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物体打击 B.高处坠落 C.坍塌 D.起重伤害
A.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B.轻重缓急统筹安排的原则 C.预防为主的原则 D.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可以只 B.不必 C.不能只 D.视情况是否
A.生产管理 B.横向纵向 C.纵向横向 D.直接间接
A.尽职尽责,措施完善 B.班前班后检查、评比 C.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 D.事事有人管
A.计划、组织、控制和反馈 B.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 C.决策、计划、实施和改进 D.计划、实施、评价和改进
A.所有生产经营单位 B.从业人超过300人的单位 C.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矿山和建筑施工单位 D.从业人超过200人的单位
A.实际操作演练法 B.讲授法 C.自学提高法 D.读书指导法
A.安全鉴定证 B.生产许可证 C.检验合格证 D.产品合格证
A.安全技术理论和事故案例 B.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操作 C.事故案例和实际操作 D.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
A.人身伤亡保险 B.职业伤亡保险 C.人身伤害保险 D.职业伤害保险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18个月
A.董事长 B.董事会 C.总经理 D.总经济师
A.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C.安全检查制度 D.安全操作规程
A、32;12 B、20;8 C、36;10 D、24;8
A.质量鉴定证管理 B.安全鉴定证管理 C.质量鉴定证验收 D.安全鉴定证验收
A.低成本高效益 B.低风险高收益 C.高成本高效益 D.高风险高收益
A.通行标志、禁止通行标志、提示标志和警告标志 B.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命令标志和提示标志 C.禁止标志、警告标志、通行标志和提示标志 D.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命令标志和通行标志
A.审定安全生产规划和计划,确定安全生产目标值。按照国家规定保证所需的经费,有计划地解决重大隐患和职业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B.主持召开企业定期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相应作出决策,组织实施 C.按国家规定,确定本单位安全工作机构和安技干部的编制 D.组织领导安全生产检查,落实整改措施,及时解决生产中不安全的问题
A.目标执行者根据规定标准自评 B.上级领导根据企业整体目标进行评价 C.首先是目标执行者根据规定标准自评,其次是上级领导以检查结果和目标卡片为依据,对目标执行者进行指导 D.上级领导对安全目标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追踪性评价
A.使用单位 B.设计单位 C.制造单位 D.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A.2003年4月16日 B.2003年4月27日 C.2004年1月1日 D.2003年11月1日
A.生产设备 B.安全设施 C.主体工程 D.项目图纸
A.6 B.10 C.12 D.18
A.卫生专篇 B.劳动专篇 C.安全专篇 D.培训专篇
A.当地职工平均工资18 B.本人工资20 C.当地职工平均工资22 D.本人工资16
A.安全总目标 B.安全分目标 C.安全子目标 D.目标体系
A.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局 B.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 C.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 D.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A.呼吸护具 B.听力护具 C.眼防护具 D.防坠落护具
A.总体,局部 B.定额,差额 C.差别,浮动 D.国际,国内
A.重要保障,事前 B.安全管理,安全生产 C.重要保障,安全生产 D.安全管理,事前
A.噪声 B.照明 C.电梯 D.压力管道
A.个体防护 B.消除危险源 C.限制危险物质 D.隔离
A.全面,48 B.三级,48 C.三级,24 D.三级,36
A.工伤保险的政策、法律、法规 B.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方法 C.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等 D.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A.消除危险源 B.设置薄弱环节 C.限制能量 D.隔离
A.负全面负责 B.负主要责任 C.不负责任 D.责任不明确
A.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B.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C.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D.设立专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A.矿山 B.交通运输 C.建筑施工 D.危险物品生产、经营
A.设备 B.从业人员 C.管理人员 D.技术人员
A.16学时 B.32学时 C.48学时 D.64学时
A.劳动者个人不缴费原则 B.根据责任大小进行赔偿的原则 C.损失补偿与事故预防及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D.强制实施原则
A.当地职工平均工资16 B.本人工资12 C.当地职工平均工资14 D.本人工资14
A.合资企业 B.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C.外资企业 D.国家机关
A.会修理保护品 B.会检查保护品的可靠性 C.会正确使用保护品 D.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A.复查整改落实情况 B.下达隐患整改意见和要求 C.实施安全检查 D.公示检查结果
A.不具体 B.不正确 C.正确 D.不完全
A.境内一切涉及特种作业的单位和特种作业人员 B.所属的一切涉及特种作业的单位 C.境内一切涉及特种作业的单位 D.境内所有特种作业人员
A.半年 B.1年 C.2年 D.2年
A.2年 B.1年 C.4年 D.5年
A.90,85,80,75 B.90,80,70,60 C.75,80,85,90 D.60,70,80,90
A.主要负责人再培训时间12小时 B.新上岗的安全科长培训时间40小时 C.新从业人员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45小时 D.安全科原岗位人员再培训时间16小时
A.仪器检查法 B.常规检查法 C.安全检查表法 D.设备和人员抽查法
A.l2O B.110 C.116 D.106
A.可能性与本质安全性 B.本质安全性与危险性 C.危险性与危险源 D.可能性与严重性
A.安全验收评价 B.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C.安全预评价 D.专项安全评价
A.竣工安全审查 B.专项安全评价 C.安全验收价 D.安全现状评价
A.督促整改措施的实施 B.危险识别与分析 C.编制评价报告 D.定性、定量评价
A.安全检查表法 B.系统危险性分析法 C.事件树分析法 D.作业安全分析法
A.最小割集是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最起码基本事件 B.顶上事件发生需要所有的基本事件都发生而后发生 C.故障树分析要求评价人员用“What²²²²²²if”提出问题 D.故障树分析要求评价人员对基本事件给出“0或1”
A.因果分析法 B.故障树分析法 C.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D.危险指数法
A.确定危险因素的种类和存在的部位 B.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 C.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建议 D.收集调查工程、系统的相关技术资料
A.起重机的电线老化,造成的触电伤害 B.员工在起重机操作室外不慎坠落 C.起重机的吊物坠落造成的伤害 D.起重机由于地基不稳突然倒塌造成的伤害
A.可靠性分析 B.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 C.LEC法 D.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A.X1X3 B.X2 C.X1X2X3 D.X1X2
A.结构重要度 B.事故百分比 C.临界重要度 D.关键重要度
A、事故的可能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1倍 B、事故的严重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1倍 C、事故严重性越大,危险就越大 D、当事故可能性不变时,危险与事故严重性有关
A.危险性预先分析 B.致命度分析 C.事故树分析法 D.意外事故分析
A.类比法分析法 B.对照、经验法类比法 C.直接法系统分析法 D.直观经验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法
A.设备 B.物质 C.工艺 D.单元
A.工作计划 B.安全责任制 C.领导值班制度 D.安全检查表
A.并联设计 B.串联设计 C.最坏情况设计 D.冗余设计
A.最高事件 B.最低事件 C.顶上事件 D.随机事件
A.人机工程 B.卫生工程 C.系统安全工程 D.管理工程
A.试生产正常运行投产 B.验收完成生产 C.验收完成投产 D.投人生产验收
A.0.15 B.0.005 C.0.05 D.0.06
A.可行性研究报告 B.建议书 C.施工图设计 D.设计说明书
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B.后者仅进行危险度分析 C.前者是定量分析,后者是定性分析 D.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