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分级、负责 B.统一、审察 C.分层、审察 D.统一、监管
A.最高管理者选择自己的空余时间 B.最高管理者依据自己预定的时间间隔 C.选择每次内部审核结束之后 D.选择每次接受外部审核之后
A.重点活动、测量 B.主要因素、考察 C.各种活动、考评 D.重大事故、测评
A.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 B.绩效测量与监测 C.记录和记录管理 D.运行控制
A.所辨识出的危险危害因素的数量 B.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素质 C.相关法律义务与职业安全健康方针要求 D.是否能够通过认证
A.程序文件 B.行政红头文件 C.手册 D.作业指导书
A.定期进行评审 B.规定保存期限 C.字迹清楚 D.便于查询
A.员工的能力和文化程度 B.员工的职责 C.员工所承受的风险 D.员工的年龄
A.不断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B.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C.不断纠正各类不符合 D.不断降低各类事故的风险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③⑥ D.①③②⑤④⑥
A.目标 B.管理方案 C.检查与评价 D.运行控制
A.文件编写 B.审核与管理评审 C.策划目标与管理方案 D.对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A.目标、岗位 B.计划、领导者 C.内容、步骤 D.目标、领导者
A.主持管理评审 B.实施内部审核 C.建立、实施与保持OSHMS D.编写体系文件
A.第二方审核旨在为用人单位的相关方提供信任的证据 B.第二方审核的主客双方不应有利益关联 C.认证审核属于第二方审核 D.第二方审核只能采用一般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准则
A.预案 B.记录 C.程序文件 D.计划
A.初始评审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提供基础 B.初始评审仅针对已有的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C.初始评审可以确定职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和各层次文件清单 D.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及所需遵守内容的确认,应在学习培训阶段解决,而非初始评审阶段
A.已有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B.程序及作业场所的条件和作业规程 C.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D.自身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A.改进与程序控制 B.评估与后果处理 C.审核与管理评审 D.评审与计划调整
A.职业安全健康监测计划 B.职业安全健康培训计划 C.应急预案与响应计划 D.员工参与的协商计划
A.常规与非常规活动 B.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C.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D.作业场所内所有的设备
A.动态循环、持续改进 B.持续改进、循序渐进 C.良性循环、系统观点 D.动态发展、系统观点
A.组建审核组 B.合同评审 C.制定审核计划 D.编制审核工作文件
A.运行控制 B.管理方案 C.初始评审 D.绩效测量
A.2 B.3 C.4 D.5
A.审核针对受审核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和实用性进行 B.按审核方与受审核方的关系,可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分为内部审核、外部审核及第三方审核三种 C.审核主要依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及其他审核准则进行 D.内部审核主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
A.合同评审 B.审核发证 C.审核现场调查 D.审核策划及准备
A.行业主管部门应定期对策划、实施过程进行评审 B.应在新的工程活动、引人新的建筑作业程序后系统地展开 C.对所评价的风险应按同样重要度对待,不应有所忽视 D.策划工作应定期或者及时开展
A.应以组织要求为框架,确保目标合理、可行 B.以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基础,确保其对企业安全方针的针对性和持续渐进性 C.考虑自身技术和财务能力以及整体经营上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要求,确保其可行性与实用性 D.目标应尽可能予以量化,并形成文件
A.“职业安全卫生”的英文译文为:Occupationa lhealth safety B.“安全生产”的英文译文为:Safety production C.“职业安全”的英文译文为:Occupational safety D.“劳动保护”的英文译文为:Labor protection
A.监测管理方案与运行标准的实施与符合情况 B.监测事故的发生情况 C.监测职业病的发病情况 D.监测体系的失效情况
A.认证的对象是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B.认证由认证机构既定的专职审核小组完成 C.认证过程需按照用人单位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D.认证的结果是用人单位取得国家统一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A.管理评审活动 B.机构与职责的确定 C.目标的制定与传达 D.审核活动
A.初始评审管理方案 B.教育培训文件控制 C.初始评审文件控制 D.绩效测量管理评审
A.能对人造成伤亡的因素 B.能够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C.能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D.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A.纠正与预防措施、持续改进 B.纠正措施、完善措施 C.预防措施、发展措施 D.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A.监督审核与管理 B.定期监察 C.跟踪验证措施的落实和有效性 D.自我考评与外部监察
A.取消该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B.遵照更改的文件化程序进行实施 C.记录所更改的文件化程序 D.按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对更改的文件化程序进行控制
