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法律事务部门 B.安全管理部门 C.综合办公室 D.总工程师
A.保证铁路正线、车站咽喉道岔的迅速行使 B.以最短的时间修复机车车辆,修复线路 C.减少事故对整个铁路运输的干扰和影响 D.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A.脾脏和眼睛 B.肺部和眼睛 C.眼睛和皮肤 D.心脏和皮肤
A.冲突 B.脱轨 C.伤害 D.追尾
A.吊钩 B.扎具 C.夹钳 D.吊环
A.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B.直线轨距标准规定为1435mm C.曲线线路轨距加宽限度:300m≤半径<350m,加宽5mm D.曲线线路轨距加宽限度:半径<500m,加宽15mm
A.5 B.7 C.9 D.11
A.30mA B.3A C.10A D.30A
A.基础原因 B.直接原因 C.间接原因 D.根本原因
A.操作时应控制拉值,不准超载 B.运转中不准将手伸入卷筒作清理工作,也不准进行维修 C.工作中禁止人员站在冷拉线的两端 D.用配重控制的设备,工作前要检查配重块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
A.上料口防护棚 B.超载限位装置 C.吊篮安全门 D.超高限位装置
A.仅适用于扑灭木材、棉麻等固体物质类火灾 B.仅适用于扑灭石油等液体类火灾 C.适用于扑灭木材、棉麻等固体物质类和石油等液体类火灾 D.不适用于扑灭木材、棉麻等固体物质类和石油等液体类火灾
A.送风→点燃火炬→送燃料 B.送风→送燃料→点燃火炬 C.点燃火炬→送风→送燃料 D.点燃火炬→送燃料→送风
A.间接 B.直接 C.指导性 D.指示性
A.列车理论速度 B.列车旅行速度 C.列车技术速度 D.列车最大安全速度
A.2-4 B.14-l6 C.4-6 D.18-24
A.不大于 B.不小于 C.不等于 D.大于
A.重复接地 B.PE线和PEN线应有防机械损伤措施 C.工作接地 D.保护导体截面面积合格
A.固定安全防护装置 B.联锁安全装置 C.控制安全装置 D.隔离安全装置
A.IT系统 B.TT系统 C.TN系统 D.IN系统
A.气液分离 B.冷却冷凝 C.热平衡 D.液体沸腾
A.信号检测 B.特征提取 C.状态识别 D.诊断决策
A.铁道部调度员 B.铁路局调度员 C.本区段列车调度员 D.本区段车站调度员
A.平均运行角速度 B.平均运行线速度 C.最小运行线速度 D.最大运行线速度
A.人员 B.车辆 C.道路 D.环境
A.略低于 B.等于 C.略高于 D.高于
A.1/3 B.2/3 C.1/4 D.3/4
A.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侧 B.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C.在冬季主导风向的上风侧 D.在冬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A.4500mm,4300mm B.4800mm,3400mm C.4500mm,3400mm D.4800mm,4300mm
A.感光式探测器 B.感烟式探测器 C.图像式探测器 D.光束式探测器
A.0.7 B.0.5 C.0.35 D.1
A.配置安全带 B.安装安全玻璃 C.设置安全门 D.提高操作稳定性
A.缓和照明 B.低压照明 C.高压照明 D.平光照明
A.火雷管 B.导火索 C.导爆管 D.电雷管
A.设置供操作人员上下使用的安全扶梯、爬梯或斜道 B.搭设完毕后无需检查验收,即可投入使用 C.在脚手架上同时进行多层作业的情况下,各作业层之间应设置可靠的防护棚,以防止上层坠物伤及下层作业人员 D.维修、加固
A.常压 B.高压 C.减压 D.高温高压
A.高压负荷开关 B.高压隔离开关 C.高压断路器 D.高压熔断器
A.10 B.17 C.24 D.36
A.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B.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C.施工组织总设计 D.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A.20 B.30 C.50 D.70
A.进行惰化防护 B.增加抑爆装置 C.缩小粉尘扩散范围 D.保证临界氧含量
A.长直线接大半径曲线 B.长直线接小半径曲线 C.缓坡 D.较大的竖曲线半径
A.气体灭火剂 B.泡沫灭火剂 C.水灭火剂 D.干粉灭火剂
A.临时挡土墙支撑 B.地下连续墙支护 C.挡土护坡桩与描杆结合支撑 D.挡土护坡桩支撑
A.10—35 B.20—40 C.35—50 D.20—50
A.五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 B.溶于水、乙醇 C.相对密度为0.88(水=1),2.77(空气=1) D.闪点为-11℃;爆炸极限为1.2%~8.0%
A.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 B.车辆上安装的气囊、安全带、配置的灭火器 C.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以及安全带、气囊等设施 D.车辆的定期检测、安装安全玻璃、防爆胎装置
