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牙源性角化嚢肿 B.甲状舌管囊肿 C.含牙囊种 D.鳃裂囊肿 E.黏液囊肿
A.多见于中、老年人 B.病变进展较平稳 C.龋洞内腐质湿软 D.龋坏牙本质着色深 E.进展与全身情况无关
A.一般发生在恒牙 B.氟牙症的釉质硬度增加 C.氟牙症常发生在同一时期萌出的同名牙上 D.釉质上有白垩色到褐色的斑块 E.机体对氟化物的感受性存在个体差异
A.下颌第一前磨牙 B.下颌第二前磨牙 C.上颌第二前磨牙 D.上颌第一磨牙 E.下颌第一磨牙
A.1周 B.2周 C.3周 D.6个月 E.1~3个月
A.倒凹固位应做于龈轴和(切)轴线角处 B.倒凹固位应做于近中轴和远中轴线角处 C.近远中壁和釉柱垂直 D.对抗力形要求高 E.洞壁与轴壁平行
A.不对称骨折 B.LeFortⅠ型骨折 C.LeFortⅡ型骨折 D.LeFortⅢ型骨折 E.纵形骨折
A.异烟肼(INH) B.链霉素(SM) C.利福平(RFP) D.吡嗪酰胺(PZA) E.乙胺丁醇(EMB)
A.尽量保留,以减轻可能的畸形 B.尽量去除创缘不齐的组织,使缝合美观 C.只要有异物污染均切除,以减少感染机会 D.离体的组织均应遗弃 E.口腔黏膜弹性大,不必过于强调保留
A.拔出注射针,重新注射 B.退出1.0cm,加大进针角度 C.退出1.0cm,减小进针角度 D.退至黏膜下,加大进针角度 E.退至黏膜下,减小进针角度
A.有无疼痛及疼痛程度 B.复发史 C.自限性 D.全身因素 E.好发部位
A.阻生智齿大部分位于下颌支内 B.阻生智齿的长轴向近中倾斜 C.阻生智齿的最高点低于平面 D.阻生智齿的最高点高于第二磨牙颈部 E.阻生智齿偏向正常牙列中线的颊侧
A.成釉细胞瘤 B.多形性腺瘤 C.血管瘤 D.角化囊肿 E.淋巴管瘤
A.颊 B.腭弓 C.硬腭 D.软腭 E.舌缘
A.1~3天 B.4~9天 C.2周 D.1个月 E.2个月
A.患者唇高过长,人中嵴、唇峰消失 B.患侧上唇鼻底至唇红缘完全裂开 C.患侧可有不同程度的牙槽突裂 D.患侧鼻翼扁平、鼻孔宽大 E.鼻尖及鼻小柱偏向患侧
A.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B.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C.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D.流行性腮腺炎 E.腮腺良性肥大
A.右下第二磨牙根管治疗 B.保持口腔卫生 C.口服抗生素即可 D.用生理盐水冲洗拔牙窝即可 E.对拔牙窝彻底清创后,以碘仿纱条填塞,隔离外界刺激
A.不偏,下颌前伸 B.偏向患侧,前牙对刃 C.偏向患侧,前牙反 D.偏向健侧,患侧后牙反 E.偏向健侧,健侧后牙反
A.普氏菌 B.梭形杆菌 C.弯曲菌 D.放线菌 E.链球菌
A.三角嵴 B.边缘嵴 C.牙尖嵴 D.斜嵴 E.斜轴嵴
A.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B.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C.下颌支的后缘 D.咬肌的前缘 E.咬肌的后缘
女性,45岁。因左侧面颊部皮肤及左侧舌部黏膜发红、起疱二天,伴剧痛来诊。查体:体温 38.5℃,左侧面部皮肤及左侧舌背、颊黏膜可见粟粒大小的密集成片的透明水疱,周围皮肤黏膜可见充血性红斑。化验:WBC7.8×109/L,中性 62%,淋巴34%。拟诊断为带状疱疹。
A.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无环鸟苷等 B.注射聚肌胞 C.维生素B12500μg+维生素B1100mg肌内注射隔日一次 D.皮肤病损涂炉甘石洗液 E.口腔局部封闭地塞米松+普鲁卡因
