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口服吸收迅速 B.口服吸收完全 C.口服可以和静注取得同样生物效应 D.口服药物未经肝门脉吸收 E.属一室分布模型
A.单位时间内将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清除干净 B.药物的CL值与血药浓度有关 C.药物的CL值与消除速率有关 D.药物的CL值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E.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消除的百分率
A.药物消除量恒定 B.其血浆半衰期恒定 C.机体排泄及(或)代谢药物的能力已饱和 D.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按比例延长 E.消除速率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
A.血浆药物消除速率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B.机体内药物按恒比消除 C.时量曲线的量为对数时,其斜率的值为-k D.t1/2恒定 E.多次给药时AUC增加,Css和消除完毕时间不变
A.吸收与代谢平衡 B.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 C.单位时间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D.单位时间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 E.药物完全消除到零
A.药物的脂溶性 B.药物的解离度 C.体液的pH值 D.药酶的活性 E.药物与生物膜接触面积大小
A.Vd是表观数值,不是实际的体液间隔大小 B.Vd大的药,其血药浓度高 C.Vd小的药,其血药浓度高 D.可用Vd和血药浓度推算出体内总药量 E.也可用Vd计算出血浆达到某有效浓度时所需剂量
A.血浆浓度较小 B.血浆蛋白结合较少 C.组织内药物浓度较小 D.生物可用度较小 E.能达到的稳态血药浓度较低
A.0.05L B.2L C.5L D.20L E.200L
A.药物的稳态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B.药物的有效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C.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D.药物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的时间
A.药物被吸收一半所需的时间 B.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C.药物被破坏一半所需的时间 D.药物排出一半所需的时间 E.药物毒性减弱一半所需的时间
A.50%药物从体内排出所需要的时间 B.50%药物生物转化所需要的时间 C.药物从血浆中消失所需时间的一半 D.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E.药物作用强度减弱一半所需的时间
A.一般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量 B.一般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C.按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t1/2是固定的 D.tl/2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速度的快慢 E.t1/2可作为制定给药方案的依据
A.剂量 B.吸收速度 C.原血浆浓度 D.消除速度 E.给药的时间
A.0.693/k B.k/0.693 C.2.303/k D.k/2.303 E.k/2C0
A.随用药剂量而变 B.随给药途径而变 C.随血浆浓度而变 D.随给药次数而变 E.固定不变
A.1d B.3d C.6d D.12h E.以上都不是
A.1h B.1.5h C.2h D.3h E.4h
A.3h B.4h C.8h D.9h E.10h
A.10h左右 B.20h左右 C.1d左右 D.2d左右 E.5d左右
A.剂量大小 B.给药途径 C.给药次数 D.肝肾功能 E.给药速度
A.2~3个 B.4~5个 C.6~8个 D.9~11个 E.以上都不对
A.增加剂量能升高坪值 B.剂量大小可影响坪值到达时间 C.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到达坪值 D.定时恒量给药必须经4~6个半衰期才可到达坪值 E.定时恒量给药,达到坪值所需时间与其t1/2有关
A.药物作用最强 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完成 C.药物的消除过程正开始 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E.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
A.增加每次给药量 B.首次加倍 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D.缩短给药间隔 E.以上都不是
A.有效血浓度 B.稳态血浓度 C.峰浓度 D.阈浓度 E.中毒浓度
A.0.5~1d B.1.5~2.5d C.3~4d D.4~5d E.5~6d
A.2~3次 B.4~6次 C.7~9次 D.10~12次 E.13~15次
A.剂量大小 B.给药次数 C.半衰期 D.表观分布容积 E.生物利用度
A.约10h B.约20h C.约30h D.约40h E.50h
A.5~10h B.10~16h C.17~23h D.24~30h E.31~36h
A.静滴速度 B.溶液浓度 C.药物半衰期 D.药物体内分布 E.血浆蛋白结合量
A.要5个t1/2达到Css B.峰值(Cmax)与谷值(Cmin)波动之比与间隔时间t有关 C.t越短波动越小 D.药量不变,t越小可使达到Css时间越短 E.肌注时Cmax与Cmin的波动比静注时小
A.增加半倍 B.增加l倍 C.增加2倍 D.增加3倍 E.增加4倍
A.Dl是为加快达到Css、开始给药时采用的剂量 B.将第1个t1/2内静点药量的1.44倍在静脉滴注开始时推入静脉可立即达到Css C.按t1/2给药首剂加2倍,可迅速达到Css D.按t1/2给药首剂加倍,可迅速达到Css E.口服首次加倍的量
A.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2t1/2 B.首剂给2D,维持量为D/2t1/2 C.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t1/2 D.首剂给3D,维持量为D/2t1/2 E.首剂给2D,维持量为D/t1/2
A.每4h给药一次 B.每6h给药一次 C.每8h给药一次 D.每12h给药一次 E.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
A.当n=0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B.当n=l时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C.当n=1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D.当n=0时为一房室模型 E.当n=1时为二房室模型
A.药物血浆半衰期 B.药物剂量 C.药物吸收速度 D.药物排泄量 E.生物利用度
A.吸收快慢 B.作用强弱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转化速度 E.体内消除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