A.普遍约束性 B.持续改进性 C.普遍适宜性 D.法定效应性
A.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 B.煤矿安全监察部门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国家特种作业管理部门
A.依法组织、协调重大、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B.指导并监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 C.起草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法律 D.监督检查各省、市、县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
A.每年 B.每月 C.每季度 D.每周
A.视时监察 B.实事监察 C.实时监察 D.内省监察
A.监督检查的目的是加大有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力度 B.行政许可制度是指对特种设备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和设备准用制度 C.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内容有行政许可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事故应对措施 D.建立应急处理机制是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
A.安全宣传标语 B.安全宣教挂图 C.安全警示标志 D.警示颜色
A.行为、技术 B.活动、文件 C.活动、制度 D.制度、技术
A.行为监察 B.技术监察 C.一般监察 D.专门监察
A.市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 B.监察机关的监督 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监督 D.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A.调查作业现场 B.发出《安全生产处罚决定书》 C.发出《安全生产监察指令书》 D.行为监察
A.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B.参加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 C.发现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有权制止并及时予以纠正。 D.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A.垂直管理、集中监察 B.横向管理、分级监察 C.垂直管理、分级监察 D.横向管理、集中监察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B.技术监督局 C.公安局 D.环保局
A.1999年6月1日 B.1999午7月31日 C.1998年12月31日 D.1999年12月30日
A.安全生产 B.安全技术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D.安全管理
A.法律 B.强制 C.约束 D.规范
A.企业管理者 B.现场作业人员 C.地方政府 D.用人单位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部 B.卫生部、国家标准委员会 C.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标准委员会
A.3 B.4 C.5 D.6
A.监督 B.统一监督 C.分级监督 D.专项监督
A.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B.坚持“安全第一,防范未然”的原则 C.坚持行为监察与文件监察相结合的原则 D.坚持表彰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A.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 B.各类人员是否进行生产技术安全教育培训 C.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是否合乎标准 D.事故的报告、登记、调查、处理是否合乎规定要求
A.发布安全生产信息 B.安全技术 C.安全教育培训 D.职业病管理
A.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B.公安部 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D.卫生部
A.制度、事故处理 B.行为、事故处理 C.实施、技术水平 D.技术水平、事故处理
A.随机性 B.特殊性 C.权威性 D.普遍性
A.2003年2月19日 B.2003年3月29日 C.2003年4月17日 D.2004年3月19日
A.在设计阶段采用措施消除机械危险的一种方法 B.在机械事故中,采用合理的处理方法 C.机械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D.采用本质安全的机械材料
A.接地 B.通风 C.防燥 D.防潮
A.在设计阶段采用措施消除机械危险的一种方法 B.设计者应保证机器发生事故时不出危险 C.把机器部件安置在不可够到的地方 D.车间内合理的布局
A.易燃、易爆炸 B.破裂 C.失效 D.漏氧气
A.上午8点到10点 B.下午2点到4点 C.上午8点到10点,下午2点到5点 D.上午10点到12点,下午5点到7点
A.人通过中间介质被带电体电击 B.人无意或有意与带电危险体接触 C.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D.正常工作中的触电事故
A.直接雷和间接雷 B.直击雷和雷电感应 C.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 D.直接雷击和间接雷击
A.屏蔽隔离 B.短路 C.封闭 D.远离
A.压伤 B.绞伤 C.灼伤和烫伤 D.工件的打伤
A.50 B.40 C.30 D.20
A.红色 B.蓝色 C.黄色 D.绿色
A.破裂漏气 B.火灾爆炸事故 C.燃烧 D.窒息事故
A.可以取代 B.不可取代 C.可设置可不设置 D.多余设置
A.相同 B.相反 C.相同或相反均可 D.没有要求
A.六棱柱 B.四棱柱 C.多棱柱 D.圆柱
A.只要是作业指挥人员发出 B.只要是直接作业人员发出 C.不论何人发出 D.只要是领导发出
A.圆周面正前方,避免侧面方向 B.侧面方向,避免圆周面正前方 C.最好侧面方向,其次圆周面方向 D.最好圆周面方向,其次侧面方向
A.没有安全员在场 B.机器在开动中 C.没有操作手册
A.固定式护罩 B.互锁式护罩 C.触摸式护罩
A.用夹钳取送模具 B.气锤开动前,先空锤试打 C.切断金属毛丕时轻击
A.断开电源,并在显眼处挂上”停机维修”标示牌,方可工作 B.将机器护罩拆除,方便修理 C.即可进行维修工作
A.0.5 B.0.7 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