A.浓度越高越好 B.500mg/kg较为合适 C.城市和农村使用含氟牙膏浓度应该不同 D.选用市售1000mg/kg的含氟牙膏即可 E.儿童最好不使用含氟牙膏
A.淋巴细胞浸润 B.小叶轮廓仍保留 C.形成上皮岛 D.病变常从小叶周边开始 E.导管增生扩张
A.有牙髓刺激性 B.为温度良导体 C.具有收缩性 D.具有微渗漏 E.其中的汞有一定毒性
A.舌侧缘 B.舌尖 C.舌背 D.舌腹 E.舌根
A.切口部位应尽可能隐蔽 B.切开位置应在脓肿的重力低位 C.切口长度应尽可能小 D.颜面部应尽量沿皮纹切开 E.勿损伤重要解剖结构
A.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B.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主观想象的反映 D.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E.心理是想什么就反映什么
A.抑郁症 B.消化性溃疡 C.精神分裂症 D.大叶性肺炎 E.精神发育迟滞
A.观察法 B.会谈法 C.前瞻法 D.作品分析法 E.心理测验法
A.智力测验 B.人格测测 C.性格测验 D.评定量表 E.投射测验
A.3岁前 B.4岁前 C.5岁前 D.6岁前 E.7岁前
A.尊重病人的理性决定 B.履行帮助、劝导,甚至限制患者的选择 C.提供正确、易于理解、适量、有利于增强病人信心的信息 D.当患者的自主选择有可能危及生命时,劝导病人作出最佳选择 E.当患者的自主选择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仅仅履行对患者的义务
A.变异系数 B.标准误 C.标准差 D.均数 E.全距
A.普通线图 B.直条图 C.直方图 D.圆图 E.散点图
A.准予注册手续 B.中止注册手续 C.重新注册手续 D.变更注册手续 E.注销注册手续
A.科学、合理用血 B.安全、科学用血 C.合理、安全用血 D.合理、卫生用血 E.科学、卫生用血
A.菌丝和孢子 B.梭状杆菌和螺旋体 C.病毒水疱和包涵体 D.大量细菌及白细胞 E.分枝杆菌
A.少量牙骨质覆盖在牙釉质表面 B.多量牙骨质覆盖在牙釉质表面 C.牙釉质与牙骨质端端相接 D.牙釉质与牙骨质分离 E.以上都不是
A.左右对称同期萌出 B.下颌牙比上颌同名牙萌出早 C.女性萌出早于男性 D.最早萌出的乳牙是上颌乳中切牙 E.最早萌出的恒牙是下颌第一磨牙
A.3mm以内 B.4mm左右 C.5mm左右 D.6mm左右 E.7mm以上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PP D.生物素 E.泛酸
A.维生素C B.锌制剂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D.活血化瘀中药制剂 E.生肌散
A.90分钟以内 B.100分钟以内 C.2小时以内 D.3小时以内 E.4小时以内
A.持久的抗菌作用 B.不具X线阻射性 C.有一定的体积收缩 D.操作简便但不能取出 E.对根尖周组织无刺激
A.牙齿颜色正常 B.患牙叩诊剧痛 C.牙冠变粉红色 D.电活力测试无反应 E.牙髓冷热测试正常
A.深牙周袋 B.牙髓炎 C.菌血症 D.邻近间隙感染 E.上颌窦感染
A.正中和非正中均有创伤,应先调正中 B.保持牙齿的生理外形和牙尖切割功能 C.保持正中时正常的颌间垂直距离 D.调磨时应注意不断滴水冷却 E.一次应多调磨几个牙
A.2~3岁 B.3~4岁 C.5~6岁 D.7~8岁 E.9~10岁
A.金属器械 B.棉球敷料 C.明胶海绵 D.玻璃制品 E.插入针头排气的瓶装液体
A.腭侧牙龈感觉丧失后 B.颊侧牙龈感觉丧失后 C.颊黏膜感觉丧失后 D.上唇感觉丧失后 E.软腭感觉丧失后
A.LeFortⅠ型骨折 B.LeFortⅡ型骨折 C.LeFortⅢ型骨折 D.颧骨骨折 E.颧弓骨折
A.甲状舌管囊肿 B.舌下腺囊肿 C.唾液腺囊肿 D.皮脂腺囊肿 E.根端囊肿
