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B.危害社会 C.违反法律 D.应受法律惩罚
A.阶级性 B.战斗性 C.严厉性 D.调整、维护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和处罚方法的严厉性
A.1997年3月14日 B.1996年10月1日 C.1997年7月1日 D.1997年10月1日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A.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B.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C.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 D.学理解释和文理解释
A.惩罚犯罪 B.预防犯罪刑罚的目的 C.改造犯罪 D.消灭犯罪
A.遵守监规监纪 B.积极参加劳动并有科技发明创造 C.没有故意犯罪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危害行为和时间、地点 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A.12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14周岁
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构成未遂,乙构成即遂 C.甲构成中止,乙构成既遂 D.由乙单独负刑事责任
A.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B.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C.任意共犯 D.不构成共同犯罪
A.只能是交通运输人员 B.只能是非交通运输人员 C.只能是交通管理人员 D.既可以是交通运输人员、也可以是非交通运输人员
A.以挪用特定款物罪从重处罚 B.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加重处罚 C.以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 D.以挪用公款罪加重处罚
A.盗窃文物数额巨大的 B.盗窃商场数额巨大的 C.盗窃仓库数额巨大的 D.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A.缓刑 B.减刑 C.假释 D.免除处罚
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A.应当从重处罚 B.可以从重处罚 C.应当加重处罚 D.可以加重处罚
A.挪用公款罪 B.挪用资金罪 C.挪用特定款物罪 D.不构成犯罪
A.盗窃罪 B.抢夺罪 C.抢劫罪 D.故意伤害罪
A.未发生任何危害后果 B.犯罪行为未实行完毕 C.犯罪目的未能实现 D.未能齐备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要件
A.犯罪预备行为 B.犯罪未遂 C.已着手实行犯罪 D.犯意表示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造成伤害的(一定是未达到既遂标准的),应当减轻处罚 D.既是犯罪中止,也是犯罪未遂
A.故意杀人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交通肇事罪 D.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A.出于犯罪故意 B.以牟利为目的 C.以传播为目的 D.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
A.500元 B.1000元 C.2000元 D.5000元
A.以保险诈骗罪从重论处 B.以故意杀人罪从重论处 C.以保险诈骗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D.按牵连犯从一重罪论处
A.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B.以受贿罪论处 C.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 D.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中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A.以盗窃罪论处 B.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C.以诈骗罪论处 D.以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
A.犯罪故意 B.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C.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D.谋取不道德利益的目的
A.故意杀人罪 B.爆炸罪 C.参加恐怖组织罪 D.参加恐怖组织罪和故意杀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