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红外线 B.可见光 C.紫外线 D.太阳光
A.考核 B.考试 C.考核认定或考试 D.考核或考试
A.1985年9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B.1985年9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C.1986年7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D.1986年7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A.仲裁证书 B.仲裁报告 C.检定证书 D.仲裁检定证书
A.建立计量基准、计量标准 B.销售计量器具 C.进口计量器具 D.家庭自用计量器具
A.准确性,可靠性 B.准确性,稳定性 C.外观,计量特性 D.外观,准确性
A.《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 C.《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 D.《计量基准管理办法》
A.申请仲裁检定应向所在地的县(市)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递交仲裁检定申请书;属有关机关或单位委托的,应出具仲裁检定委托书。 B.接受仲裁检定申请或委托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在接受申请后15日内发出进行仲裁检定的通知。纠纷双方在接到通知后,应对与计量纠纷有关的计量器具实行保全措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破坏其原始状态。 C.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如对一次仲裁检定不服时,可在接到仲裁检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二次仲裁检定。 D.我国仲裁检定实行二级终裁制。
A.检定证书 B.检定结果通知书 C.检定合格印 D.检定印
A.注册计量师分为一级注册计量师和二级注册计量师 B.初始注册需要提交相应级别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 C.初始注册需要提交申请人与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或聘用合同 D.《注册证》是注册计量师资质凭证,由所在单位统一保管和使用。
A、上报 B、申报 C、备案 D、报批
A.计量法律 B.计量行政法规 C.计量规章 D.ABC均不是
A.检定 B.校准 C.检定和校准 D.检测
A.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B.省级计量行政部门 C.与其主管部门同级计量行政部门 D.县级以上计量行政部门
A.计量检定机构 B.计量校准机构 C.计量行政部门 D.省级计量检定机构
A.可以缺席 B.不可以缺席 C.应延期 D.经批准后延期
A.6个月、3个月 B.1年、1年 C.1年、3个月 D.1年、6个月
A.单位 B.计量单位 C.法定计量单位 D.法定计量单位(或者用中文表示的计数单位)
A.《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内容的执行情况 B.《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规定内容的执行情况 C.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所建计量基、标准状况进行赋值比对 D.以上全部
A.本地区最高计量标准 B.省级最高计量标准 C.计量基准 D.计量标准
A.质量、体积、长度 B.面积 C.计数 D.以上全部
A.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B.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C.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 D.计量技术机构
A.一级注册计量师 B.二级注册计量师 C.计量检定员 D.计量工作者
A.职业道德是以所从事职业所在行业的整体利益出发,以行业的生存和兴旺为目标来规范和评价职业内从业人员的行为,在特定的职业生活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B.职业道德是在特定的职业生活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职业道德具有强制性 C.职业道德具有强制性 D.职业道德可以提高和维护从业人员的形象和声誉
A.风险评估 B.事故规律调查 C.危害范围评估 D.损失大小评估
A.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 B.测量设备的影响 C.误差的影响量 D.环境的影响因素
A.计量检定机构 B.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C.县级以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D.省级以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A.查找和确定不合格原因 B.查找不合格原因 C.持续改进 D.消除不合格原因
A.JJF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 B.《计量法》 C.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D.以上全部
A.建立计量基准可向各级质量计量行政部门申报 B.计量基准复核周期一般为4年 C.建立计量基准应当可向国务院有关部门申报 D.计量基准是一个国家量值的源头
A、可以判定其属于最高计量标准 B、可以判定其属于次级计量标准 C、无法判定其属于最高计量标准还是次级计量标准 D、既可以作为最高计量标准,也可以作为次级计量标准
A.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B.部门最高计量标准 C.企事业最高计量标准 D.企事业次级计量标准
A.量值传递是指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或者校准,将计量基准所复现的量值通过各等级的计量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的活动 B.量值溯源性是指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C.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互为逆过程。量值溯源是自上而下逐级溯源;量值传递是自下而上,可以越级传递 D.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互为逆过程。量值传递是自上而下逐级量传;量值溯源是自下而上,可以越级溯源
A.传递标准 B.次级标准 C.工作标准 D.参考标准
A.参考条件 B.极限条件 C.额定操作条件 D.正常使用条件
A.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 B.测量仪器的基值误差 C.测量仪器的重复性 D.测量仪器的固有误差(基本误差)
A.示值误差 B.基值误差 C.零值误差 D.固有误差
A、0.1% B、-0.1% C、0.5% D、-0.5%
A.10C B.20C C.50C D.100C
A.灵敏度 B.分辨力 C.鉴别力 D.死区
A、响应变化 B、慢变化 C、稳定 D、恒定
A、测量仪器显示装置的部件,由一组有序的带有数码的标记构成 B、显示装置的固定的或可动的部件,根据它相对于标尺标记的位置即可确定示值 C、测量仪器显示示值的部件 D、测量仪器或测量链中直接受被测量作用的元件
A、组装起来以进行特定测量的全套测量仪器及其配套设备 B、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C、测量仪器、测量标准、标准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须的资料的总称 D、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器具
A、测量标准 B、实物量具 C、测量仪器 D、标准器
A、单向指针 B、双向 C、双向或单向 D、双向指针
A、温度记录仪 B、配料的皮带秤 C、家用电能表 D、皮革面积测量仪
A、标尺间隔 B、标尺分度 C、分度值 D、标尺间距
A.测量设备 B.计量器具 C.检测仪器 D.检测设备
A、u B、uc C、ur D、ui
A、相同的观测者 B、在短时间内的重复测量 C、相同的测量程序 D、相同的测量不确定度
A、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B、测量结果的复现性 C、测量误差的重复性 D、测量误差的复现性
A、测量误差 B、随机误差 C、系统误差 D、重复性误差
A、测量不确定度说明测量结果是否接近真值 B、测量不确定度用标准方差表示 C、不带形容词的“测量不确定度”用于一般概念和定性描述 D、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是由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得到的标准不确定度
A.随机误差等于测量误差减去系统误差 B.系统误差和随机的参考值都是真值 C.随机误差是由影响量的随机时空变化引起的,它们导致重复性测量中数据的分散性 D.系统误差的来源可以是已知的或未知的
A、实际值 B、约定真值 C、估计值 D、大约值
A、实现单位统一 B、为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服务 C、维护人民利益 D、确保量值准确
A、直接测量法 B、基本测量法 C、直接比较测量法 D、符合测量法
A、测量方法 B、测量原理 C、测量过程 D、测量程序
A、直接比较测量法 B、间接测量法 C、基本测量法 D、符合测量法
A、符合测量法 B、微差测量法 C、直接比较测量法 D、替代测量法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ABC三者都要
A、W/K•m B、W/K/m C、W/(K•m) D、w/(K•m)
A、符号都用大写体 B、符号都用小写体 C、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用小写体 D、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体
A.申请制造、修理计量器具,应当具有与所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相应的技术文件 B.申请制造、修理计量器具,应当具有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计量管理制度 C.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效力主要体现在项目效力、销售地效力、时间效力和委托效力四个方面 D.《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的调整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销售为目的制造计量器具、以经营为目的的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A、一定相同不一定是同种量 B、一定相同肯定是同种量 C、可能不同不一定是同种量 D、可能不同肯定是同种量
A.电压 B.吨 C.兆赫兹 D.毫米
A、JJG1016-2006心电监护仪检定规程 B、JJG2001-1987线纹计量器具检定系统 C、JJG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D、JJF1049-1995温度传感器动态响应校准规范
A、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性能 B、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环境和人员的操作技能 C、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管理制度 D、实验室注册资本大小