A.海绵状血管瘤 B.囊性水瘤 C.牙龈瘤 D.成釉细胞瘤 E.蔓状血管瘤
A.单纯B超 B.核素扫描 C.增强CT D.PET E.ECT
A.面嵌体 B.邻嵌体 C.颈部嵌体 D.邻舌嵌体 E.高嵌体
A.溶解性能 B.机械性能 C.物理性能 D.化学性能 E.生物性能
A.关节器质性改变 B.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C.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D.关节盘后区损伤 E.翼外肌痉挛
A.没有角化层 B.血管丰富 C.无黏膜下层 D.缺乏颗粒层 E.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
A.牙骨质 B.牙本质 C.牙釉质 D.低密度牙髓影 E.圆形密度低的牙囊影
A.A-B-C-D-E B.A-B-C-E-D C.A-B-D-C-E D.A-B-E-D-C E.A-B-D-E-C
A.正中位 B.下颌息止颌位 C.正中关系 D.肌位 E.下颌后退接触位
A.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降低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C.降低底物的能量水平 D.向反应体系提供能量 E.提高产量物的能量水平
A.新斯的明 B.去甲肾上腺素 C.加兰他敏 D.阿托品 E.毛果芸香碱
A.洞壁牙体组织的颜色深浅 B.洞壁牙体组织的硬度 C.洞底的位置 D.预计剩余牙体组织的多少 E.患者的敏感程度
A.低于10℃或高于30℃的温度 B.低于10℃或高于40℃的温度 C.低于20℃或高于50℃的温度 D.低于20℃或高于40℃的温度 E.低于10℃或高于60℃的温度
A.30~40分钟 B.24~48小时 C.3天 D.15天 E.1个月
A.中龋 B.浅龋 C.意外穿髓 D.去腐未净穿髓 E.可复性牙髓炎
A.急性浆液性牙髓炎 B.急性化脓性牙髓炎 C.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D.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E.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A.深龋洞已穿髓 B.X线片根尖周透射区 C.叩痛(+)、Ⅰ度松动 D.热测出现迟缓反应 E.患牙咬物不适
A.牙髓活力正常 B.叩诊无异样反应 C.根尖周扪诊疼痛 D.根管内溢出黄色清亮液体 E.X线片见牙根吸收
A.龈出血 B.龈肿胀 C.形成真性牙周袋 D.牙不松动 E.无牙槽骨吸收
A.多发生于青少年男生 B.早期口腔不清洁 C.好发于第一磨牙和上下切牙 D.牙槽骨水平吸收 E.以父系遗传较多
A.0° B.30° C.45° D.80° E.90°
A.4~6个月 B.8~10个月 C.1年 D.2~3年 E.6~7年
A.恒尖牙异位萌出 B.恒侧切牙异位萌出 C.恒中切牙异位萌出 D.第一前磨牙异位萌出 E.第二前磨牙异位萌出
A.丁卡因 B.布比卡因 C.利多卡因 D.普鲁卡因 E.阿替卡因
A.远中牙槽嵴 B.近中牙槽嵴 C.第二、三磨牙之间 D.颊侧骨板 E.腭侧骨板
A.48小时 B.72小时 C.5天 D.7~10天 E.无需抽除
A.面部潮红 B.眼结膜充血 C.表情肌不自主痉挛 D.咬唇、伸舌 E.用力揉搓面部
A.很低 B.低 C.中 D.高 E.很高
A.牙周炎 B.牙隐裂 C.牙震荡 D.重度磨损 E.咬合创伤
A.塑化术 B.干髓术 C.盖髄术 D.活髄切断术 E.牙髄摘除术
A.脑震荡 B.颅内血肿 C.脑脊液漏 D.颅底骨折 E.脑挫裂伤
A.心理治疗 B.自我治疗 C.药物治疗 D.外科介入治疗 E.暂观察
