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按爆炸性质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B.按爆炸速度,可分为轻爆、爆炸和爆轰; C.按爆炸反应物质分类,可分为纯组元可燃气体热分解爆炸、可燃气体混合物爆炸、可燃粉尘爆炸、可燃液体雾滴爆炸、可燃蒸气云爆炸; D.按爆炸固体成分,可分为金属粉尘、煤粉、塑料耪尘、有机物粉尘、纤维粉尘及农副产品谷物面粉等。
A.生产密闭化、自动化 B.生产的流水线作业 C.带防毒面具 D.安装防毒装置
A.防燥 B.防潮 C.禁止通风 D.保持通风
A.申请、注册、审查、发证; B申请、审查、发证、注册; C.申请、审查、注册、发证; D.申请、发证、审查、注册。
A.火灾、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 B.火灾、爆炸、中毒、腐蚀及污染环境; C.火灾、爆炸、感染、腐蚀及污染环境; D.火灾、失效、中毒、腐蚀及污染环境。
A.硝酸银比色法 B.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碳酸钙溶液 D.硫酸亚铁溶液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造血系统 D.循环系统
A.扑救液化气体类火灾时,应先扑灭火焰,然后采取堵漏措施 B.扑救爆炸物品火灾,需用沙土盖压; C.对于遇湿易燃物品火灾,应使用泡沫、酸碱等灭火剂扑救; D.扑救毒害品,腐蚀品的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
A.危险废物须装入编织袋后方可填埋; B.一般工业废物可以直接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 C.爆炸性物品的销毁可以采用爆炸法、烧毁法、熔融固化、化学分解法; D.有机过氧化物处理方法主要有分解、烧毁、溶解、填埋。
A.扩散迅速 B.经济损失大 C.人员伤亡多 D.社会影响大
A.审批制度 B.经营许可证制度 C.验收制度 D.检查制度
A.300kg和1000kg B.500kg和1500kg C.500kg和2000kg D.1000kg和2000kg
A.不得低于一级 B.不得低于二级 C.不得低于三级 D.为一级
A.盲板应有大的突耳并涂上特别颜色,用于挂牌编号和识别; B.凡在禁火区或抽插易燃易爆介质窗口或管道盲板时,应使用防爆工具和防爆灯具,在规定范围内严禁用火,作业中应有专人巡回检查及监护; C.设备经置换后,若需要进入其内部工作还必须再用空气置换惰性气体,以防止检修人员窒息; D.若置换介质的比重大于被置换介质的比重时,应由设备或管道最高点送入置换介质,由最低点排出被置换介质,取样点宜在顶部位置及宜产生死角的部位;
A.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并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B.在进入设备前60min必须取样分析,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氧含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2h各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撒出人员; C.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不大于12V,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D.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若需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内作业审批手续。
A.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B.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C.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D.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A.不溶于水 B.有强烈芳香味 C.无色透明 D.比水重
A.电动工具 B.气瓶 C.灭火器 D.机械工具
A.可燃气体的浓度; B.可燃气系的初始温度; C.火源能量; D.体系中惰性气体含量。
A.汽油 B.丙酮 C.酒精 D.苯
A.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经营场所应坐落在交通便利、便于疏散处; B.零售业务的店面经营面积(不含库房)应保持在60m2范围内,其店面内不得设有生活设施; C.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须经专业培训,才能取得上岗资格; D.经营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具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A.太阳镜 B.防护面罩 C.毛巾 D.防毒面具
A.徒手操作 B.把固态变成液态,以便易于处理 C.使用工具辅助操作,而不得用手 D.把固态粉碎
A.无机剧毒品 B.有机具毒品 C.无机毒害品 D.有机毒害品
A.易燃性 B.助燃性 C.刺激性 D.腐蚀性
A.取样要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要保留到动火作业结束; B.取样时间与动火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60min,如超过此间隔时间或动火停歇超过60min以上,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C.若有两种以上的混合可燃气体。应以爆炸下限低者为准; D.进入设备内动火,同时还需分析测定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02)中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氧含量应为18%~22%。
A.不得低于一级 B.不得低于二级 C.一级 D.三级
A.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 B.购买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 C.购买人员在其单位职务 D.所购剧毒化学品的用途
A.30℃ B.20℃ C.25℃ D.15℃
A.还原反应 B.熔化 C.蒸发 D.氧化分解
A.在禁火区进行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严格履行申请、审核和批准手续; B.动火作业人员在接到动火证后,要详细核对各项内容如发现不符合动火安全规定,有权拒绝动火,并向单位防火部门报告; C.动火地点或内容变更时,应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标明,否则也不得动火; D.高处进行动火作业和设备内动火作业时,除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外,还必须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和“设备内安全作业证”。
