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行政指导属于“积极行政”范畴,它的出现标志着现代行政管理的民主化 B.没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不属于我国司法审查的受案范围 C.行政指导不具有强制力,但能够直接产生行政法律后果 D.行政指导是对传统依法行政的有效补充
A.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 B.行政法的作用 C.行政法规范的性质 D.行政法的内容
A.行政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B.比例原则是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子原则 C.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D.法律保留原则是行政合理性原则的重要内容
A.一般情况下,行政机构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对外行使行政权 B.行政机构依照法定授权,方能成为行政主体 C.行政机构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 D.行政机构在法定授权范围内行使行政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A.按照国外传统行政法理论,若反射利益受到侵害,公民个人无权请求救济 B.现代行政法理论往往通过法律解释的方式来扩大反射性利益的范围,缩小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从而保障行政相对人权益 C.反射性利益与法律上的利益的二分论是以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二元论为前提的 D.过分强调反射性利益和法律上的利益的二分论不利于保护行政相对方的诉讼利益
A.某地发生洪灾,民政局向灾民发放方便面和帐篷 B.人民解放军在东海岸举行军事演习 C.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各国 D.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法官职业道德规范
A.行政行为适用与效力作用的对象的范围 B.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 C.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方的利益影响 D.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
A.行政立法属于从属性立法 B.行政立法的稳定性比权力机关立法的稳定性强 C.行政立法的程序比较简单、灵活 D.行政立法并非都是行政机关固有的权力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最高人民法院
A.行政征收 B.行政征用 C.行政征购 D.行政没收
A.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 C.地方政府规章 D.国务院决定
A.免予处罚 B.减轻处罚 C.不予处罚 D.从轻处罚
A.行政强制是一种具有可诉性的单方行政行为 B.强制收购是一种即时性强制措施 C.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收缴滞纳金是一种执行性强制措施 D.行政强制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预防或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或继续
A.专家咨询制度 B.表明身份制度 C.时限、时效制度 D.救济程序的告知制度
A.复议机关只能为A市土地管理局 B.若刘某撤回复议申请,则无权再提起行政诉讼 C.刘某有权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复议 D.若复议机关维持了某县土地管理局的决定,则刘某无权再提起行政诉讼
A.所有的行政合同都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能生效 B.某市公安局和某旅行社签订的旅游合同属于行政合同 C.行政合同以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 D.行政合同履行过程中,行政主体可以无条件单方面解除合同
A.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和行政相对方的行政违法 B.实质性行政违法和形式性行政违法 C.内部行政违法和外部行政违法 D.作为行政违法和不作为行政违法
A.基层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A.即时性强制措施 B.执行性强制措施 C.行政诉讼强制措施 D.行政保全
A.程序公正原则 B.相对人参与的原则 C.效率原则 D.程序公开原则
A.危险责任原则 B.公务过错归责原则 C.过错归责原则 D.违法归责原则
A.行政复议受案范围比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小 B.公务员对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处分不服的,可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C.行政复议法律关系只是一种行政实体法律关系 D.复议当事人在行政复议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A.确定力 B.公定力 C.拘束力 D.执行力
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扩大了我国司法审查的受案范围 B.我国司法审查的受案范围,是采取概括式和列举式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的 C.《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抽象行政行为也纳入了司法审查的范围 D.《行政诉讼法》将我国司法审查的受案范围界定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
A.人民法院应该无条件地适用规章 B.人民法院认为规章为违反上位法,可以宣布该规章无效 C.人民法院不能在裁判文书中直接援引合法有效规章作为裁判依据 D.人民法院对规章行使间接审查权
A.国务院办公厅 B.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A.变更判决 B.履行判决 C.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D.撤消判决
A.该组织 B.该组织的上一级组织 C.委托的行政机关 D.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A.杭州市西湖区基层人民法院 B.武汉市江夏区基层人民法院 C.广州市天河区基层人民法院 D.南京市鼓楼区基层人民法院
A.听证程序的适用以当事人申请为前提 B.听证会一律公开举行 C.听证会中出示的材料、当事人陈述以及辩论过程,应当制作笔录 D.《行政处罚法》规定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是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