A.由于窝洞较深,洞壁不必修直 B.为避免穿髓,可保留少量软化牙本质 C.用大球钻以先中央后四周的方式逐步去除腐质 D.可疑有牙髓暴露而又不能肯定时应做安抚治疗观察 E.接近髓角时,如患者特别敏感,应注意检查有无牙髓暴露
A.直接盖髓术 B.间接盖髓术 C.活髄切断术 D.干髓术 E.根管治疗
A.充填时未垫底 B.备洞时产热过多 C.深龋使用刺激性较强的消毒药物 D.充填时接触点恢复不良 E.备洞时意外穿髓
A.边缘性龈炎 B.牙间乳头炎 C.青春期龈炎 D.青少年牙周炎 E.急性坏死性龈炎
A.根管 B.副根管 C.根管侧支 D.管间侧支 E.根尖分歧
A.公益原则 B.公正原则 C.有利原则 D.不伤害原则 E.经济价值原则
A.青少年牙周炎 B.成人牙周炎 C.牙髓牙周联合病变 D.牙周脓肿 E.牙周创伤
A.叩诊 B.查松动度 C.温度测验 D.X线片检查 E.牙周袋探诊
A.拇指、示指夹住做提拉式扪诊 B.示指、中指、环指做平触扪诊 C.拇指、示指相对触诊扪诊 D.拇指扪诊 E.双合诊
A.2%含肾上腺素普鲁卡因 B.2%利多卡因 C.2%丁卡因 D.2%布比卡因 E.2%普鲁卡因
A.缝合拔牙创 B.咬除根间隔 C.碘仿纱布覆盖 D.明胶海绵覆盖 E.任其吸收
患者40岁,右下颌剧烈牙痛并放射至耳颞部,同侧面颊部明显红肿、疼痛、下唇麻木、张口受限5日。体温39.6℃,右下颌体、颊部弥漫性红肿,触痛明显,张口2cm,残根,叩痛明显,松动Ⅱ度,龈袋溢脓,白细胞总数18×109/L,中性粒细胞90%。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B.颊间隙感染 C.咬肌间隙感染 D.边缘性骨髓炎 E.中央性骨髓炎
A.淋巴管瘤 B.舌下腺囊肿口外型 C.下颌下腺囊肿 D.海绵状血管瘤 E.皮样囊肿
A.因左舌下腺嚢肿口外型口外部分未处理所致 B.因左颌下腺导管结石所致 C.因前日术中误结扎左颌下腺导管所致 D.左颌下淋巴结反应性肿胀 E.因急性左颌下腺炎症所致
A.藻酸盐印模材料 B.硅橡胶印模材料 C.琼脂印模材料 D.印模膏 E.印模石膏
A.急性牙髓炎 B.创伤性尖周炎 C.牙龈萎缩引起颈部过敏 D.慢性牙髓炎 E.继发龋
A.咬合不平衡 B.颊侧卡环过紧 C.基托组织面有小结节 D.基托面积小,压力集中 E.基托不贴合,使义齿不稳定
A.调整咬合 B.硬腭区重衬 C.重新制作义齿 D.基托组织面重衬 E.基托组织面相应处缓冲
A.深龋 B.牙周息肉 C.慢性根尖周炎 D.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E.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A.白色角化病 B.均质型白斑 C.颗粒状白斑 D.疣状白斑 E.扁平苔藓
A.3mm B.10mm C.12~16mm D.18~25mm E.40~50mm
A.粮谷类 B.酱菜类 C.绿叶菜 D.土豆、花生 E.动物肝、肾、牛奶
A.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B.碘仿糊剂 C.牙胶尖 D.氢氧化钙糊剂 E.酚醛树脂液
A.牙周探针 B.尖探针 C.洁治器 D.刮治器 E.骨挫
A.Ⅰ型单纯疮夺病毒 B.草绿色链球菌 C.变形链球菌 D.白色念珠菌 E.螺旋体
A.暂时性面瘫 B.翼静脉丛血肿 C.恶心、干呕 D.瞳孔缩小 E.颌后区血肿
A.1~2个月 B.3~6个月 C.6~12个月 D.1岁以后 E.2岁以后
A.基牙牙冠形态 B.基牙牙根形态 C.桥体面形态 D.桥体龈面形态 E.固位体轴面形态
A.牙槽嵴顶 B.除硬区外的腭部 C.下颌磨牙后垫区 D.切牙乳突 E.下颌舌隆突
A.含氟才膏 B.氟饮水 C.氟盐 D.氟片 E.氟滴剂
A.上颌乳尖牙 B.下颌乳尖牙 C.上颌第一双尖牙 D.上颌第一乳磨牙 E.下颌第一乳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