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可操作性 B.先进性 C.针对性 D.经济性
A.质量的隐蔽性 B.终检的局限性 C.评价方法的特殊性 D.质量波动大
A.工程设计阶段 B.施工控制阶段 C.工程勘察阶段 D.决策阶段
A.与环境的协调性 B.可靠性 C.经济性 D.安全性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A.坚持质量第一 B.坚持科学的职业道德规范 C.坚持质量标准 D.坚持预防为主
A.满足工程项目安全性的要求 B.满足业主所需功能和使用价值 C.满足项目与环境的协调性 D.考虑技术、经济、资源等因素的制约
A.资质证书类别和等级 B.设计任务 C.人员构成 D.管理层次
A.编制设计大纲 B.协助建设单位编制设计招标文件 C.组织对设计的咨询 D.编制监理规划
A.总体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B.总体设计、专业设计、施工图设计 C.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D.有案设计、专业设计、施工图设计
A.混凝土强度不足 B.斜孔、断桩 C.钢筋笼上浮 D.缩颈、堵管
A.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变化不会引起设计变更 B.任何设计变更均须报请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批 C.任何设计变更均必须得到建设单位同意并办理书面变更手续 D.设计变更主要在施工阶段出现,与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无关
A.质量第一、安全第一 B.进度第一、安全第一 C.效益第一、质量笫一 D.进度第一、效益第一
A.建设优质工程的情况 B.与拟建工程相似或接近的工程 C.质量保证措施的落实情况 D.在工程建设中是否具有良好的信誉
A.检查点 B.分项工程 C.检验批 D.控制点
A.负责组织专家评审,并负责整理评审报告 B.负责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察 C.控制修建性控规设计的进度 D.参加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等情况调查,对修建性控规设计进行质量跟踪,提出评估报告
A.流水施工 B.平行施工 C.依次施工 D.分别施工
A.实行包干奖励 B.尽可能降低成本 C.提高奖金数额 D.对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A.擅自变更设计或修改图纸进行施工 B.采用未经审查认可的代用材料 C.施工中出现质量缺陷的异常情况 D.隐蔽作业未经依法查验确认合格,而擅自封闭
A.旁站 B.巡视 C.平行检验 D.专检
A.审核计量作业人员的技术资格 B.检查计量作业人员的操作方法是否妥当 C.检查计量器具的标定证明文件 D.检查检测仪器的精确度是否符合要求
A.设置质量控制点 B.进行见证取样送检 C.做好作业技术交底 D.保证作业活动的效果与质量
A.完全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等距抽样 D.分层抽样
A.予以验收 B.重新进行验收 C.有条件验收 D.专门验收
A.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 B.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 C.总监理工程师 D.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
A.安全可靠 B.经济合理 C.满足建筑物的功能 D.注重结果
A.分层 B.等距 C.整群 D.成组
A.偶然性 B.系统性 C.不明 D.偶然性和系统性
A.CB/T19000-2000 B.GB/T19004-2000 C.CB/T19001-2000 D.GB/T19011
A.目标、方针与产品的符合性 B.满足质量要求和目标方面的有效性 C.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等 D.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标准
A.已出现不合格品 B.加工过于精细,不经济 C.生产过程处于正常稳定状态 D.过程能力不足
A.可判断产品质量全部合格 B.可判断产品质量基本合格 C.可判断产品质量部分合格 D.还须与标准规格比较才能确定产品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A.双峰型 B.缓坡型 C.孤岛型 D.折齿型
A.增值税、城乡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B.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C.营业税及所得税 D.增值税及所得税
A.内陆交货类 B.目的地交货类 C.装运港交货类 D.施工现场交货类
A.建设工程特点 B.建设程序 C.构成工程的成本 D.反映的物质消耗内容
A.建设工程环境 B.要素价格 C.建设工程条件 D.国家有关规定
A.50.00 B.90.00 C.137.25 D.165.24
A.专业工程 B.分部工程 C.分项工程 D.工程量清单
A.二次搬运费 B.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费 C.工程排污费 D.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工资
A.设计单位 B.施工单位的其他直接费 C.施工单位的间接费 D.建设单位的研究试验费
A.生产过程发生的全部费用 B.从开始使用至报废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总和 C.生产费用、使用费用及维护费用之和 D.产品存续期的总成本
A.投资前期 B.建设时期 C.营利期 D.生产经营期
A.160 B.200 C.230 D.240
A.人工费 B.材料费 C.企业管理费 D.施工机械使用费
A.负责货物装船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B.负责办理出口手续 C.负责提供有关装运单据 D.负责办理保险及支付保险费
