动的规律性及其合理状况 B.价格涨跌率是市场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幅度,通过涨跌率分析可以了解市场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 C.涨跌率=100%-价格指数 D.价格变动商品范围的分析能从广度上表明价格变动的普遍程度
A.3.2 B.13.9 C.23.6 D.34.4
A.人身保险 B.财产保险 C.信用保证保险 D.责任保险
A.统计工作 B.统计资料 C.统计学 D.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A.分项定率、分项扣除 B.统一定率、统一扣除、分项征收 C.统一定率、统一扣除、统一征收 D.分项定率、分项扣除、分项征收
A.周期性通货紧缩 B.外部影响性通货紧缩 C.结构性通货紧缩 D.收入分配性通货紧缩
A.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的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B.时间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叫做发展水平或时间数列水平 C.增长量是指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 D.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
A.差额法 B.比重法 C.简单法 D.加权法
A.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B.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加经济利益 D.代表企业所有者的权益
A.100%的就业水平 B.99%以上的就业水平 C.98%以上的就业水平 D.达到了某一社会认可的比率
A.个人所得税 B.中央企业所得税 C.城镇土地使用税 D.证券交易税
A.逐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 B.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C.增加国家物资储备 D.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投资的最低需要
A.企业行政管理费 B.原材料 C.燃料和动力费 D.计件工资支出
A.社会生产力 B.经济全球化 C.科学技术水平 D.综合国力
A.国家机关 B.交通运输辅助业 C.政党机关 D.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
A.离岸价格 B.到岸价格 C.成本加运费价格 D.装运港船上交货价格
A.金融产品 B.期货合约 C.实物商品 D.外汇
A.转账 B.现金付款 C.银行收款 D.银行付款
A.200 B.500 C.1500 D.12500
A.会计凭证 B.会计账簿 C.记账凭证 D.原始凭证
A.优先分配剩余资产 B.优先行使经营决策表决权 C.优先分配股息 D.股息率固定
A.实际成交价格 B.卖方要价 C.买方还价 D.合同价格
A.事业单位 B.国家 C.企业 D.财政部门
A.融资人 B.出资人 C.债权人 D.发起人
A.单式预算 B.复式预算 C.零基预算 D.增量预算
A.53200 B.61600 C.71200 D.79600
A.国有企业税后留用资金 B.事业单位通过市场取得的不体现政府职能的收入 C.财政专户利息 D.中央企业上缴利润
A.8.3 B.8.9 C.9.4 D.10.9
A.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B.可以选择其中一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C.可以选择任意两种以上的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D.可以选择人民币和其中一种外币共同作为记账本位币
A.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来反映 B.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表格来反映 C.能够明确地反映收支的结构性 D.能够反映经济建设工程效益的具体情况
A.全部资产减去全部收入后的净额 B.全部资产减去全部成本后的净额 C.全部资产减去全部利润后的净额 D.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A.国家 B.计划 C.财政 D.市场
A.8% B.10% C.12% D.16%
A.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家巨型企业控制一个行业的供给的市场结构 B.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折弯曲线 C.寡头市场上产量和价格决策的解是不确定的,尚未形成一套令人信服的均衡理论 D.当寡头垄断企业降价时,面临的是一条缺乏弹性的曲线,总收益会增加
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数)×100% B.结构相对指标=(总体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100% C.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100% D.强度相对指标=(某条件下的某一类指标数值/另一条件下的同类指标数值)×100%
A.直接标价法 B.交叉标价法 C.基础标价法 D.间接标价法
A.抑制该国出口规模 B.扩大该国进口规模 C.刺激该国出口规模 D.减少该国外汇储备
A.借方记录的内容 B.贷方记录的内容 C.账户记录的内容 D.账户余额所在的方向
A.统计对于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是具体通过社会现象的总体来实现的 B.统计标志是总体单位的某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总体单位是统计标志的直接承担者,统计标志始终依附于总体单位 C.变异是指可变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单位之间的差别 D.离散变量是指标志值可以分割为连续不为整数值的数量标志
A.8.25 B.7.79 C.6.93 D.6.81
A.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B.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指数 C.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D.工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指数
A.自动稳定机制 B.相机抉择机制 C.自动稳定机制和相机抉择机制 D.自动稳定机制和收入调节机制
A.区域分工 B.产品分工 C.劳动分工 D.市场分工
A.平均成本 B.边际成本 C.平均社会成本 D.边际社会成本
A.统计分组法 B.综合指标法 C.统计模型法 D.统计推断法
A.自然失业率 B.城镇失业率 C.城乡失业率 D.结构失业率
A.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 B.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C.修正后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D.短期总供给曲线
A.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向全社会提供的可供国内最终使用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B.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各个经济主体用于购买国内市场上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支付能力的总量 C.所谓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指两者绝对相等 D.经济学中的平衡是一种相对的平衡或大致的平衡,而不是指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绝对的相等
A.增值税 B.社会保障税 C.资本利得税 D.城乡维护建设税
A.生产车间的管理费用 B.厂部的管理费用 C.报废固定资产的清理费用 D.原材料的采购费用
A.全部资产数额 B.全部流动资产数额 C.对公司的出资额 D.持有公司股票的市值
A.9600 B.21600 C.22400 D.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