A.托运危险物品必须出示有关证明,到指定的铁路、交通、航运等部门办理手续; B.对于易燃易爆品,如氯酸钠、氯酸钾、黄磷及铁桶包装的一级易燃品等应选用铁底篷车装运; C.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机动车,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并悬挂“危险品”标志; D.蒸汽机车在调车作业中,对装载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些须挂不少于2节的隔离车,并严禁溜放。
A.无色无臭气体 B.溶于乙醇 C.可溶于水 D.溶于苯
A.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 B.立即用布抹干 C.尽快完成工作后,就医治疗 D.用碱清洁,再用水冲洗
A.滴氯霉素眼药水 B.用干净手帕擦试 C.用大量清水洗眼 D.用纱布包扎
A.易燃、有毒性 B.助燃性 C.刺激性 D.腐蚀性
A.固定动火区距可燃、易爆物质的堆场、仓库、贮罐及设备的距离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B.动火区若设在室内,应与防爆区隔开,不准有门窗串通。允许开的窗、门都要向外开,各种通道必须畅通; C.固定动火区周围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及其他可燃物质。少量的有盖桶装电石、乙炔气瓶等可以存放; D.动火区要有明显的标志。
A.治疗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设备控制/设备防护; B.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C.急救措施、防火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设备控制/设备防护; D.治疗措施、防火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A.500米 B.1000米 C.2000米 D.1500米
A.0.3-0.5 B.0.5-0.8 C.0.8-1.0 D.1.0-1.1
A.1 B.2 C.3 D.5
A.危险、警告、注意 B.警告、心必、禁止 C.红色、黄色、蓝色 D.红色、黄色、白色
A.隔离 B.分类 C.防震 D.密闭
A.动火作业 B.每日正常作业前 C.搬运危险化学品 D.车间或仓库全面通风
A.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和剧毒物品可以露天堆放; B.危险化学品必须贮存在经主管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 C.危险化学品贮存方式分为3种()隔离贮存、隔开贮存、分离贮存; D.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贮存,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贮存。
A.二氧化硫中毒 B.铅中毒 C.氯化苯中毒 D.一氧化碳中毒
A.化学性质相同而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 B.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 C.化学性质相同且灭火方法相同的化学物料; D.化学性质相抵触而灭火方法相同的化学物料。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A.安全技术说明书 B.请示报告 C.生产经营 D.许可证
A.白色粉末 B.黄色粉末 C.粉红色粉末 D.蓝色粉末
A.爆炸品 B.易燃液体 C.氧化剂 D.腐蚀品
A.18 B.21 C.30 D.15
A.腐蚀性的破坏作用; B.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C.造成火灾; D.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A.酸类 B.碱类 C.盐类 D.还原剂
A.严格管理 B.严格控制 C.严格检查 D.严格审批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A.1.5 B.2 C.1.8 D.2.2
A.季、年 B.年、季 C.季、两年 D.两季、年
A.隔离贮存 B.隔开贮存 C.分离贮存 D.混合贮存
A.《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B.《危险货物的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C.《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D.《化学危险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A.戒严 B.人员疏散 C.交通管制 D.交通分流
A.助燃性 B.刺激性 C.腐蚀性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A.刺激性 B.有毒 C.腐蚀性
A.易燃性液体 B.腐蚀性液体 C.还原剂
A.呼吸道损坏 B.视网膜损坏 C.接触性皮炎
A.氮气 B.一氧化碳 C.一氧化氮
A.汞 B.尘土 C.碳
A.氯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A.铺设耐酸防滑地面、排废水设施 B.饮食和吸烟 C.在溢出有毒烟气区间配置抽风装置
A.不得同时存放酸与碱 B.同时存放酸与碱 C.任意存放各类化学品
A.有害气体 B.噪音 C.高频电磁波
A.青光眼 B.前臂痉挛 C.皮肤炎
A.预防药剂 B.个人防护用品 C.保健品
A.发布新闻信息 B.紧急疏散 C.减少噪声
A.电表 B.指示灯 C.避雷设备
A.地面空旷 B.在专用的密闭喷涂室内 C.无具体要求
A.照明不良 B.设备布局不合理 C.以上两者都是
A.铺设耐酸防滑地面,排废水设施 B.饮食和吸烟 C.在溢出有毒烟气区配置抽风装置
A.湿布擦 B.吸尘机吸 C.用压缩空气吹风机吹走
A.影响 B.污染 C.破坏
A.商标 B.标志 C.颜色
A.文化知识 B.礼仪常识 C.化学品专业知识
A.集中 B.稳定 C.撤离
A.泄压 B.防火 C.防爆 D.防哂
A.锈蚀 B.产生火花 C.折断
A.爆炸品 B.棉料 C.塑胶料
A.外开式B.内开式C.都可以
A.劳动保护用品 B.安全检测仪器 C.手提消防器材
A.严禁携带香烟 B.严禁吸烟和明火 C.严禁逗留
A.合成纤维工作服 B.防油污工作服 C.含金属纤维的棉布工作服
A.某单位单台液氨储罐储量在5吨以上 B.某单位单台液氨储罐储量在20吨以上 C.某单位液氨总储量在20吨以上
A.氯、氯乙烯、联苯、氟、液化石油气 B.乙烷、乙炔、二氧化氨、丙烯脯、乙醚 C.硫酸、盐酸、硝酸、硫化氢、一氧化碳
A.遇火、遇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的 B.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的 C.遇潮能发生化学反应的 D.遇火、热、潮能引起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
A.65%~75% B.15%~25%. C.35%~50%
A.小 B.大 C.不一定
A.4 B.5 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