A.8.06% B.8.66% C.9.34% D.9.49%
A.6.328 B.5.689 C.6.985 D.7.914
A.-45.84 B.-1.57 C.17.76 D.42.55
A.800 B.2400 C.3200 D.4000
A.系统分析 B.方法分析 C.技术分析 D.对功能与成本进行系统分析和不断创新
某项目,有甲、乙、丙、丁4个设计方案,通过专业人员测算和分析,4个方案功能得分和单方造价见下表。按照价值工程原理,应选择实施的方案是()。
A.甲方案,因为其功能得分最高 B.乙方案,因为其价值系数最低 C.丙方案,因为其价值系数最高 D.丁方案,因为其功能得分最低
A.①一②一③一⑤一⑥ B.①一②一⑤一⑥ C.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⑥ D.①一③一⑤一⑥一④
A.承包商漏算工程量 B.工程范围调整 C.工料机价格上涨 D.出现恶劣气候
A.7 B.8 C.10 D.14
A.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 B.能够满足招标文件中的实质性要求 C.投标价格低于成本 D.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
某建设项目选定项目投资、产品价格、产品成本和产量四个不确定性因素,各按±10%的变化幅度分析其对项目总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分析数据见下表。()
A.项目投资 B.产量 C.产品成本 D.产品价格
A.购买 B.受益 C.投入使用 D.核定资产
A.设计准备 B.设计任务书 C.初步设计 D.施工招标
A.提前交付 B.定额工期 C.计划工期 D.建设工期
A.总费用法 B.修正的总费用法 C.实际费用法 D.协商法
A.-36 B.32 C.40 D.41
A.当年内计息次数m大于1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计息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差距越小 C.当年内计息次数m等于1时,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 D.实际利率比名义利率更能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
A.审查承包商提交的进度计划,使承包商能在合理的状态下施工 B.建立图纸审查、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管理制度 C.对应急赶工给予优厚的赶工费用 D.推行CM承发包模式,并协调合同工期与进度计划之间的关系
A.编制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 B.审查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C.编制建设工程设计阶段工作计划 D.划分施工标段并编制相应的实施计划
A.审核设计单位分专业设计进度计划,编制设计总进度计划 B.审核项目总进度计划,编制工程项目年度计划 C.审核单位工程、分部工程进度计划,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 D.审核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交的进度计划,编制监理总进度计划及其分解计划
A.相邻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零 B.工作的自由时差为零 C.工作的总时差为零 D.节点最早时间等于最迟时
A.资源消耗量之和最小 B.持续时间之和最长 C.直接费用率之和最小 D.间接费用率之和最小
A.直接费减少,间接费增加 B.直接费增加,间接费减少 C.直接费和间接费均增加 D.直接费和间接费均减少
A.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差值 B.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搭接关系 C.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逻辑顺序 D.相邻两项工作的工艺间歇时间
A.直观地反映出建设工程的施工期限明确 B.反映出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劳动力的需求量 C.反映出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材料的需求量 D.反映出各项工作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A.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工作的机动时间为总时差 B.总时差为零,自由时差必定为零 C.自由时差为零,总时差必定为零 D.在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的前提下,工作的机动时间为自由时差
A.均为5 B.分别为6和5 C.均为6 D.分别为11和6
A.总时差等于自由时差 B.为关键工作 C.总时差为零 D.自由时差不超过总时差
A.工作间的时间间隔 B.工作之间的时距 C.工作的自由时差 D.工作间逻辑关系
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关键线路有()条。
A.2 B.3 C.4 D.5
A.合同条件 B.影响工期 C.施工方要求 D.实际情况
A.既不需要承担赶工费,也不需要向业主支付误期损失赔偿费 B.不仅应承担赶工费,还应向业主支付误期损失赔偿费 C.应承担赶工费,但不需要向业主支付误期损失赔偿费 D.不需要承担赶工费,但应向业主支付误期损失赔偿费
A.监督检查订货情况,协助办理有关事宜 B.确定物资供应分包方式及分包合同清单 C.拟定并签署物资供应合同 D.确定物资供应要求,并编制物资供应投标文件
A.应由施工单位承担责任,采取赶工措施加以弥补 B.不需监理工程师核查证实,直接纳入合同工期 C.施工单位提出延期申请经监理工程师核查证实后审批 D.经监理工程师核查证实后,其中一半时间应纳入合同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