A.2 B.4 C.6 D.8
A.静止部件 B.往复运动或滑动 C.飞出物 D.外旋转咬合
A.电磁辐射是一种能量辐射方式 B.电离辐射可对人体细胞产生电离作用,产生严重损害 C.非电离辐射对人体危害小,目前没有限值要求 D.屏蔽辐射源是预防电磁辐射的主要措施之一
A.引风机 B.排污阀或放水装置 C.单向截止阀 D.省煤器
A.200-400 B.100-500 C.300-700 D.500-1000
A.县级人民政府 B.当地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市级人民政府
A.软土 B.硬土 C.中性土 D.砂土
A.先用生石灰将泄漏的药液吸干,然后用碱水湿透污染处,用热水冲洗后再用冷水冲洗干净 B.先将氨水洒在污染处进行中和,也可用漂白粉或5倍水浸湿污染处,再用碱水浸湿,最后用热水和冷水各冲洗一次 C.可用漂白粉加5倍水浸湿污染处,然后再用水冲洗干净 D.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溶液浸湿污染处,再用水冲洗
A.5 B.10 C.15 D.20
A.24 B.30 C.28 D.40
A.反应釜 B.炉膛 C.锅炉房 D.地下室
A.边角地带 B.独立地带 C.偏僻地带 D.山沟里
A.35—51 B.40—65 C.48—70 D.51—70
A.二次爆炸 B.爆炸感应 C.气固两相流反应 D.爆炸上升
A.冷却 B.窒息 C.隔离 D.化学抑制
A.物理状态 B.燃烧环境 C.燃烧速度 D.化学组成
A.引起视力的明显下降;使人产生方向错觉 B.使人产生对温度的错觉;减弱被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 C.破坏暗适应,产生视觉后像;减弱被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 D.导致睫状肌萎缩,食欲下降;减弱被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
A.电弧烧伤 B.皮肤金属化 C.电烙印 D.电光眼
A.缓倾斜薄矿体 B.缓倾斜厚矿体 C.急倾斜薄矿体 D.急倾斜厚矿体
A.上水、点火升压、煮炉、烘炉、暖管与并汽 B.上水、烘炉、煮炉、点火升压、暖管与并汽 C.暖管与并汽、烘炉、煮炉、上水、点火升压 D.煮炉、烘炉、上水、点火升压、暖管与并汽
A.0.02% B.0.002% C.0.024% D.0.0024%
A.保护接地 B.工作接零 C.工作接地 D.保护接零
A.六棱柱 B.四棱柱 C.多棱柱 D.圆柱
A.第一类危险源 B.第二类危险源 C.第三类危险源 D.第四类危险源
A.基本原因一间接原因一直接原因一事故一伤害 B.间接原因一基本原因一直接原因一事故一伤害 C.基本原因一间接原因一直接原因一伤害一事故 D.直接原因一间接原因一基本原因一事故一伤害
A.企业将重大危险源锅炉、煤气传输管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登记备案 B.某烟花爆竹生产厂聘请安全评价机构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安全评价 C.民爆器材生产厂编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D.企业落实好土地规划
A.以整个厂区为一个评价单元 B.原料库、成品库为一个评价单元 C.筑药车间为一个评价单元 D.生产区和紧邻的半成品库为一个评价单元
A.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 B.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 C.不低于人民币150万元 D.不低于人民币200万元
A.非重大危险源 B.安全场所 C.事故隐患 D.重大危险源
A.设备准用制度 B.市场准入制度 C.关税制度 D.安全预案制度
A.竣工验收申请表 B.某监理公司出具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意见 C.建设项目安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D.承建单位甲级资质复印件
A.铁矿建设项目 B.煤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 C.啤酒厂建设项目 D.烟花爆竹生产建设项目
A.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 B.编制塔吊拆装专项施工方案 C.做边续墙施工作业时,发现护坡钢梁锚索松脱,钢梁变形。及时将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并向甲方报告 D.施工完成后,组织进行竣工验收
A.7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A.接班记录中无上班交班内容 B.当天班中检查的路线有变动 C.记录中有反应釜温度高,后经处理后正常。但是没有写明温度高到何种程度,无数值 D.填料记录为3次,间隔时间未写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